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雁回那边,当然也会以仁宗这边的广告……啊不,需求为重,帮他弄好了才会开始推出新产品啦。

    云雁回这水草缸,只有少数人看到,所以后来也没有广泛流传,耳听和亲眼见到的震撼还是不一样的,甚至会被人认为是楼盘模型那样,近似小孩子玩的东西。因此,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澜。

    这缸被仁宗亲自赐了个名,叫“竹林听禅”。

    大宋的使团前往辽国,还专门学习了如何喂绿毛龟,清理水草缸,呵护着到了辽国后,将礼单呈上去。

    辽帝一看,本来并未注意到这竹林听禅缸,还以为就是一个器物,但是看到里面有写着“汴梁特产绿毛龟”,但是觉得特别好笑,怎么绿毛龟就成汴梁特产了啊?以为辽人不养龟吗?

    臣子给辽帝介绍了一下,“听闻汴梁有个小吏,从皇宫中得了一只绿毛龟,回去之后,和家里其他乌龟养在一起,没想到,其他乌龟也都长出了绿毛,后来放进去的乌龟,也会被同化,长出绿毛。想必因此,他们才将其称呼为汴梁特产。”

    绿毛龟不算汴梁特产,但是这种奇异方式生长出来的绿毛龟,当然是汴梁特产了,独此一家啊。

    辽帝听了故事,便想看看这与众不同的绿毛龟,宫人遂搬来竹林听禅缸。

    辽帝,还有他身旁伺候着的其他臣子、宫人,看到那竹林听禅缸中悠然自得游着一只绿毛龟,背后是慈悲的古佛,顿时吸了口冷气,只觉心神震撼。

    介绍的臣子又道:“这是另外一件领悟,竹林听禅缸,与绿毛龟是一体的。”

    既是分开的两样物件,但又是一体的,两样都很珍贵。

    辽帝离得极近,看那缸中的一方天地,心下叹服,诚恳地道:“宋人果然心思灵巧,这等物件,我们大辽是出不了的。”

    这份极有心意又非常有新意的礼物,让辽帝十分喜爱,立刻命人摆到自己的寝宫里。

    因为辽帝的喜爱,也使得辽国从此起刮起了开缸造景、养龟之风。

    第160章 水景记

    云雁回和郑凌一起去找了不少合适的沉木和石头, 用来造景,在这方面他们还请教了一下喻浩,并请他帮了一些忙。

    云雁回准备了五个缸,第一个的构思是水晶宫,呈现一个幻想中的海底水晶宫, 而建筑真是喻浩帮忙制作的。

    这一个缸的鱼类和水草同样重要, 除了千奇百怪的水草、石头之外, 一群颜色鲜艳的鱼儿游来游去,绝对能让人一下子进入景色中。

    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分别是峡谷、山林和园林,第五个则是水陆景, 也就是一半水景一半陆景。

    这种造景很奇妙,陆景高处有山有树有亭桥,水底则生着水草,鱼儿游来游去, 视角很独特。

    这些水草缸都是郑凌画图设计好的, 而且, 每一个都是大缸。

    大,才壮观。

    不过耗费的时间也多,光是挑选合适的造景物品,就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有的鱼还要专门请人打捞来。

    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

    从摆好景物开始,撒上土,有的水草可以直接栽,有的需要洒种子。等到草慢慢长好,还要小心缸壁上爬满水藻。

    每天去清理太麻烦了,所以他们把一些吃水藻的小鱼或者螺类放进去,让这个生物圈得到平衡。

    不同的缸放进不同的生物,有的缸几乎不需要放。

    在这个过程中,郑凌觉得自己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艺术都是相通的。

    云雁回也特别有成就感,完了之后还特别感慨地对喻浩说,难怪你这么喜欢建筑,我搭个这么小的景,就觉得自己好牛叉了,难以想象你设计的建筑完工之后,你该有多满足。

    喻浩愕然,随即大笑了起来,“雁哥儿,你真是个妙人。”

    云雁回有点莫名其妙。

    喻浩心中觉得感慨,无论他的技艺多么高超,世人总以他为“匠”,轻视之。然而云雁回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可以感觉到,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没有丝毫的轻视,甚至称得上是敬重了。

    今日这几句话,更是让喻浩察觉,云雁回是真心敬他的。

    而这对于有着不同社会成长经历的云雁回来说,却很理所当然,心底并不觉得如何,故此反有些莫名其妙。

    ……

    云雁回一面继续完善水草缸的细节,一面和郑凌将养殖场旁边的房子也买了下来,专门购置沉木、石头、水草等物,还有放置玻璃缸。已是决定,要将水草缸的生意一起做起来。

    这五个缸前后花了近三月才弄好,时至五月节,仁宗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云雁回恰好禀报水草缸造好,仁宗便邀群臣共赏。

    十数个力大的内侍将盖着黑布的水缸一个个搬出来,这些缸动辄两臂长,极为大,放置在桌上,沉甸甸的。

    掀开黑布后,便是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水下世界。

    珊瑚雕刻成的水晶宫在水草摇曳中紧紧伫立,一群指头大小的艳色小鱼拖着尾巴在水晶宫外或里面穿梭而过,特意选用的带有些许色彩的琉璃缸壁折射出的光彩,令人恍惚间觉得是水晶宫在发光……

    藤蔓低垂,纠结的树根上爬满了绿色水草,宛如参天大树,怪异的山石耸立,这是一个无人的山谷。

    淡黄色的小蟹从水底的砂石上爬过,顺着延伸进水底一部分的树根爬上岸,横行着从一座小桥过到对岸……

    ……

    好长一段时间,偌大的宫殿里都没有任何声响,只有呼吸声。

    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这是玻璃缸中的大自然,水底的微缩世界,令每一个人都沉迷其中。

    “诸位爱卿忙于国事,无暇赏万里河山,但是,这个法子倒是能让大家不行万里路,也赏到美景啊。”仁宗笑意盈盈地道,当场将其中三个缸,赐给了首相、御史台台长还有包拯几个心腹臣子。

    仁宗这么一开口,现场才像炸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众臣对水草缸赞不绝口,只恨自己没能得到一个。

    诚然!在看到这些缸之后,还有人敢自称家里有鱼缸吗?不过容器罢了!

    你日后,养鱼养乌龟,还好意思用普通缸,装点水和卵石就养水族?岂不粗陋!

    仁宗也十分大方地告诉大家,这些,都是郑知院家的孩子弄出来的,大家如果想要,可以去他那里预定——没错,就是产绿毛龟那家。而且,设计都是翰林待诏郑飞波完成的。

    郑苠都有点儿晕了。

    云雁回也都罢了,现如今在小范围已经很出名了,深得官家宠信——拿小金库投资他开发房地产有木有?

    但是他们家郑凌,却是没有被这么夸过的。

    在答应郑凌入画院之后,郑苠都放弃他了,随他去风花雪月地追求理想。

    然而现在,被同僚们左一句右一句地夸,把水草缸夸上天,夸出了哲理,夸出了风雅,更别提官家也十分追捧……郑苠顿时有种非常长脸的感觉。

    尤其是大家都围了过来,要求他去说说话,给他们开后门什么的。

    ——这大概也有期待值降低了很多的原因。

    莫名感动的郑苠决定回去就好好把郑凌夸一夸,也不枉一家上下都对他的生意暗暗关照了。

    郑凌不够资格参加这日的宴会,郑苠回家后,命他过去时,他还有些忐忑呢。

    “阿翁,何事找孩儿?”

    郑训同样没去今日的宴会,他还以为,是不是有小人在郑苠面前讽刺郑凌了,于是担心地跟了过来。这时,却惊讶地看到,他向来不苟言笑的阿爹,笑眯眯地拉着郑凌的手,将他夸了一通。

    郑训:“……”

章节目录

[七五]大宋小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棉花糖的兔子并收藏[七五]大宋小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