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此行的目标,就是要提前勘查好路线,然后,把修路的计划详细的写出来,汇报给朝廷之后,就可以挑个好日子进行修建了,虽说大唐此时到处搞建设,不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非常的紧张,但修筑直达天竺海的铁路通道,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威望是有极大好处的,作为好大喜功的皇帝,还有那些贪心的大臣来说,他们不会不答应的。
之前,西南之地一直都是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高贵一点的人,是不愿意去这种地方的,但铁路修好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坐车火车上,是不存在辛苦之说了,也不会感染瘴气,一路上舒舒服服的就能抵达任何西南之地,可以开开心心的看风景,继续走远一些,还能去天竺海吹吹海风,这感觉就更加的美妙了。
所以,李安相信只要自己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份修筑铁路的计划,就一定能够得到朝廷的批准,然后,最多几十年的时间,这条铁路就能够修筑完成,要是不惜人力投入的话,十年之内通车都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沿途人口也是不少,拿出一些钱财雇佣南诏和骠国的劳力,应该不成问题,而骠国还有运力惊人的大象,这些大象运输各种建筑材料的实力,远远超过马匹,另外,有些超大的成品材料,用普通牲畜都很难运输,而使用大象的话,运输的难度就可以大大降低了,骠国驯化的大象可不是一头两头,足有成千上万头之多,这么多的大象,一旦全部被动员起来,干活的效率比如大增,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长安城的机器生产数量自然越来越多了,各种筑路和修桥的机器也开始多了起来,有了这些机器,修路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总之,李安算是铁了心了,一定要把这条直通天竺还的铁路修通,而且,最好是在十年之内,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两年之内,必须把规划给做出来,而做规划的前提,就是要亲自去实地查看一番,看看地形和地质是否符合修路的条件,修路的成本又如何,当然,李安用不好把整条路都勘查好之后,才向朝廷汇报,而是要勘查一段就汇报一段,然后,让朝廷先修着,当然,这一部分路段也不能太短,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之前,李安设计的,通往蜀中益州城的铁路,就已经被朝廷批准了,而且,正在集中力量进行修建,蜀中的近三分之一人力,几乎都被调到铁路沿线了,京城也调拨了不少机器和技术人才,各种资源更是不计其数的往铁路沿线调拨,大有几年之内就让铁路完工的意思。
这一段铁路修好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李安设计的,从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了,这是朝廷答应赵曳夫的,也是东女国彻底归入大唐的条件,这条路线此时还没有修筑,毕竟,人力都调去修筑蜀中的重要铁路了,只要京城通往益州城的铁路畅通,然后才能修筑益州城到归昌城的铁路,毕竟,还多修筑物资和人员,需要从京城调拨,有铁路的话,这些物资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调入益州城,然后,就可以直接往西慢慢运输了,若是这条铁路不通,修筑通往归昌城的铁路,那压力就太大了,成本至少要翻几番。
此时,京城通往蜀中益州城的铁路,已经修通一多半距离了,还有最后大约三分之一的路段,还处于紧张的施工之中,相信,以大唐的动员能力,最多两年就可以完工了,到时候,这些解放出来的人力就可以修筑归昌城通往益州城的铁路了。
考虑到运输的多样性,在修筑铁路的同时,一条可靠的硬路也将从益州城修往归昌城,两条路要一起修,为此,东女国和沿途的西部羁縻区都要提供人力,蜀中更是需要提供大批人力。
按照,只要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修通,下一步就要修筑通往南诏的铁路了,而在这一路的修路规划中,朝廷各派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有人觉得,既然益州城的铁路都要修到归昌城了,不如,就沿着归昌城继续南下,进入南诏的西部山区,然后继续南下进入骠国,直到进入大海,但也有人觉得,西部山区的修筑难度更大,成本也更多,不如从益州城继续南下,从南诏的东部穿过去,然后进入骠国直至大海,可这样一来,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就成了一条断头路了,对于益州城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儿,这样,益州城就成了交通要道了,而对于归昌城来说,损失就比较大了,毕竟,以后骠国和南诏的物资就不需要进入归昌城这里了,这里将成为大唐铁路动脉的一个分支,本身不具备任何交通要道路的能力。
铁路到底走哪一条路线,这是关系到重大利益的事情,稍微改变一下路线,就会造成很多相关利益方的变动,所以,争斗自然是比较激烈的,不过,争都的焦点却并不是东线还是细线,而是东线的细微通道,毕竟,大唐重臣在归昌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利益,他们自然都比较倾向于走东线,也就是从益州城南下,但具体的路线怎么走,他们就有不同意见了。
对于这些,李安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按照李安的计划,这东西两条线肯定都要修建,多一条铁路,自然就能多带动一方繁荣,对于大唐帝国长久的发展是有巨大利益的,但修建是有先后顺序的,李安觉得还是先顺从大臣们的意思,先修东线,带东线通车了之后,再修西线也不迟。
因为东线的地形相对比较好,用不着李安亲自出手,让那些自己培养的人才去勘查地形就足够了,而李安则亲自勘查西部的这一条路线,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路线,用最低的成本把道路给修通。
随后的日子里,李安每天都几乎与赵曳夫腻在一起,而其余的将士,除了偶尔去梯田种菜收菜之外,大部分时间也会去偷偷私会自己在意的小娘子,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安,下个月就要去南诏了吗?”
赵曳夫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蔬菜,开口问道。
李安点了点头,顺手摘了一棵蔬菜,开口回答道:“是的,曳夫也想跟着一起去。”
“这是自然,我已经是你的人了,自然要一直跟着你,你去哪里我就跟去哪里。”
赵曳夫毫不迟疑的回答道。
李安嘴角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好,那你就跟着我好了,咱们一起南下,一路上也好有个伴。”
很显然,李安并不排斥带着赵曳夫一起南下,这样,路上也能有女子相陪,算是一个不错的旅行,不过,有赵曳夫跟着,路上要是遇到俊俏的小娘子,李安怕是要收敛一些了,想要找点乐子怕是不行了。
“对于,好多天没去看兔子了,现在有多少只了?”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其实,这些日子,他一直关注城外的梯田,对于养殖兔子的事情已经放在脑后了,所以,才会问赵曳夫。
赵曳夫笑着说道:“这才两三个月,兔子的数量已经超过十万只了,现在,王城已经有四个养殖点了,还有一些种兔被送到了其余城池,让各城的官员负责繁育,待数量多了之后,再分给百姓养活,日后,咱们这里的百姓,就人人都能养兔子了。”
“以前这里没缺粮过,所以,百姓养兔子的积极性不高,这次被饿怕了,相信他们一定非常乐意养兔子的,这一点就不用担心了,另外,你们这里的兔子肉手艺不行,这么好的兔子肉,被你们这里的厨子做成那种味道,也难怪百姓不热衷养兔子了,兔子肉要想口味好,厨艺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我会写成秘方,交给这里的官员,让他们普及的。”
李安笑着说道。
“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赵曳夫看了看夕阳西下,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好,咱们这就回去,今天还是我亲自下厨。”
日子过得很快,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慢慢悠悠的杨暄小子,总算是抵达归昌城了,在一番交接之后,东女国便从此谢幕,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东女州,而赵戴文毫无争议的被任命为东女州的第一任刺史,其余东女国原先的旧人,也都各有任命,所有人都受到了优待,并没有谁的利益受到太大的损失,些许损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为了顺利拿下东女国,大唐朝廷也是做出了很大让步的,毕竟,与开疆拓土相比,这些让步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是大唐帝国完全能够承受的。
这一次,杨暄既然来了,短期之内是不会走了,他起码要在此地驻守两年,待这里的局势彻底稳定了才能离开,而他的官位则是东女州防御史,一种比节度使要低一些的官职,带有一定的临时性质。
一起留下的自然还有五千多人马,其中,军队仅有三千,但却都是精锐人马,统领兵马的陈壮是李安身边陈龙的哥哥,这一次,这哥俩凑到一起,几乎天天都在喝酒倾诉。
不过,他们兄弟倾诉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的,因为李安马上就要进入南诏了,而陈龙自然是要一路跟随护卫的,陈壮则必须辅助杨暄,在东女州扎下根,稳定这里的局势,他们兄弟注定要分开了。
“陈龙,前锋兵马可以提前出发了,咱们马上就走。”
李安开口下令道。
出发的时候,李安谁都没有惊动,就这么悄悄的出发了,毕竟,送行的场面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多日之前,李安已经派人通知南诏方面了,并得到了欢迎的邀请,而各种物资和车辆,自然也是准备的非常充足。
因为这一次南下,需要带着赵曳夫,所以,行礼自然要稍微多一些,做人的马车也多了一些,随行的女子也并非只有赵曳夫一个人,还有六名女仆,这些人负责伺候赵曳夫,这样路上也能方便一些,要是没有女仆,就赵曳夫一个人跟着李安,这确实颇为不方便。
尽管李安受到了南诏方面的邀请,但南诏王并非出自真心,这货的心里怕是恨死李安了,可李安是代表大唐过来的,他又不得不表现的很欢迎的样子。
此时,南诏王宫之中,阁罗凤一脸的阴沉,身边是几名伺候的侍女,见这位主子心情不好,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
当然,其实最让阁罗凤生气的,是东女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东女州,这是最让他生气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既然东女国可以成为东女州,那么,其它的附属国,自然也有可能被大唐彻底融和,他们南诏也会有那么一天。
尽管实力相差巨大,可阁罗凤就是有着一颗雄心,他不喜欢屈居人下,不喜欢听别人的,做别人的下属,毕竟,人活着总要有个目标,而他已经是王了,下一步的目标,自然只有帝王了,而现在,他不但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他做王的身份都有可能不复存在,这心情当然不会好了。
他最信任的属下段俭魏,已经在东女州身亡了,尽管,这并没有连累他,但他毕竟失去了这么一个贴心的心腹,再找一个相同的心腹又谈何容易。
“大王,段楚求见。”
一名士兵说道。
“让他进来吧!”
阁罗凤轻轻说道。
很快,这名叫段楚的中年人便大步走了进来,然后,直接跪拜在阁罗凤的身前。
“起来吧!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阁罗凤开口说道。
这个段楚是段俭魏的本家侄子,与段俭魏的年纪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才能相差就比较大了,算是一个没啥才能的人,唯一的优势就是一身的力气,是个壮士。
之前,西南之地一直都是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高贵一点的人,是不愿意去这种地方的,但铁路修好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坐车火车上,是不存在辛苦之说了,也不会感染瘴气,一路上舒舒服服的就能抵达任何西南之地,可以开开心心的看风景,继续走远一些,还能去天竺海吹吹海风,这感觉就更加的美妙了。
所以,李安相信只要自己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份修筑铁路的计划,就一定能够得到朝廷的批准,然后,最多几十年的时间,这条铁路就能够修筑完成,要是不惜人力投入的话,十年之内通车都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沿途人口也是不少,拿出一些钱财雇佣南诏和骠国的劳力,应该不成问题,而骠国还有运力惊人的大象,这些大象运输各种建筑材料的实力,远远超过马匹,另外,有些超大的成品材料,用普通牲畜都很难运输,而使用大象的话,运输的难度就可以大大降低了,骠国驯化的大象可不是一头两头,足有成千上万头之多,这么多的大象,一旦全部被动员起来,干活的效率比如大增,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长安城的机器生产数量自然越来越多了,各种筑路和修桥的机器也开始多了起来,有了这些机器,修路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总之,李安算是铁了心了,一定要把这条直通天竺还的铁路修通,而且,最好是在十年之内,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两年之内,必须把规划给做出来,而做规划的前提,就是要亲自去实地查看一番,看看地形和地质是否符合修路的条件,修路的成本又如何,当然,李安用不好把整条路都勘查好之后,才向朝廷汇报,而是要勘查一段就汇报一段,然后,让朝廷先修着,当然,这一部分路段也不能太短,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之前,李安设计的,通往蜀中益州城的铁路,就已经被朝廷批准了,而且,正在集中力量进行修建,蜀中的近三分之一人力,几乎都被调到铁路沿线了,京城也调拨了不少机器和技术人才,各种资源更是不计其数的往铁路沿线调拨,大有几年之内就让铁路完工的意思。
这一段铁路修好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李安设计的,从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了,这是朝廷答应赵曳夫的,也是东女国彻底归入大唐的条件,这条路线此时还没有修筑,毕竟,人力都调去修筑蜀中的重要铁路了,只要京城通往益州城的铁路畅通,然后才能修筑益州城到归昌城的铁路,毕竟,还多修筑物资和人员,需要从京城调拨,有铁路的话,这些物资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调入益州城,然后,就可以直接往西慢慢运输了,若是这条铁路不通,修筑通往归昌城的铁路,那压力就太大了,成本至少要翻几番。
此时,京城通往蜀中益州城的铁路,已经修通一多半距离了,还有最后大约三分之一的路段,还处于紧张的施工之中,相信,以大唐的动员能力,最多两年就可以完工了,到时候,这些解放出来的人力就可以修筑归昌城通往益州城的铁路了。
考虑到运输的多样性,在修筑铁路的同时,一条可靠的硬路也将从益州城修往归昌城,两条路要一起修,为此,东女国和沿途的西部羁縻区都要提供人力,蜀中更是需要提供大批人力。
按照,只要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修通,下一步就要修筑通往南诏的铁路了,而在这一路的修路规划中,朝廷各派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有人觉得,既然益州城的铁路都要修到归昌城了,不如,就沿着归昌城继续南下,进入南诏的西部山区,然后继续南下进入骠国,直到进入大海,但也有人觉得,西部山区的修筑难度更大,成本也更多,不如从益州城继续南下,从南诏的东部穿过去,然后进入骠国直至大海,可这样一来,益州城通往归昌城的铁路,就成了一条断头路了,对于益州城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儿,这样,益州城就成了交通要道了,而对于归昌城来说,损失就比较大了,毕竟,以后骠国和南诏的物资就不需要进入归昌城这里了,这里将成为大唐铁路动脉的一个分支,本身不具备任何交通要道路的能力。
铁路到底走哪一条路线,这是关系到重大利益的事情,稍微改变一下路线,就会造成很多相关利益方的变动,所以,争斗自然是比较激烈的,不过,争都的焦点却并不是东线还是细线,而是东线的细微通道,毕竟,大唐重臣在归昌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利益,他们自然都比较倾向于走东线,也就是从益州城南下,但具体的路线怎么走,他们就有不同意见了。
对于这些,李安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按照李安的计划,这东西两条线肯定都要修建,多一条铁路,自然就能多带动一方繁荣,对于大唐帝国长久的发展是有巨大利益的,但修建是有先后顺序的,李安觉得还是先顺从大臣们的意思,先修东线,带东线通车了之后,再修西线也不迟。
因为东线的地形相对比较好,用不着李安亲自出手,让那些自己培养的人才去勘查地形就足够了,而李安则亲自勘查西部的这一条路线,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路线,用最低的成本把道路给修通。
随后的日子里,李安每天都几乎与赵曳夫腻在一起,而其余的将士,除了偶尔去梯田种菜收菜之外,大部分时间也会去偷偷私会自己在意的小娘子,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安,下个月就要去南诏了吗?”
赵曳夫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蔬菜,开口问道。
李安点了点头,顺手摘了一棵蔬菜,开口回答道:“是的,曳夫也想跟着一起去。”
“这是自然,我已经是你的人了,自然要一直跟着你,你去哪里我就跟去哪里。”
赵曳夫毫不迟疑的回答道。
李安嘴角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好,那你就跟着我好了,咱们一起南下,一路上也好有个伴。”
很显然,李安并不排斥带着赵曳夫一起南下,这样,路上也能有女子相陪,算是一个不错的旅行,不过,有赵曳夫跟着,路上要是遇到俊俏的小娘子,李安怕是要收敛一些了,想要找点乐子怕是不行了。
“对于,好多天没去看兔子了,现在有多少只了?”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其实,这些日子,他一直关注城外的梯田,对于养殖兔子的事情已经放在脑后了,所以,才会问赵曳夫。
赵曳夫笑着说道:“这才两三个月,兔子的数量已经超过十万只了,现在,王城已经有四个养殖点了,还有一些种兔被送到了其余城池,让各城的官员负责繁育,待数量多了之后,再分给百姓养活,日后,咱们这里的百姓,就人人都能养兔子了。”
“以前这里没缺粮过,所以,百姓养兔子的积极性不高,这次被饿怕了,相信他们一定非常乐意养兔子的,这一点就不用担心了,另外,你们这里的兔子肉手艺不行,这么好的兔子肉,被你们这里的厨子做成那种味道,也难怪百姓不热衷养兔子了,兔子肉要想口味好,厨艺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我会写成秘方,交给这里的官员,让他们普及的。”
李安笑着说道。
“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赵曳夫看了看夕阳西下,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好,咱们这就回去,今天还是我亲自下厨。”
日子过得很快,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慢慢悠悠的杨暄小子,总算是抵达归昌城了,在一番交接之后,东女国便从此谢幕,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东女州,而赵戴文毫无争议的被任命为东女州的第一任刺史,其余东女国原先的旧人,也都各有任命,所有人都受到了优待,并没有谁的利益受到太大的损失,些许损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为了顺利拿下东女国,大唐朝廷也是做出了很大让步的,毕竟,与开疆拓土相比,这些让步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是大唐帝国完全能够承受的。
这一次,杨暄既然来了,短期之内是不会走了,他起码要在此地驻守两年,待这里的局势彻底稳定了才能离开,而他的官位则是东女州防御史,一种比节度使要低一些的官职,带有一定的临时性质。
一起留下的自然还有五千多人马,其中,军队仅有三千,但却都是精锐人马,统领兵马的陈壮是李安身边陈龙的哥哥,这一次,这哥俩凑到一起,几乎天天都在喝酒倾诉。
不过,他们兄弟倾诉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的,因为李安马上就要进入南诏了,而陈龙自然是要一路跟随护卫的,陈壮则必须辅助杨暄,在东女州扎下根,稳定这里的局势,他们兄弟注定要分开了。
“陈龙,前锋兵马可以提前出发了,咱们马上就走。”
李安开口下令道。
出发的时候,李安谁都没有惊动,就这么悄悄的出发了,毕竟,送行的场面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多日之前,李安已经派人通知南诏方面了,并得到了欢迎的邀请,而各种物资和车辆,自然也是准备的非常充足。
因为这一次南下,需要带着赵曳夫,所以,行礼自然要稍微多一些,做人的马车也多了一些,随行的女子也并非只有赵曳夫一个人,还有六名女仆,这些人负责伺候赵曳夫,这样路上也能方便一些,要是没有女仆,就赵曳夫一个人跟着李安,这确实颇为不方便。
尽管李安受到了南诏方面的邀请,但南诏王并非出自真心,这货的心里怕是恨死李安了,可李安是代表大唐过来的,他又不得不表现的很欢迎的样子。
此时,南诏王宫之中,阁罗凤一脸的阴沉,身边是几名伺候的侍女,见这位主子心情不好,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
当然,其实最让阁罗凤生气的,是东女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东女州,这是最让他生气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既然东女国可以成为东女州,那么,其它的附属国,自然也有可能被大唐彻底融和,他们南诏也会有那么一天。
尽管实力相差巨大,可阁罗凤就是有着一颗雄心,他不喜欢屈居人下,不喜欢听别人的,做别人的下属,毕竟,人活着总要有个目标,而他已经是王了,下一步的目标,自然只有帝王了,而现在,他不但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他做王的身份都有可能不复存在,这心情当然不会好了。
他最信任的属下段俭魏,已经在东女州身亡了,尽管,这并没有连累他,但他毕竟失去了这么一个贴心的心腹,再找一个相同的心腹又谈何容易。
“大王,段楚求见。”
一名士兵说道。
“让他进来吧!”
阁罗凤轻轻说道。
很快,这名叫段楚的中年人便大步走了进来,然后,直接跪拜在阁罗凤的身前。
“起来吧!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阁罗凤开口说道。
这个段楚是段俭魏的本家侄子,与段俭魏的年纪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才能相差就比较大了,算是一个没啥才能的人,唯一的优势就是一身的力气,是个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