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莫问七剑”投的月票。
王朝先本就是个半路出家的武将,加上他的性格,其实和被剿灭的王得仁差不了多少,那就是山大王习性,随着地位的提高,野心渐渐增大,最后大到不能自抑的程度,就会自寻灭亡,这是规律。
所以,王朝先此时,下令撤退,为得就是自保。
逃出去,就是高官厚禄在等着他,为何要在此死战?
他根本没有信心,去打吴淞卫一个突击。
但王朝先同时也没有想到,这突然下令一撤,会引起岸上多大的混乱?
至少有二三百人,在岸边装卸火炮,原本是有序的,动静小,加上天色开始暗下来,十多里外搜索的吴淞卫士兵,或许一时间还难以发现他们,可一旦岸边混乱,人声吵杂,那等于自己将自己暴露。
顿时,正在搜索的吴淞卫,迅速发现了岸边的异状。
……。
随着连续数声示警枪声的响起。
本以散兵线平推,进行地毯式搜索的吴淞卫、军校军团将士,闻声迅速向枪响处汇聚。
这个时候,已经难以用合适的文字来形容,这股疯狂扑向海边的人潮,会产生多么大的气势了。
那几乎是不要命的往前冲,不,不对,准确地说,是不要命地抢军功。
而最先发现的吴淞卫先头部队,在开枪示警之后,部署起来就更快了,他们下意识地以步兵操典的战术,迅速以五小队(班)强悍发起正面突击,另外几小队随即向左右迂回。
说是迟,那时快,十几里的距离,在一眨眼的功夫,迅速拉近。
王朝先太明白这些北伐军的战术了,那就是不能阻击,一阻击,就会被粘上,甩都甩不脱,然后就是左右两翼被迂回包抄。
除非是有可以碾压的兵力,否则,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迅速撤退,来化解敌人之两翼迂回,然后再图反击。
可王朝先能吗?
不能!
水师打得了陆战吗?
他们手中虽然也有枪,但根本没有经过这种配合训练。
因为水手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在海上与敌接近时,躲在舷侧,向敌射击。
王朝先知道大势已去,他恐惧了,但他心里还有希望。
扑上来的是北伐军,都是火枪兵,能和自己比水性?
只要战船离岸,这些火枪兵也就只能在岸边捶胸顿足苦叹了。
王朝先下了第三个错误的命令,他下令战船立即驶离。
这是决定舍弃岸边尚未上船的百多名士兵,要自己逃命了。
王朝先带来的三艘主力战船,那可都是他的嫡系。
也就是说,这些将士,只知王朝先,不知吴争。
他们追随王朝先近十年了,有着相当牢固的忠诚度。
可王朝先说舍弃就舍弃了。
有道是兔死狐悲,在船上的将士,心中那是拔凉拔凉的。
他们低着头,甚至不敢与王朝先对视,因为他们怕王朝先看到他们眼中流露的愤怒、怨怼和沮丧。
王朝先是在自掘坟墓。
其实他是心虚,三艘主力战船,就算一艘因失去舷炮,无法作战,但另外两艘战船上,加起来也有近百门火炮,加上岸边二、三百人,配合着打一场阻击战,那是绰绰有余的。
王朝先却无心交战,他只想逃。
可逃得了吗?
……。
王朝先在士兵的深深怨意下,令战船向北驶离吴淞沿岸。
确实是令突击和包抄的吴淞卫扑了个空。
可还没等他吁口气,舱外士兵开始发出一阵惊呼骇叫声。
王朝先慌了,他回头冲至舱外望去。
只见南沙(今崇明三岛最东的那个)方向,四艘战船向自己方向扑来。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这是天要亡我啊!王朝先愣了,他此时反倒不慌了。
人到了这个地步,怕是真不会慌了。
王朝先终于冷静、清醒,迅速下令,横船、降速,以舷炮迎击来敌。
虽然对方有四艘,可自己这面也有三艘,尚有一战之力。
……。
王一林早于王朝先发现对方。
他从出发开始,就不顾副将的劝阻,是一直站在船头,拿着望远镜四下搜索目标。
虽然他也知道,他的搜索,远不及桅杆上的了望哨。
但王一林心中急啊。
原本想着打郑家水师一个完美的漂亮仗,由此在北伐军中竖立自己的威信。
哪晓得,郑家水师难啃,如果不是吴争亲自赶到,怕是要吃大亏,不,其实已经吃了大亏,若不是最后吴争坑了郑成功那四十多艘主力舰,王一林得郁闷死。
所以,对王一林来说,这次的机会,他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
王一林无后顾之忧,因为他的陈钱山水师就在后面。
所以在了望哨一发现目标后,王一林的命令就是,“冲上去,就算撞,也得撞沉它。”
这真得是玩儿呢?
有着十多里射程的火炮,王一林的命令竟不是降速、下帆,横船以舷炮对敌,而是冲过去。
如果此时吴争在,得扇这厮大嘴巴子。这不是平白增加伤亡吗?
但许多时候,歪打也会正着。
或许,这才是,气势!
一无无前的气势!
我早发现你,可以打败你,但我不屑偷袭。
我要硬撼你,打服你,让你此生再见到我,便要跪地唱征服!
这就是王一林。
十多里,以此时帆船全速前进的速度,也就半柱香的时间。
如果在陆地,这半柱香的时间,足以打一场战斗。
但在海上,体型庞大的战船,也只够调个头,转个向。
四艘战船,以决然的气势,直冲自己而来,王朝先倒也豁出去了,他立即下令开炮。
然而,士兵们不干了。
从王朝先下令舍弃岸边部下逃跑开始,这种情绪就在他的嫡系士兵中发酵。
战场撤退,常有之。
撤退时,留下殿后,亦常有之。
可这些人都是王朝先的嫡系,未战而退,还舍弃那么多士兵,没有人心服。
士兵们拒绝执行命令,他们都是老兵,从黄斌卿时,就是舟山水师的士兵,这种战场态势,就是一场恶战,三打四,况且还有一艘没舷炮,等于是二打四。对方拼着两艘被击沉,也能够让自己全军覆没。
王朝先本就是个半路出家的武将,加上他的性格,其实和被剿灭的王得仁差不了多少,那就是山大王习性,随着地位的提高,野心渐渐增大,最后大到不能自抑的程度,就会自寻灭亡,这是规律。
所以,王朝先此时,下令撤退,为得就是自保。
逃出去,就是高官厚禄在等着他,为何要在此死战?
他根本没有信心,去打吴淞卫一个突击。
但王朝先同时也没有想到,这突然下令一撤,会引起岸上多大的混乱?
至少有二三百人,在岸边装卸火炮,原本是有序的,动静小,加上天色开始暗下来,十多里外搜索的吴淞卫士兵,或许一时间还难以发现他们,可一旦岸边混乱,人声吵杂,那等于自己将自己暴露。
顿时,正在搜索的吴淞卫,迅速发现了岸边的异状。
……。
随着连续数声示警枪声的响起。
本以散兵线平推,进行地毯式搜索的吴淞卫、军校军团将士,闻声迅速向枪响处汇聚。
这个时候,已经难以用合适的文字来形容,这股疯狂扑向海边的人潮,会产生多么大的气势了。
那几乎是不要命的往前冲,不,不对,准确地说,是不要命地抢军功。
而最先发现的吴淞卫先头部队,在开枪示警之后,部署起来就更快了,他们下意识地以步兵操典的战术,迅速以五小队(班)强悍发起正面突击,另外几小队随即向左右迂回。
说是迟,那时快,十几里的距离,在一眨眼的功夫,迅速拉近。
王朝先太明白这些北伐军的战术了,那就是不能阻击,一阻击,就会被粘上,甩都甩不脱,然后就是左右两翼被迂回包抄。
除非是有可以碾压的兵力,否则,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迅速撤退,来化解敌人之两翼迂回,然后再图反击。
可王朝先能吗?
不能!
水师打得了陆战吗?
他们手中虽然也有枪,但根本没有经过这种配合训练。
因为水手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在海上与敌接近时,躲在舷侧,向敌射击。
王朝先知道大势已去,他恐惧了,但他心里还有希望。
扑上来的是北伐军,都是火枪兵,能和自己比水性?
只要战船离岸,这些火枪兵也就只能在岸边捶胸顿足苦叹了。
王朝先下了第三个错误的命令,他下令战船立即驶离。
这是决定舍弃岸边尚未上船的百多名士兵,要自己逃命了。
王朝先带来的三艘主力战船,那可都是他的嫡系。
也就是说,这些将士,只知王朝先,不知吴争。
他们追随王朝先近十年了,有着相当牢固的忠诚度。
可王朝先说舍弃就舍弃了。
有道是兔死狐悲,在船上的将士,心中那是拔凉拔凉的。
他们低着头,甚至不敢与王朝先对视,因为他们怕王朝先看到他们眼中流露的愤怒、怨怼和沮丧。
王朝先是在自掘坟墓。
其实他是心虚,三艘主力战船,就算一艘因失去舷炮,无法作战,但另外两艘战船上,加起来也有近百门火炮,加上岸边二、三百人,配合着打一场阻击战,那是绰绰有余的。
王朝先却无心交战,他只想逃。
可逃得了吗?
……。
王朝先在士兵的深深怨意下,令战船向北驶离吴淞沿岸。
确实是令突击和包抄的吴淞卫扑了个空。
可还没等他吁口气,舱外士兵开始发出一阵惊呼骇叫声。
王朝先慌了,他回头冲至舱外望去。
只见南沙(今崇明三岛最东的那个)方向,四艘战船向自己方向扑来。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这是天要亡我啊!王朝先愣了,他此时反倒不慌了。
人到了这个地步,怕是真不会慌了。
王朝先终于冷静、清醒,迅速下令,横船、降速,以舷炮迎击来敌。
虽然对方有四艘,可自己这面也有三艘,尚有一战之力。
……。
王一林早于王朝先发现对方。
他从出发开始,就不顾副将的劝阻,是一直站在船头,拿着望远镜四下搜索目标。
虽然他也知道,他的搜索,远不及桅杆上的了望哨。
但王一林心中急啊。
原本想着打郑家水师一个完美的漂亮仗,由此在北伐军中竖立自己的威信。
哪晓得,郑家水师难啃,如果不是吴争亲自赶到,怕是要吃大亏,不,其实已经吃了大亏,若不是最后吴争坑了郑成功那四十多艘主力舰,王一林得郁闷死。
所以,对王一林来说,这次的机会,他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
王一林无后顾之忧,因为他的陈钱山水师就在后面。
所以在了望哨一发现目标后,王一林的命令就是,“冲上去,就算撞,也得撞沉它。”
这真得是玩儿呢?
有着十多里射程的火炮,王一林的命令竟不是降速、下帆,横船以舷炮对敌,而是冲过去。
如果此时吴争在,得扇这厮大嘴巴子。这不是平白增加伤亡吗?
但许多时候,歪打也会正着。
或许,这才是,气势!
一无无前的气势!
我早发现你,可以打败你,但我不屑偷袭。
我要硬撼你,打服你,让你此生再见到我,便要跪地唱征服!
这就是王一林。
十多里,以此时帆船全速前进的速度,也就半柱香的时间。
如果在陆地,这半柱香的时间,足以打一场战斗。
但在海上,体型庞大的战船,也只够调个头,转个向。
四艘战船,以决然的气势,直冲自己而来,王朝先倒也豁出去了,他立即下令开炮。
然而,士兵们不干了。
从王朝先下令舍弃岸边部下逃跑开始,这种情绪就在他的嫡系士兵中发酵。
战场撤退,常有之。
撤退时,留下殿后,亦常有之。
可这些人都是王朝先的嫡系,未战而退,还舍弃那么多士兵,没有人心服。
士兵们拒绝执行命令,他们都是老兵,从黄斌卿时,就是舟山水师的士兵,这种战场态势,就是一场恶战,三打四,况且还有一艘没舷炮,等于是二打四。对方拼着两艘被击沉,也能够让自己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