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王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成为碎铁城里最不受欢迎的人。
他在南城毫无必要地派出一百多名勋贵子弟,结果死伤殆尽,真相已经传遍城内城外,幸存的勋贵子弟从此离他远远的,普通将士也对他的能力深感怀疑,只有部曲营的一些士兵,看在曾经一块冲锋的情面上,对他比较客气。
镇北将军到来,东海王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韩孺子带来了好消息。
听说五万北军不日即至,碎铁城内外的楚军一片欢呼,他们等待这个消息已经太久了,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属于北军的将士,失去右将军冯世礼之后,更加盼望同袍的援助。
转眼之间,一直对匈奴大军胆战心惊的楚军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匈奴人会不会在援军到来之前逃跑?
韩孺子需要鼓舞士气,但对他真实情况没那么乐观,到达碎铁城没多久,甚至没回将军府,就与一批将官前往西边的流沙城废墟,与驻守此处的柴悦汇合,听他报告对岸的军情。
地面冻得跟铁一样坚硬,一阵风起,碎雪吹得到处都是,楚军沿河岸建立了五重鹿角栅,走向各异,以阻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岭南遍布帐篷,大量士兵在此稍避风寒,可是不能解甲,兵器放在手边,随时待命,尤其是在夜里,只能轮流睡一小会。
韩孺子骑马立于岭上最高处,迎风吹了一会就觉得脸如刀割,眼中含泪,寒意如箭一般射入脑门,离此不远的几座简易望楼上,士兵们一站就是至少一个时辰,冻得僵硬,常常连步子都迈不开。
“听军中的老兵说,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柴悦穿着好几层衣甲,头盔和眉毛上沾着霜花,这些天来,他在岭上待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久,对岸即使只有一匹马跑来跑去,他也要看上好一会。
“匈奴人在这里坚持不了多久,楚军也一样。”韩孺子将身上的披风拉得更紧一些,“碎铁城里粮草所剩无几,神雄关里的储备也不足以长久养活几万人的大军。”
柴悦当然了解驻守塞北的难处,“镇北将军决定和谈?”
“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柴悦缓缓吸入一股寒冷的空气,他观察这么久,就是为了能给镇北将军一个明确的回答,到了该开口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少底气。
“匈奴人的营地有点奇怪。”
“嗯。”韩孺子只觉得对岸的营地特别的长,没看出异样。
柴悦伸手指向西方,“那边的营地被挡住了,我派斥侯去观察过,据说营地里的帐篷最为密集,差不多一半匈奴人都驻扎在那边,显然是在防备偷袭,可楚军并不在西边。”
他转动手臂指向东方,“那边的营地比较稀疏,但是延伸得更长,百里之外尚有一处小营,大概是在伺察地形,东边是匈奴人选中的退却方向。”
柴悦最后指向正中央,那里有一座山岭,几乎全被帐篷所占据,“大单于的旗纛耸立在那里,曾有斥侯望见营地后方有匈奴人向东迁徙。”
“匈奴人是在逃亡吗?”韩孺子问。
“看来是这样,而且不只是东匈奴,还有大批西匈奴人,两部已经合而为一,据说现在的大单于也是西匈奴人。”
“那么和谈是真心的了?”
柴悦沉默了一会,“难说,不管西方发生了什么,匈奴人急于逃亡,只是停战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他们或许还想要一块有关卡守卫的土地,足以抵挡在他们眼里更强大的敌人。”
韩孺子也沉默了一会。
柴悦望着对岸的一小队人马,说:“使者回来了,听听他怎么说吧。”
韩孺子等人下岭,进入一间帐篷烤火驱寒,没过多久,使者进来了,他奉命与匈奴人进行前期谈判,同时也是打探军情。
“匈奴人希望先交换俘虏,以示和谈诚意。”
柴悦皱眉道:“咱们手里倒是有不少匈奴人俘虏,他们哪来的楚军俘虏?”
之前的两战,双方都有死伤,但是活捉的不多,碎铁城里的俘虏都是右将军冯世礼率军抓来的东匈奴人。
使者说:“匈奴人军中有一千多名楚军俘虏,冯右将军也在其中,我亲眼见过了。”
帐篷里的将官都是一惊,按照匈奴人的惯例,只抓妇孺当俘虏,掳获的士兵不是杀死,就是逼着他们在下一次战斗中充当前锋,可之前的两战都没有见到楚军士兵的身影,大家都以为冯世礼等将士必死无疑。
交换俘虏对双方都无坏处,韩孺子与在场将官商议之后,表示同意,楚军使者带来一名匈奴人,他回对岸向大单于通报,约定次日一早交换俘虏,然后再商议和谈之事。
回到城内的将军府,韩孺子终于能够好好地休息一会,张有才和泥鳅一直被留在碎铁城,早已将房间收拾得舒舒服服,热气熏人,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韩孺子甚至有点不好意思入住。
这时天已经黑了,韩孺子刚吃完饭,东海王跑了进来,“你要跟匈奴人交换俘虏?”
“嗯,冯右将军还活着,他是大楚将领,无论如何要交换回来。”
“嘿,冯世礼……”东海王示意两名随从退出,“冯世礼是北军右将军,他一回来,谁还听你的命令?”
“五万北军正在路上,很快就会赶到,无论冯世礼在与不在,北军都会有自己的将领。”
“算了,不说北军,你听说京城的事情了吗?”
“略有耳闻,未知详情。”
东海王上前,“我猜你就不知道,否则的话你也不会从神雄关回碎铁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显出几分怒意,“我得到消息,皇帝已经一个多月没上朝了,太后也经常缺席勤政殿,奏章得不到处理,大臣们人心惶惶,吴氏三国舅都已秘密回京,听说冠军侯也躲在京城。”
“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韩孺子只得到一封信,对京城的情况所知极少。
“我舅舅派人送信给我。”东海王又称崔宏为“舅舅”了。
韩孺子沉默不语。
“你不相信我?”东海王急道。
“当然相信,我也得到消息,说京城有变,可咱们能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立刻回京,越快越好,不能让冠军侯拣便宜,他若是称帝,第一道圣旨大概就是杀死你和我。”
“这边的匈奴人怎么办?现在回京未必能斗得过冠军侯,碎铁城却极有可能输掉战争。”
“天呐,你平时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最关键的时候反而糊涂了?北军是冠军侯的,他都弃军回京,你在乎什么?就让北军自己与匈奴人作战吧,反正冯世礼明天就能交换回来,以后的胜负与咱们无关。你得分清轻重缓急,夺回帝位,天下尽入你手,留在碎铁城,就算打败匈奴人,功劳也归别人,你连小命都保不住!”
“不急,反正京城还没有明确的消息,等我……”
“啊——我真是要疯了,你是当将军上瘾了吗?”东海王怒气冲冲地转身就走,很快又回来了,“你想和谈,好吧,那就跟匈奴人谈谈,谈完之后,你要立刻跟我回京。”
韩孺子想了一会,点头道:“好。”
东海王走的时候仍然不住地摇头。
孟娥走进来,这些天她一直与韩孺子共住一室,保护他的安全,就跟在皇宫里一样,她吹熄蜡烛,在给自己准备的小床上坐了一会,突然问道:“你为什么不跟东海王回京?”
她没有偷听,可东海王说话声音不小,出去的时候又是一脸怒气,她能猜出大致情况。
韩孺子坐在床上,一边暗自运气,一边答道:“冠军侯回京,因为他有北军,还有勋贵与宗室的支持,东海王希望立刻回京,因为他有崔太傅和南军的支持,我有什么?”
韩孺子最清楚不过,他对东海王只有一个用处:恢复桓帝之子的正统地位,为东海王继承帝位创立条件。
他不想再当任何人的傀儡。
“我能帮你什么?”孟娥问。
“别让我被杀死。”韩孺子笑道,然后正色道:“我有预感,五万北军一到,就会有人动手,至于是谁还不一定。”
“那你还要调遣北军前来救援?”
韩孺子没法再运气了,下床走到孟娥身前,低声道:“这一次,我要先动手。”
孟娥一愣,“这就是你要让我做的事情?”
“嗯,只是保护我的安全还不够,我不仅要活下去,还得消灭敌人、拥有一只效忠于我的军队。孟娥,你觉得我有资格当皇帝吗?”
“当然,否则的话我也不会跑来保护你。”
“从现在起,我得做一点皇帝该做的事情了,孟娥,你准备好了吗?”
“好了。”孟娥又一次感到眼前的少年已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使得她只能应承,不敢再提出条件。
“那就好,很好。”韩孺子退回自己的床上,默默地计算着,哪些人为敌,哪些人可信,哪些人可用而不可尽信。
不管京城发生了什么,对他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比预料得要早许多。
他有不少事情要做,第一件就是解决匈奴人的威胁。(未完待续。)
他在南城毫无必要地派出一百多名勋贵子弟,结果死伤殆尽,真相已经传遍城内城外,幸存的勋贵子弟从此离他远远的,普通将士也对他的能力深感怀疑,只有部曲营的一些士兵,看在曾经一块冲锋的情面上,对他比较客气。
镇北将军到来,东海王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韩孺子带来了好消息。
听说五万北军不日即至,碎铁城内外的楚军一片欢呼,他们等待这个消息已经太久了,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属于北军的将士,失去右将军冯世礼之后,更加盼望同袍的援助。
转眼之间,一直对匈奴大军胆战心惊的楚军开始担心另一个问题:匈奴人会不会在援军到来之前逃跑?
韩孺子需要鼓舞士气,但对他真实情况没那么乐观,到达碎铁城没多久,甚至没回将军府,就与一批将官前往西边的流沙城废墟,与驻守此处的柴悦汇合,听他报告对岸的军情。
地面冻得跟铁一样坚硬,一阵风起,碎雪吹得到处都是,楚军沿河岸建立了五重鹿角栅,走向各异,以阻挡匈奴骑兵的冲击,岭南遍布帐篷,大量士兵在此稍避风寒,可是不能解甲,兵器放在手边,随时待命,尤其是在夜里,只能轮流睡一小会。
韩孺子骑马立于岭上最高处,迎风吹了一会就觉得脸如刀割,眼中含泪,寒意如箭一般射入脑门,离此不远的几座简易望楼上,士兵们一站就是至少一个时辰,冻得僵硬,常常连步子都迈不开。
“听军中的老兵说,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柴悦穿着好几层衣甲,头盔和眉毛上沾着霜花,这些天来,他在岭上待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久,对岸即使只有一匹马跑来跑去,他也要看上好一会。
“匈奴人在这里坚持不了多久,楚军也一样。”韩孺子将身上的披风拉得更紧一些,“碎铁城里粮草所剩无几,神雄关里的储备也不足以长久养活几万人的大军。”
柴悦当然了解驻守塞北的难处,“镇北将军决定和谈?”
“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柴悦缓缓吸入一股寒冷的空气,他观察这么久,就是为了能给镇北将军一个明确的回答,到了该开口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少底气。
“匈奴人的营地有点奇怪。”
“嗯。”韩孺子只觉得对岸的营地特别的长,没看出异样。
柴悦伸手指向西方,“那边的营地被挡住了,我派斥侯去观察过,据说营地里的帐篷最为密集,差不多一半匈奴人都驻扎在那边,显然是在防备偷袭,可楚军并不在西边。”
他转动手臂指向东方,“那边的营地比较稀疏,但是延伸得更长,百里之外尚有一处小营,大概是在伺察地形,东边是匈奴人选中的退却方向。”
柴悦最后指向正中央,那里有一座山岭,几乎全被帐篷所占据,“大单于的旗纛耸立在那里,曾有斥侯望见营地后方有匈奴人向东迁徙。”
“匈奴人是在逃亡吗?”韩孺子问。
“看来是这样,而且不只是东匈奴,还有大批西匈奴人,两部已经合而为一,据说现在的大单于也是西匈奴人。”
“那么和谈是真心的了?”
柴悦沉默了一会,“难说,不管西方发生了什么,匈奴人急于逃亡,只是停战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他们或许还想要一块有关卡守卫的土地,足以抵挡在他们眼里更强大的敌人。”
韩孺子也沉默了一会。
柴悦望着对岸的一小队人马,说:“使者回来了,听听他怎么说吧。”
韩孺子等人下岭,进入一间帐篷烤火驱寒,没过多久,使者进来了,他奉命与匈奴人进行前期谈判,同时也是打探军情。
“匈奴人希望先交换俘虏,以示和谈诚意。”
柴悦皱眉道:“咱们手里倒是有不少匈奴人俘虏,他们哪来的楚军俘虏?”
之前的两战,双方都有死伤,但是活捉的不多,碎铁城里的俘虏都是右将军冯世礼率军抓来的东匈奴人。
使者说:“匈奴人军中有一千多名楚军俘虏,冯右将军也在其中,我亲眼见过了。”
帐篷里的将官都是一惊,按照匈奴人的惯例,只抓妇孺当俘虏,掳获的士兵不是杀死,就是逼着他们在下一次战斗中充当前锋,可之前的两战都没有见到楚军士兵的身影,大家都以为冯世礼等将士必死无疑。
交换俘虏对双方都无坏处,韩孺子与在场将官商议之后,表示同意,楚军使者带来一名匈奴人,他回对岸向大单于通报,约定次日一早交换俘虏,然后再商议和谈之事。
回到城内的将军府,韩孺子终于能够好好地休息一会,张有才和泥鳅一直被留在碎铁城,早已将房间收拾得舒舒服服,热气熏人,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韩孺子甚至有点不好意思入住。
这时天已经黑了,韩孺子刚吃完饭,东海王跑了进来,“你要跟匈奴人交换俘虏?”
“嗯,冯右将军还活着,他是大楚将领,无论如何要交换回来。”
“嘿,冯世礼……”东海王示意两名随从退出,“冯世礼是北军右将军,他一回来,谁还听你的命令?”
“五万北军正在路上,很快就会赶到,无论冯世礼在与不在,北军都会有自己的将领。”
“算了,不说北军,你听说京城的事情了吗?”
“略有耳闻,未知详情。”
东海王上前,“我猜你就不知道,否则的话你也不会从神雄关回碎铁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显出几分怒意,“我得到消息,皇帝已经一个多月没上朝了,太后也经常缺席勤政殿,奏章得不到处理,大臣们人心惶惶,吴氏三国舅都已秘密回京,听说冠军侯也躲在京城。”
“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韩孺子只得到一封信,对京城的情况所知极少。
“我舅舅派人送信给我。”东海王又称崔宏为“舅舅”了。
韩孺子沉默不语。
“你不相信我?”东海王急道。
“当然相信,我也得到消息,说京城有变,可咱们能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立刻回京,越快越好,不能让冠军侯拣便宜,他若是称帝,第一道圣旨大概就是杀死你和我。”
“这边的匈奴人怎么办?现在回京未必能斗得过冠军侯,碎铁城却极有可能输掉战争。”
“天呐,你平时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最关键的时候反而糊涂了?北军是冠军侯的,他都弃军回京,你在乎什么?就让北军自己与匈奴人作战吧,反正冯世礼明天就能交换回来,以后的胜负与咱们无关。你得分清轻重缓急,夺回帝位,天下尽入你手,留在碎铁城,就算打败匈奴人,功劳也归别人,你连小命都保不住!”
“不急,反正京城还没有明确的消息,等我……”
“啊——我真是要疯了,你是当将军上瘾了吗?”东海王怒气冲冲地转身就走,很快又回来了,“你想和谈,好吧,那就跟匈奴人谈谈,谈完之后,你要立刻跟我回京。”
韩孺子想了一会,点头道:“好。”
东海王走的时候仍然不住地摇头。
孟娥走进来,这些天她一直与韩孺子共住一室,保护他的安全,就跟在皇宫里一样,她吹熄蜡烛,在给自己准备的小床上坐了一会,突然问道:“你为什么不跟东海王回京?”
她没有偷听,可东海王说话声音不小,出去的时候又是一脸怒气,她能猜出大致情况。
韩孺子坐在床上,一边暗自运气,一边答道:“冠军侯回京,因为他有北军,还有勋贵与宗室的支持,东海王希望立刻回京,因为他有崔太傅和南军的支持,我有什么?”
韩孺子最清楚不过,他对东海王只有一个用处:恢复桓帝之子的正统地位,为东海王继承帝位创立条件。
他不想再当任何人的傀儡。
“我能帮你什么?”孟娥问。
“别让我被杀死。”韩孺子笑道,然后正色道:“我有预感,五万北军一到,就会有人动手,至于是谁还不一定。”
“那你还要调遣北军前来救援?”
韩孺子没法再运气了,下床走到孟娥身前,低声道:“这一次,我要先动手。”
孟娥一愣,“这就是你要让我做的事情?”
“嗯,只是保护我的安全还不够,我不仅要活下去,还得消灭敌人、拥有一只效忠于我的军队。孟娥,你觉得我有资格当皇帝吗?”
“当然,否则的话我也不会跑来保护你。”
“从现在起,我得做一点皇帝该做的事情了,孟娥,你准备好了吗?”
“好了。”孟娥又一次感到眼前的少年已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使得她只能应承,不敢再提出条件。
“那就好,很好。”韩孺子退回自己的床上,默默地计算着,哪些人为敌,哪些人可信,哪些人可用而不可尽信。
不管京城发生了什么,对他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比预料得要早许多。
他有不少事情要做,第一件就是解决匈奴人的威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