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队的反击十分犀利,滨城队的突袭也非常危险。
两队各自闪光一次,接下来彼此之间都有些忌惮。
原本激情四射的激荡场面一下子又变得沉闷起来。
直到上半场结束前五分钟,两队才又一次将比赛节奏拉了起来。
不过也只是这样了,两队谁也没有能够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打破场上的僵局,双方最后的进攻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倒不是说两队球员不想进攻,实在是比赛结束前的五分钟太过关键。
多少所谓的黑色三分钟、黑色五分钟发生在这短短的数分钟内。
双方都想在这个时候取得进球,带着领先的优势进入更衣室,但是彼此又害怕被对方攻破球门。
所以双方虽然都发动了一些进攻,但是进攻线明显和中后场脱节,没有中后场支援的进攻线,自然无法穿透防守。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上半场比赛结束,双方暂时打成11平。
上半场比赛激烈稍显不足,两支球队真正的全力交手基本就在中程的十五分钟。
十五分钟内,双方轮番进攻,各自取得一粒进球,场面纵横激荡,直让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大呼过瘾。
但是除了这十五分钟以外,场面则稍显沉闷。
这也正常,毕竟是一场定胜负的总决赛,这样的比赛很难出现双方对攻,比谁进球多的场面。
防守、限制、压迫、绞杀、兑子等等,这些才是总决赛应有的战术场面。
除了双方队员那十五分钟的激情碰撞以外,剩余的时间在观众看来可能会十分乏味,但是在主播和嘉宾指导眼中就觉得十分有意思了。
作为一场高中联赛的总决赛,虽然有视频直播、网络转播,但是还真没有几个专业懂球的把这样的比赛放在眼里。
但是看了上半场的比赛之后,演播室的各位指导们也都来了兴致。
这场比赛的内容,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很多啊。
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场高中比赛的技战术素养居然会这么高,完全就是意外收获啊。
虽然在他们看来,两支球队的战术都还很稚嫩,但是却非常的有意思,而且要知道两支球队不管是球员还是教练,其实都是“业余人士”。
尤其是大岗队,这支球队本身就是为了参加高中联赛临时组建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高中联赛,而第一次参加就一路杀进了决赛。
更加有意思的是,大岗队的主教练和高中联赛的其他球队的主教练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高中校队,不管是足球还是篮球等项目,教练从来都是各自学校的体育老师。
而大岗队则不同,大岗队的主教练居然也是一名高中生。
根据资料来看,甚至大岗队本身就是这个小家伙自己拉起来的球队。
如果不是因为高中联赛限制报名条件,估计他都能直接自己组队报名而不是借用了校队的名字。
你见过几乎全程没有校方参与的校队?
上半场休息的时候,各个电视台和网站的转播室内,各个专业指导都在讨论两支球队之间的战术。
而这些和比赛的两支球队没什么关系了。
此时两支球队的球员们都已经回到了更衣室,两队的主教练正在布置下半场比赛的战术。
主更衣室内,陈晓建在战术板上,飞快的画下两队的阵型,然后跟他们讲了滨城队在战术上面的变化。
滨城队的战术在上半场中段,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进攻从小范围配合传切,变成了大范围的转移拉扯。
原本是滨城队的进攻都是层层推进,但是在撞上宋英杰这堵墙之后,滨城队的队长宁红盛接连受挫,滨城队发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滨城队就自己撞散了。
于是,在宁红盛有意识的调度下,滨城队悄然完成了从正面推进变成了边路拉扯的战术变化。
滨城队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提前安排好的战术,而是在中路被大岗队压制之后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大岗队的战术目的很简单,就是控制空间。
控制空间说的很容易,但是因为球员数量和能力的原因,大岗队真正能够有效控制的其实也就只是中路的空间而已。
一旦这样的空间控制拓展到边路的时候,大岗队就会变得力不从心。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控制整个球场。
大岗队边路空间的控制变得薄弱,而滨城队看出这一点,或者说宁红盛看出这一点之后,通过向两边的传球,拉开了两边的空档,传球、拉扯、调动。
然后大岗队看似牢不可破的中场防守,变成了一纸空谈,因为滨城队根本就没有想要强硬的通过大岗队的中场。
球队落后的情况下,面对中路的铜墙铁壁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绕开他,而不是头铁的死磕。
宁红盛这么做之后,大岗队的空间控制最大的缺陷就已经暴露出来了。
当大岗队的缺陷暴露出来,滨城队却没有抓着弱点继续进攻,这不是滨城队的仁慈,而是因为滨城队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打穿大岗队的边路。
说到底,滨城队和大岗队一样都是信奉中路为王的球队,从人员架构到战术制定,滨城队追求的一样是在中路做文章。
突袭边路的战术,偶尔为之还能取得成效,如果彻底改弦更张的话,虽然会在边路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中路则很有可能会在大岗队面前完全失控。
这也是为什么滨城队在上半场的后半阶段又摆出他的传控渗透的原因,边路无法彻底按死对手,贸贸然放弃中路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陈晓建将滨城队的变化说完之后,接着说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陈晓建一边在战术板上划线,一边说道“下半场,开场阶段,滨城队肯定还是会继续他们的传控战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战术,不要贸贸然的突进。”
两队各自闪光一次,接下来彼此之间都有些忌惮。
原本激情四射的激荡场面一下子又变得沉闷起来。
直到上半场结束前五分钟,两队才又一次将比赛节奏拉了起来。
不过也只是这样了,两队谁也没有能够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打破场上的僵局,双方最后的进攻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倒不是说两队球员不想进攻,实在是比赛结束前的五分钟太过关键。
多少所谓的黑色三分钟、黑色五分钟发生在这短短的数分钟内。
双方都想在这个时候取得进球,带着领先的优势进入更衣室,但是彼此又害怕被对方攻破球门。
所以双方虽然都发动了一些进攻,但是进攻线明显和中后场脱节,没有中后场支援的进攻线,自然无法穿透防守。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上半场比赛结束,双方暂时打成11平。
上半场比赛激烈稍显不足,两支球队真正的全力交手基本就在中程的十五分钟。
十五分钟内,双方轮番进攻,各自取得一粒进球,场面纵横激荡,直让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大呼过瘾。
但是除了这十五分钟以外,场面则稍显沉闷。
这也正常,毕竟是一场定胜负的总决赛,这样的比赛很难出现双方对攻,比谁进球多的场面。
防守、限制、压迫、绞杀、兑子等等,这些才是总决赛应有的战术场面。
除了双方队员那十五分钟的激情碰撞以外,剩余的时间在观众看来可能会十分乏味,但是在主播和嘉宾指导眼中就觉得十分有意思了。
作为一场高中联赛的总决赛,虽然有视频直播、网络转播,但是还真没有几个专业懂球的把这样的比赛放在眼里。
但是看了上半场的比赛之后,演播室的各位指导们也都来了兴致。
这场比赛的内容,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很多啊。
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场高中比赛的技战术素养居然会这么高,完全就是意外收获啊。
虽然在他们看来,两支球队的战术都还很稚嫩,但是却非常的有意思,而且要知道两支球队不管是球员还是教练,其实都是“业余人士”。
尤其是大岗队,这支球队本身就是为了参加高中联赛临时组建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高中联赛,而第一次参加就一路杀进了决赛。
更加有意思的是,大岗队的主教练和高中联赛的其他球队的主教练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高中校队,不管是足球还是篮球等项目,教练从来都是各自学校的体育老师。
而大岗队则不同,大岗队的主教练居然也是一名高中生。
根据资料来看,甚至大岗队本身就是这个小家伙自己拉起来的球队。
如果不是因为高中联赛限制报名条件,估计他都能直接自己组队报名而不是借用了校队的名字。
你见过几乎全程没有校方参与的校队?
上半场休息的时候,各个电视台和网站的转播室内,各个专业指导都在讨论两支球队之间的战术。
而这些和比赛的两支球队没什么关系了。
此时两支球队的球员们都已经回到了更衣室,两队的主教练正在布置下半场比赛的战术。
主更衣室内,陈晓建在战术板上,飞快的画下两队的阵型,然后跟他们讲了滨城队在战术上面的变化。
滨城队的战术在上半场中段,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进攻从小范围配合传切,变成了大范围的转移拉扯。
原本是滨城队的进攻都是层层推进,但是在撞上宋英杰这堵墙之后,滨城队的队长宁红盛接连受挫,滨城队发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滨城队就自己撞散了。
于是,在宁红盛有意识的调度下,滨城队悄然完成了从正面推进变成了边路拉扯的战术变化。
滨城队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提前安排好的战术,而是在中路被大岗队压制之后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大岗队的战术目的很简单,就是控制空间。
控制空间说的很容易,但是因为球员数量和能力的原因,大岗队真正能够有效控制的其实也就只是中路的空间而已。
一旦这样的空间控制拓展到边路的时候,大岗队就会变得力不从心。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控制整个球场。
大岗队边路空间的控制变得薄弱,而滨城队看出这一点,或者说宁红盛看出这一点之后,通过向两边的传球,拉开了两边的空档,传球、拉扯、调动。
然后大岗队看似牢不可破的中场防守,变成了一纸空谈,因为滨城队根本就没有想要强硬的通过大岗队的中场。
球队落后的情况下,面对中路的铜墙铁壁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绕开他,而不是头铁的死磕。
宁红盛这么做之后,大岗队的空间控制最大的缺陷就已经暴露出来了。
当大岗队的缺陷暴露出来,滨城队却没有抓着弱点继续进攻,这不是滨城队的仁慈,而是因为滨城队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打穿大岗队的边路。
说到底,滨城队和大岗队一样都是信奉中路为王的球队,从人员架构到战术制定,滨城队追求的一样是在中路做文章。
突袭边路的战术,偶尔为之还能取得成效,如果彻底改弦更张的话,虽然会在边路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中路则很有可能会在大岗队面前完全失控。
这也是为什么滨城队在上半场的后半阶段又摆出他的传控渗透的原因,边路无法彻底按死对手,贸贸然放弃中路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陈晓建将滨城队的变化说完之后,接着说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陈晓建一边在战术板上划线,一边说道“下半场,开场阶段,滨城队肯定还是会继续他们的传控战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战术,不要贸贸然的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