在书房里坐下后,淑宁叫砚香奉茶,而茶香则按往日做的那样,去槐院陪崔嬷嬷,那婆子进了屋,便守在离门口不远处,砚香退下去时,瞟了她一眼,在门外站定,听候差遣。
淑宁问:桐英哥最近可好?我听说你忙得很,看着连人都瘦了一圈,可要多保重身体。桐英笑道:没事,就是累了些,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如今已经许了我,等明年开春就调我到兵部去呢。不过现在要继续办礼部的差事,时不时地还要到兵部去帮点忙,因此十分忙碌。
咦?那你可是得偿所愿了。只是桐英哥为什么要调到兵部去呢?
在兵部容易立功啊,我总不能光吃老本吧?桐英微微一笑,如果我在皇上面前更有份量,想求什么事也容易心想事成啊。
咦?淑宁忽然觉得桐英的目光中有些别样的含义,但一时又捉摸不定。
而且礼部的活虽然体面,却琐碎得紧。桐英很快诉起了苦,你说这些王公大臣怎么就那么奇怪呢?秋天的时候,扎堆似地娶妻纳妾,到了冬天,却又扎堆似地办丧事。我这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在穿素服。
淑宁认真看去,果然他这身衣服与平日见的白衣服不同,完全没有装饰花纹之类的东西,连荷包也只戴了一个蓝色的:可是有哪位贵人薨了么?
桐英有些诧异:你不知道?宫里的贵妃娘娘没了,就是钮祜禄家那位。不过他很快就醒悟过来:是了,你最近都在家里学规矩,外头的事都不知道吧?他瞥了一眼门口那婆子,悄声道:是不是很辛苦?我听你哥哥说。你受了大罪了。
淑宁微微笑道:还好,刚开始有些难受,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就是有些累。
桐英摸摸头,吱唔了几声。从袖里掏出一个小匣子来,递给淑宁道:这里头有个小瓶,装的是特制的药水,滴两三滴进一盆热水里,晚上泡泡脚。第二天会松快许多。还有这个……他从另一只袖子里掏出一个蓝色绸包来:这个也是我们家地秘方,里头的药丸,你每晚取一粒,用热水化开服下,可以减轻疲劳。
淑宁有些吃惊:这……这可太感谢你了,这药很珍贵么?
呃……桐英笑笑,没什么,你用完了再问我要。其实我早该送过来的,先前我光顾着忙自己地事了。竟然疏忽了你这边。
淑宁心下感激,其实现在自己已经习惯了,除了累些。也没什么难受的地方,不过桐英地一番心意。她还是会收下的。她再次向桐英道谢。桐英只是摇手说不必。
淑宁想到彼此的交情,觉得也不必太客气了。便大大方方收下,然后请桐英参观新院子,顺便给点意见。
虽说她每日过来半个时辰,是端宁的借口,大多数布置新房的工作仍由长福二嫫夫妻负责,但她既顶了这个名头,也不好不出一点力,因此还会给些意见。除去正房不归她管,几个仆役住地屋子交给长福负责外,其他地方她都插了手,尤其是书房。这里的所有布局摆设都是她负责的,因此才会收拾得格外清雅,连用的茶具与文房四宝也与众不同。
除了书房,她最得意的便是院子里种的几丛梅花。那是特意请了极有经验的老师傅出马,分别从房山别院和伯爵府花园里移植过来的,多数是红梅,也有几株粉的白地黄的。她亲自选择了栽种地点,让那梅花看起来仿佛布满整个院子似的。加上昨天刚下了雪,有几株红梅开得格外鲜艳,映着白雪好不精神。
她早盘算好了,府里地几个院子,包括自家的槐院,大房地竹院,四房地菊院,以及现在庆宁住的桃院和顺宁住地杏院,都是以院中所种的植物命名。如今哥哥的新院子种了梅花,就该叫梅院了。
桐英似乎也很欣赏院里的梅花,笑着说:看那红梅开得这么好,这院子干脆叫梅院算了。淑宁怔了怔,也笑了,看来桐英也有一样的想法呢。
哎呀!桐英忽然叫出声来,吓了淑宁一跳,只听得他说:怎么办?我手痒了。淑妹妹你不知道,我自入冬以来便一直练画梅花,天天都要画上几幅,是老师布置的功课。结果现在我一见梅花,就忍不住想画了。这里可有画具?我想画两笔。
自然是有的。淑宁道,哥哥虽然不爱画,可即将过门的嫂子却是学过的,因此我在这书房里添了全套画具颜料呢。她找出一叠大幅的夹江纸,铺了一张在案上,又把几样画具一一摆开,见桐英正盯着屋前那丛梅花细瞧,便索性到屋后的水缸里舀了水,亲自帮桐英磨起墨来。
不一会儿,桐英有了腹案,走到案前执笔,因见那画笔是新的,便取了端宁平日用的旧笔,蘸了墨,看了看笔头,在纸上刷刷画了几笔。起初看不出是什么,后来渐渐显了山石的模样,可以认出那是梅花底下堆的几颗怪石,只是比实物更有气势些。然后他又从下到上画了曲折的粗枝,渐渐变细,最后用笔尖收了顶端,又再从底部开始画另一枝。
淑宁看着他画出了一丛梅枝,又另换了细笔画起了旁枝,看样子是幅水墨写意。她瞧了眼屋外那丛红梅,忽然觉得桐英或许需要红色颜料,便寻了朱砂和几个白瓷碟子来,斟酌了一下份量,调出半碟红色来。
桐英画完了梅枝,手上的笔在空中略晃了晃,似乎只是无意识的动作。淑宁看见,猜想他会不会是需要清水,便把那青瓷莲叶水丞往他右手边挪了挪。不一会儿。桐英果然将笔往水丞里沾了沾,瞧见旁边有白碟子,便在那碟子上头调了点淡些的墨色。画了几枝远些的枝干,然后端详片刻。才用另一枝笔沾了朱砂,点起梅花来。
他几笔点成一朵红梅,有盛开地,有含苞的,也有花骨朵。红艳艳地布满了枝头。等他点完几朵花蕾,颜料已用去七八成,他又将剩下的朱砂加水调成浅红,画了几朵背影中地梅花,然后用细笔沾墨勾了花蕊。
他这里修修,那里补补,又再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待要找水洗笔时。却看到淑宁捧了笔洗进来,里头是刚换上的清水。他愣了愣,瞧了眼案上地东西。笑了:怪道我今天画起来格外顺手,原来是淑妹妹在帮忙的缘故。看来你我合作得挺默契么。你连我要用什么东西、画什么颜色都知道。
淑宁笑道:好歹我也是学过画的。虽说比不上你的本事,却也知道些皮毛。院子里的梅花。今天红得这样好看,若你只用水墨,未免辜负了它地好颜色。要想画得精神,自然是要调出最鲜艳的朱砂来。
桐英笑笑,又看了一下自己的作品,问:你觉得我这画怎样?淑宁仔细瞧了,道:自然是好的,不过与平日寻常见的梅花图略有些不同。如今的人画梅,都爱画出清冷孤傲的感觉来,但桐英哥笔下的梅花,却开得欣欣向荣,瞧着比真花还要繁茂些呢。
桐英笑道:那梅花若是长在山野之地,在凛冽寒风中傲然开放,自然是该画出一株瘦梅,孤芳世外的清冷感觉来。但你家这红梅,生于富贵之家,日日有专人看守照料,若还摆出孤傲清冷地模样来,未免太过矫情。既是生于富贵,便索性尽力开得繁盛些,既报答了照顾它的人的一片好意,也能得到更多关注不是?
淑宁道:听你这话,倒觉得这梅花也有心思,更象是个人了。桐英笑笑:你不是梅花,又怎知它没有那个心思?
他提起笔,欲在画纸上题字,却又住了笔,看了看淑宁,犹豫一下,对她道:我想给这画题首诗,但又不知合不合适,淑妹妹帮我看看可好?说罢便拿过另一张纸,在上头写了首诗,递给淑宁瞧。淑宁看了,却是一首七绝: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这诗她读过,是元朝冯子振地《鸳鸯梅》,但看这诗句内容,她却觉得很是古怪。这诗与画格格不入,桐英就算再不擅长诗词,好歹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是学画地,对诗词应该有一定地鉴赏能力才是,照理说应该不会犯这种错啊?
难道他是故意的?可这又有什么用意呢?
她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但又不敢相信。抬眼瞧瞧桐英,只见他正微笑着看她,目光温柔,她心中一动,有些不敢肯定起来。
门边地婆子咳了一声,淑宁皱皱眉,收回了目光。桐英没理会那婆子的目光,仍旧笑道:可是不好?淑妹妹有话照直说就是,不必为难。
好吧,她就试一试。于是她开口道:桐英哥用这首诗,却有些不合适。你画的梅不是两枝而是一丛,旁边也没什么水塘,而且梅花都聚于枝头,而不是在风中吹散。更何况,诗读起来有些悲了,与画中的欣欣向荣并不匹配。
桐英却并不在乎,仍旧微笑道:原来如此,是我错了,我只是觉得这诗名儿好,便用上了。
诗名?《鸳鸯梅》吗?淑宁忽然觉得心跳有些快桐英又拿过一张纸,刷刷写了几句,道:你瞧这首如何?淑宁看了,却是蔡襄的诗: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她心跳得更快了,望向桐英,他仍旧温柔地望着她,目光中似乎包含着什么意思。她咬咬唇,瞥了一眼婆子,轻咳一声,道:这诗……虽说比方才的更合适,但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吹的都是寒风,哪里来的春风呢?
如今虽然吹着寒风,但冬天过后,吹的就是春风了啊。只要耐心等待,梅花相信春风总会来的。
这个……是不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啊?好象转换了特指的对象?她抬眼望望桐英,见他只是笑笑,低头不语。她想了想,也低了头道:可一到春天,就有无数鲜花开放,那春风还会顾得上这梅花么?只怕这梅花到时候也会凋零了。
桐英轻声道:春天的花再多,又怎比得上冬天里唯一开放的梅花?在整个冬日里,只有它装点了这个世间。就算一时不再开花,它仍旧存在着,等待下一个冬天时再开放。春风最是多情,自然不会忘了它的功劳。
淑宁心跳得很快,低头不语。桐英也不再多说,直接提笔在画上题了诗,却是另一首: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一笔挥就,他落款茉园主人桐,然后在荷包里掏出私章盖上,对淑宁道:淑妹妹,这画送给你吧。
淑宁看了一眼,便问:这诗我好象没看过,茉园主人……这是你新起的名号么?
桐英却忽然红了脸,咳了几声,恢复了正常的脸色,才道:没什么,一时心血来潮起的罢了,听着还不错么。那诗是别人写的,我也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如今且借来用用。
淑宁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只是郑重谢过,有些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画,忽而瞥见桐英衣服下摆有些破损,便问是怎么回事。
桐英不在意地道:大概是下马时挂到马蹬子,没什么,回头补了就行。他顿了顿,却又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忘了,家里没人帮我补呢,只好另换新的了,只是太浪费些,这是上月才做好的新衣呢。
淑宁问:难道你家中连个照料你衣物的人都没有么?桐英苦笑道:我阿玛前阵子拖家带口地回了奉天,如今京中王府只有我和哥哥一家住着,哥哥每日一回家就忙着和嫂子一起哄孩子,哪里有空理会我?我身边侍候的人,只有天阳和几个粗使丫头,偏那些丫头针线又不好。他眼中流露出一种可怜的神色,让人看了甚是不忍。
淑宁原想说帮他补上,瞥了一眼门口的婆子,还是没说出口,只是换了话题道:哥哥今天是怎么了?比平时晚了那么多。
桐英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接上了话:他大概是有差事要办吧?最近他们挺忙的,要赶在新年长假前把积下的公文处理好呢。
淑宁正想说什么,却听到婆子道:姑娘,时候不早了,该回去继续学规矩了。淑宁看看天色,果然已经满了半个时辰,望望桐英,有些为难。
桐英却笑道:我看还是先告辞好了,反正今天就是来看新院子的格局,好为你哥哥弄几幅好书画来的。回头你告诉他,让他放心,我心里有数,管保叫他满意。
淑宁心知他熟识京中各大书画名家,这个任务对他而言非常容易,便也笑了,提出要送他出二门。桐英笑着应了。
两人正往外头走,临近二门时,却听得前头一阵喧哗,有个男声道:我要见你们二姑娘,你们要拦着么?周围的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上前打了个千儿,道:五阿哥请往厅上奉茶,小的立刻去通传一声。然后众人便让出了道来。
桐英皱了皱眉,拉过淑宁,后退几步,避到了树丛后。
(会不会写得太隐晦了?我真的很不擅长写这种场面……近来真是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了……)
淑宁问:桐英哥最近可好?我听说你忙得很,看着连人都瘦了一圈,可要多保重身体。桐英笑道:没事,就是累了些,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如今已经许了我,等明年开春就调我到兵部去呢。不过现在要继续办礼部的差事,时不时地还要到兵部去帮点忙,因此十分忙碌。
咦?那你可是得偿所愿了。只是桐英哥为什么要调到兵部去呢?
在兵部容易立功啊,我总不能光吃老本吧?桐英微微一笑,如果我在皇上面前更有份量,想求什么事也容易心想事成啊。
咦?淑宁忽然觉得桐英的目光中有些别样的含义,但一时又捉摸不定。
而且礼部的活虽然体面,却琐碎得紧。桐英很快诉起了苦,你说这些王公大臣怎么就那么奇怪呢?秋天的时候,扎堆似地娶妻纳妾,到了冬天,却又扎堆似地办丧事。我这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在穿素服。
淑宁认真看去,果然他这身衣服与平日见的白衣服不同,完全没有装饰花纹之类的东西,连荷包也只戴了一个蓝色的:可是有哪位贵人薨了么?
桐英有些诧异:你不知道?宫里的贵妃娘娘没了,就是钮祜禄家那位。不过他很快就醒悟过来:是了,你最近都在家里学规矩,外头的事都不知道吧?他瞥了一眼门口那婆子,悄声道:是不是很辛苦?我听你哥哥说。你受了大罪了。
淑宁微微笑道:还好,刚开始有些难受,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就是有些累。
桐英摸摸头,吱唔了几声。从袖里掏出一个小匣子来,递给淑宁道:这里头有个小瓶,装的是特制的药水,滴两三滴进一盆热水里,晚上泡泡脚。第二天会松快许多。还有这个……他从另一只袖子里掏出一个蓝色绸包来:这个也是我们家地秘方,里头的药丸,你每晚取一粒,用热水化开服下,可以减轻疲劳。
淑宁有些吃惊:这……这可太感谢你了,这药很珍贵么?
呃……桐英笑笑,没什么,你用完了再问我要。其实我早该送过来的,先前我光顾着忙自己地事了。竟然疏忽了你这边。
淑宁心下感激,其实现在自己已经习惯了,除了累些。也没什么难受的地方,不过桐英地一番心意。她还是会收下的。她再次向桐英道谢。桐英只是摇手说不必。
淑宁想到彼此的交情,觉得也不必太客气了。便大大方方收下,然后请桐英参观新院子,顺便给点意见。
虽说她每日过来半个时辰,是端宁的借口,大多数布置新房的工作仍由长福二嫫夫妻负责,但她既顶了这个名头,也不好不出一点力,因此还会给些意见。除去正房不归她管,几个仆役住地屋子交给长福负责外,其他地方她都插了手,尤其是书房。这里的所有布局摆设都是她负责的,因此才会收拾得格外清雅,连用的茶具与文房四宝也与众不同。
除了书房,她最得意的便是院子里种的几丛梅花。那是特意请了极有经验的老师傅出马,分别从房山别院和伯爵府花园里移植过来的,多数是红梅,也有几株粉的白地黄的。她亲自选择了栽种地点,让那梅花看起来仿佛布满整个院子似的。加上昨天刚下了雪,有几株红梅开得格外鲜艳,映着白雪好不精神。
她早盘算好了,府里地几个院子,包括自家的槐院,大房地竹院,四房地菊院,以及现在庆宁住的桃院和顺宁住地杏院,都是以院中所种的植物命名。如今哥哥的新院子种了梅花,就该叫梅院了。
桐英似乎也很欣赏院里的梅花,笑着说:看那红梅开得这么好,这院子干脆叫梅院算了。淑宁怔了怔,也笑了,看来桐英也有一样的想法呢。
哎呀!桐英忽然叫出声来,吓了淑宁一跳,只听得他说:怎么办?我手痒了。淑妹妹你不知道,我自入冬以来便一直练画梅花,天天都要画上几幅,是老师布置的功课。结果现在我一见梅花,就忍不住想画了。这里可有画具?我想画两笔。
自然是有的。淑宁道,哥哥虽然不爱画,可即将过门的嫂子却是学过的,因此我在这书房里添了全套画具颜料呢。她找出一叠大幅的夹江纸,铺了一张在案上,又把几样画具一一摆开,见桐英正盯着屋前那丛梅花细瞧,便索性到屋后的水缸里舀了水,亲自帮桐英磨起墨来。
不一会儿,桐英有了腹案,走到案前执笔,因见那画笔是新的,便取了端宁平日用的旧笔,蘸了墨,看了看笔头,在纸上刷刷画了几笔。起初看不出是什么,后来渐渐显了山石的模样,可以认出那是梅花底下堆的几颗怪石,只是比实物更有气势些。然后他又从下到上画了曲折的粗枝,渐渐变细,最后用笔尖收了顶端,又再从底部开始画另一枝。
淑宁看着他画出了一丛梅枝,又另换了细笔画起了旁枝,看样子是幅水墨写意。她瞧了眼屋外那丛红梅,忽然觉得桐英或许需要红色颜料,便寻了朱砂和几个白瓷碟子来,斟酌了一下份量,调出半碟红色来。
桐英画完了梅枝,手上的笔在空中略晃了晃,似乎只是无意识的动作。淑宁看见,猜想他会不会是需要清水,便把那青瓷莲叶水丞往他右手边挪了挪。不一会儿。桐英果然将笔往水丞里沾了沾,瞧见旁边有白碟子,便在那碟子上头调了点淡些的墨色。画了几枝远些的枝干,然后端详片刻。才用另一枝笔沾了朱砂,点起梅花来。
他几笔点成一朵红梅,有盛开地,有含苞的,也有花骨朵。红艳艳地布满了枝头。等他点完几朵花蕾,颜料已用去七八成,他又将剩下的朱砂加水调成浅红,画了几朵背影中地梅花,然后用细笔沾墨勾了花蕊。
他这里修修,那里补补,又再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待要找水洗笔时。却看到淑宁捧了笔洗进来,里头是刚换上的清水。他愣了愣,瞧了眼案上地东西。笑了:怪道我今天画起来格外顺手,原来是淑妹妹在帮忙的缘故。看来你我合作得挺默契么。你连我要用什么东西、画什么颜色都知道。
淑宁笑道:好歹我也是学过画的。虽说比不上你的本事,却也知道些皮毛。院子里的梅花。今天红得这样好看,若你只用水墨,未免辜负了它地好颜色。要想画得精神,自然是要调出最鲜艳的朱砂来。
桐英笑笑,又看了一下自己的作品,问:你觉得我这画怎样?淑宁仔细瞧了,道:自然是好的,不过与平日寻常见的梅花图略有些不同。如今的人画梅,都爱画出清冷孤傲的感觉来,但桐英哥笔下的梅花,却开得欣欣向荣,瞧着比真花还要繁茂些呢。
桐英笑道:那梅花若是长在山野之地,在凛冽寒风中傲然开放,自然是该画出一株瘦梅,孤芳世外的清冷感觉来。但你家这红梅,生于富贵之家,日日有专人看守照料,若还摆出孤傲清冷地模样来,未免太过矫情。既是生于富贵,便索性尽力开得繁盛些,既报答了照顾它的人的一片好意,也能得到更多关注不是?
淑宁道:听你这话,倒觉得这梅花也有心思,更象是个人了。桐英笑笑:你不是梅花,又怎知它没有那个心思?
他提起笔,欲在画纸上题字,却又住了笔,看了看淑宁,犹豫一下,对她道:我想给这画题首诗,但又不知合不合适,淑妹妹帮我看看可好?说罢便拿过另一张纸,在上头写了首诗,递给淑宁瞧。淑宁看了,却是一首七绝: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这诗她读过,是元朝冯子振地《鸳鸯梅》,但看这诗句内容,她却觉得很是古怪。这诗与画格格不入,桐英就算再不擅长诗词,好歹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是学画地,对诗词应该有一定地鉴赏能力才是,照理说应该不会犯这种错啊?
难道他是故意的?可这又有什么用意呢?
她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但又不敢相信。抬眼瞧瞧桐英,只见他正微笑着看她,目光温柔,她心中一动,有些不敢肯定起来。
门边地婆子咳了一声,淑宁皱皱眉,收回了目光。桐英没理会那婆子的目光,仍旧笑道:可是不好?淑妹妹有话照直说就是,不必为难。
好吧,她就试一试。于是她开口道:桐英哥用这首诗,却有些不合适。你画的梅不是两枝而是一丛,旁边也没什么水塘,而且梅花都聚于枝头,而不是在风中吹散。更何况,诗读起来有些悲了,与画中的欣欣向荣并不匹配。
桐英却并不在乎,仍旧微笑道:原来如此,是我错了,我只是觉得这诗名儿好,便用上了。
诗名?《鸳鸯梅》吗?淑宁忽然觉得心跳有些快桐英又拿过一张纸,刷刷写了几句,道:你瞧这首如何?淑宁看了,却是蔡襄的诗: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她心跳得更快了,望向桐英,他仍旧温柔地望着她,目光中似乎包含着什么意思。她咬咬唇,瞥了一眼婆子,轻咳一声,道:这诗……虽说比方才的更合适,但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吹的都是寒风,哪里来的春风呢?
如今虽然吹着寒风,但冬天过后,吹的就是春风了啊。只要耐心等待,梅花相信春风总会来的。
这个……是不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啊?好象转换了特指的对象?她抬眼望望桐英,见他只是笑笑,低头不语。她想了想,也低了头道:可一到春天,就有无数鲜花开放,那春风还会顾得上这梅花么?只怕这梅花到时候也会凋零了。
桐英轻声道:春天的花再多,又怎比得上冬天里唯一开放的梅花?在整个冬日里,只有它装点了这个世间。就算一时不再开花,它仍旧存在着,等待下一个冬天时再开放。春风最是多情,自然不会忘了它的功劳。
淑宁心跳得很快,低头不语。桐英也不再多说,直接提笔在画上题了诗,却是另一首: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一笔挥就,他落款茉园主人桐,然后在荷包里掏出私章盖上,对淑宁道:淑妹妹,这画送给你吧。
淑宁看了一眼,便问:这诗我好象没看过,茉园主人……这是你新起的名号么?
桐英却忽然红了脸,咳了几声,恢复了正常的脸色,才道:没什么,一时心血来潮起的罢了,听着还不错么。那诗是别人写的,我也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如今且借来用用。
淑宁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只是郑重谢过,有些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画,忽而瞥见桐英衣服下摆有些破损,便问是怎么回事。
桐英不在意地道:大概是下马时挂到马蹬子,没什么,回头补了就行。他顿了顿,却又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忘了,家里没人帮我补呢,只好另换新的了,只是太浪费些,这是上月才做好的新衣呢。
淑宁问:难道你家中连个照料你衣物的人都没有么?桐英苦笑道:我阿玛前阵子拖家带口地回了奉天,如今京中王府只有我和哥哥一家住着,哥哥每日一回家就忙着和嫂子一起哄孩子,哪里有空理会我?我身边侍候的人,只有天阳和几个粗使丫头,偏那些丫头针线又不好。他眼中流露出一种可怜的神色,让人看了甚是不忍。
淑宁原想说帮他补上,瞥了一眼门口的婆子,还是没说出口,只是换了话题道:哥哥今天是怎么了?比平时晚了那么多。
桐英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接上了话:他大概是有差事要办吧?最近他们挺忙的,要赶在新年长假前把积下的公文处理好呢。
淑宁正想说什么,却听到婆子道:姑娘,时候不早了,该回去继续学规矩了。淑宁看看天色,果然已经满了半个时辰,望望桐英,有些为难。
桐英却笑道:我看还是先告辞好了,反正今天就是来看新院子的格局,好为你哥哥弄几幅好书画来的。回头你告诉他,让他放心,我心里有数,管保叫他满意。
淑宁心知他熟识京中各大书画名家,这个任务对他而言非常容易,便也笑了,提出要送他出二门。桐英笑着应了。
两人正往外头走,临近二门时,却听得前头一阵喧哗,有个男声道:我要见你们二姑娘,你们要拦着么?周围的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上前打了个千儿,道:五阿哥请往厅上奉茶,小的立刻去通传一声。然后众人便让出了道来。
桐英皱了皱眉,拉过淑宁,后退几步,避到了树丛后。
(会不会写得太隐晦了?我真的很不擅长写这种场面……近来真是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