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驻扎的山上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就怕一个不好, 叫那些僚人来个玉石俱焚。

    赵允初到的时候, 也自称是东京来的,但是没有调令,叫人以为他是假冒的呢,当时就围住了。幸好汇报的时候,白玉堂就在一旁,听着不对劲,叫来一看,才发现是赵允初。

    “你怎么来了?”白玉堂一想,赵允初没有调令,立刻说道,“你是私自离京?”

    赵允初默默点头。

    赵允初要出京到宜州,可不止得有他父母的同意,还得官家也首肯,可是他这一逃,哪里顾得上进宫,自然是私自了个彻底。

    “没想到你还有这胆子,好!那就一起来吧!”白玉堂本就是江湖出身,反而觉得赵允初做得好。云雁回有难,他们这些朋友要来相救,别说违命,就算官丢了也值当啊。

    白玉堂给赵允初瞒了下来,然后一起商量如何行动。

    因为官家的命令,所以宜州的知州也在场,虽然不懂,也认真听着,就怕人救不出来,自己的官途也完了。

    知州也是心累,一开始太医来报的时候,他就有些心急的,当时只知道周惠林的爹是高官,可是就凭他们官府的人,好像也不够,正烦恼呢。

    谁知很快又有人带着皇命来了,知州这时候才知道,被掳走的人里,不止周惠林身份重要。还有一个叫云雁回的,王太医不好形容,但是此人本职虽然只是一个小吏,却是包相公的心腹,官家的宠臣。

    这可把知州吓坏了,在他管辖境内,出了这么恶劣的事情。现在把人救下来,再将僚人狠狠管教一番,都只能说是补救了,不知会不会秋后算账。

    知州恨不得自己能想出一个顶好的主意,把人救下来,将功补过。

    于是在大家的精诚合作下,达成了一个共识。最好是先派人去接洽,用钱先把人都换下来,还得编一个好一些的借口,不要让这些人知道周惠林和云雁回的身份,不然轻则让他们得寸进尺,重则狗急跳墙。

    务必等人都安全之后,再行攻打,给这些僚人一个教训。

    这边正在商讨着呢,忽然又有人来报,发现大量土族拿着武器出现在宜州城外,一副要兴事的样子。

    大家都吓了一跳,这边正想着如何不动声色把人救出来,然后教训,那边居然要兴事了?

    再一细问,放下一半的心。那些土族不是僚人,而是桂州来的苗人。

    但是知州还是忍不住暴跳如雷:“桂州的人是怎么回事,这么多苗人就这么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行动,到了宜州地界上,都到城外了我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按理说,苗人都归顺了,可是由于广南一带常年的不稳定,导致知州对此很没信心,担心苗人又要反了。这个时候反,可就真是雪上加霜。

    军队怕苗人进城骚扰百姓,连忙将人拦住。对方一看他们气势汹汹,也纷纷摆开了架势……

    就在这一触即发之际,双方在阵前进行了交流,误会解除。

    是友军!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双方阵内,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因为有了同一个目标,所以气氛一下子融洽起来。

    赵允初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苗人会知道云雁回被抓了?

    知州也十分惊奇,要知道,以苗人的硬脾气,这可真不容易。

    当初石家和桂州官府特别不对付,在势弱的情况下,都敢为了走失的儿子硬怼。要不是后来把小老虎找回来,真敢不死不休。

    当知州知道,被绑上山的包相公心腹,与救了石美兰儿子的就是同一个人时,便释然了。

    难怪,石美兰肯这样卖力气。苗人重情,云雁回救了她儿子,她当然要出手相助。

    不过问题又回到原点,石美兰是怎么知道的呢?

    双反会师,石美兰一脸疑惑地说:“逐风没有设法给你们报信?哦对,僚人去官府不太容易。”

    “什么?僚人?”石美兰的话,让大家有些不明白了。

    “是呀。”石美兰将那个报信的僚人拎了过来,此人已经被她下蛊,即便没绑住,也老老实实。

    这个报信人瑟瑟发抖,将他们在山上的情况如实说了出来。从云雁回蹭掉了堵嘴布,到后来他下山之时,云雁回和周惠林已经堂而皇之住到了单独的房间去……

    众人:“…………”

    他们在这里脑补云雁回被僚人折磨得凄凄惨惨,没想到其实人家快活得很呢……能说不愧是雁哥儿吗?其实该担心的应该是那些绑匪吧!

    赵允初可算松了口气,喃喃道:“也好……”

    虽说雁哥儿那边没事,但是他也不后悔自己逃出京了。没来之前,谁能确定情况如何呢。虽然雁哥儿够稳,他也没法不担心。

    石美兰的到来,和她带来的消息,解决了最大的问题。首先确定了云雁回的处境不错,其次,他们不必烦恼如何将云雁回赎出来了——云雁回自己在上边就已经谈好了!

    他向苗人求助,还真是最好的选择。要是交涉的对方是官府,再充分的理由,僚人也要怀疑。

    本来,白玉堂还想探清地形,自己偷偷上山,制住僚人首领,擒贼先擒王呢。

    ……

    当石美兰、赵允初一行人会和,准备行动的时候,云雁回已经在山上待了大半个月。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云雁回几乎成了寨子里最受欢迎的人。

    周惠林的伤也被养好了,云雁回三五不时就给他弄些肉食补身体,想锻炼也没办法,又不用干活,养得他气色红润,自己估计恐怕胖了几斤。

    而云雁回,每日与寨子里的僚人打交道,还学他们的语言,忙活得不亦乐乎。

    他教寨子里的人如何做吃食,还关心这里的农业生活。

    渐渐的,云雁回完全把住在山上的日子,当做了一次实地考察。这些绑了云雁回的僚人,在他眼里,就是一群考察对象、资料。

    在广南的土族里,他们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观察他们,能够掌握广南各个土族的生活情况。

    广南推行土司制,其实是云雁回提醒的,后来他也一直比较关心这里的政策。朝廷希望汉化土族,推行汉文化,还准备日后招收土族做官员。而切实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政策还不够完备。

    云雁回在寨子里溜达,和僚人聊天,把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首领本来以为云雁回居心不良,是不是日后要搞什么鬼,还想拷问他。

    结果云雁回义正言辞地说:“日后我们土司是要带大家一起发达的,我只是想帮帮兄弟们而已。我发现这山田比较贫瘠,粮食收成不高,导致大家老是吃不饱,下山去‘打猎’。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不能改变啊。我们苗人种田,现在会先撒上草子肥田,这是天然的肥料,能够让粮食增产。”

    草子正规名字叫紫云英,也叫红花草,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也耐寒,在山上一样长得很好,自己就能长得很好,都不用特意去管。还能用来喂牲畜,特别方便。

    别说现在了,就是上千年后的中国,仍然有许多山民使用。而且,在那个年代,它除了肥田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每到紫云英大片盛开的时候,吸引游客们来观赏。

    云雁回说的话真实度其实是一半一半,他在苗寨看到了紫云英,看到人们只知道它能喂牛马,也没有特意种。

    因为云大刚去世,云雁回就没有兴致勃勃地和石美兰说这些,只是略微提到可以多收些草籽,撒在地里肥田,准备日后写信详谈。

    石美兰应下了,但是时间这么短,当然不像云雁回说的那样,仿佛已经成了一个惯例。

    但是这时候信息不发达啊,谁知道别人老窝里的事情呢。首领一惊,有点相信,毕竟苗人现在比他们富裕,但是又怀疑,为什么云雁回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他。

    那个草子,很多山坡上都长了,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人畜碰了后中毒的事,反而可以拿来入药。但是肥田,却谁也没证实过。他可不敢保证,人畜吃了不会死,地里种了到底是增产还是减产。

    云雁回看出了首领的怀疑,也不在意,笑了笑继续道:“我看寨子里的耕牛很少,而且一头比一头瘦……”

    “再瘦也不能吃了!”首领急急喊了一声。

    这个家伙,在寨子里以来,不知道杀了多少牲畜。刚开始是在他这里要,后来据说是用他的名头在寨子里招摇撞骗……也不能说招摇撞骗,就是自称借,会加倍还。

    有首领的例子在前,加上云雁回又老吹嘘他们苗寨,大家知道石美兰跟着汉人混,当然就信了。

    这牛肉,云雁回也不是第一次说想吃了,现在他提起耕牛,首领第一个想法就是他惦记上自己家的耕牛了。前面说那么多,果然只是幌子。

    云雁回无辜地道:“什么吃不吃的,我是说,耕牛不够,大家老是干不完农活,是不是可以试一试购买新的农具。汉人皇帝最近在推行一种新农具,我们寨子里已经开始使用了。既能耕烂泥地,还能开山地。叫踏犁,可以用脚把犁铧踩进地里。长这个样子……”

    云雁回给首领比划了一下踏犁的形状,内行看门道,首领一看这个样子,就觉得比那什么种草子靠谱,操作性很强。

章节目录

[七五]大宋小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棉花糖的兔子并收藏[七五]大宋小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