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养成系统[唐朝]_分节阅读_147
“打败一个颉利,再培养出另一个,然后再去打败吗?”
大臣们闻言不乐意了,他们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突厥人口不在少数,各部落间的关系也复杂,并且大小部落一堆。若不找个他们自己人推上台,难道要大唐去治理?就算这么做了,人家愿不愿意,服不服管教也是一说,毕竟大唐的武力还是不够对付所有突厥人的。
尉迟大黑熊撇嘴道:“薛延陀、回纥、拔也古诸部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他已接受圣上册封,又有□□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排挤暗中与咱们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大唐。我看夷男这人有情有义,若他当可汗怎么也能保二十年太平。”
其余人听得他的言论皆颔首,大家当官这么久都有几分相人本事,推夷男为可汗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并且,咱们已经给人家册封,突利那也有暗信往来,现在改变主意似乎有背信弃义的嫌疑。再说,还不知王珏使得什么馊主意呢。
王珏可没想将突厥一次打尽,除非是急功近利疯了。然而,若在这个重要转折点上动点手脚,也保不齐做到再不打仗便能在十年内逐渐吞食突厥。
“自汉末开始,百姓们便没过几天太平日子。逐年战争,致使人口大量减少。总说闹天灾缺粮,南方乃多产之地,为何不到那去种植粮食?全因那里荒芜兼之气候不适应罢了。如今虽天灾溅过,然而亦有百姓食不果腹。若突厥之战得胜,何不将颉利所部的普通百姓移到南部归为唐民?”
嘶——,这个想法还真有点儿意思。然而,突厥人性子向来野,恐怕将他们弄进关内不服管教啊。再有,他们多用突厥文并且抱团,万一再在大唐境内弄出个国中之国其后果简直无可想象。
很多大臣们想到此种危险的可能,又有人生出其它想法,随着王珏话落,殿内开始响起讨论的嗡嗡声。坐在首位的李世民眉头紧锁,面容挣扎着也在权衡利弊。作为一个统治者,一个能干掉兄弟架空老子的阴谋家,他思索后可以想出王珏为何如此提议。只是,诱惑大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
王珏知道这种时候不好连续进言,待殿内的讨论声渐弱后,她刚想再出言解释便被双手握拳的李承乾抢了先。依王珏的考虑,若她的计划成功必然会名声上升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李承乾身份特殊,她并不想让弟子冒这么大风险来积累政绩。
可惜作为弟子的李承乾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自拜得王珏为师,拜师那日的情景便深深烙印在脑中。关于老师所说如何对待并同化异族的话,他从未忘记并且时常想起,一直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原本以为恐怕要到自己继位时才能施行,没想到老师自接到黄师弟的来信后便生出这样的想法。他激动的同时也有担忧,此事在运作中必然会出现问题,光突厥人的性子来说也得闹几次事儿。想到每次出事时可能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敌人的背后捅刀,他就不由得为老师担心。
自家老师寒门出身,可以说她的根基就是累积起来的名望与他们这些弟子和盟友。若名望有损的情况下便要盟友来分担压力,然而作为大唐的太子作为老师的首徒,老师为了民族和大唐的未来冒如此风险怎能默不作声,因此他深思熟虑后选择在事情开始时就站出来分担。
“历朝都在承受边关骚扰,这些外族非常可恨。当我们强时他们会称臣,摇尾作态地讨好处。当我们弱时便伸出爪牙,进关后残虐烧杀。
就说有汉一朝,高祖继位时吕后需写信讨好匈奴人,至文武之治后武帝屡次对匈奴出战。然而,他们就像野草一样生命力顽强。只要不斩尽杀绝,他们休养生息后便会再次出手。
汉末战乱致使人口急速减少,那时外族便已开始借关内大乱频繁骚扰。到魏时政局不稳,给他们逮到机会便是五胡乱华。我们对他们足够仁慈,然而他们进关后以汉人为屠戮对象实施种族灭绝,以汉人为牲畜喜食‘两脚羊’。
今日我们强,便可维持一二十年的太平,若他日子孙不成器呢?我们的后代要再次成为别人的口中餐吗?”李承乾紧握双拳,红着眼眶死死地看着首位上的李世民。
大殿内无人再说话,细听下除了李承乾将拳头握得咯咯响,还有众多握拳声与喘息声。王珏悄悄擦了擦眼泪,犹记得李承乾初拜师时的稚嫩,如今那挡在她面前的少年郎已经长大了。
没人说李承乾危言耸听,若他只是做出一种假设,保不准有老学究跳出来说他将人性设想的太恶。然而,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事情,且时间离如今并不远,甚至有人家就在那时惨死过亲人,他们听得此言怎能不动容。
似李世民这种干掉兄弟软禁亲爹的人,听到别人会用残忍手段来害他,并且还是有例可寻的残忍手段,人性中的凶残一面立刻被引导出来。大部分官员与他想法相同,从来都是老子去害人,哪有被人加害的道理!
通常,也只有魏征敢打破这样的平静了。他算是比较冷静的人,故此又将思路调回王珏说完话后的疑惑模式,“外族手段残忍,若以收为己民的方式来削弱他们,要如何保证外族百姓心归大唐呢?”
等得就是这样的问题,王珏非但没嫌魏征反驳自己,反而给了他一个友好的笑容。
“外族百姓多受部落首领与高层压迫,再有边关气候的恶劣和近年天灾,他们的生活与大唐百姓相比乃是天地之别。若给他们土地与大唐户籍,准其享有跟大唐百姓一样的待遇,他们的孩子日后亦可参加科考或从军,想来少有人会不愿意。
虽旱灾已过,大唐境内亦有食不果腹者。将这些人与外族百姓混合杂居,教与外族汉语的同时再让那些百姓与他们通婚。每个村落设立严厉的监察制度,有想挑事者斩立决。如此这般,几代后他们哪还会记得自己是突厥人?
只是,若如此做,少不得要做好经常镇压的准备。颉利的百姓可以成为我们的战利品,至于那些其它部落,这次不宜有大动作。对付他们我亦有妙招,咱们可以在草原上设立都护府驻兵,先将他们的行动置于眼下。
突厥人之所以凶悍,全因边关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若将那些牧马放羊的人变成手工作坊的小工,想来不用两三代他们就会变得与关内人无异。我有方法可以使草原上特产的物品高价卖到海外,到时他们做工来跟大唐换盐糖等物资,也少了长久的资源之争。
等出海的船只回来,看过他们带回的东西与对海外的描述后,便能知道我所言非虚。如此,既稳住突厥,一步步弱化他们,又能以廉价的本钱购入他们的东西到海外换金子,岂不是一个有效的循环之法?”
随着王珏话音落,大殿内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都在分析她话内的可信性。主要在于她要怎么变废为宝,海外是否真的对她所制物品有需求,能否像她说的做到用废换宝。
若真能做到如此,那偶尔发生的小范围暴动又算得了什么,这完全是不用武力而是以计谋瓦解敌人的有效办法。再联想到王珏从归唐后的一系列神奇表现,与她平日从不无的放矢的为人处事方法,少有人对她说的变废为宝再存有疑虑。
想明白后,大家看着王珏的眼神与表情也各不相同。程咬金咧嘴直搓手,这家伙把王县伯给厉害的,几句话间就是一个灭族计谋呀。李孝恭和房玄龄也开心,儿子交给王县伯这样的人,就算不成人精也能做到无人敢惹了,就冲着有如此老师和大师兄挡在前面,对他们下手都得仔细思量。
大家皆有意动,尤其是听到换黄金后,那些保守派都保守不住了。只有李世民依然眉头紧锁,他心里想的是一个王珏没提到的问题。咳,都怪老天太看重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嘛,所以总有一些造反的想苦他筋骨。
若在平日也就算了,如果赶上战时又有境内的不安定因素在,那时造反对朝廷来说还是会行成很大威胁的。他也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就王老大一家的死而收上来的手中留书,使得他对某个人充满浓浓的怀疑。
结果派人探查之下,发现那人果真有异动。若不是王老大家的事情,真的很难发现此人有什么不同寻常。李世民接到探子的回报后那几日简直是寝食难安,他控制不住自己去思考一个问题,似这样隐藏起来的狼子还有多少?那些平日以他为主的人,看似谦恭忠诚又有多少是暗藏祸心的?
王珏自然不知道李世民的内心活动,她瞧着上首那位听到解释后依然不动,也是非常诧异茫然。按她脑中的幻想,李总现在应该想象出他称霸大陆的情景才对,怎么会如此呢?
大臣们也急啊,首先如果能灭掉突厥,那得是多大功绩呀。再有那海外黄金的事情,他们都跟墨家下了订单准备下次出海呢,变废为宝什么的不要太有吸引力。然而,就算他们再赞同王珏的说法,也得圣上点头不是?
不知道老大又犯了什么精神病,咱们先来探探底。最近被程咬金他们坑惨的崔智贤,瞧着那些在朝的世家子都把眼神往自己这边飘,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站。没办法,享受了大唐第一世家的地位,必然要在某些类似于这样的时刻做出表率来。
“圣上,微臣觉得王县伯的想法很好。只是微臣见识浅薄,许是还有没顾虑周全的地方,您可否指点一二?”这话说得崔智贤胆战心惊,实在是没有臣下逼迫圣上说话的道理。
大臣们都隐晦地赞赏着崔智贤,只有百家派与墨家派的人怒视他。去你娘的见识浅薄,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管你什么事儿呀,用得着你小子贬低卖好?你等着,这事儿没完!
崔智贤满脸崇拜地看着李世民,好似一个求学者等待老师的答案一样。那虔诚的眼神看得大家想吐,其实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演戏演全套啊。他刚才用余光看到某些人愤怒的表情,这个时候必然要抱紧老大的大腿。
李世民心里苦啊,这帮人太不是东西了,人家不愿意说话偏让人说。你让他说啥,他能说总有刁民想害朕吗?!王珏也是的,大家关系那么好,怎么就不考虑考虑关于他的外在因素呢!
得,王珏确实没考虑到,但他这便秘一样的作态,倒是让一些近臣在这会儿时间里琢磨出答案了。长孙无忌与李绩是打死都不动弹,开玩笑呢,闺女亲事还没办。房玄龄那样的也干瞪眼,自家儿子也是百家派的,咱不上。
大家相互对视下,最后杜如晦硬着头皮站出来了,反正咱得罪王县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怕再攒点仇恨值。他舔了舔嘴唇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王县伯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咱们大唐初建还有些反骨者好造反,恐怕不适合将外族放在关内呀。”
我去,原来是因为这个!好些没想明白李世民为何一直不说话的人,听到杜如晦的说辞全都恍悟了。便是没有忍不住发笑的都赶紧低下头,就怕这个时候看上面那位,让他的小心眼对咱产生啥不好的想法。
不提的话咱还真没仔细思索这个事情,这自圣上继位以来可真是不少人造反,先前柴绍不是刚平了个梁师都回来嘛。这人跟人也是真没法儿比,历朝历代都没出现过这么招人恨的帝王,圣上真是非常人啊。
王珏也有点懵,狼狈三人组皆是张大嘴巴对视,他们确实是没考虑到此点。也不是说没考虑造反者,只是似圣上在位期间的这种频繁造反情况还真没考虑到。人都容易受外界影响,若大唐境内频繁出现反贼,也保不齐那些外族百姓会动了心思。
有一物,王珏并不希望它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这次战争她也只是秘密制造了一点儿,并且想着事后无论谁问都不给出配方。然而在眼前的情况下,瞧着李世民那豁出脸面的表情,明显的若没有良好的应对频繁造反策略,他就会放弃王珏提出的计划。
也能理解李总的想法,无论是对内的善民政策也好,对外的扩张计划也罢,都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保证他的地位稳不动摇,保证李家的江山不受到威胁才行。
权衡利弊下,王珏呼出一口浊气,严肃着脸再次上前说道:“微臣有一物,若用于战场杀伤力极大,只是此物实在有伤天和,再者被敌人知道配方也是极大的隐患。”
卧槽,王县伯到底有多少好东西呀!听到大杀伤力武器几个字,好些武将的眼睛开始冒贼光。有这样的东西在,首先能少死不少士兵,其次若此武器真的有那么厉害,开疆扩土啥滴那都不是梦!文官也高兴,你们武将要功绩就拿去,地方打下来之后得要我们治理吧?
文武大臣都乐了,李世民更是不知在幻想什么,脸上呈现出复杂的贱笑表情。如果要形容现在殿中的情景,给他们配上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就最贴切了。
“王县伯怎么不早说呢,朕觉得你的提议非常好!若有如此安排,咱们调兵遣将便要细细准备了。”李世民厚着脸皮自己一顿嘿嘿,完全不在意那些大臣可能在心中怎么诋毁自己。
知道黄文在颉利身边的人虽不多也还是有几个,李绩上前骄傲地说道:“关于如何劝说颉利所部百姓的事情并不太难,只要此战能获胜一切都好说。”
李世民心里又不是滋味了,瞧人家这老丈人做的,女婿还没立功呢就赶紧出来提醒。李总亲缘薄,最羡慕也最看不得人家秀这个。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往下面一扫,瞧着他大舅哥正看着未来女婿欣慰着笑呢,卧槽简直太心塞。
无忌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无忌了,眼下正事要紧,待回去后再独自感伤吧。
既然已有计划,剩下的就是调兵遣将了。文臣们都等着战后争位置,现在主要是武将们来争夺机会。刚才还同心劝说、同仇敌忾、同进同退的人瞬间警惕地看着对方,这样的变脸演绎让好些人没忍住笑场。
程咬金觉得吧,他从今早出门就开始演,并且期待这个机会已久,如果不带他一份绝对说不过去。李靖就那么气场大开地站着,咱是大唐军神,这么重要的战役不让老夫上,那绝对是没眼光。李绩也有一些期待,想想女婿在外卧底,老丈人亲自给接回,这绝对能成个千古佳话。
秦琼开始上演苦肉计,他眼中蓄泪地看向李世民,自他伤好后可没出过征。一个无法为追随者出征的武将又有什么用,圣上绝对能明白他的心!
尉迟敬德急得呀,比资历与本事拼不过李靖,比理由没有李绩和秦琼充分,若玩不要脸的那一套还有个比他更不要脸的程咬金挡着。这可如何是好呢,为难之际人家灵光一闪,“我年岁小,若哪个哥哥出征了,我给打个下手。”
哟,大黑熊居然开窍了。他这么一说算是往后退一步,如此一个副将的位置算是板上钉钉。
刚才还一脸嘿嘿相的李世民又发愁了,他不要脸地感慨着,人家想派人出去苦于无将可用,他却愁着手下能人太多不知该用谁。瞧着心腹们眼巴巴地看着他,那一个个渴望的小眼神,不让谁去他都不忍心呀。
不敢再看他们的表情,李世民移了一下视线,结果移到侯君集身上去了。我去,差点没吐出来,这满脸深情是看谁呢。若不是还有点理智在,李总险些脱口而出派他去,赶紧哪凉快哪待着、有多远滚多远。
见李世民艰难移开视线,侯君集失望的垂下头,怎么往常惯用的方法不好使了呢……
王珏也是对这些人无语了,这样下去估计今天都不能决定出人选。孟襄也是这么想,他站出来说道:“我与王县伯时常畅聊,对大唐有诸多设想,就想着哪日能面见圣上说出来。圣上与诸位的野心,突厥只是一个开始吧?”
确实是这样,有王珏在武德九年之言,李世民和官员们经常暗搓搓地研究周边小国情况。因孟襄提醒,李世民也回过味来,“朕指派适合这次战争的人去,没去成的也别灰心,下次再派你们去。”
得了,有这句承诺在,也不怕没机会上战场捞功绩,只是大家依然寄希望于此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7章 一路挺进
大臣们闻言不乐意了,他们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突厥人口不在少数,各部落间的关系也复杂,并且大小部落一堆。若不找个他们自己人推上台,难道要大唐去治理?就算这么做了,人家愿不愿意,服不服管教也是一说,毕竟大唐的武力还是不够对付所有突厥人的。
尉迟大黑熊撇嘴道:“薛延陀、回纥、拔也古诸部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他已接受圣上册封,又有□□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排挤暗中与咱们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大唐。我看夷男这人有情有义,若他当可汗怎么也能保二十年太平。”
其余人听得他的言论皆颔首,大家当官这么久都有几分相人本事,推夷男为可汗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并且,咱们已经给人家册封,突利那也有暗信往来,现在改变主意似乎有背信弃义的嫌疑。再说,还不知王珏使得什么馊主意呢。
王珏可没想将突厥一次打尽,除非是急功近利疯了。然而,若在这个重要转折点上动点手脚,也保不齐做到再不打仗便能在十年内逐渐吞食突厥。
“自汉末开始,百姓们便没过几天太平日子。逐年战争,致使人口大量减少。总说闹天灾缺粮,南方乃多产之地,为何不到那去种植粮食?全因那里荒芜兼之气候不适应罢了。如今虽天灾溅过,然而亦有百姓食不果腹。若突厥之战得胜,何不将颉利所部的普通百姓移到南部归为唐民?”
嘶——,这个想法还真有点儿意思。然而,突厥人性子向来野,恐怕将他们弄进关内不服管教啊。再有,他们多用突厥文并且抱团,万一再在大唐境内弄出个国中之国其后果简直无可想象。
很多大臣们想到此种危险的可能,又有人生出其它想法,随着王珏话落,殿内开始响起讨论的嗡嗡声。坐在首位的李世民眉头紧锁,面容挣扎着也在权衡利弊。作为一个统治者,一个能干掉兄弟架空老子的阴谋家,他思索后可以想出王珏为何如此提议。只是,诱惑大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危险。
王珏知道这种时候不好连续进言,待殿内的讨论声渐弱后,她刚想再出言解释便被双手握拳的李承乾抢了先。依王珏的考虑,若她的计划成功必然会名声上升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然而李承乾身份特殊,她并不想让弟子冒这么大风险来积累政绩。
可惜作为弟子的李承乾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自拜得王珏为师,拜师那日的情景便深深烙印在脑中。关于老师所说如何对待并同化异族的话,他从未忘记并且时常想起,一直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原本以为恐怕要到自己继位时才能施行,没想到老师自接到黄师弟的来信后便生出这样的想法。他激动的同时也有担忧,此事在运作中必然会出现问题,光突厥人的性子来说也得闹几次事儿。想到每次出事时可能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敌人的背后捅刀,他就不由得为老师担心。
自家老师寒门出身,可以说她的根基就是累积起来的名望与他们这些弟子和盟友。若名望有损的情况下便要盟友来分担压力,然而作为大唐的太子作为老师的首徒,老师为了民族和大唐的未来冒如此风险怎能默不作声,因此他深思熟虑后选择在事情开始时就站出来分担。
“历朝都在承受边关骚扰,这些外族非常可恨。当我们强时他们会称臣,摇尾作态地讨好处。当我们弱时便伸出爪牙,进关后残虐烧杀。
就说有汉一朝,高祖继位时吕后需写信讨好匈奴人,至文武之治后武帝屡次对匈奴出战。然而,他们就像野草一样生命力顽强。只要不斩尽杀绝,他们休养生息后便会再次出手。
汉末战乱致使人口急速减少,那时外族便已开始借关内大乱频繁骚扰。到魏时政局不稳,给他们逮到机会便是五胡乱华。我们对他们足够仁慈,然而他们进关后以汉人为屠戮对象实施种族灭绝,以汉人为牲畜喜食‘两脚羊’。
今日我们强,便可维持一二十年的太平,若他日子孙不成器呢?我们的后代要再次成为别人的口中餐吗?”李承乾紧握双拳,红着眼眶死死地看着首位上的李世民。
大殿内无人再说话,细听下除了李承乾将拳头握得咯咯响,还有众多握拳声与喘息声。王珏悄悄擦了擦眼泪,犹记得李承乾初拜师时的稚嫩,如今那挡在她面前的少年郎已经长大了。
没人说李承乾危言耸听,若他只是做出一种假设,保不准有老学究跳出来说他将人性设想的太恶。然而,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事情,且时间离如今并不远,甚至有人家就在那时惨死过亲人,他们听得此言怎能不动容。
似李世民这种干掉兄弟软禁亲爹的人,听到别人会用残忍手段来害他,并且还是有例可寻的残忍手段,人性中的凶残一面立刻被引导出来。大部分官员与他想法相同,从来都是老子去害人,哪有被人加害的道理!
通常,也只有魏征敢打破这样的平静了。他算是比较冷静的人,故此又将思路调回王珏说完话后的疑惑模式,“外族手段残忍,若以收为己民的方式来削弱他们,要如何保证外族百姓心归大唐呢?”
等得就是这样的问题,王珏非但没嫌魏征反驳自己,反而给了他一个友好的笑容。
“外族百姓多受部落首领与高层压迫,再有边关气候的恶劣和近年天灾,他们的生活与大唐百姓相比乃是天地之别。若给他们土地与大唐户籍,准其享有跟大唐百姓一样的待遇,他们的孩子日后亦可参加科考或从军,想来少有人会不愿意。
虽旱灾已过,大唐境内亦有食不果腹者。将这些人与外族百姓混合杂居,教与外族汉语的同时再让那些百姓与他们通婚。每个村落设立严厉的监察制度,有想挑事者斩立决。如此这般,几代后他们哪还会记得自己是突厥人?
只是,若如此做,少不得要做好经常镇压的准备。颉利的百姓可以成为我们的战利品,至于那些其它部落,这次不宜有大动作。对付他们我亦有妙招,咱们可以在草原上设立都护府驻兵,先将他们的行动置于眼下。
突厥人之所以凶悍,全因边关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若将那些牧马放羊的人变成手工作坊的小工,想来不用两三代他们就会变得与关内人无异。我有方法可以使草原上特产的物品高价卖到海外,到时他们做工来跟大唐换盐糖等物资,也少了长久的资源之争。
等出海的船只回来,看过他们带回的东西与对海外的描述后,便能知道我所言非虚。如此,既稳住突厥,一步步弱化他们,又能以廉价的本钱购入他们的东西到海外换金子,岂不是一个有效的循环之法?”
随着王珏话音落,大殿内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都在分析她话内的可信性。主要在于她要怎么变废为宝,海外是否真的对她所制物品有需求,能否像她说的做到用废换宝。
若真能做到如此,那偶尔发生的小范围暴动又算得了什么,这完全是不用武力而是以计谋瓦解敌人的有效办法。再联想到王珏从归唐后的一系列神奇表现,与她平日从不无的放矢的为人处事方法,少有人对她说的变废为宝再存有疑虑。
想明白后,大家看着王珏的眼神与表情也各不相同。程咬金咧嘴直搓手,这家伙把王县伯给厉害的,几句话间就是一个灭族计谋呀。李孝恭和房玄龄也开心,儿子交给王县伯这样的人,就算不成人精也能做到无人敢惹了,就冲着有如此老师和大师兄挡在前面,对他们下手都得仔细思量。
大家皆有意动,尤其是听到换黄金后,那些保守派都保守不住了。只有李世民依然眉头紧锁,他心里想的是一个王珏没提到的问题。咳,都怪老天太看重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嘛,所以总有一些造反的想苦他筋骨。
若在平日也就算了,如果赶上战时又有境内的不安定因素在,那时造反对朝廷来说还是会行成很大威胁的。他也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就王老大一家的死而收上来的手中留书,使得他对某个人充满浓浓的怀疑。
结果派人探查之下,发现那人果真有异动。若不是王老大家的事情,真的很难发现此人有什么不同寻常。李世民接到探子的回报后那几日简直是寝食难安,他控制不住自己去思考一个问题,似这样隐藏起来的狼子还有多少?那些平日以他为主的人,看似谦恭忠诚又有多少是暗藏祸心的?
王珏自然不知道李世民的内心活动,她瞧着上首那位听到解释后依然不动,也是非常诧异茫然。按她脑中的幻想,李总现在应该想象出他称霸大陆的情景才对,怎么会如此呢?
大臣们也急啊,首先如果能灭掉突厥,那得是多大功绩呀。再有那海外黄金的事情,他们都跟墨家下了订单准备下次出海呢,变废为宝什么的不要太有吸引力。然而,就算他们再赞同王珏的说法,也得圣上点头不是?
不知道老大又犯了什么精神病,咱们先来探探底。最近被程咬金他们坑惨的崔智贤,瞧着那些在朝的世家子都把眼神往自己这边飘,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站。没办法,享受了大唐第一世家的地位,必然要在某些类似于这样的时刻做出表率来。
“圣上,微臣觉得王县伯的想法很好。只是微臣见识浅薄,许是还有没顾虑周全的地方,您可否指点一二?”这话说得崔智贤胆战心惊,实在是没有臣下逼迫圣上说话的道理。
大臣们都隐晦地赞赏着崔智贤,只有百家派与墨家派的人怒视他。去你娘的见识浅薄,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管你什么事儿呀,用得着你小子贬低卖好?你等着,这事儿没完!
崔智贤满脸崇拜地看着李世民,好似一个求学者等待老师的答案一样。那虔诚的眼神看得大家想吐,其实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演戏演全套啊。他刚才用余光看到某些人愤怒的表情,这个时候必然要抱紧老大的大腿。
李世民心里苦啊,这帮人太不是东西了,人家不愿意说话偏让人说。你让他说啥,他能说总有刁民想害朕吗?!王珏也是的,大家关系那么好,怎么就不考虑考虑关于他的外在因素呢!
得,王珏确实没考虑到,但他这便秘一样的作态,倒是让一些近臣在这会儿时间里琢磨出答案了。长孙无忌与李绩是打死都不动弹,开玩笑呢,闺女亲事还没办。房玄龄那样的也干瞪眼,自家儿子也是百家派的,咱不上。
大家相互对视下,最后杜如晦硬着头皮站出来了,反正咱得罪王县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怕再攒点仇恨值。他舔了舔嘴唇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王县伯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咱们大唐初建还有些反骨者好造反,恐怕不适合将外族放在关内呀。”
我去,原来是因为这个!好些没想明白李世民为何一直不说话的人,听到杜如晦的说辞全都恍悟了。便是没有忍不住发笑的都赶紧低下头,就怕这个时候看上面那位,让他的小心眼对咱产生啥不好的想法。
不提的话咱还真没仔细思索这个事情,这自圣上继位以来可真是不少人造反,先前柴绍不是刚平了个梁师都回来嘛。这人跟人也是真没法儿比,历朝历代都没出现过这么招人恨的帝王,圣上真是非常人啊。
王珏也有点懵,狼狈三人组皆是张大嘴巴对视,他们确实是没考虑到此点。也不是说没考虑造反者,只是似圣上在位期间的这种频繁造反情况还真没考虑到。人都容易受外界影响,若大唐境内频繁出现反贼,也保不齐那些外族百姓会动了心思。
有一物,王珏并不希望它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这次战争她也只是秘密制造了一点儿,并且想着事后无论谁问都不给出配方。然而在眼前的情况下,瞧着李世民那豁出脸面的表情,明显的若没有良好的应对频繁造反策略,他就会放弃王珏提出的计划。
也能理解李总的想法,无论是对内的善民政策也好,对外的扩张计划也罢,都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保证他的地位稳不动摇,保证李家的江山不受到威胁才行。
权衡利弊下,王珏呼出一口浊气,严肃着脸再次上前说道:“微臣有一物,若用于战场杀伤力极大,只是此物实在有伤天和,再者被敌人知道配方也是极大的隐患。”
卧槽,王县伯到底有多少好东西呀!听到大杀伤力武器几个字,好些武将的眼睛开始冒贼光。有这样的东西在,首先能少死不少士兵,其次若此武器真的有那么厉害,开疆扩土啥滴那都不是梦!文官也高兴,你们武将要功绩就拿去,地方打下来之后得要我们治理吧?
文武大臣都乐了,李世民更是不知在幻想什么,脸上呈现出复杂的贱笑表情。如果要形容现在殿中的情景,给他们配上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就最贴切了。
“王县伯怎么不早说呢,朕觉得你的提议非常好!若有如此安排,咱们调兵遣将便要细细准备了。”李世民厚着脸皮自己一顿嘿嘿,完全不在意那些大臣可能在心中怎么诋毁自己。
知道黄文在颉利身边的人虽不多也还是有几个,李绩上前骄傲地说道:“关于如何劝说颉利所部百姓的事情并不太难,只要此战能获胜一切都好说。”
李世民心里又不是滋味了,瞧人家这老丈人做的,女婿还没立功呢就赶紧出来提醒。李总亲缘薄,最羡慕也最看不得人家秀这个。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往下面一扫,瞧着他大舅哥正看着未来女婿欣慰着笑呢,卧槽简直太心塞。
无忌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无忌了,眼下正事要紧,待回去后再独自感伤吧。
既然已有计划,剩下的就是调兵遣将了。文臣们都等着战后争位置,现在主要是武将们来争夺机会。刚才还同心劝说、同仇敌忾、同进同退的人瞬间警惕地看着对方,这样的变脸演绎让好些人没忍住笑场。
程咬金觉得吧,他从今早出门就开始演,并且期待这个机会已久,如果不带他一份绝对说不过去。李靖就那么气场大开地站着,咱是大唐军神,这么重要的战役不让老夫上,那绝对是没眼光。李绩也有一些期待,想想女婿在外卧底,老丈人亲自给接回,这绝对能成个千古佳话。
秦琼开始上演苦肉计,他眼中蓄泪地看向李世民,自他伤好后可没出过征。一个无法为追随者出征的武将又有什么用,圣上绝对能明白他的心!
尉迟敬德急得呀,比资历与本事拼不过李靖,比理由没有李绩和秦琼充分,若玩不要脸的那一套还有个比他更不要脸的程咬金挡着。这可如何是好呢,为难之际人家灵光一闪,“我年岁小,若哪个哥哥出征了,我给打个下手。”
哟,大黑熊居然开窍了。他这么一说算是往后退一步,如此一个副将的位置算是板上钉钉。
刚才还一脸嘿嘿相的李世民又发愁了,他不要脸地感慨着,人家想派人出去苦于无将可用,他却愁着手下能人太多不知该用谁。瞧着心腹们眼巴巴地看着他,那一个个渴望的小眼神,不让谁去他都不忍心呀。
不敢再看他们的表情,李世民移了一下视线,结果移到侯君集身上去了。我去,差点没吐出来,这满脸深情是看谁呢。若不是还有点理智在,李总险些脱口而出派他去,赶紧哪凉快哪待着、有多远滚多远。
见李世民艰难移开视线,侯君集失望的垂下头,怎么往常惯用的方法不好使了呢……
王珏也是对这些人无语了,这样下去估计今天都不能决定出人选。孟襄也是这么想,他站出来说道:“我与王县伯时常畅聊,对大唐有诸多设想,就想着哪日能面见圣上说出来。圣上与诸位的野心,突厥只是一个开始吧?”
确实是这样,有王珏在武德九年之言,李世民和官员们经常暗搓搓地研究周边小国情况。因孟襄提醒,李世民也回过味来,“朕指派适合这次战争的人去,没去成的也别灰心,下次再派你们去。”
得了,有这句承诺在,也不怕没机会上战场捞功绩,只是大家依然寄希望于此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7章 一路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