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森三个能得到校方的正式批准就已经高兴坏了,暂时还考虑不到钱的问题。
吴教授对于自己俩学生参加总装组织的征集活动,自然是赞成的,他本人也非常看好小型无人机在军事上可能发挥的用途。
俩硕士研究生那没问题,可曲森却有问题,别的不说,他学期末还有五门专业课要过呢。曲森拿着校领导的批准当背书,甚至把吴教授都给拉出来了,好说歹说的在无数次跟导员姜梅保证绝对不耽误考试后,才非常不容易的得到了批准。
正式设计刚一开始,三人就遇到了首个难题——无人机的控制芯片问题。
此次准备参赛的三款无人机,都是准军事用途的,无论从功能拓展,到数据交互,都需要专业级的控制芯片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设计要求。
虽然三人之前改装周莉的那架“玩具”,也同样搭载了视频、音频信号采集传输,但那只是在无人机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上去了两件自带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组件。
无人机飞起来时,遥控、视频、音频三个信号实际上是各工作各的,通过制作的控制软件来协同操作。
这样的东西玩一玩还可以,真要用于军事用途,不说抗干扰能力和实时传输速度,能耗就是个无法逾越的大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再给无人机搭在上更多的功能,都需要能提供多种拓展的专业级控制芯片,来进行主控计算。
意识到以三人如今的能力,是根本无法搞到专业级的控制芯片后,周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跟自己老妈求援。
周莉老妈对于女儿搞科研,自然是双手双脚支持的,国内其实已经研发出了主要适用于无人机的主控芯片,不过那东西,除开性方面能不说,单说涉密级别就不是普通军校学生可以接触的东西。
不过周莉老妈还是给出了可选方案,德州仪器公司供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及无线通信应用开发出来的高性能、高集成度嵌入式处理器。
该公司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小规模的生产了一批omap17系列的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芯片,这款芯片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也就是给手机用的。
这款芯片开始普通试生产后不久,就被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很快便被叫停了。后来被咱们国家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全给买(弄)了回来。
不要以为这些芯片存在问题就属于废品,所谓的缺陷只是在应用于手机处理器时存在的问题。作为一款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芯片,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更别说其中包含的工艺技术。
虽说相关技术都有专利保护,但并不影响咱们去研究和吸纳。
咱们国家弄一堆“废品”回来,又没有生产线,除了一部分被拿去做研究,剩下的基本没什么大用。
经过周莉老妈从技术角度的评估,这款芯片完全可以作为多功能无人机的主控芯片。自己女儿使用也是制作参赛作品,几块就足够了。
当然周莉老妈是不可能用自己单位的名义申请芯片,给自己女儿用。曲森几个也没法以个人名义申请,所以出面的只能是信息工程大学。
校领导既然已经通过了几个学生的申请,用学校名义帮忙申请几块芯片自然没什么问题。报告打上去之后,很快得到了批准。一周后,五块omap1703芯片便通过军内保密快件的方式,送到了学校。
面对着五块从没有接触过的芯片,配合着随芯片一起送来的厚厚的详细介绍,曲森、周莉、李莹三人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研究透了它们的各种性能参数。
搞明白后三人的心情简直已经无法用兴奋来形容了,这款芯片单从性能上来说,用于无人机的控制简直可以说是奢侈。
低功耗高频率不说,支持 32 位和 16 位(thumb 模式)指令集,用于 mmu 的两个 64 项转换旁视缓冲器,两个高速 3.68mhz uart,并行紧凑型摄像头端口,用于 dct、idct、像素插值的视频硬件加速器,等等一系列的软硬件支持,可以说为三人的想法转为现实,提供了所有需要的支撑。
有了控制芯片,计划中的三款无人机设计工作,终于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随着初步设计出现了轮廓,三人申请的高清可变焦摄像头、热感镜头、微型抗噪拾音设备等一系列需要的组件也相继到位。
随着这些组件在实验室中配合上1703芯片的测试工作展开,原始的设计方案也在逐步完善当中。
在十二月初的时候第一台连外壳都没有的工程机试飞成功了。
尽管这台工程机离设计方案的最终效果,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可以证明,在1703芯片的支持下,设计中三款无人机预期功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信息工程大学才刚刚合并后成立了几年的时间,跟军内其它高等学府比起来,完全是个年轻的“小弟弟”,校领导们急需拿得出手的成果来为学校积累资本。
所谓的资本可以是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是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当然也可以是学生们参加军内比赛,特别是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比赛名次。
如果三名学员能在“无人机设计方案征集”这种全军范围的活动中脱颖而出,那正是校方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在工程机工作展示后,校领导在惊叹了三名学员的想象力和执行能力后,非常看好他们的方案。根本不用申请,十分痛快的又批下了二十万的专项研究经费。
大校长更是亲自鼓励了三人,让他们别怕困难,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学校提。学校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就算解决不了的,也会出面帮助联系军内各科研单位以及工厂,想办法帮着解决。
目标只有一个,在明年四月份开始的正式评选中,好好展现一下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素质。
得到了校方不遗余力的支持,曲森三人的热情进入了空前高涨的阶段。
在通过工程机的测试,确定了设计中三种无人机的可能性后,两个女生凑到一起商量了好久,分别给三种机型起了名字。
第一种配有热感镜头,主要用于小区域侦查的被命名为雨燕。第二种主要用于隐蔽侦查的被取名为蜂鸟。至于第三种用于战场监控以及反狙击的,曲森在一番毫不妥协的争夺后,终于拿到了命名权。
原本是想取名为鹰眼的,想了想又觉得实在是没什么特点,后来想到自己原设计里,还想给这款无人机装上战斗部,可校方说什么也不允许他们去接触危险的炸药,只能让这个想法保留在设计层面。
虽说是设计层面,可一旦这个方案得到了总装的采纳,等正式产品出来,战斗部的设想还是有很大机会可以实现的。
曲森最终把这款无人机,取名为——秦弩。
这三款无人机,组件问题得到解决后,虽然听起来余下的工作好像已经难度不大,但实际上各有各的难点。
雨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续航能力和可操控距离,蜂鸟在雨燕面临的两个问题基础上,还要考虑体积和最重要的静音问题。
秦弩虽然在预想中,只要配上一颗变焦高清摄像头,问题就不大了。可带入实战环境就会发现,在战场环境下,无人机根本没有条件,通过悬停或者低速巡航来捕捉目标。
你敢停在那里或者低速飞行,敌方就一定敢一枪把你打掉。可高速机动之下,又无法保证有效像素。捕捉敌方普通士兵或者火力点方位,问题还不算大。但敌方狙击手的狙击点,一定是足够隐蔽的,想从低分辨率的图像中分辨出来,那就太困难了。
吴教授对于自己俩学生参加总装组织的征集活动,自然是赞成的,他本人也非常看好小型无人机在军事上可能发挥的用途。
俩硕士研究生那没问题,可曲森却有问题,别的不说,他学期末还有五门专业课要过呢。曲森拿着校领导的批准当背书,甚至把吴教授都给拉出来了,好说歹说的在无数次跟导员姜梅保证绝对不耽误考试后,才非常不容易的得到了批准。
正式设计刚一开始,三人就遇到了首个难题——无人机的控制芯片问题。
此次准备参赛的三款无人机,都是准军事用途的,无论从功能拓展,到数据交互,都需要专业级的控制芯片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设计要求。
虽然三人之前改装周莉的那架“玩具”,也同样搭载了视频、音频信号采集传输,但那只是在无人机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上去了两件自带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组件。
无人机飞起来时,遥控、视频、音频三个信号实际上是各工作各的,通过制作的控制软件来协同操作。
这样的东西玩一玩还可以,真要用于军事用途,不说抗干扰能力和实时传输速度,能耗就是个无法逾越的大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再给无人机搭在上更多的功能,都需要能提供多种拓展的专业级控制芯片,来进行主控计算。
意识到以三人如今的能力,是根本无法搞到专业级的控制芯片后,周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跟自己老妈求援。
周莉老妈对于女儿搞科研,自然是双手双脚支持的,国内其实已经研发出了主要适用于无人机的主控芯片,不过那东西,除开性方面能不说,单说涉密级别就不是普通军校学生可以接触的东西。
不过周莉老妈还是给出了可选方案,德州仪器公司供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及无线通信应用开发出来的高性能、高集成度嵌入式处理器。
该公司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小规模的生产了一批omap17系列的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芯片,这款芯片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也就是给手机用的。
这款芯片开始普通试生产后不久,就被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很快便被叫停了。后来被咱们国家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全给买(弄)了回来。
不要以为这些芯片存在问题就属于废品,所谓的缺陷只是在应用于手机处理器时存在的问题。作为一款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芯片,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更别说其中包含的工艺技术。
虽说相关技术都有专利保护,但并不影响咱们去研究和吸纳。
咱们国家弄一堆“废品”回来,又没有生产线,除了一部分被拿去做研究,剩下的基本没什么大用。
经过周莉老妈从技术角度的评估,这款芯片完全可以作为多功能无人机的主控芯片。自己女儿使用也是制作参赛作品,几块就足够了。
当然周莉老妈是不可能用自己单位的名义申请芯片,给自己女儿用。曲森几个也没法以个人名义申请,所以出面的只能是信息工程大学。
校领导既然已经通过了几个学生的申请,用学校名义帮忙申请几块芯片自然没什么问题。报告打上去之后,很快得到了批准。一周后,五块omap1703芯片便通过军内保密快件的方式,送到了学校。
面对着五块从没有接触过的芯片,配合着随芯片一起送来的厚厚的详细介绍,曲森、周莉、李莹三人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研究透了它们的各种性能参数。
搞明白后三人的心情简直已经无法用兴奋来形容了,这款芯片单从性能上来说,用于无人机的控制简直可以说是奢侈。
低功耗高频率不说,支持 32 位和 16 位(thumb 模式)指令集,用于 mmu 的两个 64 项转换旁视缓冲器,两个高速 3.68mhz uart,并行紧凑型摄像头端口,用于 dct、idct、像素插值的视频硬件加速器,等等一系列的软硬件支持,可以说为三人的想法转为现实,提供了所有需要的支撑。
有了控制芯片,计划中的三款无人机设计工作,终于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随着初步设计出现了轮廓,三人申请的高清可变焦摄像头、热感镜头、微型抗噪拾音设备等一系列需要的组件也相继到位。
随着这些组件在实验室中配合上1703芯片的测试工作展开,原始的设计方案也在逐步完善当中。
在十二月初的时候第一台连外壳都没有的工程机试飞成功了。
尽管这台工程机离设计方案的最终效果,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可以证明,在1703芯片的支持下,设计中三款无人机预期功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信息工程大学才刚刚合并后成立了几年的时间,跟军内其它高等学府比起来,完全是个年轻的“小弟弟”,校领导们急需拿得出手的成果来为学校积累资本。
所谓的资本可以是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是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当然也可以是学生们参加军内比赛,特别是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比赛名次。
如果三名学员能在“无人机设计方案征集”这种全军范围的活动中脱颖而出,那正是校方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以在工程机工作展示后,校领导在惊叹了三名学员的想象力和执行能力后,非常看好他们的方案。根本不用申请,十分痛快的又批下了二十万的专项研究经费。
大校长更是亲自鼓励了三人,让他们别怕困难,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学校提。学校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就算解决不了的,也会出面帮助联系军内各科研单位以及工厂,想办法帮着解决。
目标只有一个,在明年四月份开始的正式评选中,好好展现一下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素质。
得到了校方不遗余力的支持,曲森三人的热情进入了空前高涨的阶段。
在通过工程机的测试,确定了设计中三种无人机的可能性后,两个女生凑到一起商量了好久,分别给三种机型起了名字。
第一种配有热感镜头,主要用于小区域侦查的被命名为雨燕。第二种主要用于隐蔽侦查的被取名为蜂鸟。至于第三种用于战场监控以及反狙击的,曲森在一番毫不妥协的争夺后,终于拿到了命名权。
原本是想取名为鹰眼的,想了想又觉得实在是没什么特点,后来想到自己原设计里,还想给这款无人机装上战斗部,可校方说什么也不允许他们去接触危险的炸药,只能让这个想法保留在设计层面。
虽说是设计层面,可一旦这个方案得到了总装的采纳,等正式产品出来,战斗部的设想还是有很大机会可以实现的。
曲森最终把这款无人机,取名为——秦弩。
这三款无人机,组件问题得到解决后,虽然听起来余下的工作好像已经难度不大,但实际上各有各的难点。
雨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续航能力和可操控距离,蜂鸟在雨燕面临的两个问题基础上,还要考虑体积和最重要的静音问题。
秦弩虽然在预想中,只要配上一颗变焦高清摄像头,问题就不大了。可带入实战环境就会发现,在战场环境下,无人机根本没有条件,通过悬停或者低速巡航来捕捉目标。
你敢停在那里或者低速飞行,敌方就一定敢一枪把你打掉。可高速机动之下,又无法保证有效像素。捕捉敌方普通士兵或者火力点方位,问题还不算大。但敌方狙击手的狙击点,一定是足够隐蔽的,想从低分辨率的图像中分辨出来,那就太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