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我看是走到了土地爷的神庙了,咱们还是不能忘本呀,吃的是老祖宗赏的一碗手艺饭,那咱们就不能免了那些孝敬老祖宗的俗套,上法器伺候一下山神爷吧!”二师兄说。

    自古以来,我们采药的上山就敬的是山神爷,出山之前首先就得三拜山神爷,无外乎焚香祷告种种,以求上山吉顺。这位大神其实还不是山神爷,应该管他叫做土地公,土地公和山神爷本就是神衔一般的两个大神,但是在后来道教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土地公就成了那一个固定的形象,而山神则慢慢的沦为神仙中的地方官。

    在我们汉人的民间习俗里,土地爷实际上还是财神爷和福神集于一身的一个守护神。

    《公羊传》里说:“社者,土地之主也。”

    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也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

    在先秦时期,土地神实际上指的就是社神。

    据《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这些记载无疑证明当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到了汉武帝时,汉武帝又将“后土皇地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土娘娘”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礼记》中记载的各种等级依然存在,各地也依旧尊的是各地的地方土地小神。

    土地爷属五祀之一,在先秦时期拥有极高的地位,但是到了后世的通俗小说里,土地公公却沦为了神仙级别中最低的一个神位,常说的俗话“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便是此意。现代小说里的土地神可以说专指的就是“福德正神”张福德,关于他的的传说没有确切的当时的古籍记载,应该是口口相传而来。

    土地爷的地位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到了汉代以后,人们对于道教中的神仙定义已经焕然一新,各种版本的神仙跃然纸上,神仙已经超脱了基于生产而拟造的那个层次,完全浸淫在道教玄学的臆想之中,五祀跟不上人们对得道成仙的新式理解的节奏,不得不逐渐淡出道教的高级别,到了后来佛教在中原的盛行,对于道教各类神仙的定义冲击就更大,五祀可以说基本沦为末流。

    但是我们采药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技术,没有道教里的各种花花稍稍的名头,仍然和其他从事生产技术的农业,畜牧业,工商业等等依旧尊五祀为神,为了挽救这些神仙的地位,各行里的徒子徒孙们已经慢慢的把他们改作了自己的祖师爷。

    祖师爷和神仙不是一个级别,但是却因人而异,盲目的轻信神仙绝对没有祖师爷给人们带来的福祉多,经过七十二行各行徒子徒孙们的杜撰,祖师爷们的发迹历史足以成神,他们的种种事迹激励着无数的从业后人在各自行业里努力的缔造神奇。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术业有专攻,门外汉们不可能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一个行业没有发展,每一行都是社会大机器的一个螺丝钉,某个行业停滞不进,那这一个社会的螺丝钉或许就影响社会大机器的整体运行,如果这个螺丝钉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存亡的一个,那后果可就更加严重,几百年闭关锁国便是血淋淋的教训,火器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

    在家我们敬的是土地爷,进山以后我们敬的就是山神爷,敬山神各个级别的敬法不一,皇帝们拜三山五岳,地方官们就拜的是本地的山神了,皇帝们可以修筑大型观庙,地方官们财力不一,杀牛宰羊,焚香祷告就可以完事,但往往做法是在山上埋玉石宝器。

    埋玉石宝器不分财力厚薄,各地均有资源,这资源皆可用以公用,所以埋玉石宝器的敬法比较普遍,有的地方甚至会由公家派出一个守山人镇守这些玉石宝器,什么镇山太保,什么守林卫士,什么抱璞居士等等。

    二师兄的意思我知道,我们采药人管这些埋有祭祀用的玉石宝器的地方叫做“博山炉”。其实博山炉这玩意儿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是中国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那博山便是汉代盛传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莱、博山、瀛洲)之一。

    因为古代人说话都忌讳太过于直白,也就是现代人常常觉得很迂腐的那种情况,很多东西得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来掩盖掉他的丑陋,很多中药命名就是这样,你可能知道他的俗名,但是放书本上那么一书面化,你估计脑袋瓜子都得想的抽筋。

    “博山炉”的意思实际上就是给山神爷烧香的地方,这东西就是贵族们为了使房间香气缭绕而焚烧的一种草料,敬拜神仙也要注意措辞,你不能像行贿一样,直接就说来给山神爷烧香,得委婉一点的说,“拜拜山神爷”,“给山神爷祝寿”等等,我们管埋有玉石宝器的地方就叫做“博山炉”,在烧香的地方通常又同时埋有玉石宝器,整个一个厅堂就叫做“博山炉”,当然这只是我们这一支分脉的叫法,其他猎人或者盗墓贼就各有各的叫法了。

    这博山炉里因为埋得有宝贝,所以有很多人觊觎,但他不是官方祭祀山神的场地,而是民间的祭祀场地,通常是族人部落或者盗贼流寇们的青睐地,如果二师兄猜的是对的,那么我们肯定得拜,他跟祖师爷可是裙带关系,不拜他那肯定就是折祖师爷的面子,折了祖师爷的面子,那以后的手艺可就做不起来了,一些列的工伤事故和产品瑕疵就像是无数的小鬼缠着你一样,任凭你千般小心,万般仔细,都少不了各类的问题。

    博山炉里的构造没有陵墓里的防盗结构,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和山神打交道的都是一些能人巧匠,猎人们善于机关陷阱,采药人善于蛊术迷阵,挖矿的人善于点鬼灯,博山炉要是这些人祭祀的地方,他们肯定会设有各类的陷阱机关,所以还是要把心提着走。

    我们采药人敬山神和佛教的洗礼仪式类似,一般是俯首帖耳的跪在地上三拜,一是闻一闻地气,采药人的鼻子很灵敏,有毒没毒通过鼻子再安全不过,而是听三听,在叩首的同时,如果耳朵听见地下是空的,那么地底肯定就不安全,三是透过地面去看那些脏东西,人的眼睛贴近地气的时候能看见那些无头尸的鬼魂,以及吊死鬼们轻飘的浮在空中,如果看到这些情况,说明前面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必须提前的应付。

    我和二师兄没有点香,而是向着四面一一的磕了几个响头,为的就是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诡异的东西,我将眼睛的视线紧紧的贴在地上望向远处,探照灯的光柱一抖一抖的,忽然间那靠近地面的安静一下子就被远处的一个鬼影给打破了。

    “二师兄,好像有山精!”我跟二师兄说。

    山精就是说的山上的山鬼和一切妖精,他们可以是树怪,狐妖,熊精,等等……

章节目录

采鬼郎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利器善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利器善事并收藏采鬼郎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