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日记》毕竟是纪录片,虽然的确导演陈砚挺有想法的,在里面加入了一些其他的剧情,但是这部纪录片片长实在太长了。
中间夹杂着太多的减肥的日常。
乍一看还好,可是看久了,就有不少观众提前退场了,四个小时,着实太长了。
一部电影最好是限制在9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才是正常的时长。
而通常来说,国内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在90分钟到100分钟,很少有超过120分钟的院线电影。
前世,世界上,被认为最强的电影是1987年美国的《失眠的解药》这部电影,片长5220分钟,也就是说80多个小时,你看完这部电影需要三天的时间,这片子绝对是你治疗失眠的良药,前提是你真的耐心的看下去!
也有人会怀疑,其实电影的时长会不会是由于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人憋尿的时长和我们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长来决定的,很多人会说90分钟到120分钟都是最长的憋尿时长了,实际上,这都是扯淡。
说句不好听的,无论是导演还是电影院,他根本不在乎你上厕所的时间!
因为对于戏院院商和电影版权持有人,大都不赞成拍一部超过100分钟的长片。因为,电影稍长,每天的放映场次便会减少一场,换言之,即是少了一场的营业收益。所以90分钟被认为是最佳长度。
而认真注意一下,电影的时长,从最初的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到120分钟,他们的时间都是15分钟的倍数,当然了,这是胶片时代的电影时长,因为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
当然了,其实现在电影的时长都在90—120分钟,其实也并非全部是因为院线和版权所有方的原因。
电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电影发展了100多年的时间,经过了导演和大家的共同探索,大家最终发现了,90分钟到12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一个导演的叙事性以及影院的排片性,甚至来说观众的体验性都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这就类似一首歌差不多都是3分钟左右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一部电影时长长达4个小时,本身在目前的国内,就基本上注定了这部电影,根本不可能上映,就算上映,也肯定不会有什么排片。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纪录片。
所以,之前一些因为王逸凡他们而进来一探究竟的片商,都彻底地死心了,这种电影,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但是对于王逸凡来说,他却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偏偏要保留那么多的没有必要的镜头?
舍不得吗?
也有可能。
很多导演剪辑版的电影,特别是好莱坞那边,你会发现,如果是制片人剪辑的电影,通常时长都是比较正常的,可是如果是导演自己剪辑的话,就往往很长很长。
其中虽然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导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制片人不同,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因为,每一个镜头对于很多导演来说,都是他们的心血,而往往出于商业需要,那些导演自己特别喜欢的镜头却不得不剪掉,但是换成导演自己剪辑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因为舍不得废弃掉这种镜头而保留下来。
可是问题就来了,观众看电影,其实看的是整体,看的是电影的流畅性,如果多出来一些不必要的镜头,那么就会让电影的逻辑和紧凑性发生变化。
陈砚的心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最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猎奇心态,把这部纪录片拿过来参加展映,可是后来,突然兰杰和王逸凡等大名鼎鼎的导演来捧场,让整个放映厅都坐满了人。
这让他开始不由地对自己的这部电影有了一些野心。
可是很快地,他就被打回原形,开始有不少观众退场,还有不少人骂骂咧咧,说导演是傻叉,把电影弄的像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这让陈砚的之前的开始膨胀的野心,一下子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直接蔫了。
王逸凡他们关注这部电影,让一些片商起了心思,可是现在,他们完全没兴趣了。
事实上兰杰也是频频摇头,这部电影真的是太长了,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衔接好的地方,一看就知道导演是新手,剪辑的手法也不怎么样。
再加上有不少人提前退场,这让兰杰也感觉有些丢脸。
实际上,之前,兰杰的确看过这部电影的片段,他觉得蛮有趣的,可是当真正地从头开始一秒一秒地看的时候,他才发现,这部电影,真的是太长了,而且内容一点紧凑性都没有,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无聊。
说实话,如果是站在一个普通的观众的立场上,那这部电影的确挺无聊的,但是王逸凡此时此刻,却是用另外一种立场来看这部电影。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的确太长了,似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院线根本不可能给这种电影排片。
但是却并不是没有价值的。
王逸凡在脑海里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删删减减,最后他发现,如果这部电影能进行重新剪辑的话,会是一部蛮有意思的电影。
这次来北川电影节,王逸凡自然要给北川电影节弄点好处,那么买几部电影回去,然后运作一番,如果能大卖的话,那就是为北川电影节添砖加瓦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古玩市场买东西,他们不知道现在古玩市场其实没有多少真货了吗?实际上,就是想捡漏。
以小博大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真要是捡漏了,那传出去,就是一个慧眼识珠的名头。
同样的,在电影市场也是如此。
如果在北川电影节上,捡漏了,那么对于北川电影节来说,肯定会大书特书,他们不怕你捡漏,就怕没漏可捡。
而在王逸凡看来,这部《减肥日记》就是一个被时长所伪装起来的大漏。
当然了,这样的电影,指望有多高的票房是不现实的,但是肯定不会太差,几百万乃至于几千万票房都是有可能的。
中间夹杂着太多的减肥的日常。
乍一看还好,可是看久了,就有不少观众提前退场了,四个小时,着实太长了。
一部电影最好是限制在9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才是正常的时长。
而通常来说,国内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在90分钟到100分钟,很少有超过120分钟的院线电影。
前世,世界上,被认为最强的电影是1987年美国的《失眠的解药》这部电影,片长5220分钟,也就是说80多个小时,你看完这部电影需要三天的时间,这片子绝对是你治疗失眠的良药,前提是你真的耐心的看下去!
也有人会怀疑,其实电影的时长会不会是由于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人憋尿的时长和我们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长来决定的,很多人会说90分钟到120分钟都是最长的憋尿时长了,实际上,这都是扯淡。
说句不好听的,无论是导演还是电影院,他根本不在乎你上厕所的时间!
因为对于戏院院商和电影版权持有人,大都不赞成拍一部超过100分钟的长片。因为,电影稍长,每天的放映场次便会减少一场,换言之,即是少了一场的营业收益。所以90分钟被认为是最佳长度。
而认真注意一下,电影的时长,从最初的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到120分钟,他们的时间都是15分钟的倍数,当然了,这是胶片时代的电影时长,因为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
当然了,其实现在电影的时长都在90—120分钟,其实也并非全部是因为院线和版权所有方的原因。
电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电影发展了100多年的时间,经过了导演和大家的共同探索,大家最终发现了,90分钟到12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一个导演的叙事性以及影院的排片性,甚至来说观众的体验性都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这就类似一首歌差不多都是3分钟左右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一部电影时长长达4个小时,本身在目前的国内,就基本上注定了这部电影,根本不可能上映,就算上映,也肯定不会有什么排片。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纪录片。
所以,之前一些因为王逸凡他们而进来一探究竟的片商,都彻底地死心了,这种电影,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但是对于王逸凡来说,他却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偏偏要保留那么多的没有必要的镜头?
舍不得吗?
也有可能。
很多导演剪辑版的电影,特别是好莱坞那边,你会发现,如果是制片人剪辑的电影,通常时长都是比较正常的,可是如果是导演自己剪辑的话,就往往很长很长。
其中虽然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导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制片人不同,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因为,每一个镜头对于很多导演来说,都是他们的心血,而往往出于商业需要,那些导演自己特别喜欢的镜头却不得不剪掉,但是换成导演自己剪辑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因为舍不得废弃掉这种镜头而保留下来。
可是问题就来了,观众看电影,其实看的是整体,看的是电影的流畅性,如果多出来一些不必要的镜头,那么就会让电影的逻辑和紧凑性发生变化。
陈砚的心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最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猎奇心态,把这部纪录片拿过来参加展映,可是后来,突然兰杰和王逸凡等大名鼎鼎的导演来捧场,让整个放映厅都坐满了人。
这让他开始不由地对自己的这部电影有了一些野心。
可是很快地,他就被打回原形,开始有不少观众退场,还有不少人骂骂咧咧,说导演是傻叉,把电影弄的像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这让陈砚的之前的开始膨胀的野心,一下子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直接蔫了。
王逸凡他们关注这部电影,让一些片商起了心思,可是现在,他们完全没兴趣了。
事实上兰杰也是频频摇头,这部电影真的是太长了,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衔接好的地方,一看就知道导演是新手,剪辑的手法也不怎么样。
再加上有不少人提前退场,这让兰杰也感觉有些丢脸。
实际上,之前,兰杰的确看过这部电影的片段,他觉得蛮有趣的,可是当真正地从头开始一秒一秒地看的时候,他才发现,这部电影,真的是太长了,而且内容一点紧凑性都没有,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无聊。
说实话,如果是站在一个普通的观众的立场上,那这部电影的确挺无聊的,但是王逸凡此时此刻,却是用另外一种立场来看这部电影。
总的说来,这部电影,的确太长了,似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院线根本不可能给这种电影排片。
但是却并不是没有价值的。
王逸凡在脑海里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删删减减,最后他发现,如果这部电影能进行重新剪辑的话,会是一部蛮有意思的电影。
这次来北川电影节,王逸凡自然要给北川电影节弄点好处,那么买几部电影回去,然后运作一番,如果能大卖的话,那就是为北川电影节添砖加瓦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古玩市场买东西,他们不知道现在古玩市场其实没有多少真货了吗?实际上,就是想捡漏。
以小博大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真要是捡漏了,那传出去,就是一个慧眼识珠的名头。
同样的,在电影市场也是如此。
如果在北川电影节上,捡漏了,那么对于北川电影节来说,肯定会大书特书,他们不怕你捡漏,就怕没漏可捡。
而在王逸凡看来,这部《减肥日记》就是一个被时长所伪装起来的大漏。
当然了,这样的电影,指望有多高的票房是不现实的,但是肯定不会太差,几百万乃至于几千万票房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