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没有哪个做主子的不喜欢知道感恩的奴仆,唐朝的这一番真情表达,正好骚到了史氏的心坎处。
至此对唐朝更是另眼相看,不但今年过年给了不少的赏赐,就连成亲前,也给了一份厚赐。同时还发了话,让唐朝就留在上房里绣嫁妆,等到进了二月到了婚期在回家。
而在唐朝的事情告一段落时,王氏的心又被堵了一下。人家生孩子,你还来凑什么热闹。真真是有我没她,有她没我的克星。
王氏现在已经不怎么去给史氏请安了,但一些消息也是能够尽快知道的,比如说张氏怀孕的事情,在当天的晚饭前,她便知道了。可知道了又能如何,除了送份相应的礼外,她是什么也不能干的。
可就是这样,张氏也是有些不高兴的。为啥?
她下午诊出了身孕,给史氏报完了喜,然后便将前院的贾赦叫了来,亲自说了一通。刚说完,准备换了衣服去侍候史氏吃饭呢,二房的贺礼便送了来。
这消息也太快了一些,说不是故意着人盯着大房这边,又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了呢。虽然张氏也知道贾家下人的嘴是最快的,但这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
张氏微眯了下眼睛,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于是晚饭的时候,张氏说到府里的家生子实在有些多了,还有一大批的家生子仍是没有进府作活,所以想要放一些家生子出府。一来府中确实无法消耗这些人力,二一来为她和王氏肚子里的孩子积福德,最后,张氏又说了,想为远在江南的贾敏也积一份子女缘。
史氏对于放不放人出府,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这些年史氏自贾敏出嫁后,就很少管事了。张氏又乖觉,大事小情的,也会跟她说上一说。
所以张氏一提出来,史氏便没有反对。再怎么放,也不会差了她用的人。更况何这种事情,她相信张氏还是有分寸的。
张氏看史氏同意,便又说道,会将家里的家生子名册整理出来一份,到时怎么给恩典,还请太太把把关。
虽是如此说,但年节将近,又时逢她有孕和二房生产,所以放人的事情最快也要等到她生产后做完月子。此时说出来,不过是想让府里的人,知道知道生杀大权握在谁手里。。
史氏一听便笑了,又特体贴地让张氏也坐下来,“你也是又有身子的人了,别一直这么站着。坐下来一起用吧。”
张氏笑着推迟了一番,便在史氏下手坐了下来。
桌上除了史氏,便只有三个小男孩。除了大一些的贾瑚,就只有大房的贾琏和二房的贾珠。
张氏扫了三人一眼,笑着吃了起来。
果然还是她生的孩子,就是好,长得也结实。那比她家老二还大一岁的珠哥,看起来竟没有琏儿壮实。
饭毕,张氏一副好长辈的对着史氏道,“太太,珠哥儿看着倒有些单薄了。吃得也不比琏儿多。媳妇想着不如将珠儿先从二弟那边移出来?”
此时贾瑚早就搬出史氏的院子,现在住在史氏前面的四个套院中的第一个,而现在住在史氏院子里的,就只有贾琏。贾珠是一直跟着父母住的。
谁让王氏多年来,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舍不得离太远呢。
这按唐朝的话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史氏听了张氏的话,眯眼细看了一眼和贾琏玩九连环的贾珠,眉毛不自觉得皱了起来。这小哥俩,无论是身高,还是什么,都看不出差了一岁多的样子。
“这老二媳妇,是怎么照顾的?”
“太太,弟妹还怀着孩子,眼瞧着就要生了。精力难免有顾不到的地方。媳妇想着,若不是先将珠儿移到太太这里,或是瑚儿那里。反正过了年,弟妹也生了。等出了月子就好了。”
“大年根底下的,就先别往前面去了。先将珠儿留在我这里,等政儿媳妇坐完月子,再搬回去吧。”史氏想了想,便让人传话给王氏,就说年前留着贾珠跟她做伴了。
当初贾瑚是七岁左右搬出史氏院子的,而那时正好贾琏接替了他哥哥留在史氏的院子。摸了一下肚子,张氏低头想的却是贾琏搬出上房后的事情。
这些年,将两个儿子放在婆婆这里养着,一来省了不少心,二来也多了个人护着两个孩子,大户人家的手段防不胜防。但她一层,婆婆一层,却是让两个儿子安全了许多。
无论如何,只要孩子还在婆婆的院子,那么她的婆婆就会毫不放松的护一天。
既加深了感情,又保护了安全。现在张氏仍为自己当初将儿子送来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且不说史氏和张氏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便决定了贾珠最近一些日子的居所,还在决定后,直接以‘通知’的形式告诉了王氏,这让王氏心里越发的委屈。
这个时候,王氏的肚子突然动了一下,直接将王氏越加悲愤的心情拉了回来。
算了,不过个把月,到时候儿子就回来了。
就这样,贾珠暂时留在了史氏的院子,和贾琏住在了一起。贾琏有些个小淘气,带着贾珠上窜下跳的,贾珠因着不像在自家院子里时,经常被要求坐在那里读书描红,倒是饭量也长了,气色看起来,也亮了不少。而贾琏和贾珠这对小哥俩到是更亲近了些。
因着年底了,学里放了假,连着贾瑚在内,天天在史氏的屋子里,上房揭瓦,热闹异常。而自从这小哥仨聚到了一起,唐朝的眼睛就时不时的发着亮。
要知道小男孩,都是可着劲的淘气。而史氏的上房,又正经好东西不少。就连日常饮茶的茶具都是上等货,有的竟然还是名瓷,古董呢。
所以唐朝每天都会偷偷地盯着这哥三又弄坏什么,又砸坏了什么。每当这个时候,唐朝的眼睛都会不受控制的眯了起来。
真好,又有进帐了。
唐朝的那个低级的转换复制,这些年来,还真的除了那个琉璃夜光盏就再也没有复制过什么了。毕竟史氏的屋子里,那一草一纸都是有记录的。它可以坏了,破了。但就是不能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这要是没有了,会坑死整个上房侍候的人。所以,天天看着那些值钱的东西,有来历的宝贝在自己面前晃,唐朝觉得自己没有发疯都是意志够坚定的了。
但现在不同了,屋里的东西,这几个小男孩可是淘起来,就会不管不顾,损失不少呢。一但报了损,这些东西就无关紧要了。那么她复制转换的东西就可以拿出来卖钱了。
其时,往年也有一些这样的事情。但今年却是尤其的多一些。
而说起那个琉璃夜光盏,唐朝就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憋屈感。这东西太鸡肋了。除了自己独处的时候,唐朝都不敢显于人前。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她就是到死,估计也不能拿出来。那你说说,当初她咋就这么眼皮子浅呢。早知道还不如那盒宝石来的值钱了。
唉,不说了。说的每一句,都像是证明自己当初有多‘二’似的。
日子一天天的在过,转眼间便到了大年三十。
哥仨跟着贾赦和贾政一起去了宁府拜祖宗。回来后,揣着各位长辈给的压岁钱,美滋滋地放鞭炮去了。
史氏看着在院子里东跑一段,西跑一下的三兄弟,好像看到了多年前她的三个孩子也是这般大的情景。
岁月如流水,抓也抓不住。
看了一眼,身旁穿着大红狐裘的长媳,史氏眼中落下了一抹坚定。
有些事情,却是需要尽早办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晚上到了吉时,史氏坐在荣庆堂的正堂正坐,面前跪着她所有的儿孙,心中满足,笑容满面的直点头。
不过打量了一圈,到是没有看到二儿媳妇,心中也明白这二儿媳妇就是这两天的事,便也不多计较。
撇开二儿媳妇,史氏又看了一眼大儿媳妇。这时她才发现,贾家的这一代竟然还没有一个姑娘。
“老大家的,快起来,快起来。你也是有身子的人了。可不能仗着月份浅就胡闹。来,鸳鸯,把你大奶奶扶起来。”
张氏顺着史氏的话,站了起来,笑容满面的接过史氏给的红包。然后又陪着贾赦坐在史氏的一端,看着三个孩子给长辈拜年。
张氏和贾赦分别给了压岁钱,三个孩子又向贾政拜去。贾政也笑着说了几句勉励的吉祥话,然后回身向身边的人要准备的荷包时,却出了茬子。
贾政的身后,竟然没有抱着托盘的下人!
史氏和张氏都看见,贾政的脸在一瞬间便红了起来。
“你这丫头,站在这里干什么,没看见你二爷叫人的呢嘛。”张氏反应快,直接让身边端托盘的大丫头过到贾政那边。
“哎呦,奶奶。咱们家的哥儿,一个个长的,都跟观音座下的童子似的,谁看了,都不免多看两眼。”说罢,两步走到贾政身前,抱着托盘行了礼,“二爷恕罪,奴婢下次一定不因着咱们家的哥儿长的好,就走神了。”
没有哪个做主子的不喜欢知道感恩的奴仆,唐朝的这一番真情表达,正好骚到了史氏的心坎处。
至此对唐朝更是另眼相看,不但今年过年给了不少的赏赐,就连成亲前,也给了一份厚赐。同时还发了话,让唐朝就留在上房里绣嫁妆,等到进了二月到了婚期在回家。
而在唐朝的事情告一段落时,王氏的心又被堵了一下。人家生孩子,你还来凑什么热闹。真真是有我没她,有她没我的克星。
王氏现在已经不怎么去给史氏请安了,但一些消息也是能够尽快知道的,比如说张氏怀孕的事情,在当天的晚饭前,她便知道了。可知道了又能如何,除了送份相应的礼外,她是什么也不能干的。
可就是这样,张氏也是有些不高兴的。为啥?
她下午诊出了身孕,给史氏报完了喜,然后便将前院的贾赦叫了来,亲自说了一通。刚说完,准备换了衣服去侍候史氏吃饭呢,二房的贺礼便送了来。
这消息也太快了一些,说不是故意着人盯着大房这边,又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了呢。虽然张氏也知道贾家下人的嘴是最快的,但这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
张氏微眯了下眼睛,心中下了一个决定。
于是晚饭的时候,张氏说到府里的家生子实在有些多了,还有一大批的家生子仍是没有进府作活,所以想要放一些家生子出府。一来府中确实无法消耗这些人力,二一来为她和王氏肚子里的孩子积福德,最后,张氏又说了,想为远在江南的贾敏也积一份子女缘。
史氏对于放不放人出府,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这些年史氏自贾敏出嫁后,就很少管事了。张氏又乖觉,大事小情的,也会跟她说上一说。
所以张氏一提出来,史氏便没有反对。再怎么放,也不会差了她用的人。更况何这种事情,她相信张氏还是有分寸的。
张氏看史氏同意,便又说道,会将家里的家生子名册整理出来一份,到时怎么给恩典,还请太太把把关。
虽是如此说,但年节将近,又时逢她有孕和二房生产,所以放人的事情最快也要等到她生产后做完月子。此时说出来,不过是想让府里的人,知道知道生杀大权握在谁手里。。
史氏一听便笑了,又特体贴地让张氏也坐下来,“你也是又有身子的人了,别一直这么站着。坐下来一起用吧。”
张氏笑着推迟了一番,便在史氏下手坐了下来。
桌上除了史氏,便只有三个小男孩。除了大一些的贾瑚,就只有大房的贾琏和二房的贾珠。
张氏扫了三人一眼,笑着吃了起来。
果然还是她生的孩子,就是好,长得也结实。那比她家老二还大一岁的珠哥,看起来竟没有琏儿壮实。
饭毕,张氏一副好长辈的对着史氏道,“太太,珠哥儿看着倒有些单薄了。吃得也不比琏儿多。媳妇想着不如将珠儿先从二弟那边移出来?”
此时贾瑚早就搬出史氏的院子,现在住在史氏前面的四个套院中的第一个,而现在住在史氏院子里的,就只有贾琏。贾珠是一直跟着父母住的。
谁让王氏多年来,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舍不得离太远呢。
这按唐朝的话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史氏听了张氏的话,眯眼细看了一眼和贾琏玩九连环的贾珠,眉毛不自觉得皱了起来。这小哥俩,无论是身高,还是什么,都看不出差了一岁多的样子。
“这老二媳妇,是怎么照顾的?”
“太太,弟妹还怀着孩子,眼瞧着就要生了。精力难免有顾不到的地方。媳妇想着,若不是先将珠儿移到太太这里,或是瑚儿那里。反正过了年,弟妹也生了。等出了月子就好了。”
“大年根底下的,就先别往前面去了。先将珠儿留在我这里,等政儿媳妇坐完月子,再搬回去吧。”史氏想了想,便让人传话给王氏,就说年前留着贾珠跟她做伴了。
当初贾瑚是七岁左右搬出史氏院子的,而那时正好贾琏接替了他哥哥留在史氏的院子。摸了一下肚子,张氏低头想的却是贾琏搬出上房后的事情。
这些年,将两个儿子放在婆婆这里养着,一来省了不少心,二来也多了个人护着两个孩子,大户人家的手段防不胜防。但她一层,婆婆一层,却是让两个儿子安全了许多。
无论如何,只要孩子还在婆婆的院子,那么她的婆婆就会毫不放松的护一天。
既加深了感情,又保护了安全。现在张氏仍为自己当初将儿子送来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且不说史氏和张氏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便决定了贾珠最近一些日子的居所,还在决定后,直接以‘通知’的形式告诉了王氏,这让王氏心里越发的委屈。
这个时候,王氏的肚子突然动了一下,直接将王氏越加悲愤的心情拉了回来。
算了,不过个把月,到时候儿子就回来了。
就这样,贾珠暂时留在了史氏的院子,和贾琏住在了一起。贾琏有些个小淘气,带着贾珠上窜下跳的,贾珠因着不像在自家院子里时,经常被要求坐在那里读书描红,倒是饭量也长了,气色看起来,也亮了不少。而贾琏和贾珠这对小哥俩到是更亲近了些。
因着年底了,学里放了假,连着贾瑚在内,天天在史氏的屋子里,上房揭瓦,热闹异常。而自从这小哥仨聚到了一起,唐朝的眼睛就时不时的发着亮。
要知道小男孩,都是可着劲的淘气。而史氏的上房,又正经好东西不少。就连日常饮茶的茶具都是上等货,有的竟然还是名瓷,古董呢。
所以唐朝每天都会偷偷地盯着这哥三又弄坏什么,又砸坏了什么。每当这个时候,唐朝的眼睛都会不受控制的眯了起来。
真好,又有进帐了。
唐朝的那个低级的转换复制,这些年来,还真的除了那个琉璃夜光盏就再也没有复制过什么了。毕竟史氏的屋子里,那一草一纸都是有记录的。它可以坏了,破了。但就是不能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这要是没有了,会坑死整个上房侍候的人。所以,天天看着那些值钱的东西,有来历的宝贝在自己面前晃,唐朝觉得自己没有发疯都是意志够坚定的了。
但现在不同了,屋里的东西,这几个小男孩可是淘起来,就会不管不顾,损失不少呢。一但报了损,这些东西就无关紧要了。那么她复制转换的东西就可以拿出来卖钱了。
其时,往年也有一些这样的事情。但今年却是尤其的多一些。
而说起那个琉璃夜光盏,唐朝就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憋屈感。这东西太鸡肋了。除了自己独处的时候,唐朝都不敢显于人前。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她就是到死,估计也不能拿出来。那你说说,当初她咋就这么眼皮子浅呢。早知道还不如那盒宝石来的值钱了。
唉,不说了。说的每一句,都像是证明自己当初有多‘二’似的。
日子一天天的在过,转眼间便到了大年三十。
哥仨跟着贾赦和贾政一起去了宁府拜祖宗。回来后,揣着各位长辈给的压岁钱,美滋滋地放鞭炮去了。
史氏看着在院子里东跑一段,西跑一下的三兄弟,好像看到了多年前她的三个孩子也是这般大的情景。
岁月如流水,抓也抓不住。
看了一眼,身旁穿着大红狐裘的长媳,史氏眼中落下了一抹坚定。
有些事情,却是需要尽早办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晚上到了吉时,史氏坐在荣庆堂的正堂正坐,面前跪着她所有的儿孙,心中满足,笑容满面的直点头。
不过打量了一圈,到是没有看到二儿媳妇,心中也明白这二儿媳妇就是这两天的事,便也不多计较。
撇开二儿媳妇,史氏又看了一眼大儿媳妇。这时她才发现,贾家的这一代竟然还没有一个姑娘。
“老大家的,快起来,快起来。你也是有身子的人了。可不能仗着月份浅就胡闹。来,鸳鸯,把你大奶奶扶起来。”
张氏顺着史氏的话,站了起来,笑容满面的接过史氏给的红包。然后又陪着贾赦坐在史氏的一端,看着三个孩子给长辈拜年。
张氏和贾赦分别给了压岁钱,三个孩子又向贾政拜去。贾政也笑着说了几句勉励的吉祥话,然后回身向身边的人要准备的荷包时,却出了茬子。
贾政的身后,竟然没有抱着托盘的下人!
史氏和张氏都看见,贾政的脸在一瞬间便红了起来。
“你这丫头,站在这里干什么,没看见你二爷叫人的呢嘛。”张氏反应快,直接让身边端托盘的大丫头过到贾政那边。
“哎呦,奶奶。咱们家的哥儿,一个个长的,都跟观音座下的童子似的,谁看了,都不免多看两眼。”说罢,两步走到贾政身前,抱着托盘行了礼,“二爷恕罪,奴婢下次一定不因着咱们家的哥儿长的好,就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