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农兵
队伍顺着北大街,一路出了城门,奔向雁门关。
廖文广前不久刚从雁门关去了山阴县,所带队伍中也都是熟悉的面孔,雁门关守将没有为难,直接放队伍出关。
进入山阴县境内不久,道路两边都是杆叶略显发黄的玉麦,地头出出进进有不少忙碌农活的百姓。
“停车!”廖文广喊车夫停下马车,转而对同车内的孙传庭说道,“伯雅兄可知种在地里的这些东西是何物?”
“玉麦。”孙传庭笑着回了一句。
廖文广脸上露出一丝诧异,问道:“伯雅兄见过此物?”
“我也是半个月前才第一次见到此物,那时地里的玉麦都没有成熟,不像今天,地里这么多百姓忙活农活,看来这些玉麦已经可以采摘了。”孙传庭笑着解释道。
廖文广好奇的问道:“不知伯雅兄在什么地方见到的此物?又是何人种下的玉麦,如有可能,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位敢为他人之先的奇人。”
玉麦种植的地方并不多,从没在太原府听说有哪家种了玉麦,他十分好奇,是什么人选择种玉麦这样稀奇的粮食。
“不就是眼前这些人。”孙传庭往马车外一努嘴。
听到这话的廖文广先是一愣,旋即玩味一笑,道:“伯雅兄既然早就来过此处,又何必打趣于我。”
“从京师归家不久,听说代州旁边多了这么一位邻居,我便想过来看一看,廖参议来过一趟,应该清楚,沿着这条路一路往前,地里种的都是这种东西,出于好奇,我便和附近老乡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此物被当地百姓叫做玉麦。”孙传庭解释道。
廖文广道:“伯雅兄既然前不久刚来过这里,为何还要与我同路,我此行并非来领略贼人治下的风土人情,怕是有碍伯雅兄了。”
他想不明白,明明孙传庭自己就能来山阴县,为何一定要与他同车而行。
“实不相瞒,我上一次来山阴县,便想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谁知刚一到山阴县城,便被刘贼的人认了出来,只好折回代州,这一次与廖参议同行,就是为了能够一路走过去,多看一看这里的情况,还请廖参议多多担待。”孙传庭朝同车的廖文广拱了拱手。
廖文广眉头轻轻一皱,道:“我若没有记错,伯雅兄似乎从未在大同为官,而刘贼的人多是出身大同,又如何能认识伯雅兄你?”
“如此才可怕。”孙传庭神色郑重的说道,“连本官这个从未在家乡为官的人,贼人都能认识,可见贼人的手段十分不凡,若是两军对垒,一方被另一方摸透,焉能不败。”
廖文广迟疑了一下,道:“伯雅兄会不会杞人忧天了,说不定正巧有认识的人,认出了伯雅兄你。”
“我也希望如此,所以我才更要看一看刘贼治下的大同,看一看刘贼的兵马,多一分了解,朝廷便可多一分胜算,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孙传庭道。
廖文广笑道:“我看伯雅兄多虑了,一群贼人能有多大本事,当初闻香教闹的那么大,席卷了大半个山东还有河南等地,还不是被朝廷轻轻松松剿灭。”
“刘贼与徐贼不同,最起码徐贼看似声势浩大,却根本不足以抗衡朝廷大军,而刘贼几次大败朝廷派来的讨伐大军,可见兵锋不弱。”孙传庭道。
他是振武卫出身的进士,对兵事比绝大多数只看过几本兵书的文官懂得要多,深知能几次大败朝廷边军的贼军,绝非普通的贼人。
整个大明,除了辽东的奴贼,找不出几支有能力大败边军的叛军。
廖文广见孙传庭如此执着,也不好在说什么,便道:“伯雅兄既然要看,那就跟在我身边,这一路去大同镇尽管去看,不过我这一次是有公事需去大同镇,所以希望伯雅兄不要做一些让我为难的事情。”
“廖参议尽管放心,我这一次只带了一双眼睛,除了用眼去看,其他什么都不做。”孙传庭向廖文广保证道。
廖文广抱拳拱了拱手,道:“多谢伯雅兄能体谅。”
只要对方不惹事,他不在乎身边是否多一个孙传庭,至于路上的开销,就算全由自己出,也不了多少银子。
何况一路所有开销,最后都会由太原府出。
“玉麦也看过了,廖参议你看咱们是不是该上路了?”孙传庭问道。
道路两侧的地里都是忙活农活的百姓,他又不是什么文人墨客,再热闹的农忙景象看完,也不会因此作画写诗抒发一番。
廖文广道:“不急,再等一等。”
见状,孙传庭只好陪他等下去。
时间不长,队伍前面的把总回到了马车旁。
“大老爷,人来了,您要不要见一见?”
“我就不见了,一切都和上次一样,你自己做主就行。”廖文广在马车里回了一句。
“小的明白了。”
把总一拨马头,骑马离去。
坐在马车里的孙传庭听的云山雾绕,好奇的问道:“廖参议这是在等谁?”
“伯雅兄既然去过山阴县,想来遇到过村子里的农兵吧?”廖文广问道。
孙传庭摇了摇头。
对于农兵,他从未听说过。
上一次来山阴县,也从未遇到过什么农兵,只在山阴县城门口见到了一队守城的兵将。
“伯雅兄竟然不知道大同的农兵?”廖文广没想到孙传庭如此好奇大同的情况,却连逆贼成立农会组建农兵的事情都不知道。
孙传庭皱着眉头说道:“还请为在下廖参议解释一二。”
对于农兵,他心中好奇得紧,为此不惜在廖文广面前放下身段。
“我也是来过一次大同,才清楚农兵是怎么一回事。”廖文广没有推脱隐瞒,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农兵的事情,为他解释了一遍。
孙传庭耐心听完之后,道:“这不就是乡绅大户组建的团练,刘贼这么做,就不怕以后下面的人听调不听宣。”
“和团练不一样。”廖文广说道,“农兵的重点在农会上面,农兵不为某个人所有,仍是归农会指挥,数量虽然不多,却足以维持住地方的治安。”
两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了一样的答案。
(本章完)
队伍顺着北大街,一路出了城门,奔向雁门关。
廖文广前不久刚从雁门关去了山阴县,所带队伍中也都是熟悉的面孔,雁门关守将没有为难,直接放队伍出关。
进入山阴县境内不久,道路两边都是杆叶略显发黄的玉麦,地头出出进进有不少忙碌农活的百姓。
“停车!”廖文广喊车夫停下马车,转而对同车内的孙传庭说道,“伯雅兄可知种在地里的这些东西是何物?”
“玉麦。”孙传庭笑着回了一句。
廖文广脸上露出一丝诧异,问道:“伯雅兄见过此物?”
“我也是半个月前才第一次见到此物,那时地里的玉麦都没有成熟,不像今天,地里这么多百姓忙活农活,看来这些玉麦已经可以采摘了。”孙传庭笑着解释道。
廖文广好奇的问道:“不知伯雅兄在什么地方见到的此物?又是何人种下的玉麦,如有可能,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位敢为他人之先的奇人。”
玉麦种植的地方并不多,从没在太原府听说有哪家种了玉麦,他十分好奇,是什么人选择种玉麦这样稀奇的粮食。
“不就是眼前这些人。”孙传庭往马车外一努嘴。
听到这话的廖文广先是一愣,旋即玩味一笑,道:“伯雅兄既然早就来过此处,又何必打趣于我。”
“从京师归家不久,听说代州旁边多了这么一位邻居,我便想过来看一看,廖参议来过一趟,应该清楚,沿着这条路一路往前,地里种的都是这种东西,出于好奇,我便和附近老乡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此物被当地百姓叫做玉麦。”孙传庭解释道。
廖文广道:“伯雅兄既然前不久刚来过这里,为何还要与我同路,我此行并非来领略贼人治下的风土人情,怕是有碍伯雅兄了。”
他想不明白,明明孙传庭自己就能来山阴县,为何一定要与他同车而行。
“实不相瞒,我上一次来山阴县,便想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谁知刚一到山阴县城,便被刘贼的人认了出来,只好折回代州,这一次与廖参议同行,就是为了能够一路走过去,多看一看这里的情况,还请廖参议多多担待。”孙传庭朝同车的廖文广拱了拱手。
廖文广眉头轻轻一皱,道:“我若没有记错,伯雅兄似乎从未在大同为官,而刘贼的人多是出身大同,又如何能认识伯雅兄你?”
“如此才可怕。”孙传庭神色郑重的说道,“连本官这个从未在家乡为官的人,贼人都能认识,可见贼人的手段十分不凡,若是两军对垒,一方被另一方摸透,焉能不败。”
廖文广迟疑了一下,道:“伯雅兄会不会杞人忧天了,说不定正巧有认识的人,认出了伯雅兄你。”
“我也希望如此,所以我才更要看一看刘贼治下的大同,看一看刘贼的兵马,多一分了解,朝廷便可多一分胜算,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孙传庭道。
廖文广笑道:“我看伯雅兄多虑了,一群贼人能有多大本事,当初闻香教闹的那么大,席卷了大半个山东还有河南等地,还不是被朝廷轻轻松松剿灭。”
“刘贼与徐贼不同,最起码徐贼看似声势浩大,却根本不足以抗衡朝廷大军,而刘贼几次大败朝廷派来的讨伐大军,可见兵锋不弱。”孙传庭道。
他是振武卫出身的进士,对兵事比绝大多数只看过几本兵书的文官懂得要多,深知能几次大败朝廷边军的贼军,绝非普通的贼人。
整个大明,除了辽东的奴贼,找不出几支有能力大败边军的叛军。
廖文广见孙传庭如此执着,也不好在说什么,便道:“伯雅兄既然要看,那就跟在我身边,这一路去大同镇尽管去看,不过我这一次是有公事需去大同镇,所以希望伯雅兄不要做一些让我为难的事情。”
“廖参议尽管放心,我这一次只带了一双眼睛,除了用眼去看,其他什么都不做。”孙传庭向廖文广保证道。
廖文广抱拳拱了拱手,道:“多谢伯雅兄能体谅。”
只要对方不惹事,他不在乎身边是否多一个孙传庭,至于路上的开销,就算全由自己出,也不了多少银子。
何况一路所有开销,最后都会由太原府出。
“玉麦也看过了,廖参议你看咱们是不是该上路了?”孙传庭问道。
道路两侧的地里都是忙活农活的百姓,他又不是什么文人墨客,再热闹的农忙景象看完,也不会因此作画写诗抒发一番。
廖文广道:“不急,再等一等。”
见状,孙传庭只好陪他等下去。
时间不长,队伍前面的把总回到了马车旁。
“大老爷,人来了,您要不要见一见?”
“我就不见了,一切都和上次一样,你自己做主就行。”廖文广在马车里回了一句。
“小的明白了。”
把总一拨马头,骑马离去。
坐在马车里的孙传庭听的云山雾绕,好奇的问道:“廖参议这是在等谁?”
“伯雅兄既然去过山阴县,想来遇到过村子里的农兵吧?”廖文广问道。
孙传庭摇了摇头。
对于农兵,他从未听说过。
上一次来山阴县,也从未遇到过什么农兵,只在山阴县城门口见到了一队守城的兵将。
“伯雅兄竟然不知道大同的农兵?”廖文广没想到孙传庭如此好奇大同的情况,却连逆贼成立农会组建农兵的事情都不知道。
孙传庭皱着眉头说道:“还请为在下廖参议解释一二。”
对于农兵,他心中好奇得紧,为此不惜在廖文广面前放下身段。
“我也是来过一次大同,才清楚农兵是怎么一回事。”廖文广没有推脱隐瞒,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农兵的事情,为他解释了一遍。
孙传庭耐心听完之后,道:“这不就是乡绅大户组建的团练,刘贼这么做,就不怕以后下面的人听调不听宣。”
“和团练不一样。”廖文广说道,“农兵的重点在农会上面,农兵不为某个人所有,仍是归农会指挥,数量虽然不多,却足以维持住地方的治安。”
两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了一样的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