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玟去世的地方位于长岛的一所高级公寓,是方哲的父亲送给妻子的礼物,作为她的个人工作室。也许是受到前两任妻子自杀的触动,方哲的父亲给了这位年轻的妻子更多的个人空间。
公寓清新典雅,是梁玟喜爱的风格。客厅对着大海,染血的沙发和地毯已经换掉,房间空空荡荡,浅绿色带白色花卉的墙纸有些起泡,角落处开始脱落。
方哲看着墙上的一幅画——《宫中贵妇》。这是安·柏尔金另一幅重要画作,他没想到会在梁玟手中。
在画中,神秘的预言者“蒙面夫人”阿若娜出现在异族君王迈林的王座旁。
迈林一生没有结婚,阿若娜坐的位置正是王后才能占据的高位。阿若娜身份至今是谜,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是一个异族。否则,她不可能进入异族的宫廷。
根据第四王朝王室文档记载,因为出身原因,迈林不可能娶一个没有来历的女子为妻。但也有说法,迈林曾数次向阿若娜求婚,但被拒绝。
画中的阿若娜依然蒙着面纱,一只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戴着一枚闪耀着白色光焰的戒指。侍女们围坐在她的御座前,远处有一只小猫蹲在窗台上晒太阳。
安·柏尔金的画笔如此传神,在繁奢的氛围里,烘托出阿若娜的疏离和冷漠。
方哲记得这幅画是迈林钦定安·柏尔金绘制的。是否这位异族第四王朝最后一位君王想用这幅画来暗示,无论她是否戴着王后的冠冕,她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无可撼动。
但这对传奇人物终究还是以悲剧结尾。
阿若娜失宠后搬至塞浦路斯,并在那里以叛逆罪处死。不知她是否预言到她自己的结局。
方哲神色黯淡。
“这幅画是哪儿来的?”他问。
“是从拍卖会上拍下的。”梁致远回答。
方哲犹豫了一下,才问:“我父亲对她……”
“老爷对小玟很好。只要小玟喜欢的,老爷从不会拒绝。”梁致远明白他的意思。
方哲的唇角滑过讥讽。如果真的好,梁玟何至于走到这样的地步。她死时的痛苦,父亲又能体会多少?
梁致远叹了口气。
“少爷,人生没有尽如人意的事。”
方哲沉默。
夏添围着画看了半天,伸手想去摸摸,被梁致远一巴掌打开。“别碰坏了,这幅画值五千万美金。”
“那你还不赶快收到保险箱里?”夏添很是不满,摸一摸又不会死人。
“老爷不说话,谁敢动?”
方哲翻开梁玟的笔记,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了解她。
梁玟研究安·柏尔金的作品已有五年时间,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欧洲绝大多数博物馆和研究中心,并在丈夫的帮助下,获准进入国际异族事务联合委员会的绝秘档案室。
梁玟在笔记中写道:
“……安·柏尔金的作品充满着某种未知神秘主义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如果仔细观察他的画作,你就会发现,柏尔金喜欢让自己成为画中的人物。一张脸,一双眼睛,甚至是一个背影,每一幅画中,你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注意穿斗篷的人,注意镜子(她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波浪线)。在王室指定创作的画作中,他以更加低调的形象出现,或许是想表达他的谦卑。这一特征成为鉴定安·柏尔金作品真伪的有效方法,我将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一六五四年始,柏尔金下落不明。他很有可能因为得罪王室而遭到流放。柏尔金曾私下表示过他对异族君王迈林的情人阿若娜夫人的爱慕。
”阿若娜夫人,即预言者‘沉思的阿若娜’,人称‘蒙面夫人’,以从不在人前显露真容而著名。安·柏尔金曾为她画过三幅肖像画,都被下令焚毁。一□□五年,《君王出行》画成,本该陪伴在迈林身侧的阿若娜没有出现在画中。一些人认为,柏尔金因此失势。……”
看到这里,方哲愣了一下。他想起拉塞的临摹作,突然间,恍然大悟。在这些画中,拉塞都会少画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安·柏尔金!
为了确认,他问了夏添。
夏添想了想,脸上也出现了豁然开朗的表情,大叫:“没错,没错,确实是同一个人。”
“但《尼娜的微笑》怎么解释?”寒歌问。
“是啊。”夏添赶紧发言,那幅画里只有尼娜一个人,不可能再少了。
方哲想了想:“小夏,你说过,那幅画里少了一面镜子。”他快速地翻着笔记,找到了另一段话:
“……柏尔金去了哪里?最大的可能是达赫因堡。作为王室监狱,据传达赫因堡有一间地下囚室,大门以远古黑暗金属制成,刻满咒语铭文。安德列·耶夫林曾任达赫因堡首席长官,他在任期间,其妻尼娜·耶夫林前往达赫因堡探望归来,带回一幅肖像画,这就是著名的《尼娜的微笑》。
“尽管对此画作者的猜测众说纷芸,但我个人认为,它反映了柏尔金作品的很多特点,例如色彩的运用,光影变幻的处理……另一个证据是画中的镜子。如果用放大镜观看,可以看见,镜中人身披褐色斗篷。由此,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尼娜的微笑》正是安·柏尔金的遗作。他生前曾关押于达赫因堡……”
笔记的时间终止于半年前。也就是说,梁玟从没有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
“你们看。”寒歌捏住墙纸的一角,猛得将它揭起。梁致远和夏添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
在墙纸的后面,赫然是一幅血绘的图画,一幅血绘的《宫中贵妇》。它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坐在王座中的阿若娜不再被面纱遮挡,她目光凝视画面之外,眼中流露淡淡的忧伤。
方哲震惊不已,看着怔住的寒歌:“寒歌……你……”
看着那张和自己酷似的面容,看着那仿佛仍然滴着血的线条,寒歌的脸上露出困惑和迷惘。
“我不知道。”她摇头,“方哲,我真的不知道。”
公寓清新典雅,是梁玟喜爱的风格。客厅对着大海,染血的沙发和地毯已经换掉,房间空空荡荡,浅绿色带白色花卉的墙纸有些起泡,角落处开始脱落。
方哲看着墙上的一幅画——《宫中贵妇》。这是安·柏尔金另一幅重要画作,他没想到会在梁玟手中。
在画中,神秘的预言者“蒙面夫人”阿若娜出现在异族君王迈林的王座旁。
迈林一生没有结婚,阿若娜坐的位置正是王后才能占据的高位。阿若娜身份至今是谜,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是一个异族。否则,她不可能进入异族的宫廷。
根据第四王朝王室文档记载,因为出身原因,迈林不可能娶一个没有来历的女子为妻。但也有说法,迈林曾数次向阿若娜求婚,但被拒绝。
画中的阿若娜依然蒙着面纱,一只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戴着一枚闪耀着白色光焰的戒指。侍女们围坐在她的御座前,远处有一只小猫蹲在窗台上晒太阳。
安·柏尔金的画笔如此传神,在繁奢的氛围里,烘托出阿若娜的疏离和冷漠。
方哲记得这幅画是迈林钦定安·柏尔金绘制的。是否这位异族第四王朝最后一位君王想用这幅画来暗示,无论她是否戴着王后的冠冕,她在他心中的地位都无可撼动。
但这对传奇人物终究还是以悲剧结尾。
阿若娜失宠后搬至塞浦路斯,并在那里以叛逆罪处死。不知她是否预言到她自己的结局。
方哲神色黯淡。
“这幅画是哪儿来的?”他问。
“是从拍卖会上拍下的。”梁致远回答。
方哲犹豫了一下,才问:“我父亲对她……”
“老爷对小玟很好。只要小玟喜欢的,老爷从不会拒绝。”梁致远明白他的意思。
方哲的唇角滑过讥讽。如果真的好,梁玟何至于走到这样的地步。她死时的痛苦,父亲又能体会多少?
梁致远叹了口气。
“少爷,人生没有尽如人意的事。”
方哲沉默。
夏添围着画看了半天,伸手想去摸摸,被梁致远一巴掌打开。“别碰坏了,这幅画值五千万美金。”
“那你还不赶快收到保险箱里?”夏添很是不满,摸一摸又不会死人。
“老爷不说话,谁敢动?”
方哲翻开梁玟的笔记,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了解她。
梁玟研究安·柏尔金的作品已有五年时间,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欧洲绝大多数博物馆和研究中心,并在丈夫的帮助下,获准进入国际异族事务联合委员会的绝秘档案室。
梁玟在笔记中写道:
“……安·柏尔金的作品充满着某种未知神秘主义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如果仔细观察他的画作,你就会发现,柏尔金喜欢让自己成为画中的人物。一张脸,一双眼睛,甚至是一个背影,每一幅画中,你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注意穿斗篷的人,注意镜子(她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波浪线)。在王室指定创作的画作中,他以更加低调的形象出现,或许是想表达他的谦卑。这一特征成为鉴定安·柏尔金作品真伪的有效方法,我将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一六五四年始,柏尔金下落不明。他很有可能因为得罪王室而遭到流放。柏尔金曾私下表示过他对异族君王迈林的情人阿若娜夫人的爱慕。
”阿若娜夫人,即预言者‘沉思的阿若娜’,人称‘蒙面夫人’,以从不在人前显露真容而著名。安·柏尔金曾为她画过三幅肖像画,都被下令焚毁。一□□五年,《君王出行》画成,本该陪伴在迈林身侧的阿若娜没有出现在画中。一些人认为,柏尔金因此失势。……”
看到这里,方哲愣了一下。他想起拉塞的临摹作,突然间,恍然大悟。在这些画中,拉塞都会少画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安·柏尔金!
为了确认,他问了夏添。
夏添想了想,脸上也出现了豁然开朗的表情,大叫:“没错,没错,确实是同一个人。”
“但《尼娜的微笑》怎么解释?”寒歌问。
“是啊。”夏添赶紧发言,那幅画里只有尼娜一个人,不可能再少了。
方哲想了想:“小夏,你说过,那幅画里少了一面镜子。”他快速地翻着笔记,找到了另一段话:
“……柏尔金去了哪里?最大的可能是达赫因堡。作为王室监狱,据传达赫因堡有一间地下囚室,大门以远古黑暗金属制成,刻满咒语铭文。安德列·耶夫林曾任达赫因堡首席长官,他在任期间,其妻尼娜·耶夫林前往达赫因堡探望归来,带回一幅肖像画,这就是著名的《尼娜的微笑》。
“尽管对此画作者的猜测众说纷芸,但我个人认为,它反映了柏尔金作品的很多特点,例如色彩的运用,光影变幻的处理……另一个证据是画中的镜子。如果用放大镜观看,可以看见,镜中人身披褐色斗篷。由此,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尼娜的微笑》正是安·柏尔金的遗作。他生前曾关押于达赫因堡……”
笔记的时间终止于半年前。也就是说,梁玟从没有公布自己的研究结果。
“你们看。”寒歌捏住墙纸的一角,猛得将它揭起。梁致远和夏添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
在墙纸的后面,赫然是一幅血绘的图画,一幅血绘的《宫中贵妇》。它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坐在王座中的阿若娜不再被面纱遮挡,她目光凝视画面之外,眼中流露淡淡的忧伤。
方哲震惊不已,看着怔住的寒歌:“寒歌……你……”
看着那张和自己酷似的面容,看着那仿佛仍然滴着血的线条,寒歌的脸上露出困惑和迷惘。
“我不知道。”她摇头,“方哲,我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