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把他抬走!
曼陀菲尔不会忘记那两个党卫军军官把他当空气一样的嘲笑讥讽,更不会忘记自己当时都已经紧握住了拳头,但却没有勇气上去跟那两个党卫军军官理论一番,更别提当场动粗揍人家。
自己真的糊涂,太愚蠢了!
这怨不得别人嘲笑。
试问自己如果能出院之后立刻启程归队,赶紧返回前线继续指挥大德意志师,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出惨烈悲剧的发生?是不是就能做一些奥托鲍斯上校没做到、或者是没考虑到的事情,来力挽狂澜改变大德意志师的命运?
奥托鲍斯上校是很优秀,但他毕竟太年轻了。
身为一名参谋长,更加缺乏一位军事主官独当一面的气魄和身经百战的经验,统筹管理上做的井然有序,真的不能代表他就一定能把部队指挥的能征善战,何况这还是他独掌师长大权的第一次。
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再去质问莫德尔和中央集团军群,为何没能判断出苏军的战略意图,为啥不及时派兵救援大德意志师也没有意义。
心灰意冷的曼陀菲尔都准备好就此结束军事生涯,回老家安享晚年谢谢回忆录吃自己了。
但却没想到元首居然亲自要求重建大德意志师,并且是按照第一优先级来执行。要尽可能配属优质的技术兵器和有经验的军官与士兵,尽最大努力恢复大德意志师的战斗力。
国防军高层对这事倒也是乐见其成,那些宝贵的重装备与其被党卫军拿走不如留作自用,更何况重建大德意志师不光是军事意义、还有政治意义,顺带还能巩固一波濒临破碎的士气,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儿为啥不干?
更令曼陀菲尔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刚递交了辞呈回家没两天,正寻思着回忆录该怎么动笔的时候,上面却突然下达了要把重建后的大德意志师继续交给自己指挥的命令。
惊喜与惊讶同时萦绕心头,但更多的还是“必不辜负元首厚望与信任”的坚定意志。
于是乎,曼陀菲尔就这么走马上任了。
指挥着刚刚完成重建和基本磨合训练的大德意志师二世开赴沙场,第一战的目标就是已经被俄国佬狂暴轰入的波兰。
曼陀菲尔得到的命令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的攻势,令其无法再继续深入前进。毕竟要是连波兰都丢了的话,那再往后该在那儿打仗也就不必多说了,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噩梦。
所以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在波兰挡住俄国佬,这是坚守国门的最后一道战略防线,至少曼陀菲尔自己是如此坚定地认为的。
战斗的一开始,一切都还很顺利,可以说是按照预期计划发展的。
一路高歌猛进的俄国佬冲得太快、部队太散、后勤还跟不上趟,先锋部队与后方主力大部队之间有严重的脱节,并且被大德意志师的侦察兵部队及时捕捉到了这一重要情况。
抓住这一机会的曼陀菲尔指挥部队果断出击,并没有因为这是大德意志师二世的首战就畏畏缩缩、瞻前顾后。
曼陀菲尔坚信,哪怕是用东拉西扯的有经验德军部队刚拼凑起来的大德意志师二世,也绝对好过贪功冒进、冲得太猛都乱了节奏的苏军前锋部队。
只要指挥妥当不出什么大问题,那么这仗就有很大的希望打赢。
大抵连那些俄国佬也不会猜到,节节败退的德军会突然组织起这么一波强有力的反突击,并且还是在眼看兵临城下的华沙近郊、维斯瓦河河畔。
说干就干的曼陀菲尔很快付诸行动,一波反突击把兵线拉得过长的苏军前锋部队痛揍一顿,还派出高机动性的装甲部队切了一波敌人后路。让腹背受敌的两个苏军旅一时间彻底慌了神、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误以为自己掉入了德军精心准备的大包围圈里,眼看要重蹈41年覆辙。
再往后就是战线崩溃和战意全无,被打得丢盔弃甲直接落荒而逃,一口气跑出去将近二十公里、和大部队会合后才堪堪停下。
但真相是曼陀菲尔既没有主动构筑包围圈、也没想着要全歼这伙苏军,他手里既没有足够多的兵力也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想硬拦吃下这两个苏军近卫旅的风险实在太大,搞不好会被得知消息后加速赶过来的苏军后续大部队反噬,整个阴沟里翻船。
最好的结果便是击退苏军前锋部队后赢得宝贵的时间,立刻把部队撤下来加固防御、做好提前部署,以万全的准备迎击苏军的下一波攻势。
毕竟重建后的大德意志师自己也是匆匆开赴战场、一路马不停蹄,仓促从运动姿态转入战斗姿态后简单准备一番,就匆匆发起了这场主动出击的战斗。
真要曼陀菲尔自己评价的话,其实风险还是很大、漏洞百出的,能赢的主要原因还是对面的苏军更加贪功冒进、表现更烂。
没错,这其实就是一场比烂的战斗,曼陀菲尔自己也这么觉得。
结果就是比德军更烂的苏军输了,就这么简单。
只是曼陀菲尔没想到的是,在他组织防御、等待后援部队到来,准备迎击已经被击败一次的对手再次扑上来时,命运却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没过多久就卷土重来、再度发起进攻的敌人确实还是苏军,但此“苏军”非彼“苏军”。从装备到人到战术再到指挥风格,除了身上的军服是一样的,其它几乎样样不同。
实际战斗力表现的差距之大更是堪称天差地别,距离一棍子把大德意志师秒杀打死也差不了多少了。
仗打到这份上的大德意志师已无胜算可言,曼陀菲尔很清楚地知道这点并已经做出了决定。
这一次,他要指挥部队战斗到底,和大德意志师一起共存亡。
曼陀菲尔再也不想以那么屈辱的姿态回到后方,忍受着别人的讥讽和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了,那种滋味真是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但不论曼陀菲尔怎么想,有些事终归不是说“你咋想就能咋来”的,比如说同样是新调任来还相识不久的参谋长,就不会坐视曼陀菲尔这么做不管。
“卫兵!把将军带下去!马尔克,你来带领护送队,护送他去第二道防线指挥部!这里交给我,快!”
“是!”
“干什么!?克莱尔,你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违抗军令,放开我!快把我放开!这是命令!”
被几个身强力壮、背着stg44突击步枪的卫兵架住胳膊就往外抬,大病初愈、刚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还没几个月的曼陀菲尔,哪里能跟这些个体壮如牛的大小伙子们比力气,整个人眼看着就在挣扎叫嚷中被抬了出去。
但也就是在这时,一直坐在电报机前忙到头也不回的通讯参谋,却突然“腾”地一下瞬间起身,捏着手里刚刚新鲜出炉的电报转身就是激动万分。
(本章完)
曼陀菲尔不会忘记那两个党卫军军官把他当空气一样的嘲笑讥讽,更不会忘记自己当时都已经紧握住了拳头,但却没有勇气上去跟那两个党卫军军官理论一番,更别提当场动粗揍人家。
自己真的糊涂,太愚蠢了!
这怨不得别人嘲笑。
试问自己如果能出院之后立刻启程归队,赶紧返回前线继续指挥大德意志师,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出惨烈悲剧的发生?是不是就能做一些奥托鲍斯上校没做到、或者是没考虑到的事情,来力挽狂澜改变大德意志师的命运?
奥托鲍斯上校是很优秀,但他毕竟太年轻了。
身为一名参谋长,更加缺乏一位军事主官独当一面的气魄和身经百战的经验,统筹管理上做的井然有序,真的不能代表他就一定能把部队指挥的能征善战,何况这还是他独掌师长大权的第一次。
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再去质问莫德尔和中央集团军群,为何没能判断出苏军的战略意图,为啥不及时派兵救援大德意志师也没有意义。
心灰意冷的曼陀菲尔都准备好就此结束军事生涯,回老家安享晚年谢谢回忆录吃自己了。
但却没想到元首居然亲自要求重建大德意志师,并且是按照第一优先级来执行。要尽可能配属优质的技术兵器和有经验的军官与士兵,尽最大努力恢复大德意志师的战斗力。
国防军高层对这事倒也是乐见其成,那些宝贵的重装备与其被党卫军拿走不如留作自用,更何况重建大德意志师不光是军事意义、还有政治意义,顺带还能巩固一波濒临破碎的士气,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儿为啥不干?
更令曼陀菲尔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刚递交了辞呈回家没两天,正寻思着回忆录该怎么动笔的时候,上面却突然下达了要把重建后的大德意志师继续交给自己指挥的命令。
惊喜与惊讶同时萦绕心头,但更多的还是“必不辜负元首厚望与信任”的坚定意志。
于是乎,曼陀菲尔就这么走马上任了。
指挥着刚刚完成重建和基本磨合训练的大德意志师二世开赴沙场,第一战的目标就是已经被俄国佬狂暴轰入的波兰。
曼陀菲尔得到的命令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的攻势,令其无法再继续深入前进。毕竟要是连波兰都丢了的话,那再往后该在那儿打仗也就不必多说了,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噩梦。
所以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在波兰挡住俄国佬,这是坚守国门的最后一道战略防线,至少曼陀菲尔自己是如此坚定地认为的。
战斗的一开始,一切都还很顺利,可以说是按照预期计划发展的。
一路高歌猛进的俄国佬冲得太快、部队太散、后勤还跟不上趟,先锋部队与后方主力大部队之间有严重的脱节,并且被大德意志师的侦察兵部队及时捕捉到了这一重要情况。
抓住这一机会的曼陀菲尔指挥部队果断出击,并没有因为这是大德意志师二世的首战就畏畏缩缩、瞻前顾后。
曼陀菲尔坚信,哪怕是用东拉西扯的有经验德军部队刚拼凑起来的大德意志师二世,也绝对好过贪功冒进、冲得太猛都乱了节奏的苏军前锋部队。
只要指挥妥当不出什么大问题,那么这仗就有很大的希望打赢。
大抵连那些俄国佬也不会猜到,节节败退的德军会突然组织起这么一波强有力的反突击,并且还是在眼看兵临城下的华沙近郊、维斯瓦河河畔。
说干就干的曼陀菲尔很快付诸行动,一波反突击把兵线拉得过长的苏军前锋部队痛揍一顿,还派出高机动性的装甲部队切了一波敌人后路。让腹背受敌的两个苏军旅一时间彻底慌了神、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误以为自己掉入了德军精心准备的大包围圈里,眼看要重蹈41年覆辙。
再往后就是战线崩溃和战意全无,被打得丢盔弃甲直接落荒而逃,一口气跑出去将近二十公里、和大部队会合后才堪堪停下。
但真相是曼陀菲尔既没有主动构筑包围圈、也没想着要全歼这伙苏军,他手里既没有足够多的兵力也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想硬拦吃下这两个苏军近卫旅的风险实在太大,搞不好会被得知消息后加速赶过来的苏军后续大部队反噬,整个阴沟里翻船。
最好的结果便是击退苏军前锋部队后赢得宝贵的时间,立刻把部队撤下来加固防御、做好提前部署,以万全的准备迎击苏军的下一波攻势。
毕竟重建后的大德意志师自己也是匆匆开赴战场、一路马不停蹄,仓促从运动姿态转入战斗姿态后简单准备一番,就匆匆发起了这场主动出击的战斗。
真要曼陀菲尔自己评价的话,其实风险还是很大、漏洞百出的,能赢的主要原因还是对面的苏军更加贪功冒进、表现更烂。
没错,这其实就是一场比烂的战斗,曼陀菲尔自己也这么觉得。
结果就是比德军更烂的苏军输了,就这么简单。
只是曼陀菲尔没想到的是,在他组织防御、等待后援部队到来,准备迎击已经被击败一次的对手再次扑上来时,命运却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没过多久就卷土重来、再度发起进攻的敌人确实还是苏军,但此“苏军”非彼“苏军”。从装备到人到战术再到指挥风格,除了身上的军服是一样的,其它几乎样样不同。
实际战斗力表现的差距之大更是堪称天差地别,距离一棍子把大德意志师秒杀打死也差不了多少了。
仗打到这份上的大德意志师已无胜算可言,曼陀菲尔很清楚地知道这点并已经做出了决定。
这一次,他要指挥部队战斗到底,和大德意志师一起共存亡。
曼陀菲尔再也不想以那么屈辱的姿态回到后方,忍受着别人的讥讽和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了,那种滋味真是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但不论曼陀菲尔怎么想,有些事终归不是说“你咋想就能咋来”的,比如说同样是新调任来还相识不久的参谋长,就不会坐视曼陀菲尔这么做不管。
“卫兵!把将军带下去!马尔克,你来带领护送队,护送他去第二道防线指挥部!这里交给我,快!”
“是!”
“干什么!?克莱尔,你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违抗军令,放开我!快把我放开!这是命令!”
被几个身强力壮、背着stg44突击步枪的卫兵架住胳膊就往外抬,大病初愈、刚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还没几个月的曼陀菲尔,哪里能跟这些个体壮如牛的大小伙子们比力气,整个人眼看着就在挣扎叫嚷中被抬了出去。
但也就是在这时,一直坐在电报机前忙到头也不回的通讯参谋,却突然“腾”地一下瞬间起身,捏着手里刚刚新鲜出炉的电报转身就是激动万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