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35岁的达维德应该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他毕业于国立基辅大学新闻系,并且以国家委派的形式,在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进修四年。回国之后,直接进入了《星火》杂志社,先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短短流年,就成为了主编助理,并且深得去年竞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杂志主编维塔利·阿列克谢耶维奇·科罗季奇的信任。
现在,有消息称科罗季奇已经接到了来自波士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邀请,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位主编先生就要移民美国了,作为他的重要助手,达维德不可能接任杂志社主编的职位,但却很有可能接手科罗季奇主导的一档杂志栏目——《民主视窗》。
《民主视窗》作为《星火》杂志的一档专栏,目前在苏联国内影响力很大,它主要的报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第二部分则是批判苏联国内的官僚腐败现象,第三部分却是对苏联民主化改革的建议和倡导。
这个专栏是在科罗季奇进入《星火》杂志社担任主编之后才创立的,而科罗季奇本人,也正是通过这个影响力颇大的专栏,才出的名,并且成功获选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现在,达维德即将接手这个专栏,所以,很多人都看好他的未来。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达维德对这个栏目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更加希望从科罗季奇身上得到的,却是这位领路人能够像过去一样到哪儿都带着他,比如说,带着他去美国。
没错,有过留学英国经历的达维德,早就不想在苏联待下去了,他渴望离开这个日益破败的国家,移民到国外,即便去不了英国美国的,去德国日本也可以,他懂得四门外语,他的妻子也懂得英语和德语,他相信自己一家人到了国外,能够比留在苏联生活的更好。哪怕到了国外只能刷盘子呢,估计也能比他和妻子现在挣得多。
但是很可惜,他要出国并不容易,因为他当年去英国留学深造的时候,国家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钱,他想办理签证,首先就要把这笔钱换上才行。那可是很大一笔钱,足够他和他的妻子不吃不喝挣一辈子了,所以,出国这个愿望,在过去的达维德看来,俨然就是一种奢望,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可就在前几天,一个偶然出现的人给达维德带来了曙光,这个人名叫古里,古里·戈尔杰耶维奇,他是达维德曾经在国立基辅大学的同学,目前在远东一家电影娱乐报社工作。
最初,达维德与古里只是偶然相遇,出于当初的那份同学之情,两人一块吃了一顿饭。就是在吃这顿饭的时候,达维德察觉到了异常,因为他的这位同学实在是太奢侈了,简单的一顿饭,竟然吃掉了达维德夫妇两人几乎半年多的工资。古里的豪气与奢华,令达维德倍感羡慕,他想不明白,自己在《星火》杂志社的收入,怎么会与在远东工作的古里差那么多。
后来,通过几天的接触,达维德才从古里的嘴里套出一些话来,感情这位老同学并不只是在报社工作,他还在给一家外资公司打工,那家公司不仅不介意他干着另一份工作,还给他开了年薪5万美元的高薪。
得知这个消息的达维德,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通过老同学介绍,也到这家公司去工作,哪怕直接搬到远东去都可以,但是古里帮不了他这个忙。可就在达维德感觉失望的时候,古里又给了他另一条路,一个能让他一次赚上20万美元的通畅大路。
按照古里的说法,他那位老板最近正好想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报纸或是杂志,替他报道一件事,只要他希望见报的这件事能够登上报纸,他就会付给操作这件事的人20万美元。达维德开始只认为这是个玩笑,但古里却告诉他,这件事丝毫不参加,只要他能办到,就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预付款,尾款将会在报纸刊登之后立即支付。
听到这个条件,达维德立刻就动了心,他询问那篇报道到底是什么,并且还提出可以想办法把东西登到《星火》上面。不过,古里并没有当时就告诉他,而是约定了今天到他家里来详谈。
实际上,这两天达维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反复的思索,他认为那篇报道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的话,对方也不可能开这么高的价格。要知道,随着民主化、公开性改革的深入,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对报纸杂志的监控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现如今,言论已经算是放开了,只要不是太过火的东西,给个上千卢布,就有记者敢于胡说八道。20万美元,估计都能让一份不太出名的报纸公开痛骂戈尔巴乔夫了。
不过,想归想,20万美元的巨大诱惑,仍旧令达维德存了一份侥幸心理,他只想着,万一这件事能成呢?
“咚咚咚!”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将心中忐忑的达维德吓了一跳,他飞快的从客厅沙发上跳起来,两只手在胸前交叠着握了握,迟疑了一会儿,又端起桌上的那杯水一饮而尽,这才干咳两声,快步走过去开门。
“嘿,达维德!”
门外站着一个身材矮胖,但却西装革履的家伙,肥肥的脸上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
“嘿,古里,”达维德换上一张笑脸,将老同学迎进门,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古里手中提着的那个箱子。
“哎呀,这两年莫斯科的变化可真大,”古里一边四处打量着,一边走进客厅,“记得当年我还到你这里来做过客呢,可是这次过来,差点就找不到地方了。”
“哪有什么变化,就是到处显得更加破旧罢了,”将老同学让到沙发前坐下,达维德一边张罗着倒水,一边笑着说道。
“不用忙了,我带了一瓶香槟,”古里将手中的箱子放在沙发上,又将另一只手上提着的大袋子晃了晃,笑道,“嗯,还有几样不错的菜......对啦,比列娅呢?”
“她还没回来,”达维德走到古里对面的沙发前坐下,言不由衷的说道。
“那真是太可惜了,”古里不无遗憾的说了一句,随即就忙着将袋子里的东西收拾出来。
古里带来的吃食很丰盛,香槟也是进口的,但达维德现在哪里吃得下,他时不时看看那个箱子,心里在猜度着那里面是不是装的钱。
“来,尝尝这香槟怎么样,”古里把东西都收拾出来,又给达维德面前的杯子里倒上香槟,这才说道。
“我可喝不惯这东西,”达维德看看自己面前的杯子,舔舔嘴唇,说道,“咱们,咱们还是先说说那篇报道的事情吧。”
“这个不急吧?”古里端着手里的香槟,迟疑道。
“还是先把正事说清楚吧,”达维德挤出一丝笑意,说道,“你也知道,这笔钱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好吧,”古里犹豫了一下,放下手中的杯子,反手将那个箱子提过来,放在桌上空出来的地方,“稿子都是准备好的,你不用润色修改,直接拿去发就可以了。”
箱子盖打开,古里将开口的方向转到达维德那一面,让他看了看铺满箱子的现金,这才继续说道:“在谈稿子之前,有一件事我必须事先跟你说清楚。我的老板了解了你的情况之后,对《星火》杂志的《民主视窗》专栏很感兴趣,他知道你现在在负责这个专栏,所以对之前的说法做了些修改。”
“哦?”达维德根本就没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只是看着箱子里绿油油的美钞愣神,心神都不知道转到哪去了。
“这里是25万美元,”古里一只手绕过去,探到箱子中,在钞票上拍了拍,通过这个动作将达维德的神志拉回来,“25万美元,我老板的意思是,如果你能把这篇稿子在《民主视窗》这个专栏上发出去,就给你50万美元的酬劳,这25万算是预付款,尾款的支付和原来一样。”
“50万?”达维德咽了口唾沫,呆呆的说道。
“没错,50万,”古里笑了笑,说道,“不仅如此,我的老板还给了你一个承诺,只要这件事办妥了,一个月后,他会送你移民日本,一应手续都会给你办妥。”
“稿子呢?”达维德问道。
“在这儿,”古里摸摸口袋,取了一张叠着好的信笺出来,递到达维德的手里。
达维德迫不及待的将信笺展开,几乎是一目十行的看过去。
“你尽管放心,达维德,我是不会害你的,”在等着达维德看稿子的同时,古里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但很快便掩藏起来,换上一副真挚的笑容,说道,“这件案子完全属实,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话,可以亲自去一趟符拉迪沃斯托克,我甚至可以介绍你去采访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的人,让你找到详实的证据。”
;
现在,有消息称科罗季奇已经接到了来自波士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邀请,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位主编先生就要移民美国了,作为他的重要助手,达维德不可能接任杂志社主编的职位,但却很有可能接手科罗季奇主导的一档杂志栏目——《民主视窗》。
《民主视窗》作为《星火》杂志的一档专栏,目前在苏联国内影响力很大,它主要的报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第二部分则是批判苏联国内的官僚腐败现象,第三部分却是对苏联民主化改革的建议和倡导。
这个专栏是在科罗季奇进入《星火》杂志社担任主编之后才创立的,而科罗季奇本人,也正是通过这个影响力颇大的专栏,才出的名,并且成功获选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现在,达维德即将接手这个专栏,所以,很多人都看好他的未来。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达维德对这个栏目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更加希望从科罗季奇身上得到的,却是这位领路人能够像过去一样到哪儿都带着他,比如说,带着他去美国。
没错,有过留学英国经历的达维德,早就不想在苏联待下去了,他渴望离开这个日益破败的国家,移民到国外,即便去不了英国美国的,去德国日本也可以,他懂得四门外语,他的妻子也懂得英语和德语,他相信自己一家人到了国外,能够比留在苏联生活的更好。哪怕到了国外只能刷盘子呢,估计也能比他和妻子现在挣得多。
但是很可惜,他要出国并不容易,因为他当年去英国留学深造的时候,国家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钱,他想办理签证,首先就要把这笔钱换上才行。那可是很大一笔钱,足够他和他的妻子不吃不喝挣一辈子了,所以,出国这个愿望,在过去的达维德看来,俨然就是一种奢望,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可就在前几天,一个偶然出现的人给达维德带来了曙光,这个人名叫古里,古里·戈尔杰耶维奇,他是达维德曾经在国立基辅大学的同学,目前在远东一家电影娱乐报社工作。
最初,达维德与古里只是偶然相遇,出于当初的那份同学之情,两人一块吃了一顿饭。就是在吃这顿饭的时候,达维德察觉到了异常,因为他的这位同学实在是太奢侈了,简单的一顿饭,竟然吃掉了达维德夫妇两人几乎半年多的工资。古里的豪气与奢华,令达维德倍感羡慕,他想不明白,自己在《星火》杂志社的收入,怎么会与在远东工作的古里差那么多。
后来,通过几天的接触,达维德才从古里的嘴里套出一些话来,感情这位老同学并不只是在报社工作,他还在给一家外资公司打工,那家公司不仅不介意他干着另一份工作,还给他开了年薪5万美元的高薪。
得知这个消息的达维德,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通过老同学介绍,也到这家公司去工作,哪怕直接搬到远东去都可以,但是古里帮不了他这个忙。可就在达维德感觉失望的时候,古里又给了他另一条路,一个能让他一次赚上20万美元的通畅大路。
按照古里的说法,他那位老板最近正好想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报纸或是杂志,替他报道一件事,只要他希望见报的这件事能够登上报纸,他就会付给操作这件事的人20万美元。达维德开始只认为这是个玩笑,但古里却告诉他,这件事丝毫不参加,只要他能办到,就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预付款,尾款将会在报纸刊登之后立即支付。
听到这个条件,达维德立刻就动了心,他询问那篇报道到底是什么,并且还提出可以想办法把东西登到《星火》上面。不过,古里并没有当时就告诉他,而是约定了今天到他家里来详谈。
实际上,这两天达维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反复的思索,他认为那篇报道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的话,对方也不可能开这么高的价格。要知道,随着民主化、公开性改革的深入,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对报纸杂志的监控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现如今,言论已经算是放开了,只要不是太过火的东西,给个上千卢布,就有记者敢于胡说八道。20万美元,估计都能让一份不太出名的报纸公开痛骂戈尔巴乔夫了。
不过,想归想,20万美元的巨大诱惑,仍旧令达维德存了一份侥幸心理,他只想着,万一这件事能成呢?
“咚咚咚!”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将心中忐忑的达维德吓了一跳,他飞快的从客厅沙发上跳起来,两只手在胸前交叠着握了握,迟疑了一会儿,又端起桌上的那杯水一饮而尽,这才干咳两声,快步走过去开门。
“嘿,达维德!”
门外站着一个身材矮胖,但却西装革履的家伙,肥肥的脸上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
“嘿,古里,”达维德换上一张笑脸,将老同学迎进门,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古里手中提着的那个箱子。
“哎呀,这两年莫斯科的变化可真大,”古里一边四处打量着,一边走进客厅,“记得当年我还到你这里来做过客呢,可是这次过来,差点就找不到地方了。”
“哪有什么变化,就是到处显得更加破旧罢了,”将老同学让到沙发前坐下,达维德一边张罗着倒水,一边笑着说道。
“不用忙了,我带了一瓶香槟,”古里将手中的箱子放在沙发上,又将另一只手上提着的大袋子晃了晃,笑道,“嗯,还有几样不错的菜......对啦,比列娅呢?”
“她还没回来,”达维德走到古里对面的沙发前坐下,言不由衷的说道。
“那真是太可惜了,”古里不无遗憾的说了一句,随即就忙着将袋子里的东西收拾出来。
古里带来的吃食很丰盛,香槟也是进口的,但达维德现在哪里吃得下,他时不时看看那个箱子,心里在猜度着那里面是不是装的钱。
“来,尝尝这香槟怎么样,”古里把东西都收拾出来,又给达维德面前的杯子里倒上香槟,这才说道。
“我可喝不惯这东西,”达维德看看自己面前的杯子,舔舔嘴唇,说道,“咱们,咱们还是先说说那篇报道的事情吧。”
“这个不急吧?”古里端着手里的香槟,迟疑道。
“还是先把正事说清楚吧,”达维德挤出一丝笑意,说道,“你也知道,这笔钱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好吧,”古里犹豫了一下,放下手中的杯子,反手将那个箱子提过来,放在桌上空出来的地方,“稿子都是准备好的,你不用润色修改,直接拿去发就可以了。”
箱子盖打开,古里将开口的方向转到达维德那一面,让他看了看铺满箱子的现金,这才继续说道:“在谈稿子之前,有一件事我必须事先跟你说清楚。我的老板了解了你的情况之后,对《星火》杂志的《民主视窗》专栏很感兴趣,他知道你现在在负责这个专栏,所以对之前的说法做了些修改。”
“哦?”达维德根本就没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只是看着箱子里绿油油的美钞愣神,心神都不知道转到哪去了。
“这里是25万美元,”古里一只手绕过去,探到箱子中,在钞票上拍了拍,通过这个动作将达维德的神志拉回来,“25万美元,我老板的意思是,如果你能把这篇稿子在《民主视窗》这个专栏上发出去,就给你50万美元的酬劳,这25万算是预付款,尾款的支付和原来一样。”
“50万?”达维德咽了口唾沫,呆呆的说道。
“没错,50万,”古里笑了笑,说道,“不仅如此,我的老板还给了你一个承诺,只要这件事办妥了,一个月后,他会送你移民日本,一应手续都会给你办妥。”
“稿子呢?”达维德问道。
“在这儿,”古里摸摸口袋,取了一张叠着好的信笺出来,递到达维德的手里。
达维德迫不及待的将信笺展开,几乎是一目十行的看过去。
“你尽管放心,达维德,我是不会害你的,”在等着达维德看稿子的同时,古里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但很快便掩藏起来,换上一副真挚的笑容,说道,“这件案子完全属实,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话,可以亲自去一趟符拉迪沃斯托克,我甚至可以介绍你去采访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的人,让你找到详实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