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争再低头问道:“祺儿说得好,那干爹再问你,如何才能让天下人心,都变得象你说的那样……或者是象你爹那样呢?”
张万祺摇摇头道:“孩儿不知。不过孩儿以为,这世上的规矩除了法之外,还可以礼来约束,如果十人之中,有七八人都知其不可为,那么剩下二、三人便不可为。”
吴争问道:“千百年来圣人、贤达不都是以礼法、道德约束、教化世人吗,可往往在朝代更替之时,礼乐崩坏,由此可见,礼法、道德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人行为的作用。盛世时可锦上添花,可乱世时,却不能雪中送炭。”
张万祺不同意道:“孩儿以为礼与法共存,只要持之以恒,定可见奇效。孩儿在明社之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吴争惊讶地问道:“你已入明社?”
“是呀。”张万祺掀开外衣,露出一颗明社徽章,“干爹知道吗,在明社里,干爹的汉明之说已经深入人心,社人每言必先讲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而往日忠君之言,很少有人提及……。”
吴争长长叹息一声,对张煌言道:“我以为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三岁便能领兵抗清,已是不世之才。没想到今日才发觉祺儿竟不稍逊于他。”
张煌言不无得意地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嘴。
吴争没搭理他,伸手摸了摸张万祺的头道:“祺儿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到时位列朝堂或主牧一方,好为国出力。”
张万祺仰头道:“干爹,孩儿要从军,象干爹那样成为一个大英雄、大将军。”
吴争一愣,看向张煌言。
张煌言也默默摇摇头。
吴争道:“祺儿,你怎么会想到从军呢?要知道不仅仅是上阵杀敌,才是为国效力啊,以你的学识,等长大了治理一县一府,使得一方稳定,百姓的生活富足,这也是更好的为国效力啊。”
“那干爹为何要从军?父亲也是读书人,不也毁家纾难、举兵抗清了吗?”
吴争眼珠一转,沉声道:“可你爹现在不也一样改任文如何了吗?祺儿,干爹和你说啊,读书人金贵,你想啊,一个人要读十年,甚至二十年书才能成才,可士兵呢,训练一年半载就能上战场,不是说谁的命不值钱,而是培养所需的花费不同,对朝廷而言,自然用途就不同,这帐你应该算得清吧?再有啊,等你及冠之时,这天下想来已经太平了,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需要过好日子,朝廷需要的人才,也会从军人转为文人。所以,这打仗的事,就交给干爹这样的人去做,你就好好念书,知道没?”
张万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吴争道:“咦……干爹饿了,你去瞧瞧你娘做好饭了没?”
看着张万祺跑出去,吴争长吁了一口气,这孩子的脑子真不太好对付。
“祺儿想从军,就由着他去。王爷太溺爱祺儿了,这反而对他不好。”张煌言总算开口了。
吴争摇摇头道:“这十几年,人死得太多了,我族已经元气大伤,未来几年,人得人还会更多,趁着眼下这一年半载的光景,为以后留些读书人的种子吧,毕竟,光复之后,需要太多的文职人才了。”
张煌言略带讥讽地笑道:“王爷不是一直对文人有偏见吗,甚至连科举都不赞同。”
吴争皱眉道:“我这是对文人有偏见吗?如果有偏见,玄著兄、张公、熊大人等等,我怎会依为肱股?我只是已经不信任一部分文人了,因为他们心里,早已没有了廉耻,忘记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张煌言沉默了一下,道:“王爷不必介意,我只是随口一说。”
吴争轻叹道:“祺儿是个人才,玄著兄要好好打磨,我敢肯定,他日后的成就绝不下于你。”
张煌言呵呵一笑道:“王爷不要再夸他了,再夸就夸坏了。”
吴争点点头道:“此子悟性确实让人惊讶,他说得很好,立场不同,对法的理解就不同,而屁股决定了立场。”
张煌言叹道:“我也没想到,这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不过,也没有王爷说得那般优秀,理是在理,但不具可行性。如今我朝与清廷隔江而治,时隔四年,江北民心怕是大部分已经散了吧?”
“不。这话太过消极。”吴争道,“要降的,早已降了,不想降的大都蛰伏,而反抗也不断在上演,局势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至少,我这次攻入泰州,那里的百姓还在翘首以盼王师北伐。”
张煌言拱手道:“煌言失言了,望王爷恕罪。”
吴争点头道:“发发牢骚,情理中事,可如果连我们都失去信心,都北伐大业就真完了。”
张煌言道:“可我真想不通,一个穷凶极恶之人,真值得王爷以清誉为代价去赦免他吗?”
吴争突然大笑起来,指着张煌言道:“我有清誉吗?从绍兴府起,我恐怕就没少过奸臣、权臣这些的恶名吧,张苍水,你老实说……这些骂我的人里,有没有你?”
张煌言正容道:“煌言对天起誓,若有半句诋毁王爷的话……。”
吴争连忙打断道:“瞧瞧,你这人啊,就不识逗,还不如你儿子呢?”
张煌言还待继续,吴争已经叉开话题道:“延续前朝律法,是不得已。但我们也已经在修改,只是显然不够快。玄著兄啊,这事,可是你的本职啊,莫让六府百姓等太久了?”
张煌言应道:“属下遵命。”
吴争道:“法这东西,说它是神圣的也对,可说它是一坨屎,也没错。执政者,就不能说皇帝和手执权柄的重臣了,就连一县官或是现管,都能以一己之言取代法律。这样的事,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法不被民众所熟悉,民众甚至根本不知道法,他们所奉行的只是要做个好人,可往往是好人不长命,坏人遗千年。”
张万祺摇摇头道:“孩儿不知。不过孩儿以为,这世上的规矩除了法之外,还可以礼来约束,如果十人之中,有七八人都知其不可为,那么剩下二、三人便不可为。”
吴争问道:“千百年来圣人、贤达不都是以礼法、道德约束、教化世人吗,可往往在朝代更替之时,礼乐崩坏,由此可见,礼法、道德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人行为的作用。盛世时可锦上添花,可乱世时,却不能雪中送炭。”
张万祺不同意道:“孩儿以为礼与法共存,只要持之以恒,定可见奇效。孩儿在明社之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吴争惊讶地问道:“你已入明社?”
“是呀。”张万祺掀开外衣,露出一颗明社徽章,“干爹知道吗,在明社里,干爹的汉明之说已经深入人心,社人每言必先讲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而往日忠君之言,很少有人提及……。”
吴争长长叹息一声,对张煌言道:“我以为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三岁便能领兵抗清,已是不世之才。没想到今日才发觉祺儿竟不稍逊于他。”
张煌言不无得意地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嘴。
吴争没搭理他,伸手摸了摸张万祺的头道:“祺儿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到时位列朝堂或主牧一方,好为国出力。”
张万祺仰头道:“干爹,孩儿要从军,象干爹那样成为一个大英雄、大将军。”
吴争一愣,看向张煌言。
张煌言也默默摇摇头。
吴争道:“祺儿,你怎么会想到从军呢?要知道不仅仅是上阵杀敌,才是为国效力啊,以你的学识,等长大了治理一县一府,使得一方稳定,百姓的生活富足,这也是更好的为国效力啊。”
“那干爹为何要从军?父亲也是读书人,不也毁家纾难、举兵抗清了吗?”
吴争眼珠一转,沉声道:“可你爹现在不也一样改任文如何了吗?祺儿,干爹和你说啊,读书人金贵,你想啊,一个人要读十年,甚至二十年书才能成才,可士兵呢,训练一年半载就能上战场,不是说谁的命不值钱,而是培养所需的花费不同,对朝廷而言,自然用途就不同,这帐你应该算得清吧?再有啊,等你及冠之时,这天下想来已经太平了,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需要过好日子,朝廷需要的人才,也会从军人转为文人。所以,这打仗的事,就交给干爹这样的人去做,你就好好念书,知道没?”
张万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吴争道:“咦……干爹饿了,你去瞧瞧你娘做好饭了没?”
看着张万祺跑出去,吴争长吁了一口气,这孩子的脑子真不太好对付。
“祺儿想从军,就由着他去。王爷太溺爱祺儿了,这反而对他不好。”张煌言总算开口了。
吴争摇摇头道:“这十几年,人死得太多了,我族已经元气大伤,未来几年,人得人还会更多,趁着眼下这一年半载的光景,为以后留些读书人的种子吧,毕竟,光复之后,需要太多的文职人才了。”
张煌言略带讥讽地笑道:“王爷不是一直对文人有偏见吗,甚至连科举都不赞同。”
吴争皱眉道:“我这是对文人有偏见吗?如果有偏见,玄著兄、张公、熊大人等等,我怎会依为肱股?我只是已经不信任一部分文人了,因为他们心里,早已没有了廉耻,忘记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张煌言沉默了一下,道:“王爷不必介意,我只是随口一说。”
吴争轻叹道:“祺儿是个人才,玄著兄要好好打磨,我敢肯定,他日后的成就绝不下于你。”
张煌言呵呵一笑道:“王爷不要再夸他了,再夸就夸坏了。”
吴争点点头道:“此子悟性确实让人惊讶,他说得很好,立场不同,对法的理解就不同,而屁股决定了立场。”
张煌言叹道:“我也没想到,这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畅快。不过,也没有王爷说得那般优秀,理是在理,但不具可行性。如今我朝与清廷隔江而治,时隔四年,江北民心怕是大部分已经散了吧?”
“不。这话太过消极。”吴争道,“要降的,早已降了,不想降的大都蛰伏,而反抗也不断在上演,局势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至少,我这次攻入泰州,那里的百姓还在翘首以盼王师北伐。”
张煌言拱手道:“煌言失言了,望王爷恕罪。”
吴争点头道:“发发牢骚,情理中事,可如果连我们都失去信心,都北伐大业就真完了。”
张煌言道:“可我真想不通,一个穷凶极恶之人,真值得王爷以清誉为代价去赦免他吗?”
吴争突然大笑起来,指着张煌言道:“我有清誉吗?从绍兴府起,我恐怕就没少过奸臣、权臣这些的恶名吧,张苍水,你老实说……这些骂我的人里,有没有你?”
张煌言正容道:“煌言对天起誓,若有半句诋毁王爷的话……。”
吴争连忙打断道:“瞧瞧,你这人啊,就不识逗,还不如你儿子呢?”
张煌言还待继续,吴争已经叉开话题道:“延续前朝律法,是不得已。但我们也已经在修改,只是显然不够快。玄著兄啊,这事,可是你的本职啊,莫让六府百姓等太久了?”
张煌言应道:“属下遵命。”
吴争道:“法这东西,说它是神圣的也对,可说它是一坨屎,也没错。执政者,就不能说皇帝和手执权柄的重臣了,就连一县官或是现管,都能以一己之言取代法律。这样的事,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法不被民众所熟悉,民众甚至根本不知道法,他们所奉行的只是要做个好人,可往往是好人不长命,坏人遗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