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粤海关
“陕北贼寇李自成取代高迎祥成为新的闯王,并吞并了陕北其余贼寇,一支独大。现如今李自成连败洪承畴、曹文诏等人于陕北,洪承畴等人不支,先是退回陕西,而后又退守河洛,秦川之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在战斗中不幸被贼寇李自成的火炮击中,身受重伤,至今仍生死未卜……”
兵部尚书上奏关于陕北的最新战报,朝廷文武百官普遍默然。
不过数月的时间,潼关外的战况变化反复程度,令人目瞪口呆。
崇祯皇帝心里更是复杂。先前丢了西安城,崇祯大为震怒。而后辽东、宣大等地的援兵抵达后收复失地,崇祯龙颜大悦。眼看陕北农民军内部分离,就要消灭高迎祥等人,不料一直没有动静的李自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收复的失地再次失去。
人生的大起大落,莫过于如此了吧。
“诸位爱卿,陕北战事糜烂,战火又向河洛、陕西等地蔓延,而朕的帝国,可调遣之兵马却寥寥无几,可该如何是好?”崇祯俯视百官,却发现文武百官都低着头看脚下,估计多半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了。
“此次陕西战局,又有复辽军的参与其中。复辽军甚至暗中支援李自成火炮若干,我军遭受贼将李自成之炮击,阵脚大乱,才给了乱贼可趁之机。”兵部尚书说道。
“复辽军,又是复辽军!”崇祯恼怒道,“为何复辽军要如此扶持陕北闯贼,而且这复辽军屡屡忤逆朝廷,先后进犯夷洲、福建、广东,甚至连广州府的炮台都强取豪夺!这朕也都认了,可是这回他们暗中资助反贼,意图颠覆朕的大明江山,真是欺人太甚!”
崇祯在上面气得挺凶,不过文武百官仍然只是面面相觑,想不出一点好主意。
就算知道复辽军在暗中资助陕北农民军,可是这又能够如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大明无法对复辽军进行有效的制裁。不管是武力、还是经济上,大明都无法让复辽军屈服,反倒是想要通过海禁逼迫复辽军的时候让复辽军以武力威胁了回来。
广州府十三行附近,一座建筑正在修建。只是这一座建筑不是什么寺庙佛塔,却看上去高耸入云。只是外围用青纱和竹子围着,来往的路人看不清楚里面施工的状况。
“小心啊,闲人请勿靠近,万一上面的石子落下来,可是会出人命的。”建筑周围有几个复辽军的士兵背着火枪站岗,并驱逐靠近的行人。
只是他们这样一来,反而更加激起了行人的好奇心。不过他们碍于有复辽军的士兵巡逻不敢靠近。等到了建筑工人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行人向这些建筑工人打听。因为复辽军为了节省开销,就地招募了不少因为洪涝灾害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充当建筑工人。
“老兄,你们这是在修什么楼呢?怎么这么高,应该有十丈高吧?”一个路人靠过来问道。
“不知道啊,我们也只是按照复辽军的吩咐,搬抬石料而已,技术活的部分是辽南的工匠和西洋的工匠亲自操刀。不过他们这座建筑全都是使用石料建筑,木头都不怎么用。”当地的建筑工人答道。
“石料建筑,我看到他们用到的石料也未免太大,而且还有铁条,真是好奇他们要如何修建一座高达十丈、占地还那么广的房子,那得需要用上多少糯米浆啊。”路人奇道,“我们广州府就属六榕塔这些寺塔能够超过十丈而已,可是这些寺塔都是很少住人的。”
“说不定我们去调制糯米浆卖给复辽军,可以从中赚取一笔薄利。”也有经商的路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但是建筑工人却摇了摇头:“你们还是不要想着有这么美的事情了,复辽军不用糯米浆砌墙。”
“啊?不使用糯米浆?那他们还能用什么砌墙不成?要知道这么高的石楼,可是很容易坍塌的啊!”聚集在一起讨论的路人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复辽军用的是一些叫做水泥的东西取代了糯米浆,听说比糯米浆砌的墙还要坚固上许多。”建筑工人说道。
“不可能吧,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糯米浆更适合砌墙的东西?”有些人用质疑的眼神询问道,“你且说说,这个水泥是怎么调配出来的?”
“水泥是直接从辽南用大船运输过来的,我一个讨生活的怎么可能知道复辽军那么秘密的配方。”
“一定是你小子吹牛,什么水泥,水和泥参和在一起就比昂贵的糯米浆要好?我们这年头多灾多难,饭都不够吃,很少人那糯米去当砌墙的材料了。”
“骗你我就是小狗!罢了,不跟你们计较了,我还是留着力气干活吧。也多亏复辽军修这座石楼,我才有了饱饭吃,饿不死。”建筑工人叹了一口气。
“我说小子,复辽军给你们一天多少工钱?你们修筑这么高的楼,不怕掉下来摔死?”
“滚,少说些不吉利的话。复辽军包三餐,每天午饭都能吃到肉,虽然肉不算多,一个月还有二两银子。我们本是番禺一带的农民,只因暴雨冲坏农田,我们来到广州府衙门找官家救济。恰好遇到广东巡抚大人,将我们推荐来此地劳工,这才有了一口饭吃,今年算是不用挨饿了。”建筑工人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看来复辽军来到我们广州府以后还做了不少救济百姓的大善事啊。”有路人称赞道。
“我看这石楼最多一两年便可以完工,事后你们又该何去何从?”
“到时候再回家乡看看,有了这点积蓄,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也说不定以后还会跟复辽军干活,他们说干得好的以后有机会当工头。看起来复辽军似乎是想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以后的活还不少。”建筑工人说道。
“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在战斗中不幸被贼寇李自成的火炮击中,身受重伤,至今仍生死未卜……”
兵部尚书上奏关于陕北的最新战报,朝廷文武百官普遍默然。
不过数月的时间,潼关外的战况变化反复程度,令人目瞪口呆。
崇祯皇帝心里更是复杂。先前丢了西安城,崇祯大为震怒。而后辽东、宣大等地的援兵抵达后收复失地,崇祯龙颜大悦。眼看陕北农民军内部分离,就要消灭高迎祥等人,不料一直没有动静的李自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收复的失地再次失去。
人生的大起大落,莫过于如此了吧。
“诸位爱卿,陕北战事糜烂,战火又向河洛、陕西等地蔓延,而朕的帝国,可调遣之兵马却寥寥无几,可该如何是好?”崇祯俯视百官,却发现文武百官都低着头看脚下,估计多半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了。
“此次陕西战局,又有复辽军的参与其中。复辽军甚至暗中支援李自成火炮若干,我军遭受贼将李自成之炮击,阵脚大乱,才给了乱贼可趁之机。”兵部尚书说道。
“复辽军,又是复辽军!”崇祯恼怒道,“为何复辽军要如此扶持陕北闯贼,而且这复辽军屡屡忤逆朝廷,先后进犯夷洲、福建、广东,甚至连广州府的炮台都强取豪夺!这朕也都认了,可是这回他们暗中资助反贼,意图颠覆朕的大明江山,真是欺人太甚!”
崇祯在上面气得挺凶,不过文武百官仍然只是面面相觑,想不出一点好主意。
就算知道复辽军在暗中资助陕北农民军,可是这又能够如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大明无法对复辽军进行有效的制裁。不管是武力、还是经济上,大明都无法让复辽军屈服,反倒是想要通过海禁逼迫复辽军的时候让复辽军以武力威胁了回来。
广州府十三行附近,一座建筑正在修建。只是这一座建筑不是什么寺庙佛塔,却看上去高耸入云。只是外围用青纱和竹子围着,来往的路人看不清楚里面施工的状况。
“小心啊,闲人请勿靠近,万一上面的石子落下来,可是会出人命的。”建筑周围有几个复辽军的士兵背着火枪站岗,并驱逐靠近的行人。
只是他们这样一来,反而更加激起了行人的好奇心。不过他们碍于有复辽军的士兵巡逻不敢靠近。等到了建筑工人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行人向这些建筑工人打听。因为复辽军为了节省开销,就地招募了不少因为洪涝灾害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充当建筑工人。
“老兄,你们这是在修什么楼呢?怎么这么高,应该有十丈高吧?”一个路人靠过来问道。
“不知道啊,我们也只是按照复辽军的吩咐,搬抬石料而已,技术活的部分是辽南的工匠和西洋的工匠亲自操刀。不过他们这座建筑全都是使用石料建筑,木头都不怎么用。”当地的建筑工人答道。
“石料建筑,我看到他们用到的石料也未免太大,而且还有铁条,真是好奇他们要如何修建一座高达十丈、占地还那么广的房子,那得需要用上多少糯米浆啊。”路人奇道,“我们广州府就属六榕塔这些寺塔能够超过十丈而已,可是这些寺塔都是很少住人的。”
“说不定我们去调制糯米浆卖给复辽军,可以从中赚取一笔薄利。”也有经商的路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但是建筑工人却摇了摇头:“你们还是不要想着有这么美的事情了,复辽军不用糯米浆砌墙。”
“啊?不使用糯米浆?那他们还能用什么砌墙不成?要知道这么高的石楼,可是很容易坍塌的啊!”聚集在一起讨论的路人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复辽军用的是一些叫做水泥的东西取代了糯米浆,听说比糯米浆砌的墙还要坚固上许多。”建筑工人说道。
“不可能吧,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糯米浆更适合砌墙的东西?”有些人用质疑的眼神询问道,“你且说说,这个水泥是怎么调配出来的?”
“水泥是直接从辽南用大船运输过来的,我一个讨生活的怎么可能知道复辽军那么秘密的配方。”
“一定是你小子吹牛,什么水泥,水和泥参和在一起就比昂贵的糯米浆要好?我们这年头多灾多难,饭都不够吃,很少人那糯米去当砌墙的材料了。”
“骗你我就是小狗!罢了,不跟你们计较了,我还是留着力气干活吧。也多亏复辽军修这座石楼,我才有了饱饭吃,饿不死。”建筑工人叹了一口气。
“我说小子,复辽军给你们一天多少工钱?你们修筑这么高的楼,不怕掉下来摔死?”
“滚,少说些不吉利的话。复辽军包三餐,每天午饭都能吃到肉,虽然肉不算多,一个月还有二两银子。我们本是番禺一带的农民,只因暴雨冲坏农田,我们来到广州府衙门找官家救济。恰好遇到广东巡抚大人,将我们推荐来此地劳工,这才有了一口饭吃,今年算是不用挨饿了。”建筑工人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看来复辽军来到我们广州府以后还做了不少救济百姓的大善事啊。”有路人称赞道。
“我看这石楼最多一两年便可以完工,事后你们又该何去何从?”
“到时候再回家乡看看,有了这点积蓄,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也说不定以后还会跟复辽军干活,他们说干得好的以后有机会当工头。看起来复辽军似乎是想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以后的活还不少。”建筑工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