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王并没有注意到下方是否有人看他的目光不同,他朗声笑着,开始宣布问道大会的规则:“这场比试不是一对一,也非是车轮战,在那片幽深的丛林里,便是属于你们的战场,你们可以自己挑选对手,也可以跟队友合作围攻对方,直至最终将对手全部击败。”
“比试结束时间以傍晚为止,若在时间结束时,未能击败全部的对手,那么最后剩下的哪一方人更多,便是哪一个山门获胜。切记,比试过程中不能伤人性命,否则直接判决为输。”
李梦舟的眼眸有些阴冷,紧紧的盯着那上座的誉王殿下。
他没有丝毫的掩饰。
现场的人太多,想要准确判断出某一个人的视线是很难的,更何况誉王并不是修行者。
但跟随在誉王左右的亲信终于还是发现了异常之处。
听着旁边人低声的话语,誉王胖胖的脸上微微抖动了一下,他眯缝着眼睛,也朝着李梦舟望去。
那在他看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少年。
“但凡表面上平平无奇的人,必然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更何况这少年只是看似普通,连承意境的刺客都弄不死他,倒还真是让我感到意外极了。我本以为是什么样的妖孽奇才,原来只是个黑小子,这乡野老土的相貌与其作为相比,正成反比,真是有趣啊。”
站在誉王左侧的一个儒袍中年人,平淡的视线望着李梦舟,轻声说道:“能够考入离宫,便注定不凡,虽然都城里有着关于他不少的不好传闻,但在我看来,这或许正是属于一个天才成长起来前的磨砺,王爷万万不可小觑这少年。”
誉王殿下身边有谋士,而便以这儒袍中年人为最,亦是誉王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他并没有对李梦舟以貌取人,而是很客观的描述他初见这少年时的看法。
很多天才或许生来便是,而更可怕的却是那些以大毅力入道,成就天才的人物,这名谋士第一眼便可认定李梦舟属于后者。
他很清楚的看见了李梦舟的眼神。
那是很可怕的一双眸子。
是不应该出现在弱者身上的。
誉王殿下并不会怀疑身边的谋士,但在如今被禁足都城的局面下,他实在不敢真的做出什么事情,可是看着李梦舟那毫不加掩饰的眼神,堂堂誉王的自尊心不能让他做到视而不见。
谋士很了解自家主子,低声劝诫道:“王爷虽然明着是因为年关将至,被调入都城过年,但实则是被皇帝禁足,既然皇帝暂时没有动作,那么王爷便也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否则一旦率先忍不住,便是给了皇帝痛下杀手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王爷切记这一点。”
在接到圣旨的时候,誉王第一个念头当然便是置之不理,但这样做无疑又会被皇帝陛下拿到把柄,圣旨写明了,只是作为兄长久不见弟弟,甚为想念,若是要装病或是寻些理由,虽然可以做,却很是不妥。
这里面牵扯的问题太多。
谋士只能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虽然接旨入京按照正常逻辑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但总比抗旨不遵来得好,誉王的大军尚未成事,率先触了霉头,有了莫大罪过,很容易土崩瓦解。
在最坏的情况下,选择相对好的方式,便是唯一能做的事情,剩下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里面的关键还是在于那份关于誉王造反的密报,这件事情毕竟只是皇帝陛下和其身边最信任的寥寥数人知晓,如果密报成功在半路上截回来,谋士自然有很多种方法避免誉王殿下进京。
在没有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能毫无缘由的要拿下一个王爷,虽然皇帝陛下拥有这样的权利,但因为他想要做一个明君,便不能不顾及自己的颜面,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一个能够正常出手的借口。
那密报上的内容却不足以作为完全判定誉王谋逆的证据,但终归是把柄,难免会让人投鼠忌器,若皇帝陛下借题发挥,落于下乘的还是誉王这一方。
既然皇帝陛下并没有大动干戈,那么在这名谋士看来,他们也没必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跳出来,说不定能够抓到某个机会,毁掉密报,乃至在都城里杀死皇帝。
在死局里翻盘是很难的事情,但掌握主动和处于被动亦是很关键的选择。
誉王虽然已经明白这一点,他也已经尽量的压制自己的本性,但是在看到李梦舟那个无异于挑衅的眼神时,还是忍不住冒出杀意。
或许一开始誉王只是恼怒密报没有被成功拦截,被李梦舟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年捡漏,从而起了杀心。
这种情况下,李梦舟的位置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并不会太被誉王放在眼里。
怪就怪在誉王殿下没有能成功杀死李梦舟,接二连三的失败,便让誉王的怒火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面,变成了势要杀死李梦舟的死结。
谋士虽然是帮助主子出谋划策,但实际上下达命令的人依旧是誉王,谋士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不能劝阻誉王打草惊蛇的时候,便只能依着主子的意思,想办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小卒子。
这是属于被迫的。
但在谋士今天亲眼看见李梦舟时,蓦然发现,或许这个少年若是活着,必然会坏事。
这也许是出于一种直觉。
虽然他对李梦舟起了真正的杀心,但仍旧很冷静的认为在这场问道大会是不能动手的。
哪怕这只是属于离宫剑院和不落山两大山门的私事,但在都城里确实算是一场盛会,关注的人很多,若是稍微出了点乱子,后果便会很严重。
他虽然这么想着。
但誉王殿下貌似不能容忍。
在谋士不知道的时候,他暗自对亲信下达了命令,借此在问道大会的过程中,动一动手脚,最好能够让李梦舟死在这里,顺便嫁祸给不落山的弟子。
......
离宫与不落山的问道已经开始。
双方被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
山门前的那片丛林很大,却也很小。
在遍地银白,枯枝瘦木下,亦是很难藏匿身形。
对于入了远游境界以上的修行者而言,无论两门弟子身处何地他们都可以尽收眼底,普通人便没有这般本事了,所以说是他们来观战,倒不如只是等待一个结果,他们注定看不到全部的过程。
但看修行者打架,哪怕只是听到一些动静,也足够这些百姓兴奋了,所以他们依旧兴致勃勃,甚至低声讨论哪个人获胜的希望更大。
李梦舟独自一人在雪地上行走着。
每个人原定的位置都不近,加上丛林确实茂密,就算是到了冬天,叶子已落尽,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也依旧会影响一些视线。
但两门弟子都是入了远游境界的,在神游的状态中,几十里内基本上便是透明的。
神游的时候是看到,并不是感觉到,若是有人刻意隐藏,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例如躲避某些人的视线,藏身在相对应的巨石后,乃至直接把自己藏在雪里,是能够很好躲避追踪的方式。
李梦舟并没有很急切的出手,反而先是观察了一些地形。
纵使这是在离宫山门前,他也并不是对此地无所不知。
但至少对不落山的弟子而言,剑院弟子是更加熟悉这里的,这是可以很好利用的地方,毕竟剑院弟子的人数要比不落山少得多。
这便需要智慧的判断了,在远游境修士视野开阔的前提下,利用地形并不是简单可以做到的,就连想要偷袭的几率都是很小的,或许有人依旧打算这么做,但李梦舟会觉得有些麻烦,并不会去多想这些事情。
他观察地形的目的只是想要找一个更合适藏身的地方,不会很快被发现,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怯战,而是打算坐山观虎斗。
结合那些不落山弟子的实力,李梦舟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那个名望最高的唐天,还有那个所谓的谢春风的弟弟。
余下人的战斗,李梦舟毫不在意。
他只是特别多注意了一些沈霁月和何峥嵘的情况。
在问道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打算立即展开战斗,而是在观望。
但这种平静的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
剑修的作风本来也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主动出击才是他们的风格。
而在这一点上,何峥嵘很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他没有隐藏,而是很大方的站了出来,直接便出现在了不落山弟子的面前。
他隐隐闻到了天地间那炽热的气息。
他轻轻拔出手中的剑。
没有什么剑气呼啸,也没有什么地动山摇,更没有什么轰鸣震颤。
轻轻一跺脚。
遍地积雪便朝着半空中飞扬。
好似蓦然间下了一场大雪。
也很短暂的遮挡住了他面前那寥寥数名的不落山弟子的视线。
以二十对七的阵容,注定了剑院弟子要以一挑多。
何峥嵘将手中的长剑举了起来,朝着空中玄而又玄的划了一下,片片积雪仿佛定格在了他的面前。
然后他凝视着那些雪花。
像是感受到了那炽烈的视线,雪花瞬间消融。
嗡的一声。
由雪化作的雨滴在空中以很诡异的形式旋转着,继而席卷了越来越多的积雪,使得雨滴也越来越大,渐渐的便形成了一道晶莹的水剑。
这是《离剑经》里的融雪,但在何峥嵘的施展下,似乎更加梦幻。
“比试结束时间以傍晚为止,若在时间结束时,未能击败全部的对手,那么最后剩下的哪一方人更多,便是哪一个山门获胜。切记,比试过程中不能伤人性命,否则直接判决为输。”
李梦舟的眼眸有些阴冷,紧紧的盯着那上座的誉王殿下。
他没有丝毫的掩饰。
现场的人太多,想要准确判断出某一个人的视线是很难的,更何况誉王并不是修行者。
但跟随在誉王左右的亲信终于还是发现了异常之处。
听着旁边人低声的话语,誉王胖胖的脸上微微抖动了一下,他眯缝着眼睛,也朝着李梦舟望去。
那在他看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少年。
“但凡表面上平平无奇的人,必然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更何况这少年只是看似普通,连承意境的刺客都弄不死他,倒还真是让我感到意外极了。我本以为是什么样的妖孽奇才,原来只是个黑小子,这乡野老土的相貌与其作为相比,正成反比,真是有趣啊。”
站在誉王左侧的一个儒袍中年人,平淡的视线望着李梦舟,轻声说道:“能够考入离宫,便注定不凡,虽然都城里有着关于他不少的不好传闻,但在我看来,这或许正是属于一个天才成长起来前的磨砺,王爷万万不可小觑这少年。”
誉王殿下身边有谋士,而便以这儒袍中年人为最,亦是誉王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他并没有对李梦舟以貌取人,而是很客观的描述他初见这少年时的看法。
很多天才或许生来便是,而更可怕的却是那些以大毅力入道,成就天才的人物,这名谋士第一眼便可认定李梦舟属于后者。
他很清楚的看见了李梦舟的眼神。
那是很可怕的一双眸子。
是不应该出现在弱者身上的。
誉王殿下并不会怀疑身边的谋士,但在如今被禁足都城的局面下,他实在不敢真的做出什么事情,可是看着李梦舟那毫不加掩饰的眼神,堂堂誉王的自尊心不能让他做到视而不见。
谋士很了解自家主子,低声劝诫道:“王爷虽然明着是因为年关将至,被调入都城过年,但实则是被皇帝禁足,既然皇帝暂时没有动作,那么王爷便也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否则一旦率先忍不住,便是给了皇帝痛下杀手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王爷切记这一点。”
在接到圣旨的时候,誉王第一个念头当然便是置之不理,但这样做无疑又会被皇帝陛下拿到把柄,圣旨写明了,只是作为兄长久不见弟弟,甚为想念,若是要装病或是寻些理由,虽然可以做,却很是不妥。
这里面牵扯的问题太多。
谋士只能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虽然接旨入京按照正常逻辑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但总比抗旨不遵来得好,誉王的大军尚未成事,率先触了霉头,有了莫大罪过,很容易土崩瓦解。
在最坏的情况下,选择相对好的方式,便是唯一能做的事情,剩下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里面的关键还是在于那份关于誉王造反的密报,这件事情毕竟只是皇帝陛下和其身边最信任的寥寥数人知晓,如果密报成功在半路上截回来,谋士自然有很多种方法避免誉王殿下进京。
在没有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能毫无缘由的要拿下一个王爷,虽然皇帝陛下拥有这样的权利,但因为他想要做一个明君,便不能不顾及自己的颜面,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一个能够正常出手的借口。
那密报上的内容却不足以作为完全判定誉王谋逆的证据,但终归是把柄,难免会让人投鼠忌器,若皇帝陛下借题发挥,落于下乘的还是誉王这一方。
既然皇帝陛下并没有大动干戈,那么在这名谋士看来,他们也没必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跳出来,说不定能够抓到某个机会,毁掉密报,乃至在都城里杀死皇帝。
在死局里翻盘是很难的事情,但掌握主动和处于被动亦是很关键的选择。
誉王虽然已经明白这一点,他也已经尽量的压制自己的本性,但是在看到李梦舟那个无异于挑衅的眼神时,还是忍不住冒出杀意。
或许一开始誉王只是恼怒密报没有被成功拦截,被李梦舟这个突然出现的少年捡漏,从而起了杀心。
这种情况下,李梦舟的位置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并不会太被誉王放在眼里。
怪就怪在誉王殿下没有能成功杀死李梦舟,接二连三的失败,便让誉王的怒火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面,变成了势要杀死李梦舟的死结。
谋士虽然是帮助主子出谋划策,但实际上下达命令的人依旧是誉王,谋士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不能劝阻誉王打草惊蛇的时候,便只能依着主子的意思,想办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小卒子。
这是属于被迫的。
但在谋士今天亲眼看见李梦舟时,蓦然发现,或许这个少年若是活着,必然会坏事。
这也许是出于一种直觉。
虽然他对李梦舟起了真正的杀心,但仍旧很冷静的认为在这场问道大会是不能动手的。
哪怕这只是属于离宫剑院和不落山两大山门的私事,但在都城里确实算是一场盛会,关注的人很多,若是稍微出了点乱子,后果便会很严重。
他虽然这么想着。
但誉王殿下貌似不能容忍。
在谋士不知道的时候,他暗自对亲信下达了命令,借此在问道大会的过程中,动一动手脚,最好能够让李梦舟死在这里,顺便嫁祸给不落山的弟子。
......
离宫与不落山的问道已经开始。
双方被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
山门前的那片丛林很大,却也很小。
在遍地银白,枯枝瘦木下,亦是很难藏匿身形。
对于入了远游境界以上的修行者而言,无论两门弟子身处何地他们都可以尽收眼底,普通人便没有这般本事了,所以说是他们来观战,倒不如只是等待一个结果,他们注定看不到全部的过程。
但看修行者打架,哪怕只是听到一些动静,也足够这些百姓兴奋了,所以他们依旧兴致勃勃,甚至低声讨论哪个人获胜的希望更大。
李梦舟独自一人在雪地上行走着。
每个人原定的位置都不近,加上丛林确实茂密,就算是到了冬天,叶子已落尽,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也依旧会影响一些视线。
但两门弟子都是入了远游境界的,在神游的状态中,几十里内基本上便是透明的。
神游的时候是看到,并不是感觉到,若是有人刻意隐藏,也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例如躲避某些人的视线,藏身在相对应的巨石后,乃至直接把自己藏在雪里,是能够很好躲避追踪的方式。
李梦舟并没有很急切的出手,反而先是观察了一些地形。
纵使这是在离宫山门前,他也并不是对此地无所不知。
但至少对不落山的弟子而言,剑院弟子是更加熟悉这里的,这是可以很好利用的地方,毕竟剑院弟子的人数要比不落山少得多。
这便需要智慧的判断了,在远游境修士视野开阔的前提下,利用地形并不是简单可以做到的,就连想要偷袭的几率都是很小的,或许有人依旧打算这么做,但李梦舟会觉得有些麻烦,并不会去多想这些事情。
他观察地形的目的只是想要找一个更合适藏身的地方,不会很快被发现,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怯战,而是打算坐山观虎斗。
结合那些不落山弟子的实力,李梦舟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那个名望最高的唐天,还有那个所谓的谢春风的弟弟。
余下人的战斗,李梦舟毫不在意。
他只是特别多注意了一些沈霁月和何峥嵘的情况。
在问道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打算立即展开战斗,而是在观望。
但这种平静的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
剑修的作风本来也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主动出击才是他们的风格。
而在这一点上,何峥嵘很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他没有隐藏,而是很大方的站了出来,直接便出现在了不落山弟子的面前。
他隐隐闻到了天地间那炽热的气息。
他轻轻拔出手中的剑。
没有什么剑气呼啸,也没有什么地动山摇,更没有什么轰鸣震颤。
轻轻一跺脚。
遍地积雪便朝着半空中飞扬。
好似蓦然间下了一场大雪。
也很短暂的遮挡住了他面前那寥寥数名的不落山弟子的视线。
以二十对七的阵容,注定了剑院弟子要以一挑多。
何峥嵘将手中的长剑举了起来,朝着空中玄而又玄的划了一下,片片积雪仿佛定格在了他的面前。
然后他凝视着那些雪花。
像是感受到了那炽烈的视线,雪花瞬间消融。
嗡的一声。
由雪化作的雨滴在空中以很诡异的形式旋转着,继而席卷了越来越多的积雪,使得雨滴也越来越大,渐渐的便形成了一道晶莹的水剑。
这是《离剑经》里的融雪,但在何峥嵘的施展下,似乎更加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