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袭青衣,立于城墙之上,极目远眺。近看他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微风吹过,未挽起的青丝随风飘起,叫人忍不住感慨真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这少年名叫卢升,乃是江陵卢家的长孙。年幼即聪慧过人,好读史书杂论,常与人辩论而不落下风,江陵府内士子皆称赞不已。

    “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果真是七省通衢。自古以来荆州大名远扬,现如今非要改叫什么荆湖北路江陵府,得了天下什么都要改,生怕他人不知他赵家天下如何得来。”

    卢升闻言回过头来,看到一邋遢道人迎面走来,拿着一个装酒的葫芦,一脸不屑地说着胡话。

    少年自觉被打扰了清静,也恼他胡言乱语,便接了一句:“曾听闻本朝读书人自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所谓四道指的是修道之人,至少也是有庙观得吧。您这打扮就勉强按照四等算吧,也敢对天子不敬。”

    话刚一出口,卢升就觉得有点冒失,过于失礼了。

    那道人自然知少年心性,也未与他一般见识,笑着回应:“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司马仲达、赵匡胤之流,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敝人虽一落魄道士,也不耻于这等小人行径。况且仗义本多屠狗辈,怎能凭出身来评判言论。”

    卢升被激起了争强好胜之心,可本朝天下得来本就不是光明磊落,一时也不知如何辩解,思考片刻,想到了道人说的典故,便脱口而出:“你这道人好生无赖,盗用窜改后赵明帝的话,明帝石勒奴隶出身,以“十八骑”起家,南征北战,东伐西掠,戎马一生成就霸业,岂是你等妄议?本朝天下是太祖与前朝世宗一同打下,由恭帝自愿禅让,且太祖素厚柴氏一族,怎能比之司马仲达?”

    那道人并没有恼怒,反而暗自点头,笑着回应青衣少年:“哟!黄发小儿,读得三脚猫史书,也懂得天下之事?我且问你,你说赵匡胤素厚柴氏后人,那你可知道当初他为何要将郑王符后母子俩流放到房州啊?为何郑王不到弱冠之年就暴毙不治?还有周世宗柴氏后裔现居何处啊?”

    卢升顿时语塞,被这三个问题问住了。暗自琢磨,如今受封为崇义公得不就是柴氏后人么,但少年下意识地觉得道人这么说不可能那么简单。

    道人看出了少年欲言又止,又道:“你必是认为如今崇义公不就是柴氏后人么?真是笑话,这崇义公爵位是仁宗朝时寻郑王柴宗训之后重新封的,好几十年光景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柴氏后人?早干什么去了。”

    那道人说完竟然用戏谑的眼神看着青衣少年,又自顾自地放声大笑起来。

    卢升因为争辩输了而面红耳赤。又总是觉得这老道的笑是在嘲讽自己,顿时也觉得有点灰头土脸得,加上清静也被彻底打扰,便也不再理睬那道人,独自一人走下了城墙。

    那道人看到青衣少年走了更是毫无顾忌地大笑,冲着少年大声说道:“你可是前任江陵府知府卢清远之长孙,江陵府团练使卢志国之子卢升?我与你祖父乃是故交。”

    谁知那少年竟头也不回,径直走了。

    少年站立的地方叫远安门,在荆州城城北,俗称北门,这北门往外十余里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旧都城郢都,超过二十代楚王定都于此,世人皆传言称楚国的龙脉就在荆州附近的荆山。不过青衣少年并不相信这些神乎其神的龙脉一说,要是这里有龙脉,那南平王高季兴就不会在这荆楚之地偏安一隅,其后人高继冲就不会对太祖纳地归降了。

    这北门城墙外增筑有曲城,曲城的修建因地就势,形似半环状将主城门围定,曲城前再开一门,与主城门一起形成二重城门。双重城门之间称瓮城。少年自曲城城门进瓮城,往城内方向去了。

    这城墙不知始修建于何时,反正属于厢兵一部的壮城兵岁岁朝朝在这里修这个城墙,世人来来往往也大多不知这城墙底细。卢升因为家世略知一二,就拿这曲城来说吧,这曲城内外均为城砖垒砌,两侧都筑有城垛。城门洞和城门框均用条石、城砖砌成圆顶。二重城门各设一合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数尺厚的闸板,既御强敌,又防水患。这样便形成了双重城门,四重门防。

    “唉!”卢升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感叹,“这些东西也不知花费了朝廷多少银钱,又有多少双手伸在这笔钱里面,谁敢保证它的质量,真不知若有那么一天要靠它的时候它靠不靠得住。”

    且看那道人依旧疯疯癫癫,大笑之余又好像在自顾自说着些什么天下岂有这等滑稽之事,祖上被人夺了江山社稷,后人不知其先祖还为其仇人辩解……

    待他乐罢,见少年早已远去,老道站直了身子,眼神突然变得坚毅,表情也变的严肃起来,一下子整个人的气质都与之前截然不同,他那身邋遢道袍在这时也显得极不合身。

    他望了眼远去的青衣少年,也迈着步子走下了城墙,边走边囔囔道:“小子,你知不知晓你本是柴氏后人,这天下本是你家的天下!我观柴氏龙脉未灭,走遍天下,在荆山这条龙脉下找到了最适合的人选,我不会放过这最后的机会得。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帝王不用,另立新帝!我要实现我的抱负,施展我多年所学,这希望可全寄托在你身上!”

    说话间青衣少年已经打这远安门进了城。荆州城是荆湖北路的治所,也是江陵府的府衙所在,也是江汉平原乃至华中一带最大的城市,这种级别的城门是不收进城费税的,而且城门开得早关的晚,很是方便。

    听来往的商人说西北边陲和西夏人交界的城镇,还有北方宋辽边境的都是要收进城税的,还有很严格的限制进出城时间。朝廷只管着搞那么多虚把式,也不给个好的理由,西北和北方都是好多年没有战事了的,只知道限制商人百姓的活动。那些大人们治边也不知道在干嘛,没什么志气。大丈夫就该立足戎马,夺回那燕云十六州。

    “不过嘛,我倒是没那志气。我待在荆州这鱼米之乡,每日悠哉悠哉,好不快乐。至于以后真的有了什么战事,那边疆雄关,自有我大宋铁血男儿去浴血奋战。”青衣少年想到这里,不禁笑了出来。

    过了护城河上的得胜桥,进了北门了,就是三义路了,这就是北市。这时候已过酉时,也算傍晚时分了,北市依旧人来人往,但大多数的铺子也到了要关门的时候了。虽说这里没有宵禁这一说,但荆州北市的夜市还是不很景气,除了一些酒家食店,其他的店铺天一黑就会收手,对比东市起来就差得太远了。

    沿着三义路,穿过了北市,就来到了花台。花台是荆州最热闹的地方,江陵府的府衙也在这里。江陵府衙绝对是荆州城的地标性建筑,少年只记得光那仪门就修得及其威武,那鼓角楼也是及其高大,就是不知道修这么高的鼓角楼叫百姓该如何去击鼓。少年不曾进去过,远远看到里面亭台楼阁相当雄伟。常有人笑曰:“历朝历代,到各地去。别的不论,那最高大雄伟的建议必定是大官人们务公之所在。殊不知只坐府衙之高阁,又务得了甚事!”

    卢升打花台附近一胡同端直向里面走,只见巷子最深处有一朱红色的大门,上面有一匾额,上面写着“卢府”。细看那匾额上的“卢府”二字,用笔劲健,施毫娴熟自如,重处不臃肿,轻处收勒得法,给人以刻厉之感。少年曾多次临摹那书法,却只有其形,不得其神。每问与祖父,祖父只笑不语。少年哪里知道,这门匾乃是前任宰辅四朝元老潞国公文彦博亲笔所书,潞国公晚年致仕后,颇爱书法,下笔细节均倾注了他的苦心,岂是他一黄毛小儿学得来得。

    还未走到门口,就有一小厮匆忙打侧门出来,喊道:“少爷你好生能跑!今日老太爷寻你有事,遣人去书院唤你,才知你今日又逃了龙山书院的课,不知道哪里耍去了。先生亲自到府上告状说你不守规矩,数次逃课。这可把夫人气坏了,夫人命下人们满城寻你,还报到老爷那里,非要家法伺候不可。小的们也不知道您到底躲在什么地方,也不敢寻出了您啊。这会儿夫人气消了大半了,你还是赶紧去找夫人认个错道个歉,免得受皮肉之苦啊!”

章节目录

代宋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只求莫失莫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只求莫失莫忘并收藏代宋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