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褪尽,瘦马孤车。历尽艰辛,苏景一行终于行出青山道口。入目只见苍茫原野,车马置于密林内,官道于此突兀隔绝,半点裸露的黄土狼藉,丈余外正是个断崖。

    只在隐蔽侧才有个蜿蜒的小路延伸而下,此地位置高耸,俯瞰而去可见穷目之极,七爷横刀立马,盘桓看着轮廓清晰的浮梁城,抿嘴不言。

    守城号角隐隐可闻,陈选精神抖擞,虽然昨夜始终未眠,更逢遭如此,不过却无半点倦怠,轻掀开青布棉帘。劲风渐缓,平缓的视线尽头,蛰伏着一块阴影。

    缓坡上植被稀疏,许是时间过长。路面雪层日晒有些晶化,炫目耀眼。昂首间高天澄澈,不见青云。深深呼吸,冷意似直入肺腑,盯着张七的背影。

    环顾日夜期盼之故土,陈选走下马车。看样子七爷兴致大好。昔时不苟言笑的汉子此时却隐约哼着边塞老腔儿,就算是车马也似轻捷了些。

    凛冽的寒风过际,依旧蕴积着冬日的寂寥。陈选手持竹节,须发皆动,一身破旧的皮袍猎猎,浑浊视线内,渐渐模糊,踏归故土别样心酸。

    指尖顶着袖袍衣角在脸上抹了两把,纵声吟道:“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幸有余庆归社稷,云消雁月断胡天!”

    七爷虽是个莽汉,却不糊涂。听其所言,颇有豪壮,当即笑道:“大人孤忠半生,百年难见,而今自可重整衣冠,手持节杖礼拜君上了。封侯拜相自无多言。”

    相守四人都知其身份不简,陈选微笑着,语气似较平日都舒缓了些许道:“忠君之事本是应该,岂为求取荣华。”环顾四下,茫茫天地,处处都恍若显着温馨。

    直盘桓了半刻,这才上路。裹着薄铁的木质车轮碾在冷硬的路上,苏景浑身酸痛的坐在颠簸的车厢里,目光自窗边的缝隙向外望去,呆怔的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行至愈近,他就愈发迷茫,不过终究只能散作叹息。马渴思饮长江水,人到难处想宾朋。只是苏景独行于这个陌生的时空,无亲无故又能如何?

    这般想着,窗子缝隙中浮梁城上的旌旗已经清晰可见。不知为何,苏景倏忽平静了许多,压抑许久的心性也似顷刻迸发出来,生存在那个恍若昨日的时代。

    生活的琐碎早已无情地将他打磨的和光同尘,放弃梦想。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不知道。如今经历生死,置身于此,正是崭新开始时,人不能总活得这么窝囊吧?

    纵横睥睨的豪气顿时自胸中迸射而出,生逢此时定要叫这天地轮转捏在手中,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更为不负这数百年的积累和见识。

    自此后,某行事,不辨是非,无论对错,只从本心!

    在苏景的记忆中,似乎没有浮梁这个地界,至于这里的信息也只知道个大概。浮梁城虽不大,却是进犯大同的要冲之地,因此始终是大乾驻扎重兵的军事重镇。

    距大同镇约二百里,是西北四镇中的连接点,也是口外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土地贫瘠,辖境内有两条河流支脉流经,贸易频繁,算得上是人烟聚集之所。

    这座塞上雄城,是连接内外的通道所在,但真正发展起来前后也不过三十年左右的光景。随着英宗北狩以及香教叛乱,原本开放的互市关的关,毁的毁,还起作用的已无多少。

    即便是叛乱平定,朝廷也许久无重开的趋势。因此,浮梁城位置所属的重要性就迅速凸显出来了,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浮梁已经成为沟通关外和八百里秦川的首选之地。

    口外的皮货牲口,宝石香料,以及大乾的茶铁,食盐,布匹丝绸各项买卖在这里都有交汇,其中甚至不乏高眉深目的色目人叫号着粗劣的货品。车厢上的镖号起了作用,看来闯荡多年的七爷在这儿着实有些名头,即便戍守的靖边军也未阻拦。

    苏景呆在车厢里,小媳妇似的大气儿也不敢出,只掀起窗边缝隙向外瞧去。入目房屋错落参差,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摊位交杂,看上去颇为纷乱。

    原以为只有大同镇以及宣德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城市。不过即便浮梁位处边地,无论是规模还是其他各方面,都令他有些出乎预料。

    当铺、票号、油坊、茶肆酒楼,**赌场应有尽有。西北往来的咽喉之地,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故此也算是极为繁华了,马车前边正是个翘脚牌楼。

    西四牌楼街与往常一样儿,两侧伸出来的灰布招牌给寒风冻了一夜,看上去硬邦邦的恍若一张张丑脸。平整的青石路上,不时有一队队车马行过,裹着薄铁的车轮咯吱作响。

    穿得鼓鼓囊囊地色目人,腰里别着的刀样式怪异,行人穿着黑面的皮袍,冬日里天寒地冻的,存于此处狗皮毡帽是少不了的,环绕耳际处正是五花八门的叫卖声,腔调婉转。

    这时候可没什么广告,要想刨食全凭一副肉嗓子,没个三俩手艺还真干不了这个。细细听闻,端有几分模样。

    俗话说京师里:九腔十八调,棕绳翘扁担。估计也不过如此,苏景听得如痴如醉。古时此景,当真颇有几分韵味,身边正有个挑着挑子人,弯腰走过。

    边走边唱:“罗祖爷道德高,七月十三得宝刀,僧剃前道剃后,回汉两教剃左右,剃完头扫扫眉,然后再打五花锤…”后边却是听不清了。

    舔了舔唇角,苏景打量着左右,看什么都好奇,视线轻扫,在车前不远,围着一群人。细看才知原来是几个说玩意的,落地化锅也不容易,即便一场演完开杵门子要钱也不轻松。

    “场里场外,一站一立。三老四少,各位老爷。学徒我脚踏生地,眼见生人,城墙高万丈全凭朋友帮。您各位南走一千北走八百扎一刀子冒紫血,咯噔咯噔的好朋友。我们经师不到学艺不高,孩子们指着这个吃,没别的,您兜里带着钱呢有富余的扔给我们仨瓜俩枣的给了我们,回到家去,端起粥碗不忘您的好处…”

    放下帘子,苏景吧嗒着嘴儿,看来置身于此也不算太坏。

    惊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大江湖喧嚣中似自由贸易市场般的气息渲染出清明上河图般的氛围,整个城市,似乎都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活力。

    浮梁城祖居的是正经的秦人后代,虽屡经战火洗礼,唐以后已无那么重要。自古容有战火血统的秦人虽脾气直爽火爆,但却轻易不会惹事,因此治安尚算不赖。

    巡防的兵勇们,穿着破烂的号褂,懒洋洋地站在城门前晒着太阳,南来北往的商驿连看都不看,与寻常的城市相似,浮梁城里到处都是乞丐。

    狼藉的褂子,破碗竹杖蓬乱的头发。不过这些人能在天寒地冻的西北活下来,个顶个都是深谙江湖的人精老根子,轻易可不好惹,下九流的行当,天下从没白吃的东西。

    乞丐也一样,手里掌着副板子,目光贼溜溜地扫过去,正见七爷骑马,一声喊都围了过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嘴便唱:“毛竹打,进街来。铺户买卖两边排,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和招牌,幌子好比龙戏水,拦了柜的好比紫金台,算盘子一打摇钱树,我拜掌柜的大发财。”

    这本是副唱给商铺的恭维词,也都一水儿用在了张七身上。不过有命归还,谁还管那么多,七爷膛着的黑脸,忽的一笑,怀里变戏法似的,抓起一把大子儿抛洒出去。

    苏景将这一切尽皆看在眼里,和煦阳光怔照着他的脸,他的微笑。生逢首次,他忽然觉得,天地如此宽阔,活着真好!;

章节目录

讨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观潮听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观潮听雨并收藏讨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