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火器
爆炸性火器起源于北宋时期。它是在火药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燃烧性火器相比,爆炸性火器有更大的杀伤力。可将火药装入纸制、竹制、陶制、铁制的弹体内,点燃引信,引爆炸药,炸伤炸死敌军人马及摧毁敌人防御设施。其使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地下和水下。爆炸性火器依其性能和应用范围,可分为炸弹、地雷、水雷三类。
炸弹
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时,人们用竹蔑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便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改人,伤及双目。1126年,金人围攻汽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肆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矾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据史料记载,金属炸弹是出自全人之手。全世宗时,阳曲(今山西太原川l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捕狐时点燃弓;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阿里。这种陶火罐就是金属炸弹的雏形。
大约在13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1221年,金兵攻新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1232年,蒙古兵进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_l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古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1277年,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今广西桂林),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50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这时城内因缺少食物,200多士兵难以继续坚持。娄铃辖便站在城墙上大喊:“我们太饿了,不能出城投降,如果给我们~些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命。”蒙古人信以为真,派人送去几头牛和一些米,娄的部下接过食物,又关紧城门。蒙古人登高涂望,只见宋兵忙着煮米、宰牛,各司其事。吃过饭后,宋兵气力鼓足,便吹起号角,擂响军鼓,蒙古兵以为他们要出战,整甲以待。只见宋兵拥出一门大.火炮,点燃引信后,立即爆炸,声如雷霆,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壁崩塌,蒙古兵近前看去,宋兵200余人皆被炸死,连守在城外的蒙古兵也被震死许多。足见这种铁火炮的威力之大。古代人所称的“铁火炮”,与现代军队装备的大炮截然不同,那时的火炮,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地雷,形体笨重,其爆破性强,但不具备发射机能。那时借助抛石机或人手抛掷,所掷距离有限,而且目标难以准确,多用于炸毁敌方的城防设施,在攻守城的战役中使用最多。
元代铁火炮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使用过铁火炮。第一次是在12744f,无军在忽敦等率领下,同日军交战于博多。据日利八幡愚童训》记载,元军登岸后,指挥者居高临下,命万人发射短而毒的箭,一时前如雨下,毒焰弥障。退兵时发“铁火炮”,声如雷霆。日本兵被这炮声惊得目瞪耳聋,不知所措。这~仗打得日军惨败,而元军也因弓矢用尽,不得不退兵。第二次是在1281年,元军在范文虎等人率领下再度东侵日本,进攻壹读、激流时,曾发“铁火炮”击败日军,并杀死日将少贰资师。但此时无军遇到飓风,兵士各自逃生,天灾使士卒陷没10万人。曾参加过这两次战役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战后将亲眼目睹的战斗场面描绘出来,并于1292年汇集成画册,题名为《蒙古袭来给调》。其中有一幅是画元军施放“铁火炮”的真实场景,画的左边是无兵,右面是日本兵,中间地上有一只呈炸裂状态的“铁火炮”。这只铁火炮下半部还完整,上半部已炸碎,碎片飞起,火焰四射。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只铁火炮里两半合成的,就是金人的“震大雷”4种形式之一的“合碗式”。我国劳动人民在13世纪初创制的两个半完合铸雷壳的方法,在过了4个世纪之后,欧洲各国才使用它来制造炮弹。
明代的炸弹种类增多,燃放方法也大有改进。依炸弹的质料不同可分为铁弹、木弹、石弹、泥弹等。铁弹有“击贼神机石榴炮”,它类似现代的*。用生铁铸造,形状像成熟的大石俄。上端留~孔,内装火药和毒药,将药装满大半,再放击败神批石榴炮火一个酒杯,杯内燃火种,用铁盖将石榴炮口塞紧。炮外壳涂成白色,上面绘成五彩花草。临敌时,可用手投掷,以炸敌兵,也可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动摇火种,立即引爆弹炸,炸死敌人。
石弹有“威远石炮”,是一种类似地雷的炸弹,用石凿成,内装火药2斤,小石千二00枚,用大石弹塞炮口,外观呈椭圆形,弹壁较厚。另外凿一火眼安装引线和发火装置,并用蜡封口固定,外接长绳以各拉发。守城时可置于城下敌人易接近处,野战时放在敌人必经之路上,稍施遮掩,乘敌不备时,拉绳引爆。
泥弹有“万人敌荔枝炮”等。“万人故”又称“火罐”,用生铁铸成,每罐装火药1斤,再装入铁禁黎、碎石、碎铁等物,罐口安装引信,罐外四周有耳,系以粗麻绳,使用时,点燃引线便可随时掷击敌人,爆炸力强,弹片飞及数百步,伤敌甚众。此外还有木质弹“木炮”等等。
慢炮是一种定时爆发的炸弹,是明朝嘉靖中曾铁镇守陕西三边时发明的,类似现代的*。这种炮的形状像个圆斗,外面涂五彩花纹,就像一个美丽的玩具,内装火药和发火装置,点燃后,三四小时自动爆炸。当敌人经过时,将慢炮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相与观赏时,突然爆炸。这种慢炮,在晚清时也有人制造,名叫“手捧雷”。清胡咸丰初年,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参与镇压太平军,听说捉到了胡以肠,便让他回去招降其兄胡以盼。赛尚阿让当时的兵工专家厂守存特制了一个装有炸弹的木区,假称有一封信放在匣子内,让胡以脱转交太平军首领。这种炸弹便是“手捧雷”,一启区立即爆炸,十分灵便。
在明代除了使用各种炸弹以外,还有许多爆破器材。通常用管状、桶状物装入烈性炸药,引爆,用于攻城炸船等战斗中。爆破器材直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仍是攻克敌人碉堡、坦克、防御工事及桥梁、铁路等的重要武器。也许,今天的青少年们还记得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他手中托举的炸药包就是~种爆炸力极大的爆破器材,还有《英雄儿女》电影中王成手握的爆破筒。这些爆破器材的前身,可推溯到明代的火药筒和火药桶。尽管那时的爆破用器还很笨拙,火药成份也不够精纯,往往需用很大的药量才能发挥巨大的爆破力,但在当时战场上也曾大显神威。
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统帅数十万将士挺进四川,先后用爆破城墙的攻势攻克电庆和成都。张献忠在攻重庆时,以他的足智多谋,命令部队“多寒地道,四面攻城”,待地道掘至敌城墙下时,“灌以火药”,然后点火引爆,一声巨响,轰开了坚固的重庆城墙,大军从炸开的缺口攻入城中,活捉了瑞王。紧接着起义军进逼成都,成部防守严密,城墙高大坚厚,城上守军3万。起义军几次强攻,均被击退。张献忠决定用炸药爆破城墙。他命令部队砍伐数丈高的大树,剖开村干,掏空村心,装满炸药,然后两半村干合拢~体,用绸布缠紧,外糊泥浆,制成巨大的爆破简。当这种高与城楼平齐的爆破简位立在城外时,明军个个吓得目瞪口呆,魂不守舍。张献忠又令部众从城北掘通穴道,埋上炸药。准备停当后,一声令下,城墙炸裂,声如雷霆。成都城大爆破可以说是世界爆破史上的新纪元。
明末另一位著名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也是位爆破能手。几犯年,起义军第二次攻打开封则,大顺军在开封城东北角挖掘了长10丈宽1丈多的大穴道,里面装满火药,放入三四条4丈多长的引信,然后引火爆破,崩塌城墙。据明代兵书《武备志》、《火龙经})记载,有一种专门用于炸敌船的火药桶。即在木桶中放粗缓火药5斤,上面覆盖一层薄沙土。贴用时,取无焰火炭二三块放在粗碗内,覆以薄灰,平放在桶内的沙土上,轻轻将桶加盖加闩,投掷时,须双手平举,轻抛出去,落到敌船l顷刻爆炸。这种火药桶不装引信,只要桶碰及目标,碗内火炭打翻,便可引爆桶内炸药,使敌人没有时间拾起来掷回。另外明朝还使用~种水_l爆破艇,名叫“子母舟”。在母舟的后部只有两边帮板,腹内空虚,后藏一小舟,通连一处,亦有盖板,用来掩蔽人。母舟舱内贮满火药、纵火器具,船头两掖订满狼牙钉,当与敌船靠帮时,用约担措住敌船,挂上缆索,将母船发火,与敌船共焚,爆破手乘号船返回。后来又经改进,创制了更为灵活的联环舟。舟长约4丈,外面看像一只船,分开则为二只舟,中间以环联结。前半部船舱盛火器,船首钉满“大倒须钉”,遇敌时,*故船,大钉钩佳故船,然后点火,解俄联环,乘后半截返回。
地雷
地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古代火器。在电影《地雷战》中,我们看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游击区的军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铁雷不够用,就自己动手制造各种石雷。村中的老人还记得配制火药的方法,“一硝二磺三木炭”,传授给年轻人。在日寇扫荡时,村村户户,河沟路岔都摆下了地雷阵,炸得敌兵人仰马翻,失魂落魄。使得这一古老的火器重显威力。
地雷在我国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周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作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这种石雷又叫“石炸炮”。其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广泛使用于战斗。但也因贮药量小,爆炸力较小,而渐被更新。后来地雷的形制,特别挂发火装置得到不断改进,扩大了地雷的有效杀伤范围。地雷的形制也多种多样,在此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器种。
炸炮:是一种踏发式地雷,即用脚一踏便爆炸,直到现代战争中仍在要塞区域密布这种地雷群,以阻遏敌人靠近。这种地雷,用生铁铸造,如同碗口~般大小,腹内装填炸药,上面留~细口,穿出引线。临战前选择敌人必经要道或自己阵地前方敌人容易接近的地方,将几十个雷连接在“钢轮发火”装置的“火槽”上,挖坑埋设,表商施伪装物。待敌人无意中踏上钢轮机,即可同时发火,遍地开花,铁屑横飞,火焰冲天,杀伤面积相当大,非常适合阻击敌人大部队行进。
无敌地雷炮:是用生铁铸成圆形,大的可装火药一斗,小的装药三五升不等。装药后,用硬木做成“法马”塞住四,分三极引线装入一支长竹竿内,事先选择敌人必到之处,埋于地下,将竹竿~头露于我方,等敌人进入这一地区时,依号令点火引爆。
万弹地雷炮:是一种绊发式地雷。用一口大瓷坛,内装炸药,用土将坛回填紧,留一小眼装引信埋入地下,再在地面放一堆碎石,同时埋设钢轮发火机一个,与坛四引线连接,在地面安设绊索,或用长绳由远处拉发。当放人脚碰触绊索时,钢轮自动发火,引爆地雷,火药坛炸起,泥土碎石陶片四处迸射,杀伤感力很大。
自犯炮:是将数个铁制的或石、陶制的地雷用药线连接起来,一个接一个分散埋设在敌人经过的地带,像布下一个地雷同。当敌人进入网内,一旦踏上发火装置,地雷便一个接一个连锁爆炸,可大范围地杀伤敌人大队人马。
伏地冲天雷:预先将地深挖3尺,把神火火炮数个联杯埋伏地下,然后用乌盆盛火种放于炮上。药线连接乌盆并接近火种,乌盆上插各种刀枪矛敕等长兵器。当*的敌人前来摇拔刀枪时,下面的乌盆倾倒,火种即刻倒在药线上,引爆地下的神火火炮,顷刻之间众火齐发,炸声如雷,可大量地杀伤改群人马。
还有一种延时地雷是用盘香徐徐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盒香燃尽,续点地雷引线,在敌军正好到达时,引爆地雷。另外,明朝还创造了官亭炮和公署炮,专门埋设在官府大堂的公案下或官亭内,待敌军占领后,只要碰到发火机关,地雷立即爆炸。
清朝前期,统治者极不重视地雷及各种爆炸器材的制造和使用。直到*战争以后,丁守存、黄昆等人才开始积极研制各种地雷,主要是拉发雷和绊雷。丁守存曾发明一种“跳雷”,曾携赴天津试演,十分灵验。这种地雷是将一个铁铸的圆形地雷装入木柜中,木柜下部填装火药,连接地雷引信,木框内装有发火装置。使用时,先将木柜埋入地下,在木相一旁,安置翻车,与柜内发火装置连接。敌人一旦误踏翻车,牵动发火装置,则火药爆发,可将柜中地雷抛起地面七八尺高,在空中爆炸,其杀伤范围可达方圆几十丈,威力极大。
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地雷,如明代的“钦赏炮”,是将小型炸雷藏在印有“钦赏”二字的酒坛内;里面装有*、激毒、牙皂、姜粉和用烧酒炒制的矿砂,敌人得到后,往往误以为是供饮赏的御酒,急忙打开品尝,哪知一掀坛口,立即被炸得粉身碎骨。地雷使用技巧限多,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水雷
水雷创制于明朝,专家认为中国军队使用水雷比欧洲要早200余年。在我国有不少古代兵书记载了军用水雷的构造、性能、形制,并绘有图形。如1549年,后顺之编写的《武编昨,记载了一种水下爆炸兵器“水底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纵的拉索引爆水雷。它用大木箱作壳,内装火药,击发引火装置挂在一条长绳上,拉到岸边,用三个铁锚将“水底雷”维系在水中。敌舰接近水雷时,岸上守候士兵技换长绳击发引火装置,水雷即刻爆炸,摧毁敌舰。
早期的水雷实际一b是一种具有防水性能的炸弹,如“火药桶”,将火药装入密封的木桶内,桶口点燃引信,将火药桶抛入敌船,或顺水漂近敌船,待药线燃尽发火,炸沉敌船。明代水雷种类很多,其中“水底龙王炮”采用定时发火装置,“混江龙”采用技人装置,其作用近似现代海防中用的漂雷和沉香。
水底龙王炮,是用熟铁打制雷壳,每个重4—6斤不等,内装炸药0.5~1斗,饱口装有香头引火,香头的长短根据所要轰击的敌船距离远近而定。使用时,先点燃香头,然后将炮装入牛胖做的囊中,加以密封,以防受潮,将此地载到木排上,估计河流及改船停泊处的深度后,再用石块把木然坠入水机为了使空气透入胖中,以免火种因缺氧而熄灭,事先穿入羊肠线通过牛脾囊连接到浮在水面上的鹅雁翎筏上,趁黑夜顺流而下,接近改船,香烬火发,水底龙王炮在水下爆炸,敌船中炮即毁。这种水雷游戈于水流中,受风力、流速影响很大,所以击中目标是随机性的,但在古代水战中,战船的航行也多半靠人工摇橹划桨摆舵,很多情况下靠风帆把握航向,所以相应地能发挥较大的威力,比较容易命中目标。
混江龙:其构造和形制与水底龙王炮基本相同,只是发火装置有所改进。它是在皮囊中安设人石、火镰,用长绳牵到岸上,将混江龙炮沉入水底,待敌船经过时,士兵在岸上拉动绳索,使人石和火镰撞击,发火爆炸,轰击敌船。
水中炸炮
清代中期以前,水师作战主要用火攻,极少使用水雷,到了*战争时期,海防问题日益突出,才开始注重研究创制水雷。1843年,知县高邦哲制造了一种鸭式水雷,称为“水中炸炮”,是仿制陆.丘地雷的制造方法制成,即用生铁铸成鸭形,鸭背上有一方口,上有盖。将火药、铁砂、空心炮子等填入鸭腹,从鸭嘴内播火引线,引线的长短视敌船远近而定,通常一寸长的引信燃尽可行2里海路。雷腔装药量多少,视铁鸭大小而定,小者可装20—30斤,大者可装药80—100斤。使用时,用长6尺,宽3尺的小木筏乘载,筏上张蓬帆、高2至3尺,笺尾安小舵,使其服直前进,点燃引线后即可放之,顺风而去,药线燃尽火发爆炸,距离近的可将敌船去沉,距离二三百米左右,炸碎的铁块炮子也可以横击敌船,伤及船身或船上的敌人。这种鸭式水雷,因漂浮于水面,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多在黑夜或海雾弥漫之时,乘敌不备,出其不意,突然接近改船,将敌炸沉。
*战争期间,中国已经开始仿制西方先进的机械延发水雷。1842年,广东绅士潘仕成以重金聘请美国海军军官壬雷斯,在广东制成新式攻船水雷20具。这种攻船水雷以防水雷校为外壳,内装炸药50至150斤不等,用*火帽发火。雷校内装有一个皮制水鼓,有水管接通读外,使用时,派人将雷潜送至改船船底,用引绳将雷系于锚链之上,以防止水雷漂动,然后将水管木塞拨出,海水顺水管灌入水鼓,鼓涨,扛动揭板,弹条击落,火帽进裂发火。这种攻船水雷本身不带火种,十分安全可靠。用水鼓做机械延发装置也相当科学。当时,水雷制成后,曾运到天津大沽海口试演,用厚8寸,长6丈的杉木4层,共厚3.6尺,扎成木筏,坠锚于海河口,然后把装有120斤炸药的水雷送到筏底,系定引绳,拔塞后,稍等片刻,轰然一声,水浪激起半空,将木筏炸得粉碎,碎木随烟飞起。潘仕成仿制的这种“攻船水雷”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水雷,也是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攻船水雷。
爆炸性火器的主要作用在于直接依靠炸药的巨大威力杀伤敌方人马,炸毁敌人的战船或各种坚固的防御设施,其次是散布烟雾毒气,制造迷障或毒杀敌兵等。这类火器在宋元之际的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爆炸性火器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明朝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但清代统治者对此不予重视,很少制造和使用这类火器,遂使明末的许多兵器方面的创造发明失传。直到近代西方火器传人之后,清军面临海防吃紧,内忧外患的局势,才重新开始装备和使用爆炸性火器。
爆炸性火器起源于北宋时期。它是在火药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燃烧性火器相比,爆炸性火器有更大的杀伤力。可将火药装入纸制、竹制、陶制、铁制的弹体内,点燃引信,引爆炸药,炸伤炸死敌军人马及摧毁敌人防御设施。其使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地下和水下。爆炸性火器依其性能和应用范围,可分为炸弹、地雷、水雷三类。
炸弹
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时,人们用竹蔑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便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改人,伤及双目。1126年,金人围攻汽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肆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矾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据史料记载,金属炸弹是出自全人之手。全世宗时,阳曲(今山西太原川l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捕狐时点燃弓;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阿里。这种陶火罐就是金属炸弹的雏形。
大约在13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1221年,金兵攻新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1232年,蒙古兵进攻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_l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古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1277年,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今广西桂林),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50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这时城内因缺少食物,200多士兵难以继续坚持。娄铃辖便站在城墙上大喊:“我们太饿了,不能出城投降,如果给我们~些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命。”蒙古人信以为真,派人送去几头牛和一些米,娄的部下接过食物,又关紧城门。蒙古人登高涂望,只见宋兵忙着煮米、宰牛,各司其事。吃过饭后,宋兵气力鼓足,便吹起号角,擂响军鼓,蒙古兵以为他们要出战,整甲以待。只见宋兵拥出一门大.火炮,点燃引信后,立即爆炸,声如雷霆,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壁崩塌,蒙古兵近前看去,宋兵200余人皆被炸死,连守在城外的蒙古兵也被震死许多。足见这种铁火炮的威力之大。古代人所称的“铁火炮”,与现代军队装备的大炮截然不同,那时的火炮,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地雷,形体笨重,其爆破性强,但不具备发射机能。那时借助抛石机或人手抛掷,所掷距离有限,而且目标难以准确,多用于炸毁敌方的城防设施,在攻守城的战役中使用最多。
元代铁火炮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使用过铁火炮。第一次是在12744f,无军在忽敦等率领下,同日军交战于博多。据日利八幡愚童训》记载,元军登岸后,指挥者居高临下,命万人发射短而毒的箭,一时前如雨下,毒焰弥障。退兵时发“铁火炮”,声如雷霆。日本兵被这炮声惊得目瞪耳聋,不知所措。这~仗打得日军惨败,而元军也因弓矢用尽,不得不退兵。第二次是在1281年,元军在范文虎等人率领下再度东侵日本,进攻壹读、激流时,曾发“铁火炮”击败日军,并杀死日将少贰资师。但此时无军遇到飓风,兵士各自逃生,天灾使士卒陷没10万人。曾参加过这两次战役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战后将亲眼目睹的战斗场面描绘出来,并于1292年汇集成画册,题名为《蒙古袭来给调》。其中有一幅是画元军施放“铁火炮”的真实场景,画的左边是无兵,右面是日本兵,中间地上有一只呈炸裂状态的“铁火炮”。这只铁火炮下半部还完整,上半部已炸碎,碎片飞起,火焰四射。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只铁火炮里两半合成的,就是金人的“震大雷”4种形式之一的“合碗式”。我国劳动人民在13世纪初创制的两个半完合铸雷壳的方法,在过了4个世纪之后,欧洲各国才使用它来制造炮弹。
明代的炸弹种类增多,燃放方法也大有改进。依炸弹的质料不同可分为铁弹、木弹、石弹、泥弹等。铁弹有“击贼神机石榴炮”,它类似现代的*。用生铁铸造,形状像成熟的大石俄。上端留~孔,内装火药和毒药,将药装满大半,再放击败神批石榴炮火一个酒杯,杯内燃火种,用铁盖将石榴炮口塞紧。炮外壳涂成白色,上面绘成五彩花草。临敌时,可用手投掷,以炸敌兵,也可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动摇火种,立即引爆弹炸,炸死敌人。
石弹有“威远石炮”,是一种类似地雷的炸弹,用石凿成,内装火药2斤,小石千二00枚,用大石弹塞炮口,外观呈椭圆形,弹壁较厚。另外凿一火眼安装引线和发火装置,并用蜡封口固定,外接长绳以各拉发。守城时可置于城下敌人易接近处,野战时放在敌人必经之路上,稍施遮掩,乘敌不备时,拉绳引爆。
泥弹有“万人敌荔枝炮”等。“万人故”又称“火罐”,用生铁铸成,每罐装火药1斤,再装入铁禁黎、碎石、碎铁等物,罐口安装引信,罐外四周有耳,系以粗麻绳,使用时,点燃引线便可随时掷击敌人,爆炸力强,弹片飞及数百步,伤敌甚众。此外还有木质弹“木炮”等等。
慢炮是一种定时爆发的炸弹,是明朝嘉靖中曾铁镇守陕西三边时发明的,类似现代的*。这种炮的形状像个圆斗,外面涂五彩花纹,就像一个美丽的玩具,内装火药和发火装置,点燃后,三四小时自动爆炸。当敌人经过时,将慢炮放置路旁,待敌人拾取后,相与观赏时,突然爆炸。这种慢炮,在晚清时也有人制造,名叫“手捧雷”。清胡咸丰初年,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参与镇压太平军,听说捉到了胡以肠,便让他回去招降其兄胡以盼。赛尚阿让当时的兵工专家厂守存特制了一个装有炸弹的木区,假称有一封信放在匣子内,让胡以脱转交太平军首领。这种炸弹便是“手捧雷”,一启区立即爆炸,十分灵便。
在明代除了使用各种炸弹以外,还有许多爆破器材。通常用管状、桶状物装入烈性炸药,引爆,用于攻城炸船等战斗中。爆破器材直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仍是攻克敌人碉堡、坦克、防御工事及桥梁、铁路等的重要武器。也许,今天的青少年们还记得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他手中托举的炸药包就是~种爆炸力极大的爆破器材,还有《英雄儿女》电影中王成手握的爆破筒。这些爆破器材的前身,可推溯到明代的火药筒和火药桶。尽管那时的爆破用器还很笨拙,火药成份也不够精纯,往往需用很大的药量才能发挥巨大的爆破力,但在当时战场上也曾大显神威。
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统帅数十万将士挺进四川,先后用爆破城墙的攻势攻克电庆和成都。张献忠在攻重庆时,以他的足智多谋,命令部队“多寒地道,四面攻城”,待地道掘至敌城墙下时,“灌以火药”,然后点火引爆,一声巨响,轰开了坚固的重庆城墙,大军从炸开的缺口攻入城中,活捉了瑞王。紧接着起义军进逼成都,成部防守严密,城墙高大坚厚,城上守军3万。起义军几次强攻,均被击退。张献忠决定用炸药爆破城墙。他命令部队砍伐数丈高的大树,剖开村干,掏空村心,装满炸药,然后两半村干合拢~体,用绸布缠紧,外糊泥浆,制成巨大的爆破简。当这种高与城楼平齐的爆破简位立在城外时,明军个个吓得目瞪口呆,魂不守舍。张献忠又令部众从城北掘通穴道,埋上炸药。准备停当后,一声令下,城墙炸裂,声如雷霆。成都城大爆破可以说是世界爆破史上的新纪元。
明末另一位著名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也是位爆破能手。几犯年,起义军第二次攻打开封则,大顺军在开封城东北角挖掘了长10丈宽1丈多的大穴道,里面装满火药,放入三四条4丈多长的引信,然后引火爆破,崩塌城墙。据明代兵书《武备志》、《火龙经})记载,有一种专门用于炸敌船的火药桶。即在木桶中放粗缓火药5斤,上面覆盖一层薄沙土。贴用时,取无焰火炭二三块放在粗碗内,覆以薄灰,平放在桶内的沙土上,轻轻将桶加盖加闩,投掷时,须双手平举,轻抛出去,落到敌船l顷刻爆炸。这种火药桶不装引信,只要桶碰及目标,碗内火炭打翻,便可引爆桶内炸药,使敌人没有时间拾起来掷回。另外明朝还使用~种水_l爆破艇,名叫“子母舟”。在母舟的后部只有两边帮板,腹内空虚,后藏一小舟,通连一处,亦有盖板,用来掩蔽人。母舟舱内贮满火药、纵火器具,船头两掖订满狼牙钉,当与敌船靠帮时,用约担措住敌船,挂上缆索,将母船发火,与敌船共焚,爆破手乘号船返回。后来又经改进,创制了更为灵活的联环舟。舟长约4丈,外面看像一只船,分开则为二只舟,中间以环联结。前半部船舱盛火器,船首钉满“大倒须钉”,遇敌时,*故船,大钉钩佳故船,然后点火,解俄联环,乘后半截返回。
地雷
地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古代火器。在电影《地雷战》中,我们看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游击区的军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铁雷不够用,就自己动手制造各种石雷。村中的老人还记得配制火药的方法,“一硝二磺三木炭”,传授给年轻人。在日寇扫荡时,村村户户,河沟路岔都摆下了地雷阵,炸得敌兵人仰马翻,失魂落魄。使得这一古老的火器重显威力。
地雷在我国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周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作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这种石雷又叫“石炸炮”。其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广泛使用于战斗。但也因贮药量小,爆炸力较小,而渐被更新。后来地雷的形制,特别挂发火装置得到不断改进,扩大了地雷的有效杀伤范围。地雷的形制也多种多样,在此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器种。
炸炮:是一种踏发式地雷,即用脚一踏便爆炸,直到现代战争中仍在要塞区域密布这种地雷群,以阻遏敌人靠近。这种地雷,用生铁铸造,如同碗口~般大小,腹内装填炸药,上面留~细口,穿出引线。临战前选择敌人必经要道或自己阵地前方敌人容易接近的地方,将几十个雷连接在“钢轮发火”装置的“火槽”上,挖坑埋设,表商施伪装物。待敌人无意中踏上钢轮机,即可同时发火,遍地开花,铁屑横飞,火焰冲天,杀伤面积相当大,非常适合阻击敌人大部队行进。
无敌地雷炮:是用生铁铸成圆形,大的可装火药一斗,小的装药三五升不等。装药后,用硬木做成“法马”塞住四,分三极引线装入一支长竹竿内,事先选择敌人必到之处,埋于地下,将竹竿~头露于我方,等敌人进入这一地区时,依号令点火引爆。
万弹地雷炮:是一种绊发式地雷。用一口大瓷坛,内装炸药,用土将坛回填紧,留一小眼装引信埋入地下,再在地面放一堆碎石,同时埋设钢轮发火机一个,与坛四引线连接,在地面安设绊索,或用长绳由远处拉发。当放人脚碰触绊索时,钢轮自动发火,引爆地雷,火药坛炸起,泥土碎石陶片四处迸射,杀伤感力很大。
自犯炮:是将数个铁制的或石、陶制的地雷用药线连接起来,一个接一个分散埋设在敌人经过的地带,像布下一个地雷同。当敌人进入网内,一旦踏上发火装置,地雷便一个接一个连锁爆炸,可大范围地杀伤敌人大队人马。
伏地冲天雷:预先将地深挖3尺,把神火火炮数个联杯埋伏地下,然后用乌盆盛火种放于炮上。药线连接乌盆并接近火种,乌盆上插各种刀枪矛敕等长兵器。当*的敌人前来摇拔刀枪时,下面的乌盆倾倒,火种即刻倒在药线上,引爆地下的神火火炮,顷刻之间众火齐发,炸声如雷,可大量地杀伤改群人马。
还有一种延时地雷是用盘香徐徐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盒香燃尽,续点地雷引线,在敌军正好到达时,引爆地雷。另外,明朝还创造了官亭炮和公署炮,专门埋设在官府大堂的公案下或官亭内,待敌军占领后,只要碰到发火机关,地雷立即爆炸。
清朝前期,统治者极不重视地雷及各种爆炸器材的制造和使用。直到*战争以后,丁守存、黄昆等人才开始积极研制各种地雷,主要是拉发雷和绊雷。丁守存曾发明一种“跳雷”,曾携赴天津试演,十分灵验。这种地雷是将一个铁铸的圆形地雷装入木柜中,木柜下部填装火药,连接地雷引信,木框内装有发火装置。使用时,先将木柜埋入地下,在木相一旁,安置翻车,与柜内发火装置连接。敌人一旦误踏翻车,牵动发火装置,则火药爆发,可将柜中地雷抛起地面七八尺高,在空中爆炸,其杀伤范围可达方圆几十丈,威力极大。
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地雷,如明代的“钦赏炮”,是将小型炸雷藏在印有“钦赏”二字的酒坛内;里面装有*、激毒、牙皂、姜粉和用烧酒炒制的矿砂,敌人得到后,往往误以为是供饮赏的御酒,急忙打开品尝,哪知一掀坛口,立即被炸得粉身碎骨。地雷使用技巧限多,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水雷
水雷创制于明朝,专家认为中国军队使用水雷比欧洲要早200余年。在我国有不少古代兵书记载了军用水雷的构造、性能、形制,并绘有图形。如1549年,后顺之编写的《武编昨,记载了一种水下爆炸兵器“水底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纵的拉索引爆水雷。它用大木箱作壳,内装火药,击发引火装置挂在一条长绳上,拉到岸边,用三个铁锚将“水底雷”维系在水中。敌舰接近水雷时,岸上守候士兵技换长绳击发引火装置,水雷即刻爆炸,摧毁敌舰。
早期的水雷实际一b是一种具有防水性能的炸弹,如“火药桶”,将火药装入密封的木桶内,桶口点燃引信,将火药桶抛入敌船,或顺水漂近敌船,待药线燃尽发火,炸沉敌船。明代水雷种类很多,其中“水底龙王炮”采用定时发火装置,“混江龙”采用技人装置,其作用近似现代海防中用的漂雷和沉香。
水底龙王炮,是用熟铁打制雷壳,每个重4—6斤不等,内装炸药0.5~1斗,饱口装有香头引火,香头的长短根据所要轰击的敌船距离远近而定。使用时,先点燃香头,然后将炮装入牛胖做的囊中,加以密封,以防受潮,将此地载到木排上,估计河流及改船停泊处的深度后,再用石块把木然坠入水机为了使空气透入胖中,以免火种因缺氧而熄灭,事先穿入羊肠线通过牛脾囊连接到浮在水面上的鹅雁翎筏上,趁黑夜顺流而下,接近改船,香烬火发,水底龙王炮在水下爆炸,敌船中炮即毁。这种水雷游戈于水流中,受风力、流速影响很大,所以击中目标是随机性的,但在古代水战中,战船的航行也多半靠人工摇橹划桨摆舵,很多情况下靠风帆把握航向,所以相应地能发挥较大的威力,比较容易命中目标。
混江龙:其构造和形制与水底龙王炮基本相同,只是发火装置有所改进。它是在皮囊中安设人石、火镰,用长绳牵到岸上,将混江龙炮沉入水底,待敌船经过时,士兵在岸上拉动绳索,使人石和火镰撞击,发火爆炸,轰击敌船。
水中炸炮
清代中期以前,水师作战主要用火攻,极少使用水雷,到了*战争时期,海防问题日益突出,才开始注重研究创制水雷。1843年,知县高邦哲制造了一种鸭式水雷,称为“水中炸炮”,是仿制陆.丘地雷的制造方法制成,即用生铁铸成鸭形,鸭背上有一方口,上有盖。将火药、铁砂、空心炮子等填入鸭腹,从鸭嘴内播火引线,引线的长短视敌船远近而定,通常一寸长的引信燃尽可行2里海路。雷腔装药量多少,视铁鸭大小而定,小者可装20—30斤,大者可装药80—100斤。使用时,用长6尺,宽3尺的小木筏乘载,筏上张蓬帆、高2至3尺,笺尾安小舵,使其服直前进,点燃引线后即可放之,顺风而去,药线燃尽火发爆炸,距离近的可将敌船去沉,距离二三百米左右,炸碎的铁块炮子也可以横击敌船,伤及船身或船上的敌人。这种鸭式水雷,因漂浮于水面,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多在黑夜或海雾弥漫之时,乘敌不备,出其不意,突然接近改船,将敌炸沉。
*战争期间,中国已经开始仿制西方先进的机械延发水雷。1842年,广东绅士潘仕成以重金聘请美国海军军官壬雷斯,在广东制成新式攻船水雷20具。这种攻船水雷以防水雷校为外壳,内装炸药50至150斤不等,用*火帽发火。雷校内装有一个皮制水鼓,有水管接通读外,使用时,派人将雷潜送至改船船底,用引绳将雷系于锚链之上,以防止水雷漂动,然后将水管木塞拨出,海水顺水管灌入水鼓,鼓涨,扛动揭板,弹条击落,火帽进裂发火。这种攻船水雷本身不带火种,十分安全可靠。用水鼓做机械延发装置也相当科学。当时,水雷制成后,曾运到天津大沽海口试演,用厚8寸,长6丈的杉木4层,共厚3.6尺,扎成木筏,坠锚于海河口,然后把装有120斤炸药的水雷送到筏底,系定引绳,拔塞后,稍等片刻,轰然一声,水浪激起半空,将木筏炸得粉碎,碎木随烟飞起。潘仕成仿制的这种“攻船水雷”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水雷,也是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攻船水雷。
爆炸性火器的主要作用在于直接依靠炸药的巨大威力杀伤敌方人马,炸毁敌人的战船或各种坚固的防御设施,其次是散布烟雾毒气,制造迷障或毒杀敌兵等。这类火器在宋元之际的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爆炸性火器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明朝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但清代统治者对此不予重视,很少制造和使用这类火器,遂使明末的许多兵器方面的创造发明失传。直到近代西方火器传人之后,清军面临海防吃紧,内忧外患的局势,才重新开始装备和使用爆炸性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