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这些年辛苦您了。网值得您收藏。。若不是有您在,我在这宫里,是日夜难安的。”到了内室,元春让人摘下了两件大首饰,这才一脸感慨的对着唐朝说道。
她离开家的时候,宝玉还那么小,现在她能够衣锦还乡了,而宝玉呢,在竟然也已经成了亲。这么多年若是没有面前的女人费心照顾,她都不敢想像宝玉在那个大家族里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了。
祖母老了,母亲又不在了。从不缺孙子的祖母,又怎么可能想的起还有个失去母亲庇护的孙子呢。
“娘娘说的哪里的话,臣妇可不敢当。只要您没怪我让宝玉吃了苦就好。”
“怪您什么呢,怪您全了我的脸面,让我能出宫见见家人?还是怪您一力主张让宝玉先成了亲,好正式有个家,不让别人操纵他的婚姻?还是怪您这么多年帮着我们姐弟守护了那份让人嫉妒的私房财产吗?”
进了宫,元春才知道那句‘人心易变’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么多年,面前的女人竟然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这是多么艰难的执着呀。
“娘娘不怨我,不往好的方面想,臣妇就谢天谢地了。”
元春摇了摇头,走到唐朝坐着的榻上坐了下来,将头轻轻地靠了过来,“嬷嬷,我好想你。想家里,想宝玉,想你们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找我忘记。别说是您了,就是我自己也没有想过会有今天。”每每午夜梦回,元春想到的还是那块她绣满了金色花朵的嫁衣料子。
当年元春出生时,唐朝这副身体才十五岁。可现在呢。近四十岁的人了。唐朝一时也有了些感伤。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总算是一切否极泰来了。只要你在这宫里好好的,我们在外面就能安心。只要你好,宝玉他们就都会好的。”将元春手里的帕子接了过来,轻轻地帮她把泪擦干净。
“宝玉和林妹妹,总是拌嘴吗?”邢氏的话,元春还是听了进去。
唐朝在心里大骂了一顿邢氏,这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对着元春笑道,“那小俩口子,当真是三天两头的拌回嘴,今天不是林丫头的披肩不好看,颜色搭配不协调。就是明天,两人因为一句诗呀,词呀的闹别扭。若不是我还能帮着点林丫头,估计都打不成平手。
这两个孩子呀,都是平时压得太狠了。也是怪我。平时为了不扎了二太太的眼,给宝玉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料子都不敢做得太好的,就怕那些眼热的去二老爷那里搬弄是非。虽说宝玉的开销都是大房所出,在份例上又比三姑娘和环三爷高了一头,就算是大房穷养儿子,但是整体上还是要高于二房的。
二太太和赵姨娘那里,也就那样了。唉。不说这些了。娘娘不用担心,宝玉小俩口好着呢。现在让他们吵吵嘴也是好的。宝玉那孩子,能找个放心说话,使些小性子的人,不容易。尤其是两人都是那样的性子。吵一吵,如果把胆子吵的大了一些,将来分家单过,我也就不愁了。”
“呵呵,那林妹妹岂不是很可怜。”听到弟弟和弟妹拌嘴,还要弟弟的奶娘帮着才能打个平手,元春就笑了。
“宝二奶奶的口齿也算是伶俐。不过比起宝玉来,还是差了三分。不过,臣妇已经告诉宝二奶奶了,宝玉是个心软的孩子了。吵不过的时候,就哭吧。管她真哭,假哭呢。”
“呵呵,嬷嬷真是的。回头还不知道要传出什么话来呢。”
“管她呢。我就不相信,以后她们还敢找宝玉小俩口的麻烦吗?我现在就是想要让宝玉想说就说,想玩就玩。将这压抑的童年会都补回来。林丫头那里也是,小小年纪,怪可怜的。连着守了几年孝,人也瘦瘦的。正好这两年好好调养调养。
臣妇记得当初敏姑奶奶也是这样的的。看起来人也清瘦,但身体却是很好。若不是这么多年嫁到了林家,估计也不会只生过这三胎。所以,我倒是不担心将来宝二奶奶的的子嗣问题。”
唐朝想了想,便将以后可能会让元春的有想法的子嗣问题也说了出来。
元春点头,“怪不得那天我看林妹妹有些个清瘦呢。”元春想到省亲那天,有些个瘦小的十岁女孩,情不自禁的说道。
“先是敏姑奶奶没了,孝了三年的孝,然后刚出孝没两月,林姑老爷又病了。姐弟俩舟车劳顿,紧接便是林姑老爷也没了。娘娘您看到她的时候,正是最不容易的时候呢。”
“我记得敏姑奶是林妹妹六岁的时候没的吧?”
现在这位小弟妹才十一岁,又是四五年前近的京城。算算日子,可不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吗?
“是呢,宝二奶奶那时六岁,林家的哥儿五岁。不过至少要比史大姑娘可幸福的多,史大姑娘可是一出生便没了父母呢。虽然史家还有两位亲叔叔。可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父母。好婚事,也要排在别人后面。而且又因着这样的出生,让很多人家都忌讳。”
元春点头,她心里对于史家的妹妹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说真的。宝二爷成亲后,又听说了娘娘封妃的消息。有那么一瞬间,也有些后悔。不过,毕竟是读过书,识过字,勉强看过几本史记的。转念一想,又觉得这门婚事,竟然是天作之合。”
元春坐直身子,有些诧异地看向唐朝,“嬷嬷?”
元春不想承认,她其实在心底对于宝玉娶一个这样身世的妻子有些个不满意。倒不是对这位表妹不满意,而是对这份婚姻可能会得到的利益不满意。
元春有些小心思,她在宫里有体面,大多看得还是张氏和荣国府大房的体面。说真心话,她更希望自己的亲兄弟能成为自己在宫外的依靠。
可是自家长兄,是什么脾气秉性。她已经不指望了。本来她还想着要指望一下宝玉的。可省亲那天,她便发现了宝玉与自家兄长有着同样的呆气。
虽然看起来,倒也有些个灵气。但整体却没有大房的儿孙要稳重。
她也不知道心中对于自己的这对胞兄弟是个什么样的心情了。有时候想想,也许真的如嬷嬷说的那样,遗传真的很重要吧。
不然大伯跟父亲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可大房的三弟堂兄弟个个都有读书的天份。想来便是遗传到了大伯母那里。
而自家,元春叹了口气。不提也罢。父亲不会读书,母亲的娘家王家舅舅又是走了武官的路子。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
这么一想,到是觉得小表妹兼弟妹林黛玉身上,倒是有些像大伯母。要知道林家姑父可是探花郎出身呢。也许宝玉和林妹妹将来的孩子是个会读书的呢。
不过转念一想,宝玉和林妹妹的年纪,想要圆房和有孩子,估计还要等上几年。而成亲多年,只有一女的亲哥哥家,又被元春惦记上了。
“人心易变,而人又太容易变老。现在看着好的,谁知道十几二十年后是个什么样子。在我们小百姓的家常话里,便有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的说法。客栈帐房不等于掌柜的,娶了帐房的闺女,等到掌柜的想要换人,帐房有再大的功劳,天大的本事,也是要换个地方的。而且太早的惦记客栈的下落,掌柜的又如何会高兴呢?”
唐朝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你还没生出儿子,你男人还刚刚登上皇位,现在就拉帮结伙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而且是人都会老。你现在就下注委实过早了些。别管是尚书的闺女还是宰相的女婿。等到你儿子长大的时候,估计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
最重要是野心太早的流露出来,也不怕被人当了出头鸟。话里有一句话没说,却是很清楚地让元春想起了现在的皇帝,当初的越王是怎么个上位法的。
悄无声息。
在那之前,谁又能想到最后坐享其成的,竟然会是一直不得宠,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势力和影响力的他呢。
元春被唐朝的话,猛然打醒了。封妃,省亲,她有些飘飘然了。尤其是这一次省亲,竟然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
幸好,幸好。
本想起身给唐朝行个礼的元春,突然想到这是后宫,杀人不见血的后宫。若她真的那么做了,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会被人传出去。这对她自小就亲近的李嬷嬷非常的不好。
会把她推到风口浪尖上去的。
这不是感激而是坑害了。
“娘娘在外面的产业,还在臣妇手中。臣妇想着娘娘在宫里开销大,等到以后有了孩子,开销就会更大。所以准备每年除了三分之二的收益给娘娘送到宫里来,其他将剩余的钱,买年再买些个庄子和地来。”
“嗯,嬷嬷看着办便是。”对于这一点,元春还就真的相信唐朝。几十年的信誉在那里做担保呢。
“这几年,臣妇还能操这一份心。再过几年,等到宝二奶奶圆了房。臣妇想着便可以交给她为娘娘管着这些了。而且也名正言顺。”
元春皱眉,“林妹妹?”
“是的,这几年我看着,宝二奶奶的性子也是好的。其他人,无论是珠大奶奶,还是奴婢家的媳妇儿,都没有她来得让臣妇放心。娘娘久居宫里,宫外的事情,必要找个信得过的人。臣妇这个年纪了,不得不为娘娘将来考虑。而且早一点交给宝二奶奶,奴婢还有精力帮着娘娘把把关。”
其实说白了,为什么要让林妹妹接手这些事情。一是让元春和林妹妹的立场统一,战在同一个战线上。有了这样的关系,想来这对大姑子和弟媳妇的关系也能更融洽一些。
二一个便是退出将来可难会出现的又一场夺嫡之争。她可以为了各种原因帮一把元春姐弟,但是她的家人最好还是不要在什么也不清楚的时候,站在元春这一方为好。虽然因为对张氏的相信,她可以确定只要张氏活着,元春一定会走到最后,但是,可但是,凡是都会有个万一的。
帮人一时,不代表要帮人一世。一分情还上一份情,才是这世间的生存法则。多了,少了,都会让天平失去平衡。
而且唐朝相信,这个时候退出来。无论将来元春是否登上最后的位置。她唐朝和她们家都不会比那些有从龙之功的人失色半分。
最重要的是,如果将来元春失势了。她们家会因着退步早,而不会受到牵连。那了到时,若是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再帮她一把。
说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她也不例外。她也只是一个母亲罢了。
对于唐朝的话,元春本能的还是会选择相信。谁让除了这个弟妹外,她真的没有什么人可以托付了呢。
她倒是想要一直交给嬷嬷,可是嬷嬷年纪也渐大了,将来也是会老的。最后只能听取嬷嬷给的意见了。
过了一会儿,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元春才和唐朝一起出了内室,到了外面。邢氏敢怒不敢言的狠狠剜了唐朝一眼,便自坐位站了起来对元春行礼。
邢氏实在是没有想到唐朝做事会那么绝。元春对自己有怨恨,邢氏心里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样也没有办法回避的。
这些日子以后,她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就只想到了祸水东引。将元春的注意力引到新进门的宝二奶奶身上。
一来分担了怒火,二来也让那个丫头不好过。
本来宝玉的妻子人选,邢氏都打了好多年的主意力。虽然她们邢家是出了私奔了姑娘,可是那么多年都过去了。现在还记得的能有几人。再加上,她相信她们家二老爷是一定不会记得这件事情的。
老太太年纪大,早晚有一蹬腿的那一天。她只要将宝玉的婚事拖到了那一天,还有什么事情达不成她的愿望。
只是她万万没能想到元春会封妃。更没有想到那老不死的竟然和大房那个闲操心的,给宝玉弄了个童养媳。
她的计划是彻底的落空了。
不过,在省亲的那天,她竟然在无意中看见了元春审视林丫头的目光。心中便是一动。只要勾起元春对林丫头的不满,让元春的火气都朝着那丫头使。可没有想到,刚说了两句话,唐朝那贱人便横插了进来。
这个唐朝为什么事事都要跟她做对,无论是财产,还是宝玉的婚姻。还有——元春的省亲。
看到当年被自己设计用宫的丫头,皇袍加身的站在自己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惶恐。
想到出阁前,她听人讲过的三国志,那里面有句台词,是说‘既生瑜,何生亮’。
“让太太久等了。真是失礼的很。”一出内室,便看见邢氏看唐朝那不加掩饰的眼神,心里便是一恨。
这么多年吃的苦,这么多年困居深宫的寂寞,年华虚度的恨意通通涌了上来。想到刚才在内室的谈话,元春的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三丫头和环儿可好?”元春笑意莹莹的问着邢氏。
邢氏有些愣然,不知元春怎么想起那对姐弟,不过还是本能的回道,“都好呢。知道臣妇今日进宫,还特意让臣妇给娘娘带好。”
元春点头,淡淡一笑。“太太觉得好,那便好。赵姨娘可还好?”
虽然以元春的身份问个父亲房里的姨娘有些失了身份和体统,但在这宫里,这点事实在是过于鸡皮蒜毛了。谁都懒提去提起。
一听元春这么问,邢氏立即开启了黑化模式,将那赵姨娘黑成了墨汁,都尤嫌不够。她越说,元春眼里的兴趣便越浓,但脸上却是作出了一份无法苟同的样子。嘴里时不时地还要说上一句两句不赞同的话。
“这赵姨娘如此粗鄙,实在不堪。若不是今天听了太太的话,本宫还要被蒙在鼓里呢。以后三丫头和环儿的教养还是要太太多费心了。”
邢氏还是有些搞不清楚元春的用意,不过元春能以这个态度跟她说话,她就有些个不知所措。现在除了点头行礼应是,便没有别的了。
到是一旁的唐朝,有些纳闷这元春葫芦里倒底卖的什么药。
唐朝是了解元春的,元春对于赵姨娘的恨意并不比邢氏少半分,甚至还要多上一两分毕竟在元春的心里,先二太太王夫人的早逝跟赵姨娘脱不了关系。
提起这个,唐朝也有些个无语了。赵姨娘的老子娘和兄弟侄子都在唐朝手里攥着。可人家就是不管不顾的折腾宝玉。
为了制约赵姨娘,唐朝特意还把人送到矿上黑煤窑去干了个把月。可是赵姨娘竟然对自家兄弟子侄是真的不管不顾了。就连老子娘找上门来了,仍是故我不改。
唐朝气的直想卖了赵姨娘的家人。但又怕赵姨娘这么做,就是逼着自己卖人,她好买下来。
不过人是不能卖,但唐朝做事却是做绝了的。就是不给赵姨娘娘家的几个侄子配婚。看谁能靠得过谁。
可能真的是一力降十会吧。元春前脚封妃省亲,后脚赵姨娘就消停下来了。这可比唐朝想破脑子都强呢。
既然唐朝都还能记得宝玉与赵姨娘母子三人之间的矛盾嫌隙,元春又怎么可能忘得了。刚才在内室,她也是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说了很多。无论是赵姨娘的,还是邢氏的。所以知道了七七八八的元春,这个时候,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此时的唐朝和邢氏还不知道元春在使什么坏。不过明天早上的邢氏却是恨透了今天她对元春说的每一句话。
而唐朝知道的时候,也只能竖起大姆指,赞一声——兵不血刃。
...
“这些年辛苦您了。网值得您收藏。。若不是有您在,我在这宫里,是日夜难安的。”到了内室,元春让人摘下了两件大首饰,这才一脸感慨的对着唐朝说道。
她离开家的时候,宝玉还那么小,现在她能够衣锦还乡了,而宝玉呢,在竟然也已经成了亲。这么多年若是没有面前的女人费心照顾,她都不敢想像宝玉在那个大家族里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了。
祖母老了,母亲又不在了。从不缺孙子的祖母,又怎么可能想的起还有个失去母亲庇护的孙子呢。
“娘娘说的哪里的话,臣妇可不敢当。只要您没怪我让宝玉吃了苦就好。”
“怪您什么呢,怪您全了我的脸面,让我能出宫见见家人?还是怪您一力主张让宝玉先成了亲,好正式有个家,不让别人操纵他的婚姻?还是怪您这么多年帮着我们姐弟守护了那份让人嫉妒的私房财产吗?”
进了宫,元春才知道那句‘人心易变’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么多年,面前的女人竟然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这是多么艰难的执着呀。
“娘娘不怨我,不往好的方面想,臣妇就谢天谢地了。”
元春摇了摇头,走到唐朝坐着的榻上坐了下来,将头轻轻地靠了过来,“嬷嬷,我好想你。想家里,想宝玉,想你们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找我忘记。别说是您了,就是我自己也没有想过会有今天。”每每午夜梦回,元春想到的还是那块她绣满了金色花朵的嫁衣料子。
当年元春出生时,唐朝这副身体才十五岁。可现在呢。近四十岁的人了。唐朝一时也有了些感伤。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总算是一切否极泰来了。只要你在这宫里好好的,我们在外面就能安心。只要你好,宝玉他们就都会好的。”将元春手里的帕子接了过来,轻轻地帮她把泪擦干净。
“宝玉和林妹妹,总是拌嘴吗?”邢氏的话,元春还是听了进去。
唐朝在心里大骂了一顿邢氏,这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对着元春笑道,“那小俩口子,当真是三天两头的拌回嘴,今天不是林丫头的披肩不好看,颜色搭配不协调。就是明天,两人因为一句诗呀,词呀的闹别扭。若不是我还能帮着点林丫头,估计都打不成平手。
这两个孩子呀,都是平时压得太狠了。也是怪我。平时为了不扎了二太太的眼,给宝玉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料子都不敢做得太好的,就怕那些眼热的去二老爷那里搬弄是非。虽说宝玉的开销都是大房所出,在份例上又比三姑娘和环三爷高了一头,就算是大房穷养儿子,但是整体上还是要高于二房的。
二太太和赵姨娘那里,也就那样了。唉。不说这些了。娘娘不用担心,宝玉小俩口好着呢。现在让他们吵吵嘴也是好的。宝玉那孩子,能找个放心说话,使些小性子的人,不容易。尤其是两人都是那样的性子。吵一吵,如果把胆子吵的大了一些,将来分家单过,我也就不愁了。”
“呵呵,那林妹妹岂不是很可怜。”听到弟弟和弟妹拌嘴,还要弟弟的奶娘帮着才能打个平手,元春就笑了。
“宝二奶奶的口齿也算是伶俐。不过比起宝玉来,还是差了三分。不过,臣妇已经告诉宝二奶奶了,宝玉是个心软的孩子了。吵不过的时候,就哭吧。管她真哭,假哭呢。”
“呵呵,嬷嬷真是的。回头还不知道要传出什么话来呢。”
“管她呢。我就不相信,以后她们还敢找宝玉小俩口的麻烦吗?我现在就是想要让宝玉想说就说,想玩就玩。将这压抑的童年会都补回来。林丫头那里也是,小小年纪,怪可怜的。连着守了几年孝,人也瘦瘦的。正好这两年好好调养调养。
臣妇记得当初敏姑奶奶也是这样的的。看起来人也清瘦,但身体却是很好。若不是这么多年嫁到了林家,估计也不会只生过这三胎。所以,我倒是不担心将来宝二奶奶的的子嗣问题。”
唐朝想了想,便将以后可能会让元春的有想法的子嗣问题也说了出来。
元春点头,“怪不得那天我看林妹妹有些个清瘦呢。”元春想到省亲那天,有些个瘦小的十岁女孩,情不自禁的说道。
“先是敏姑奶奶没了,孝了三年的孝,然后刚出孝没两月,林姑老爷又病了。姐弟俩舟车劳顿,紧接便是林姑老爷也没了。娘娘您看到她的时候,正是最不容易的时候呢。”
“我记得敏姑奶是林妹妹六岁的时候没的吧?”
现在这位小弟妹才十一岁,又是四五年前近的京城。算算日子,可不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吗?
“是呢,宝二奶奶那时六岁,林家的哥儿五岁。不过至少要比史大姑娘可幸福的多,史大姑娘可是一出生便没了父母呢。虽然史家还有两位亲叔叔。可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父母。好婚事,也要排在别人后面。而且又因着这样的出生,让很多人家都忌讳。”
元春点头,她心里对于史家的妹妹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说真的。宝二爷成亲后,又听说了娘娘封妃的消息。有那么一瞬间,也有些后悔。不过,毕竟是读过书,识过字,勉强看过几本史记的。转念一想,又觉得这门婚事,竟然是天作之合。”
元春坐直身子,有些诧异地看向唐朝,“嬷嬷?”
元春不想承认,她其实在心底对于宝玉娶一个这样身世的妻子有些个不满意。倒不是对这位表妹不满意,而是对这份婚姻可能会得到的利益不满意。
元春有些小心思,她在宫里有体面,大多看得还是张氏和荣国府大房的体面。说真心话,她更希望自己的亲兄弟能成为自己在宫外的依靠。
可是自家长兄,是什么脾气秉性。她已经不指望了。本来她还想着要指望一下宝玉的。可省亲那天,她便发现了宝玉与自家兄长有着同样的呆气。
虽然看起来,倒也有些个灵气。但整体却没有大房的儿孙要稳重。
她也不知道心中对于自己的这对胞兄弟是个什么样的心情了。有时候想想,也许真的如嬷嬷说的那样,遗传真的很重要吧。
不然大伯跟父亲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可大房的三弟堂兄弟个个都有读书的天份。想来便是遗传到了大伯母那里。
而自家,元春叹了口气。不提也罢。父亲不会读书,母亲的娘家王家舅舅又是走了武官的路子。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
这么一想,到是觉得小表妹兼弟妹林黛玉身上,倒是有些像大伯母。要知道林家姑父可是探花郎出身呢。也许宝玉和林妹妹将来的孩子是个会读书的呢。
不过转念一想,宝玉和林妹妹的年纪,想要圆房和有孩子,估计还要等上几年。而成亲多年,只有一女的亲哥哥家,又被元春惦记上了。
“人心易变,而人又太容易变老。现在看着好的,谁知道十几二十年后是个什么样子。在我们小百姓的家常话里,便有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的说法。客栈帐房不等于掌柜的,娶了帐房的闺女,等到掌柜的想要换人,帐房有再大的功劳,天大的本事,也是要换个地方的。而且太早的惦记客栈的下落,掌柜的又如何会高兴呢?”
唐朝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你还没生出儿子,你男人还刚刚登上皇位,现在就拉帮结伙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而且是人都会老。你现在就下注委实过早了些。别管是尚书的闺女还是宰相的女婿。等到你儿子长大的时候,估计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
最重要是野心太早的流露出来,也不怕被人当了出头鸟。话里有一句话没说,却是很清楚地让元春想起了现在的皇帝,当初的越王是怎么个上位法的。
悄无声息。
在那之前,谁又能想到最后坐享其成的,竟然会是一直不得宠,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势力和影响力的他呢。
元春被唐朝的话,猛然打醒了。封妃,省亲,她有些飘飘然了。尤其是这一次省亲,竟然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
幸好,幸好。
本想起身给唐朝行个礼的元春,突然想到这是后宫,杀人不见血的后宫。若她真的那么做了,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会被人传出去。这对她自小就亲近的李嬷嬷非常的不好。
会把她推到风口浪尖上去的。
这不是感激而是坑害了。
“娘娘在外面的产业,还在臣妇手中。臣妇想着娘娘在宫里开销大,等到以后有了孩子,开销就会更大。所以准备每年除了三分之二的收益给娘娘送到宫里来,其他将剩余的钱,买年再买些个庄子和地来。”
“嗯,嬷嬷看着办便是。”对于这一点,元春还就真的相信唐朝。几十年的信誉在那里做担保呢。
“这几年,臣妇还能操这一份心。再过几年,等到宝二奶奶圆了房。臣妇想着便可以交给她为娘娘管着这些了。而且也名正言顺。”
元春皱眉,“林妹妹?”
“是的,这几年我看着,宝二奶奶的性子也是好的。其他人,无论是珠大奶奶,还是奴婢家的媳妇儿,都没有她来得让臣妇放心。娘娘久居宫里,宫外的事情,必要找个信得过的人。臣妇这个年纪了,不得不为娘娘将来考虑。而且早一点交给宝二奶奶,奴婢还有精力帮着娘娘把把关。”
其实说白了,为什么要让林妹妹接手这些事情。一是让元春和林妹妹的立场统一,战在同一个战线上。有了这样的关系,想来这对大姑子和弟媳妇的关系也能更融洽一些。
二一个便是退出将来可难会出现的又一场夺嫡之争。她可以为了各种原因帮一把元春姐弟,但是她的家人最好还是不要在什么也不清楚的时候,站在元春这一方为好。虽然因为对张氏的相信,她可以确定只要张氏活着,元春一定会走到最后,但是,可但是,凡是都会有个万一的。
帮人一时,不代表要帮人一世。一分情还上一份情,才是这世间的生存法则。多了,少了,都会让天平失去平衡。
而且唐朝相信,这个时候退出来。无论将来元春是否登上最后的位置。她唐朝和她们家都不会比那些有从龙之功的人失色半分。
最重要的是,如果将来元春失势了。她们家会因着退步早,而不会受到牵连。那了到时,若是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再帮她一把。
说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她也不例外。她也只是一个母亲罢了。
对于唐朝的话,元春本能的还是会选择相信。谁让除了这个弟妹外,她真的没有什么人可以托付了呢。
她倒是想要一直交给嬷嬷,可是嬷嬷年纪也渐大了,将来也是会老的。最后只能听取嬷嬷给的意见了。
过了一会儿,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元春才和唐朝一起出了内室,到了外面。邢氏敢怒不敢言的狠狠剜了唐朝一眼,便自坐位站了起来对元春行礼。
邢氏实在是没有想到唐朝做事会那么绝。元春对自己有怨恨,邢氏心里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样也没有办法回避的。
这些日子以后,她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就只想到了祸水东引。将元春的注意力引到新进门的宝二奶奶身上。
一来分担了怒火,二来也让那个丫头不好过。
本来宝玉的妻子人选,邢氏都打了好多年的主意力。虽然她们邢家是出了私奔了姑娘,可是那么多年都过去了。现在还记得的能有几人。再加上,她相信她们家二老爷是一定不会记得这件事情的。
老太太年纪大,早晚有一蹬腿的那一天。她只要将宝玉的婚事拖到了那一天,还有什么事情达不成她的愿望。
只是她万万没能想到元春会封妃。更没有想到那老不死的竟然和大房那个闲操心的,给宝玉弄了个童养媳。
她的计划是彻底的落空了。
不过,在省亲的那天,她竟然在无意中看见了元春审视林丫头的目光。心中便是一动。只要勾起元春对林丫头的不满,让元春的火气都朝着那丫头使。可没有想到,刚说了两句话,唐朝那贱人便横插了进来。
这个唐朝为什么事事都要跟她做对,无论是财产,还是宝玉的婚姻。还有——元春的省亲。
看到当年被自己设计用宫的丫头,皇袍加身的站在自己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惶恐。
想到出阁前,她听人讲过的三国志,那里面有句台词,是说‘既生瑜,何生亮’。
“让太太久等了。真是失礼的很。”一出内室,便看见邢氏看唐朝那不加掩饰的眼神,心里便是一恨。
这么多年吃的苦,这么多年困居深宫的寂寞,年华虚度的恨意通通涌了上来。想到刚才在内室的谈话,元春的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三丫头和环儿可好?”元春笑意莹莹的问着邢氏。
邢氏有些愣然,不知元春怎么想起那对姐弟,不过还是本能的回道,“都好呢。知道臣妇今日进宫,还特意让臣妇给娘娘带好。”
元春点头,淡淡一笑。“太太觉得好,那便好。赵姨娘可还好?”
虽然以元春的身份问个父亲房里的姨娘有些失了身份和体统,但在这宫里,这点事实在是过于鸡皮蒜毛了。谁都懒提去提起。
一听元春这么问,邢氏立即开启了黑化模式,将那赵姨娘黑成了墨汁,都尤嫌不够。她越说,元春眼里的兴趣便越浓,但脸上却是作出了一份无法苟同的样子。嘴里时不时地还要说上一句两句不赞同的话。
“这赵姨娘如此粗鄙,实在不堪。若不是今天听了太太的话,本宫还要被蒙在鼓里呢。以后三丫头和环儿的教养还是要太太多费心了。”
邢氏还是有些搞不清楚元春的用意,不过元春能以这个态度跟她说话,她就有些个不知所措。现在除了点头行礼应是,便没有别的了。
到是一旁的唐朝,有些纳闷这元春葫芦里倒底卖的什么药。
唐朝是了解元春的,元春对于赵姨娘的恨意并不比邢氏少半分,甚至还要多上一两分毕竟在元春的心里,先二太太王夫人的早逝跟赵姨娘脱不了关系。
提起这个,唐朝也有些个无语了。赵姨娘的老子娘和兄弟侄子都在唐朝手里攥着。可人家就是不管不顾的折腾宝玉。
为了制约赵姨娘,唐朝特意还把人送到矿上黑煤窑去干了个把月。可是赵姨娘竟然对自家兄弟子侄是真的不管不顾了。就连老子娘找上门来了,仍是故我不改。
唐朝气的直想卖了赵姨娘的家人。但又怕赵姨娘这么做,就是逼着自己卖人,她好买下来。
不过人是不能卖,但唐朝做事却是做绝了的。就是不给赵姨娘娘家的几个侄子配婚。看谁能靠得过谁。
可能真的是一力降十会吧。元春前脚封妃省亲,后脚赵姨娘就消停下来了。这可比唐朝想破脑子都强呢。
既然唐朝都还能记得宝玉与赵姨娘母子三人之间的矛盾嫌隙,元春又怎么可能忘得了。刚才在内室,她也是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说了很多。无论是赵姨娘的,还是邢氏的。所以知道了七七八八的元春,这个时候,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此时的唐朝和邢氏还不知道元春在使什么坏。不过明天早上的邢氏却是恨透了今天她对元春说的每一句话。
而唐朝知道的时候,也只能竖起大姆指,赞一声——兵不血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