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个刘秀竟然突然出兵略阳,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竟然已经将城池攻下!”看到书信过后,公孙述大吃一惊,这下他可的确是有些慌张了。
李育在一旁道,“陛下不必担心,这略阳此地虽说易守难攻,不过想要攻破也绝非难事,只要我们现在趁他们调整之际,出兵前去攻打,定然会将略阳夺回的!”
慌乱之中,公孙述忙道,“也好,既然这样,李育,你和田弇这就赶忙带兵前去,一定要将那里火速夺回!”
李育、田弇二人当即领命而去。
此番两人出征,分别带兵三万,共计六万人前去攻打略阳。原本,李育、田弇他们乃是常年在蜀中作战的大将,对蜀中、朔方等地的地理情况都是十分的了解,对应的应对策略也是很多,故此番他们前去攻打略阳便抱着十分轻松的心态前去,毕竟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他们看来,当初来歙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而且之前还因为隗嚣的事情他苍茫逃窜,模样可谓是极其狼狈,也正是因为这诸般的原因,他们倒是并没有将来歙放在眼里。
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来到略阳大举攻城后方才发现,这个来歙的本事可已然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如今的略阳城可谓是一块儿非常难啃的骨头。
然双拳难敌四手,经过了连续几月的进攻之下,来歙已然有些无法坚持,遂赶忙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长安。
就在刘秀得到来歙的求助书信的同时,前方其他地区的战报也是频传;由于几番进攻之下,都不曾得力,对隗嚣的进攻已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陛下,前方可是有紧急战报?”邓禹见刘秀愁眉紧锁,不由得赶忙问道。
刘秀道,“前方进攻受阻,而此番略阳又无援兵,恐怕他们能够坚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邓禹忙道,“既然如此,那微臣请命,带兵前往!”
“不行,这两方的战事十分紧张,且又有着十分巨大的关联,一旦处理不好,那略阳城中的将士们就会白白丢了性命。”话到此处,刘秀不由得长叹一声,略显无奈。
看到此处,吴汉又道,“那前线的大军难道就不能分出来一部分去支援略阳?”
刘秀摇头道,“前方战事十分吃惊,而且双方频繁交火,一旦人数上调动较大,敌人便可以一眼识破,到时候可就真的是与我们不利了。”
又是商量了许久,始终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带兵出征,毕竟此时真正能够派出去的大将都已经赶往前方战场,而至于其他的一些武将,他们虽说骁勇善战,但是终归是带兵的经验不足,故他不能将士兵的性命来作为筹码。
思索了许久,最终刘秀终于下定了结论,“这次朕御驾亲征,邓禹率你众部下随朕一同前去,吴汉留守长安。”
听此言,邓禹赶忙劝阻,“不可以啊陛下,您可是九五之尊,天下百姓的君上,若是您御驾亲征的途中出现了什么意外,我们这些大臣们可都是百死难赎啊!”众大臣也都是纷纷赶忙劝阻。
刘秀笑道,“众位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只是眼下这般情况已然是迫在眉睫,只要我们晚一天出发,我略阳就多一分危险,故朕此番必须要前去,而且,这样一来,也能够更好的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既然刘秀坚持,那别人到也没有办法。
整理两日后,刘秀率领大军亲征。当然,路上还不忘了带上隗嚣的儿子隗恂。至于隗恂,起初还是十分不甘心,然此番其父隗嚣所做的一切,已然将他掷于砧板之上,恐怕他已然没有什么存活的机会,故他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很快,刘秀的大军迅速抵达陇右,开始对隗嚣的几处阻碍进行了攻击,几日之下,便连番下了好几座城池,而且,所到之处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而那里的百姓也知道刘秀的贤德,对他们的前来都表示十分的欢迎。
这日,刘秀见这陇右地区地势复杂,然若是能够掌握好地形,故相邀攻克倒也并非难事,故刘秀决定将大军兵分两路攻向天水。
几日后,两路大军中,邓禹所带领的那路来到了鸡头道,刘秀亲自率领的则到了瓦亭。当中鸡头道守将王遵知道邓禹的厉害,便始终高挂免战牌不曾出城迎战,邓禹也只好对其进行围困。相较之下,瓦亭这边的牛邯也是如此,整日的闭门不出。
面对这种情况,刘秀和邓禹两个人的态度都十分相同,均采用围困的方式。
月余下来,王遵已然按捺不住,毕竟在隗嚣的众多部将当中,王遵是从来不主张战争的,他属于反对战争的那一派,怎奈王元、王捷二人在葵向恩前乃是得势红人,有了两人的话,隗嚣自然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当然,面对眼下的局势,王遵早就就不想再打下去,而他也知道牛邯为人性格耿直,且早就有投奔刘秀之意,遂书信一封命人悄悄送到瓦亭牛邯的手中。
接到书信,牛邯赶忙查看,但见心中道,“大王手下诸将中,大多不远出兵宣战,怎奈奸人挑唆,和平大计着实难以实现,兄台素问牛兄早有归汉之意,不如我等就顺从来心思归降了,大王虽对我等有知遇之恩,然良禽择木而栖,汉军一统中原乃是大势所趋,再做诸般的挣扎也没有意义,只会扰乱民心,无法让百姓正常的生活,如此,便丢失了我们当初从戎的真正意义了。”
看过书信,牛邯不由得动了心思;其实王遵当初所言没错,当初他们从戎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在汉军的带领下,中院大部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他们这些甚为敌对的势力看着都倍感欣慰。怎奈此事乃需要得到全军上下同意才行。
(本章完)
李育在一旁道,“陛下不必担心,这略阳此地虽说易守难攻,不过想要攻破也绝非难事,只要我们现在趁他们调整之际,出兵前去攻打,定然会将略阳夺回的!”
慌乱之中,公孙述忙道,“也好,既然这样,李育,你和田弇这就赶忙带兵前去,一定要将那里火速夺回!”
李育、田弇二人当即领命而去。
此番两人出征,分别带兵三万,共计六万人前去攻打略阳。原本,李育、田弇他们乃是常年在蜀中作战的大将,对蜀中、朔方等地的地理情况都是十分的了解,对应的应对策略也是很多,故此番他们前去攻打略阳便抱着十分轻松的心态前去,毕竟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他们看来,当初来歙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而且之前还因为隗嚣的事情他苍茫逃窜,模样可谓是极其狼狈,也正是因为这诸般的原因,他们倒是并没有将来歙放在眼里。
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来到略阳大举攻城后方才发现,这个来歙的本事可已然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如今的略阳城可谓是一块儿非常难啃的骨头。
然双拳难敌四手,经过了连续几月的进攻之下,来歙已然有些无法坚持,遂赶忙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长安。
就在刘秀得到来歙的求助书信的同时,前方其他地区的战报也是频传;由于几番进攻之下,都不曾得力,对隗嚣的进攻已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陛下,前方可是有紧急战报?”邓禹见刘秀愁眉紧锁,不由得赶忙问道。
刘秀道,“前方进攻受阻,而此番略阳又无援兵,恐怕他们能够坚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邓禹忙道,“既然如此,那微臣请命,带兵前往!”
“不行,这两方的战事十分紧张,且又有着十分巨大的关联,一旦处理不好,那略阳城中的将士们就会白白丢了性命。”话到此处,刘秀不由得长叹一声,略显无奈。
看到此处,吴汉又道,“那前线的大军难道就不能分出来一部分去支援略阳?”
刘秀摇头道,“前方战事十分吃惊,而且双方频繁交火,一旦人数上调动较大,敌人便可以一眼识破,到时候可就真的是与我们不利了。”
又是商量了许久,始终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带兵出征,毕竟此时真正能够派出去的大将都已经赶往前方战场,而至于其他的一些武将,他们虽说骁勇善战,但是终归是带兵的经验不足,故他不能将士兵的性命来作为筹码。
思索了许久,最终刘秀终于下定了结论,“这次朕御驾亲征,邓禹率你众部下随朕一同前去,吴汉留守长安。”
听此言,邓禹赶忙劝阻,“不可以啊陛下,您可是九五之尊,天下百姓的君上,若是您御驾亲征的途中出现了什么意外,我们这些大臣们可都是百死难赎啊!”众大臣也都是纷纷赶忙劝阻。
刘秀笑道,“众位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只是眼下这般情况已然是迫在眉睫,只要我们晚一天出发,我略阳就多一分危险,故朕此番必须要前去,而且,这样一来,也能够更好的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既然刘秀坚持,那别人到也没有办法。
整理两日后,刘秀率领大军亲征。当然,路上还不忘了带上隗嚣的儿子隗恂。至于隗恂,起初还是十分不甘心,然此番其父隗嚣所做的一切,已然将他掷于砧板之上,恐怕他已然没有什么存活的机会,故他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很快,刘秀的大军迅速抵达陇右,开始对隗嚣的几处阻碍进行了攻击,几日之下,便连番下了好几座城池,而且,所到之处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而那里的百姓也知道刘秀的贤德,对他们的前来都表示十分的欢迎。
这日,刘秀见这陇右地区地势复杂,然若是能够掌握好地形,故相邀攻克倒也并非难事,故刘秀决定将大军兵分两路攻向天水。
几日后,两路大军中,邓禹所带领的那路来到了鸡头道,刘秀亲自率领的则到了瓦亭。当中鸡头道守将王遵知道邓禹的厉害,便始终高挂免战牌不曾出城迎战,邓禹也只好对其进行围困。相较之下,瓦亭这边的牛邯也是如此,整日的闭门不出。
面对这种情况,刘秀和邓禹两个人的态度都十分相同,均采用围困的方式。
月余下来,王遵已然按捺不住,毕竟在隗嚣的众多部将当中,王遵是从来不主张战争的,他属于反对战争的那一派,怎奈王元、王捷二人在葵向恩前乃是得势红人,有了两人的话,隗嚣自然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当然,面对眼下的局势,王遵早就就不想再打下去,而他也知道牛邯为人性格耿直,且早就有投奔刘秀之意,遂书信一封命人悄悄送到瓦亭牛邯的手中。
接到书信,牛邯赶忙查看,但见心中道,“大王手下诸将中,大多不远出兵宣战,怎奈奸人挑唆,和平大计着实难以实现,兄台素问牛兄早有归汉之意,不如我等就顺从来心思归降了,大王虽对我等有知遇之恩,然良禽择木而栖,汉军一统中原乃是大势所趋,再做诸般的挣扎也没有意义,只会扰乱民心,无法让百姓正常的生活,如此,便丢失了我们当初从戎的真正意义了。”
看过书信,牛邯不由得动了心思;其实王遵当初所言没错,当初他们从戎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在汉军的带领下,中院大部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他们这些甚为敌对的势力看着都倍感欣慰。怎奈此事乃需要得到全军上下同意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