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什么人?”就在三人停下车子,在后背箱里往出捣腾各种东西的时候,一个五十左右岁的村民朝他们走了过来,用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问道。
王长生打量了几眼来人,先是朝他友善的点了下头,然后开口说道:“这位大哥,我们的车马上就要没油了,你看这天色也越来越晚了,能不能让我们在这借宿一晚啊,喏,我们这还有点药品和食物,就当我们几个的住宿费吧。”
在藏区,虽然蔬菜比较稀缺,但起码解决温饱是不成问题,所以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并不大。
可药品就不同了,由其像这种孤立的小村落,医疗设施基本没有,就连发个烧,感个冒之类的,如果弄不好,都有可能随时的弄出人命来。
“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这里离市区很远的。”这大哥虽然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他们从车上拿下来的药箱子,但却仍保持着应有的谨慎。
他是这的村长,因为早年在城市里打过几年零工,也是整个村子里唯一最有“见识”和会说普通话的人。
“大哥,我们几个是自驾游过来的,这藏区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就把车给开到这来了,大哥,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们可不是什么坏人。”这时候,梁平平一拍胸脯,抢先说道。
这里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很大,如果不能打消村民的怀疑,他们这一宿能不能熬过来恐怕都是个问题。
看着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这大哥仔细的打量了几人好一会,才又说道:“那好吧,你们今天就先住我家吧。”
藏区人民本是非常好客的,只因为这个小山村闭世的时间长久了,所以很自然的就对生人有一种防范的心里。
直到这几个陌生人和藏民大哥渐渐的远去,村民们才三三两两的散开了。
村落里再次变得宁静的起来,可几人却只走了一会儿,就隐约的听到了阵阵的偈语声。
这声音很轻,很柔,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走着走着,王长生突然给后面的两人做了个戒备的手势,然后对着那个藏民大哥看似随意的问道:“大哥,这里刚发生过什么事吧?”
他的话先是让这藏民大哥一“愣”,随即马上意识了什么,说道:“你说的是多吉家的事吧?多吉家的儿子前几天去世了,村民们现在都在为他诵经。”
这是他们的习俗,在藏区,只要有人去世了,附近的村民就会义务的为死者念《六字真言》或《明灯八字真言》。
白天,只要他们有时间,全村的男女老少似乎都会从家里出来,自发的在死者家中守丧,而到了晚上,全村的男性需要轮流守灵,守灵期间的饭食都由死者家属供应。
“哦,原来是《六字真言》,我说怎么感觉这么熟悉。”王长生自语了一句,可转念一想,又说道:“大哥,那这户人家打算什么时候出殡?我们几个既然到这了,也想送他一程。”
他说这话可不是吃饱撑的没事干,而是在藏区都有着这种习俗,如果哪家有人去世了,像他们这种外人过去,那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他们的最真诚的祝福。
他们的车已经没油了,可能还得要在村子里住上几天,这种善意的社交还是必要的。
果然。
藏民大哥在“呵呵”的两声轻笑后,客气的说道:“我先替多吉一家谢谢你们的好意了,只是明天活佛就要过来给他儿子举行天葬了,恐怕没什么时间了。”
天葬,是藏区独有的一种下葬模式,他们通常会把人死后的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鸟类、兽类等)吞食。
天葬的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藏民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动物,是最尊贵的施舍,是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一种最高境界。
只不过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地区,天葬这种形式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像这种古老而又闭塞的村落,才可能会延续着这个习俗。
唐昆好像对这个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说道:“呵,天葬?大哥,那我们明天能去看看么?”
死人下葬,一般人避之都有恐不急,可唐昆却偏好此道,尤其是对他没见过的,各种奇葩的下葬模式,就更能激发他的好奇心。
“可以,但别离得太近,举行仪式的时候,我们不太喜欢有外人在场。”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了这位大哥的住所,可当他们看到这个所谓的“家”时,却差点把他们给惊掉了下巴。
这是一间用牛毛织成粗揭子做的帐篷,帐篷里以两根木杆为主,一根木林杆为梁,外面用毛绳拉紧,再用木楔子在四周固定,让人看上去就像一个比较大号的蒙古包。
“这,这是房子?能住么?”梁平平看两人都跟了进去,纠结了好一会,才慢吞吞的走了进来。
帐篷里很温暖,清一色的毛毡地毯柔软而舒适,与外面的寒冷瞬间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梁平平甚至都顾不得脱掉鞋子,就飞一般的跑了上来,围坐了中间的火炉边。
炎炎夏日,皑皑白雪,古老村落,缕缕炊烟。
连日来的奔波让几人早已身心乏累,在吃完藏民大哥端来的糌粑、牛肉后,三人直接就躺在了地上,不大一会儿,就连接的响起了悠久绵长的酣声……
翌日。
“叮,叮,叮……”
一阵嘈杂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唐昆第一个睁开了眼睛。
“哥儿几个,快醒醒。”唐昆挨个的扒楞了两下,急匆匆的穿上了鞋子。
“哼,你是属猫的,我可不是,这大早上的,你又发什么神经?”梁平平揉了揉惺忪的醒眼,愤愤的道。
“你听,那是转经轮的声音。”唐昆神经兮兮的说道。
“那又怎么样?”梁平平说着,又一头倒了下来。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吗?这天葬现在可基本都看不到了。”
“槽,懒得理你……”
王长生打量了几眼来人,先是朝他友善的点了下头,然后开口说道:“这位大哥,我们的车马上就要没油了,你看这天色也越来越晚了,能不能让我们在这借宿一晚啊,喏,我们这还有点药品和食物,就当我们几个的住宿费吧。”
在藏区,虽然蔬菜比较稀缺,但起码解决温饱是不成问题,所以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并不大。
可药品就不同了,由其像这种孤立的小村落,医疗设施基本没有,就连发个烧,感个冒之类的,如果弄不好,都有可能随时的弄出人命来。
“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这里离市区很远的。”这大哥虽然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他们从车上拿下来的药箱子,但却仍保持着应有的谨慎。
他是这的村长,因为早年在城市里打过几年零工,也是整个村子里唯一最有“见识”和会说普通话的人。
“大哥,我们几个是自驾游过来的,这藏区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就把车给开到这来了,大哥,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们可不是什么坏人。”这时候,梁平平一拍胸脯,抢先说道。
这里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很大,如果不能打消村民的怀疑,他们这一宿能不能熬过来恐怕都是个问题。
看着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这大哥仔细的打量了几人好一会,才又说道:“那好吧,你们今天就先住我家吧。”
藏区人民本是非常好客的,只因为这个小山村闭世的时间长久了,所以很自然的就对生人有一种防范的心里。
直到这几个陌生人和藏民大哥渐渐的远去,村民们才三三两两的散开了。
村落里再次变得宁静的起来,可几人却只走了一会儿,就隐约的听到了阵阵的偈语声。
这声音很轻,很柔,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走着走着,王长生突然给后面的两人做了个戒备的手势,然后对着那个藏民大哥看似随意的问道:“大哥,这里刚发生过什么事吧?”
他的话先是让这藏民大哥一“愣”,随即马上意识了什么,说道:“你说的是多吉家的事吧?多吉家的儿子前几天去世了,村民们现在都在为他诵经。”
这是他们的习俗,在藏区,只要有人去世了,附近的村民就会义务的为死者念《六字真言》或《明灯八字真言》。
白天,只要他们有时间,全村的男女老少似乎都会从家里出来,自发的在死者家中守丧,而到了晚上,全村的男性需要轮流守灵,守灵期间的饭食都由死者家属供应。
“哦,原来是《六字真言》,我说怎么感觉这么熟悉。”王长生自语了一句,可转念一想,又说道:“大哥,那这户人家打算什么时候出殡?我们几个既然到这了,也想送他一程。”
他说这话可不是吃饱撑的没事干,而是在藏区都有着这种习俗,如果哪家有人去世了,像他们这种外人过去,那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他们的最真诚的祝福。
他们的车已经没油了,可能还得要在村子里住上几天,这种善意的社交还是必要的。
果然。
藏民大哥在“呵呵”的两声轻笑后,客气的说道:“我先替多吉一家谢谢你们的好意了,只是明天活佛就要过来给他儿子举行天葬了,恐怕没什么时间了。”
天葬,是藏区独有的一种下葬模式,他们通常会把人死后的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鸟类、兽类等)吞食。
天葬的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藏民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动物,是最尊贵的施舍,是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一种最高境界。
只不过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地区,天葬这种形式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像这种古老而又闭塞的村落,才可能会延续着这个习俗。
唐昆好像对这个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说道:“呵,天葬?大哥,那我们明天能去看看么?”
死人下葬,一般人避之都有恐不急,可唐昆却偏好此道,尤其是对他没见过的,各种奇葩的下葬模式,就更能激发他的好奇心。
“可以,但别离得太近,举行仪式的时候,我们不太喜欢有外人在场。”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了这位大哥的住所,可当他们看到这个所谓的“家”时,却差点把他们给惊掉了下巴。
这是一间用牛毛织成粗揭子做的帐篷,帐篷里以两根木杆为主,一根木林杆为梁,外面用毛绳拉紧,再用木楔子在四周固定,让人看上去就像一个比较大号的蒙古包。
“这,这是房子?能住么?”梁平平看两人都跟了进去,纠结了好一会,才慢吞吞的走了进来。
帐篷里很温暖,清一色的毛毡地毯柔软而舒适,与外面的寒冷瞬间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梁平平甚至都顾不得脱掉鞋子,就飞一般的跑了上来,围坐了中间的火炉边。
炎炎夏日,皑皑白雪,古老村落,缕缕炊烟。
连日来的奔波让几人早已身心乏累,在吃完藏民大哥端来的糌粑、牛肉后,三人直接就躺在了地上,不大一会儿,就连接的响起了悠久绵长的酣声……
翌日。
“叮,叮,叮……”
一阵嘈杂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唐昆第一个睁开了眼睛。
“哥儿几个,快醒醒。”唐昆挨个的扒楞了两下,急匆匆的穿上了鞋子。
“哼,你是属猫的,我可不是,这大早上的,你又发什么神经?”梁平平揉了揉惺忪的醒眼,愤愤的道。
“你听,那是转经轮的声音。”唐昆神经兮兮的说道。
“那又怎么样?”梁平平说着,又一头倒了下来。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吗?这天葬现在可基本都看不到了。”
“槽,懒得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