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大宋小吏_分节阅读_3
云雁回心道,看来这就是郑娘子的闺名了,郑苹。因为穿越之前,云雁回的年纪和郑苹应该差不多,所以他在心里已经用名字称呼她了。
郑苹写完信之后,大家也休息过气来了。她便起身带着这些小孩,到隔壁去敲门。来应门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妇人,一见到郑苹就满脸可怜,表示自己已经听说了慈幼庄的事情。
郑苹则称呼其为胡三姐,让孩子叫她三婶。感谢她在自己不在的时间帮忙看房子,又介绍了一下,自己带了两个孤儿回来。
胡三娘小声对郑苹说:“女孩儿倒是可以留下来照顾你家雁儿,男孩还是趁早找个人家送出去吧。”
“多谢三姐,我会打量的。”郑苹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道谢之后,又说明自己刚回来,什么都没有置办,要借些柴米。
从胡三娘那里借了东西,郑苹便回去做饭,先吃饱好再计较。
以前在慈幼庄的时候,因为孩子多,郑苹也是采取叫大孩子管着小的的办法,所以她很放心的让双宜先管着两个弟弟。
云雁回乖乖坐着,本来不需双宜操心,小宝也在睡觉,偏偏双宜凑过来,犹犹豫豫地问云雁回:“雁哥儿,我问你句话……”
云雁回茫然地看了她一眼。
双宜问道:“你喜欢我不?”
云雁回没想那么多,非常天真地回答:“喜欢呀。”
就这些天看来,这个小姐姐对弟弟妹妹都很好,友爱兄姐,关心长辈,堪称一个温柔贤淑的古代小美女。
双宜这个小哭包却又哭了起来,眼泪扑簌簌流下来。
云雁回:“……”
他做什么了吗?
双宜抽抽搭搭地说:“我,我不想做雁哥儿的媳妇儿,雁哥儿,我给你做妹妹好不好,你,你叫小宝给你做媳妇儿吧……这样也好,我们两个都可以留下来了。”
云雁回:“…………”
云雁回看了一眼一脸天真无邪的小宝的小叽叽,一阵无语。
然后云雁回回想了一下,记起来先前胡三娘好像是和郑苹说了句可以把双宜留下来照顾他。
他发誓,他都没有原来想到那句话在宋朝的意思连小孩都知道,他自己都没那个意思呢!原来指的是叫双宜做他的……童养媳?
双宜幼稚的话让云雁回很想安慰她,但是考虑到慈幼庄其他这个年纪的小孩话都说不囫囵,他要是条理清楚地说上长句子安慰双宜,恐怕不妥,思虑再三,只吐出两个字:“好的!”
双宜一下子破涕而笑,抱了抱云雁回。
云雁回被双宜抱着,心道,想啥都没用,最后啥都得看郑苹这个唯一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知道支不支撑得起首都的消费……
第3章 郑苹的立身之本
虽然想改善伙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云雁回现在作为一个幼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里唯一能挣钱的人,郑苹,心里充满了担忧。
不过事实上云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确,在古代很多行业妇女都受制于性别无法从事,大多只是操持家务,却不代表家里没男人就养不起三个小孩了。
云雁回担忧的目光在郑苹把缂机搬出来后,瞬间转变成了狂喜。
伟大的古代劳动妇女!
缂机,郑苹居然会缂丝!
云雁回在现代时采访过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找了很多资料,采访时还现场了解了,观看缂丝手艺人工作,记忆深刻。
缂丝是一种丝织品,其织法独特,耗时久,价格昂贵。上等的缂丝作品,称得上是一寸缂丝一寸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皇室专享的织品,民间会这种技艺的人都不多。
历史上缂丝的大盛时期,正是现在,宋朝。因为宋朝皇帝的审美,导致缂丝作品从实用、装饰转变为了艺术性更强,大量采用书画作品为原样。
云雁回采访的那位手艺人,完成一幅缂丝作品用时少则数月,长则以年计,而其本身对于书画也有且必须有很深的理解。
至于郑苹……在郑苹画样子时,云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只打算缂一条丝带而已,技法单调,而且花纹单调,即使叫云雁回这个外行看,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而不止是缂丝,就算是一般的绣品要卖出要价钱,艺术创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来说,以缂丝的耗时,和这丝带的大小、价值……想靠郑苹缂丝过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云雁回有点点失望,也是他之前高兴过头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郑苹还去慈幼庄打工做什么。再说了,要缂出比较大的作品耗时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适合他们家。
不过虽然没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担心饿死了,以郑苹的手艺,和北宋这个时代富裕的程度,足以养活大家。
而且除了缂丝,郑苹还会刺绣,她把云雁回、双宜和小宝带回来后,除了买东西就没出过门,每天端坐在家里刺绣。
云雁回现在乖得很,双宜可以帮忙照顾小宝,所以郑苹能够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经常来郑苹家一起做绣活儿,白天来,晚上也来,但是也常自己带灯火,算是和郑苹平摊灯火钱。
胡三娘过来一般都带着她七岁左右的女儿,一开始还会把小儿子也带来。但是,她儿子和云雁回差不多大,特别能折腾,总爱去闹小宝。小宝一被闹就哭,害得郑苹不好干活。
尤其这个时候云雁回在旁边还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都看得到,她儿子还尿裤子呢,雁哥儿就会自己解手,完了还特别爱干净的洗手擦干。
所以这样有了两三次后,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儿子也带来了,都让她婆婆带。
胡三娘的女儿就安静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边是学习刺绣的,自己也些碎布头练习。郑苹就让双宜和她一起,玩一会儿练习一会儿,自己则和胡三娘一面闲谈一面做工。
就是从胡三娘和郑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里,云雁回得知了一些讯息。
比如郑苹当初去慈幼庄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绍的,当时郑苹生完孩子,家里没男人,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睡都睡不饱,也没时间做绣活,没有收入。于是去了慈幼庄,那里几个妇女可以照应着,还包吃住。
现在郑苹手头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绍的,汴梁繁华,需要绣品之处多了去了,汴梁绣娘的作品也随处可见,从店铺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装,她们的作品装饰了整个汴梁。
汴梁甚至还有街巷是专门做刺绣买卖的,住了很多绣娘。胡三娘她们做的绣品也是送到那儿去,之后郑苹的缂丝作品也得在哪里找销路。
还有,现在的时代大约是北宋中期——缂丝的转变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现在缂丝作品虽然仍以实用或装饰为主,但已经有了往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只是还没有普及化罢了。
可惜了郑苹好像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云雁回做起了白日梦,要是郑苹突然醍醐灌顶灵光一现了,绣出一幅艺术品,然后卖出天价,从此带领全家脱贫……
这是云雁回的一个美好盼望,以他现在还没缂机高的身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也只能做做白日梦了。
吸溜了一下梦想的口水,云雁回推了推打瞌睡的双宜,用眼神鼓励她好好看郑苹缂丝,小妹妹,好好学习手艺啊,不说有了生存技能,说不定一夜暴富就落在你身上了呢……
——
大半个月后,郑苹和胡三娘一起去绣巷送绣品,回来的时候,手里大包小包提了不少东西,有吃的有用的,还有丝线等物,看来作品得到了肯定,不但结了钱还有新活了。
云雁回也挺高兴的,这可算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有了稳定的趋势。
郑苹打开一个油纸小包,解开来便有甜香散发,里面装着五六个点缀着芝麻的黄色点心,“来,娘买了些脂麻团子。”
郑苹把点心放在床沿,云雁回和双宜就凑了过来,小宝闻到甜香也挥了挥胖胳膊,可惜他现在还不能吃。
双宜咽了口口水,“我不吃,雁哥儿吃吧。”
要放在以前,“雁哥儿”肯定是抓起来就狼吞虎咽的,现在呢,郑苹就惊奇地看到她儿子慢条斯理地把脂麻团子往双宜那边推了推。
真是懂事啊,郑苹温声道:“双宜吃吧。”
双宜就红着脸拿了一块,慢慢吃起来。
云雁回又对郑苹说:“娘也吃。”
郑苹写完信之后,大家也休息过气来了。她便起身带着这些小孩,到隔壁去敲门。来应门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妇人,一见到郑苹就满脸可怜,表示自己已经听说了慈幼庄的事情。
郑苹则称呼其为胡三姐,让孩子叫她三婶。感谢她在自己不在的时间帮忙看房子,又介绍了一下,自己带了两个孤儿回来。
胡三娘小声对郑苹说:“女孩儿倒是可以留下来照顾你家雁儿,男孩还是趁早找个人家送出去吧。”
“多谢三姐,我会打量的。”郑苹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道谢之后,又说明自己刚回来,什么都没有置办,要借些柴米。
从胡三娘那里借了东西,郑苹便回去做饭,先吃饱好再计较。
以前在慈幼庄的时候,因为孩子多,郑苹也是采取叫大孩子管着小的的办法,所以她很放心的让双宜先管着两个弟弟。
云雁回乖乖坐着,本来不需双宜操心,小宝也在睡觉,偏偏双宜凑过来,犹犹豫豫地问云雁回:“雁哥儿,我问你句话……”
云雁回茫然地看了她一眼。
双宜问道:“你喜欢我不?”
云雁回没想那么多,非常天真地回答:“喜欢呀。”
就这些天看来,这个小姐姐对弟弟妹妹都很好,友爱兄姐,关心长辈,堪称一个温柔贤淑的古代小美女。
双宜这个小哭包却又哭了起来,眼泪扑簌簌流下来。
云雁回:“……”
他做什么了吗?
双宜抽抽搭搭地说:“我,我不想做雁哥儿的媳妇儿,雁哥儿,我给你做妹妹好不好,你,你叫小宝给你做媳妇儿吧……这样也好,我们两个都可以留下来了。”
云雁回:“…………”
云雁回看了一眼一脸天真无邪的小宝的小叽叽,一阵无语。
然后云雁回回想了一下,记起来先前胡三娘好像是和郑苹说了句可以把双宜留下来照顾他。
他发誓,他都没有原来想到那句话在宋朝的意思连小孩都知道,他自己都没那个意思呢!原来指的是叫双宜做他的……童养媳?
双宜幼稚的话让云雁回很想安慰她,但是考虑到慈幼庄其他这个年纪的小孩话都说不囫囵,他要是条理清楚地说上长句子安慰双宜,恐怕不妥,思虑再三,只吐出两个字:“好的!”
双宜一下子破涕而笑,抱了抱云雁回。
云雁回被双宜抱着,心道,想啥都没用,最后啥都得看郑苹这个唯一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知道支不支撑得起首都的消费……
第3章 郑苹的立身之本
虽然想改善伙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云雁回现在作为一个幼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里唯一能挣钱的人,郑苹,心里充满了担忧。
不过事实上云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确,在古代很多行业妇女都受制于性别无法从事,大多只是操持家务,却不代表家里没男人就养不起三个小孩了。
云雁回担忧的目光在郑苹把缂机搬出来后,瞬间转变成了狂喜。
伟大的古代劳动妇女!
缂机,郑苹居然会缂丝!
云雁回在现代时采访过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找了很多资料,采访时还现场了解了,观看缂丝手艺人工作,记忆深刻。
缂丝是一种丝织品,其织法独特,耗时久,价格昂贵。上等的缂丝作品,称得上是一寸缂丝一寸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皇室专享的织品,民间会这种技艺的人都不多。
历史上缂丝的大盛时期,正是现在,宋朝。因为宋朝皇帝的审美,导致缂丝作品从实用、装饰转变为了艺术性更强,大量采用书画作品为原样。
云雁回采访的那位手艺人,完成一幅缂丝作品用时少则数月,长则以年计,而其本身对于书画也有且必须有很深的理解。
至于郑苹……在郑苹画样子时,云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只打算缂一条丝带而已,技法单调,而且花纹单调,即使叫云雁回这个外行看,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而不止是缂丝,就算是一般的绣品要卖出要价钱,艺术创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来说,以缂丝的耗时,和这丝带的大小、价值……想靠郑苹缂丝过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云雁回有点点失望,也是他之前高兴过头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郑苹还去慈幼庄打工做什么。再说了,要缂出比较大的作品耗时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适合他们家。
不过虽然没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担心饿死了,以郑苹的手艺,和北宋这个时代富裕的程度,足以养活大家。
而且除了缂丝,郑苹还会刺绣,她把云雁回、双宜和小宝带回来后,除了买东西就没出过门,每天端坐在家里刺绣。
云雁回现在乖得很,双宜可以帮忙照顾小宝,所以郑苹能够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经常来郑苹家一起做绣活儿,白天来,晚上也来,但是也常自己带灯火,算是和郑苹平摊灯火钱。
胡三娘过来一般都带着她七岁左右的女儿,一开始还会把小儿子也带来。但是,她儿子和云雁回差不多大,特别能折腾,总爱去闹小宝。小宝一被闹就哭,害得郑苹不好干活。
尤其这个时候云雁回在旁边还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都看得到,她儿子还尿裤子呢,雁哥儿就会自己解手,完了还特别爱干净的洗手擦干。
所以这样有了两三次后,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儿子也带来了,都让她婆婆带。
胡三娘的女儿就安静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边是学习刺绣的,自己也些碎布头练习。郑苹就让双宜和她一起,玩一会儿练习一会儿,自己则和胡三娘一面闲谈一面做工。
就是从胡三娘和郑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里,云雁回得知了一些讯息。
比如郑苹当初去慈幼庄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绍的,当时郑苹生完孩子,家里没男人,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睡都睡不饱,也没时间做绣活,没有收入。于是去了慈幼庄,那里几个妇女可以照应着,还包吃住。
现在郑苹手头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绍的,汴梁繁华,需要绣品之处多了去了,汴梁绣娘的作品也随处可见,从店铺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装,她们的作品装饰了整个汴梁。
汴梁甚至还有街巷是专门做刺绣买卖的,住了很多绣娘。胡三娘她们做的绣品也是送到那儿去,之后郑苹的缂丝作品也得在哪里找销路。
还有,现在的时代大约是北宋中期——缂丝的转变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现在缂丝作品虽然仍以实用或装饰为主,但已经有了往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只是还没有普及化罢了。
可惜了郑苹好像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云雁回做起了白日梦,要是郑苹突然醍醐灌顶灵光一现了,绣出一幅艺术品,然后卖出天价,从此带领全家脱贫……
这是云雁回的一个美好盼望,以他现在还没缂机高的身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也只能做做白日梦了。
吸溜了一下梦想的口水,云雁回推了推打瞌睡的双宜,用眼神鼓励她好好看郑苹缂丝,小妹妹,好好学习手艺啊,不说有了生存技能,说不定一夜暴富就落在你身上了呢……
——
大半个月后,郑苹和胡三娘一起去绣巷送绣品,回来的时候,手里大包小包提了不少东西,有吃的有用的,还有丝线等物,看来作品得到了肯定,不但结了钱还有新活了。
云雁回也挺高兴的,这可算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有了稳定的趋势。
郑苹打开一个油纸小包,解开来便有甜香散发,里面装着五六个点缀着芝麻的黄色点心,“来,娘买了些脂麻团子。”
郑苹把点心放在床沿,云雁回和双宜就凑了过来,小宝闻到甜香也挥了挥胖胳膊,可惜他现在还不能吃。
双宜咽了口口水,“我不吃,雁哥儿吃吧。”
要放在以前,“雁哥儿”肯定是抓起来就狼吞虎咽的,现在呢,郑苹就惊奇地看到她儿子慢条斯理地把脂麻团子往双宜那边推了推。
真是懂事啊,郑苹温声道:“双宜吃吧。”
双宜就红着脸拿了一块,慢慢吃起来。
云雁回又对郑苹说:“娘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