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不好买,并且她买的一系列东西都要票,不仅糖票、盐票、肥皂票、蔬菜票、汗衫票都要票。收藏本站幸好现在有一个政策是知青第一次买东西不要票。
大刘庄村的人干活很麻,第二天就把她的屋顶修复好了。几个人站在屋顶上,几个人站地上。几十斤重的草垫子一甩就甩到了屋顶,一层层的铺上去,再盖上油毡布,平滑漂亮的屋顶就做好了。
队长说是义务帮忙,可苏瑾歌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要给人家什么好,就给了队长五块钱。起码让那些乡亲们吃一顿好饭,也算她的心意了。
队长脸色不好看。“给你修就给你修了,怎么这么见外呢。冬天又没什么活儿干,以后你也是咱们大刘庄村的人,给钱算啥。”队长还是觉得这小知青手太松了,修一下房子就给五块钱,五块钱能买几十盒烟呢。
小知青手里这么多钱,也不知道她爸妈是爱她还是害她呀。
队长走了,苏瑾歌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她生活的社会不说人情冷漠吧,也绝对没有这么互助。
想来想去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把屋里打扫好之后又把李大爷买的东西放好。苏瑾歌去公社买了几盒三毛五的大前门烟。
这时候的农民抽的都是八分钱一盒的妍,有的在自己地里种点烟叶,成熟之后,用作业本纸一包也吸的美滋滋。
队长看见烟眼睛立刻就亮了。脸上表情变了几回心里进行着剧烈的挣扎,嘴上说着不就是换个屋顶吗,还送什么烟?还是这么贵的烟。然而眼睛却不停的暼向五盒大前门烟。这一天他只见公社里的干部抽过,当时只闻了闻味儿。
不论他说什么苏瑾歌都笑眯眯的,手里捧着大前门递到队长眼前,就见队长越来越挣扎,越来越挣扎,最后终于按捺不住收下了几盒烟。
然后迫不及待的拆开一盒拿出一支点着,放在嘴里深深一吸,鼻子里喷出几个烟圈,陶醉的说“大前门就是不一样。”
一支烟吸完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小知青面前。
“那个啥,没事儿就回去吧,天挺冷的。”他板着脸说。
“嗯。”苏瑾歌转身要走,突然又问了一句“杨红姐呢?”
“跟着你婶儿去地里看麦苗去了,才来一天手就冻了,你婶儿给她拔麦苗煮水治冻疮。”
“哦。”
队长看着小知青傻乎乎的样子,很替她操心,朝屋里喊了一声“二狗!”
二狗同志迈着大步出来了“干啥啊爹!”
“去给这位知青同志带几捆柴禾,她力气小,你替她背回去。”
“行。”二狗同志往后院走去。
“谢谢队长!”苏瑾歌确实需要,又不知道去哪弄柴禾,说谢谢说的很诚恳。
“谢啥谢啊,应该的。”
“为人民服务!”这是背着柴禾雄赳赳气昂昂的二狗同志。
走在路上,气氛很尴尬,苏瑾歌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也不能不说。
“二狗同志,请问咱们冬天去哪儿弄柴禾啊。”她问。
“山上多的是,正好山上砍树,树枝都用斧头砍了落在地上,你要是不够去找我。”二狗同志浓眉大眼,看起来忠厚老实,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相貌,性格也很主流,乐于助人。
“不用了,我总得自己去找柴禾的。”苏瑾歌摆手拒绝又问“二狗同志,你为什么退伍啊。”
二狗脚步明显加快,瓮声瓮气的说“因为我受伤了,办了病退。”
“哦,二狗同志是个英雄啊。”苏瑾歌赞叹道。
“那当然……”二狗同志眉飞色舞,不过想到了什么又急速的收了话头。“跟小孩儿说什么……”
那五盒大前门烟让队长感到很愧疚,自己就是再想要也不能拿人家小知青的东西,但是这烟他实在是馋。就拿了自家一袋红薯干和几斤玉米糁让二狗送到苏瑾歌家。
苏瑾歌自然是千恩万谢,别看这几斤玉米糁不算什么,可现在是冬天,农民日子过得又困难,一点点粮食都很珍贵,听说前几年一袋红薯就能换人家一栋房子。
晚饭用大铁锅做的,玉米糁煮红薯干,玉米糁有嚼劲,红薯干又甜又面,苏瑾歌喝了两大碗。第一次做饭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食量,还剩下大半锅。
想起来她来这几天牛棚都没有升起炊烟,也不知道那两个坏分子是怎么过的。听说是一对夫妻,原先是京大教授。
犹豫再三,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这对夫妻不伤面子的接过这大半锅的粥。
她跑到牛棚“喂,有人吗?”
“什么事?”一位老人警惕开了牛棚的门,他们住在牛棚,和牲畜住的地方只隔开一道门。不用说也知道环境不好,可这位老人穿打着补丁洗的发白的衣服,却很干净。
“哦,我初来乍到什么都没准备,能不能借你们的盆用一用。”
老头看看周围叹息一声“你等着。”很快就拿着塑料瓶给她递过来。
“谢谢。”苏瑾歌飞快回到家把温热的玉米糁盛到盆里又飞快的送到牛棚,敲敲门。“盆就给你们放在地上了。”
她躲在一边,直到看到老头儿把盆拿走才回家。
晚上烧水洗澡,把水换成空间水,温水毕竟没有热水舒服。
新买的搪瓷盆,中间印着大红花,浓浓的七八十年代风格,结实耐用,爱惜用的话,可以当传家宝了。
她手里的三百块钱还有布票粮票油票各种票都没有花,买房子买烟买杂七杂八东西的钱都是在知青安置费里扣的。
暂时是吃喝不愁了,可是以后也不能坐吃山空啊。
她一定要找到一个副业,维持自己从七三年到七七年的花销。因为知青每月分四十五斤粮食的优势会很快消失,以后知青和农民干一样的活儿,拿一样的粮食。
女知青还好,饭量小,每顿饭少吃一点应该可以熬下去。男知青就不行了,都是半大小子饿死老子的饭量,饿的狠了肚子里没油水,简直是逮着什么吃什么。
正想着怎么致富呢,从远处传来鸡飞狗跳的声音,继而整个村子里的狗都叫起来。一个凄厉的女声传来“我的鸡啊,天杀的谁偷了我的鸡啊!”
鸡蛋是家庭很重要的收入来源,虽然一个只能卖五分钱,不怪她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了。
大队长咚咚咚的敲锣集合,说要趁早找出偷鸡贼。
--
大刘庄村的人干活很麻,第二天就把她的屋顶修复好了。几个人站在屋顶上,几个人站地上。几十斤重的草垫子一甩就甩到了屋顶,一层层的铺上去,再盖上油毡布,平滑漂亮的屋顶就做好了。
队长说是义务帮忙,可苏瑾歌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要给人家什么好,就给了队长五块钱。起码让那些乡亲们吃一顿好饭,也算她的心意了。
队长脸色不好看。“给你修就给你修了,怎么这么见外呢。冬天又没什么活儿干,以后你也是咱们大刘庄村的人,给钱算啥。”队长还是觉得这小知青手太松了,修一下房子就给五块钱,五块钱能买几十盒烟呢。
小知青手里这么多钱,也不知道她爸妈是爱她还是害她呀。
队长走了,苏瑾歌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她生活的社会不说人情冷漠吧,也绝对没有这么互助。
想来想去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把屋里打扫好之后又把李大爷买的东西放好。苏瑾歌去公社买了几盒三毛五的大前门烟。
这时候的农民抽的都是八分钱一盒的妍,有的在自己地里种点烟叶,成熟之后,用作业本纸一包也吸的美滋滋。
队长看见烟眼睛立刻就亮了。脸上表情变了几回心里进行着剧烈的挣扎,嘴上说着不就是换个屋顶吗,还送什么烟?还是这么贵的烟。然而眼睛却不停的暼向五盒大前门烟。这一天他只见公社里的干部抽过,当时只闻了闻味儿。
不论他说什么苏瑾歌都笑眯眯的,手里捧着大前门递到队长眼前,就见队长越来越挣扎,越来越挣扎,最后终于按捺不住收下了几盒烟。
然后迫不及待的拆开一盒拿出一支点着,放在嘴里深深一吸,鼻子里喷出几个烟圈,陶醉的说“大前门就是不一样。”
一支烟吸完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小知青面前。
“那个啥,没事儿就回去吧,天挺冷的。”他板着脸说。
“嗯。”苏瑾歌转身要走,突然又问了一句“杨红姐呢?”
“跟着你婶儿去地里看麦苗去了,才来一天手就冻了,你婶儿给她拔麦苗煮水治冻疮。”
“哦。”
队长看着小知青傻乎乎的样子,很替她操心,朝屋里喊了一声“二狗!”
二狗同志迈着大步出来了“干啥啊爹!”
“去给这位知青同志带几捆柴禾,她力气小,你替她背回去。”
“行。”二狗同志往后院走去。
“谢谢队长!”苏瑾歌确实需要,又不知道去哪弄柴禾,说谢谢说的很诚恳。
“谢啥谢啊,应该的。”
“为人民服务!”这是背着柴禾雄赳赳气昂昂的二狗同志。
走在路上,气氛很尴尬,苏瑾歌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也不能不说。
“二狗同志,请问咱们冬天去哪儿弄柴禾啊。”她问。
“山上多的是,正好山上砍树,树枝都用斧头砍了落在地上,你要是不够去找我。”二狗同志浓眉大眼,看起来忠厚老实,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相貌,性格也很主流,乐于助人。
“不用了,我总得自己去找柴禾的。”苏瑾歌摆手拒绝又问“二狗同志,你为什么退伍啊。”
二狗脚步明显加快,瓮声瓮气的说“因为我受伤了,办了病退。”
“哦,二狗同志是个英雄啊。”苏瑾歌赞叹道。
“那当然……”二狗同志眉飞色舞,不过想到了什么又急速的收了话头。“跟小孩儿说什么……”
那五盒大前门烟让队长感到很愧疚,自己就是再想要也不能拿人家小知青的东西,但是这烟他实在是馋。就拿了自家一袋红薯干和几斤玉米糁让二狗送到苏瑾歌家。
苏瑾歌自然是千恩万谢,别看这几斤玉米糁不算什么,可现在是冬天,农民日子过得又困难,一点点粮食都很珍贵,听说前几年一袋红薯就能换人家一栋房子。
晚饭用大铁锅做的,玉米糁煮红薯干,玉米糁有嚼劲,红薯干又甜又面,苏瑾歌喝了两大碗。第一次做饭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食量,还剩下大半锅。
想起来她来这几天牛棚都没有升起炊烟,也不知道那两个坏分子是怎么过的。听说是一对夫妻,原先是京大教授。
犹豫再三,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这对夫妻不伤面子的接过这大半锅的粥。
她跑到牛棚“喂,有人吗?”
“什么事?”一位老人警惕开了牛棚的门,他们住在牛棚,和牲畜住的地方只隔开一道门。不用说也知道环境不好,可这位老人穿打着补丁洗的发白的衣服,却很干净。
“哦,我初来乍到什么都没准备,能不能借你们的盆用一用。”
老头看看周围叹息一声“你等着。”很快就拿着塑料瓶给她递过来。
“谢谢。”苏瑾歌飞快回到家把温热的玉米糁盛到盆里又飞快的送到牛棚,敲敲门。“盆就给你们放在地上了。”
她躲在一边,直到看到老头儿把盆拿走才回家。
晚上烧水洗澡,把水换成空间水,温水毕竟没有热水舒服。
新买的搪瓷盆,中间印着大红花,浓浓的七八十年代风格,结实耐用,爱惜用的话,可以当传家宝了。
她手里的三百块钱还有布票粮票油票各种票都没有花,买房子买烟买杂七杂八东西的钱都是在知青安置费里扣的。
暂时是吃喝不愁了,可是以后也不能坐吃山空啊。
她一定要找到一个副业,维持自己从七三年到七七年的花销。因为知青每月分四十五斤粮食的优势会很快消失,以后知青和农民干一样的活儿,拿一样的粮食。
女知青还好,饭量小,每顿饭少吃一点应该可以熬下去。男知青就不行了,都是半大小子饿死老子的饭量,饿的狠了肚子里没油水,简直是逮着什么吃什么。
正想着怎么致富呢,从远处传来鸡飞狗跳的声音,继而整个村子里的狗都叫起来。一个凄厉的女声传来“我的鸡啊,天杀的谁偷了我的鸡啊!”
鸡蛋是家庭很重要的收入来源,虽然一个只能卖五分钱,不怪她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了。
大队长咚咚咚的敲锣集合,说要趁早找出偷鸡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