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这个在谢离前世里被称作是鬼节的日子,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赋予这层含义。
虽说道教与佛教在这个时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人们的身后之事,还远没有后世里的那么完善的系统,和成熟的理论。
所以说,也就不可能在现在对这些还完全未知的事情,单独搞个节日出来了。
这一天里,城外的农户百姓,虽说也有祭祀祖先,但多数也只是点上几炷香,拜上几拜了事。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等到秋收之后有个好的收成。
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以后的生计问题。
住在城里的高门大户,虽然比那些农户有着更多的土地庄稼,但是他们所着重关注的,显然就是这些祭祖方面的东西了。
桓府对这事的准备,从五日之前就已经开始。
从祭台的搭建,祭品的置办,以及香烛纸品的采买,一切的一切,在七月十五这一天,都已经准备妥当,可以说是不会出现丝毫差错。
经过桓熙和桓济的事情之后(二人为桓温的长子和次子,桓温在去世前认为他们能力不济,所以将手中大权交与桓冲。兄弟二人心中不满,在父亲桓温去世之后,密谋叛乱夺权,事先被叔父桓冲发觉,而被流放到长沙。),荆州的桓氏一族,没有人再敢轻视这位现任家主。
单从外表上看,这位桓冲家主的身上,并没有多少气势可言。
但是不管是在沙场之上,还是在那庙堂之中,这位“毫无气势”的桓冲所见过和经历过的,实在太多太多。
虽说一直隐在兄长太阳般的光芒之下,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但是当太阳西沉,夜幕降临之时,桓冲所发出的那些皎洁的月光,也足以照亮这地上的一切。
桓府的祭祖仪式比较隆重,但是对桓冲来说,也不过时小菜一碟,不足挂齿。
这种场面和他之前所经历过的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将所有的流程走完一遍之后,也不过才用了多半个时辰。
桓冲宣布祭祖完毕以后,仅仅说了几句勉励后辈的话,便背着手独自回到了府中。
对于这里的事,他实在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投入更多的关注。
建康那边,又有几个御史上奏,谴责他的按兵不动,任由秦军围攻襄阳而不敢救援。
虽说桓冲只当他们是些蝇虫,没有放在心上加以理会,但总是这样在耳边“嗡嗡”作响,也实在是有些烦人。
还有更关键的是,自己将整个桓氏势力重新迁回这江水上游,秦军已经近在眼前,不管襄阳那边能撑多久,他都是需要早做安排的。
西面的巴蜀地界,目前还在秦主苻坚的掌控之中,可以说一直都是自己的心头之患。
有没有可能夺回,还有如何夺回等等,都是他现在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
“唉,兄长所留下的这十多万桓氏精锐,虽说在晋中无人能及,但是对那秦主苻坚,还是略有不够啊……”
桓冲跪坐在那矮榻之上,深深的叹了口气之后,便接着投入到那无尽的思考之中。
此时虽然已过立秋,但是江陵城的中午和下午,依旧有些炎热。
一直到黄昏前后,吃过晚饭的城中百姓才开始陆续上街游玩。
谢离也在此时出了家门,手中摇着一把破旧蒲扇,踱着步子向闹市的方向走去。
今日的家中实在太过安静,母子俩的交流比平常少了许多。
至于原因,谢离当然多少知道一些。
在这个城中所以人都在祭祖的日子里,谢离却和往日里一样,吃饭练武,没有丝毫不同。
母亲不对自己说明身世出身,就算自己出去买了香烛之物,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为谁磕头祭拜。
不过还好的是,谢离对这毫不在意,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谢离,对于这种身世之类的东西,并没有那种切身的感受。
就算是偶尔想要知道,也多是出自八卦心理,于他本身并不会有多少影响。
母亲秦氏显然在一大早的时候,就处在比较纠结的状态,只是看到儿子一切如常,并没有对这问题有太多兴趣的时候,心中多少安定了一些。
只是想到之前的事,情绪多少有些低落。
谢离知道,此时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出门之后,谢离向隔壁望了两眼,还是选择了独自一人去那闹市。
苏家变故才过了俩月左右,如今在这个日子里,苏回雪是不可能出门上街的。
闹市两旁的门店早就大开其门,各种灯笼也都早早点亮挂起。
如果不忘向天空,谢离都不知道现在已经完全入夜。
那些小的商贩,早就各自占据了街上的有利位置,吆喝着,叫卖着。
好在行人众多,光顾商贩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让他们的嗓子有时间休息一下,否则如果是一直保持这个声调,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都说不出话了。
街上真可谓是摩肩接踵,虽然没有谢离前世里挤的那么严重,但是这里的人数之多,也完完全全的出乎他的意料了。
而且,谢离所见的并不都是还未及冠成年的少年少女,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年纪稍大的男子妇人。
门店和商贩,不时的叫卖着各种饰品头缀,又或者推销着风味美食。
谢离虽说不善逛街,但现在的手里也是端着一袋不知道什么味道的糕饼点心,边走边吃,边逛边望。
周围都是喧闹之极,本来不太喜欢热闹的谢离,来到这里之后,却好像有些迷恋上了这种气氛。
好像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一丝丝身处前世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谢离已经来到江水岸边。
这里的人流少了许多,江面上也不像是谢离印象中的那样,满是漂浮着的荷叶小灯。
毕竟这还不鬼节,也不会有人放灯为那些孤魂野鬼引路普渡。
只是不知怎的,在没有荷花小灯的情况下,这江面依旧显得亮堂之极。
这里已经过了闹市,附近的灯光早就暗淡下来。
拿着糕饼的右手渐渐停止了动作,谢离缓缓抬头望去。
火光!那是火光!一片接着一片!
越过江水南岸的上明城墙,映入谢离的双眼之中!
虽说道教与佛教在这个时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人们的身后之事,还远没有后世里的那么完善的系统,和成熟的理论。
所以说,也就不可能在现在对这些还完全未知的事情,单独搞个节日出来了。
这一天里,城外的农户百姓,虽说也有祭祀祖先,但多数也只是点上几炷香,拜上几拜了事。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等到秋收之后有个好的收成。
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以后的生计问题。
住在城里的高门大户,虽然比那些农户有着更多的土地庄稼,但是他们所着重关注的,显然就是这些祭祖方面的东西了。
桓府对这事的准备,从五日之前就已经开始。
从祭台的搭建,祭品的置办,以及香烛纸品的采买,一切的一切,在七月十五这一天,都已经准备妥当,可以说是不会出现丝毫差错。
经过桓熙和桓济的事情之后(二人为桓温的长子和次子,桓温在去世前认为他们能力不济,所以将手中大权交与桓冲。兄弟二人心中不满,在父亲桓温去世之后,密谋叛乱夺权,事先被叔父桓冲发觉,而被流放到长沙。),荆州的桓氏一族,没有人再敢轻视这位现任家主。
单从外表上看,这位桓冲家主的身上,并没有多少气势可言。
但是不管是在沙场之上,还是在那庙堂之中,这位“毫无气势”的桓冲所见过和经历过的,实在太多太多。
虽说一直隐在兄长太阳般的光芒之下,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但是当太阳西沉,夜幕降临之时,桓冲所发出的那些皎洁的月光,也足以照亮这地上的一切。
桓府的祭祖仪式比较隆重,但是对桓冲来说,也不过时小菜一碟,不足挂齿。
这种场面和他之前所经历过的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将所有的流程走完一遍之后,也不过才用了多半个时辰。
桓冲宣布祭祖完毕以后,仅仅说了几句勉励后辈的话,便背着手独自回到了府中。
对于这里的事,他实在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投入更多的关注。
建康那边,又有几个御史上奏,谴责他的按兵不动,任由秦军围攻襄阳而不敢救援。
虽说桓冲只当他们是些蝇虫,没有放在心上加以理会,但总是这样在耳边“嗡嗡”作响,也实在是有些烦人。
还有更关键的是,自己将整个桓氏势力重新迁回这江水上游,秦军已经近在眼前,不管襄阳那边能撑多久,他都是需要早做安排的。
西面的巴蜀地界,目前还在秦主苻坚的掌控之中,可以说一直都是自己的心头之患。
有没有可能夺回,还有如何夺回等等,都是他现在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
“唉,兄长所留下的这十多万桓氏精锐,虽说在晋中无人能及,但是对那秦主苻坚,还是略有不够啊……”
桓冲跪坐在那矮榻之上,深深的叹了口气之后,便接着投入到那无尽的思考之中。
此时虽然已过立秋,但是江陵城的中午和下午,依旧有些炎热。
一直到黄昏前后,吃过晚饭的城中百姓才开始陆续上街游玩。
谢离也在此时出了家门,手中摇着一把破旧蒲扇,踱着步子向闹市的方向走去。
今日的家中实在太过安静,母子俩的交流比平常少了许多。
至于原因,谢离当然多少知道一些。
在这个城中所以人都在祭祖的日子里,谢离却和往日里一样,吃饭练武,没有丝毫不同。
母亲不对自己说明身世出身,就算自己出去买了香烛之物,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为谁磕头祭拜。
不过还好的是,谢离对这毫不在意,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谢离,对于这种身世之类的东西,并没有那种切身的感受。
就算是偶尔想要知道,也多是出自八卦心理,于他本身并不会有多少影响。
母亲秦氏显然在一大早的时候,就处在比较纠结的状态,只是看到儿子一切如常,并没有对这问题有太多兴趣的时候,心中多少安定了一些。
只是想到之前的事,情绪多少有些低落。
谢离知道,此时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出门之后,谢离向隔壁望了两眼,还是选择了独自一人去那闹市。
苏家变故才过了俩月左右,如今在这个日子里,苏回雪是不可能出门上街的。
闹市两旁的门店早就大开其门,各种灯笼也都早早点亮挂起。
如果不忘向天空,谢离都不知道现在已经完全入夜。
那些小的商贩,早就各自占据了街上的有利位置,吆喝着,叫卖着。
好在行人众多,光顾商贩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让他们的嗓子有时间休息一下,否则如果是一直保持这个声调,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就都说不出话了。
街上真可谓是摩肩接踵,虽然没有谢离前世里挤的那么严重,但是这里的人数之多,也完完全全的出乎他的意料了。
而且,谢离所见的并不都是还未及冠成年的少年少女,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年纪稍大的男子妇人。
门店和商贩,不时的叫卖着各种饰品头缀,又或者推销着风味美食。
谢离虽说不善逛街,但现在的手里也是端着一袋不知道什么味道的糕饼点心,边走边吃,边逛边望。
周围都是喧闹之极,本来不太喜欢热闹的谢离,来到这里之后,却好像有些迷恋上了这种气氛。
好像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一丝丝身处前世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谢离已经来到江水岸边。
这里的人流少了许多,江面上也不像是谢离印象中的那样,满是漂浮着的荷叶小灯。
毕竟这还不鬼节,也不会有人放灯为那些孤魂野鬼引路普渡。
只是不知怎的,在没有荷花小灯的情况下,这江面依旧显得亮堂之极。
这里已经过了闹市,附近的灯光早就暗淡下来。
拿着糕饼的右手渐渐停止了动作,谢离缓缓抬头望去。
火光!那是火光!一片接着一片!
越过江水南岸的上明城墙,映入谢离的双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