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登上了灵丘城墙。
作为赵军主将,廉颇习惯每天在联军发动攻城之前自己先巡视一遍城墙,提前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晨曦的阳光中,廉颇脚步匆匆,时不时的和一些熟悉的部下点头打着招呼,偶尔还会亲热的拍拍一些士兵们的肩膀,停下来询问一下这些士兵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廉颇绝对是一个十分爱护士兵的将领,当然到了战场时他又会变得无比的杀伐决断,那时候的伤亡对于他来说就仅仅是一个数字了。
正是因为廉颇的表现,灵丘城之中的这八万赵国败兵才能够在四十万联军的围攻之中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随着巡视距离的渐渐加深,廉颇的眉头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皱了起来。
灵丘城之中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城墙上已经出现了多处缺口但是却只能草草修复,迟早会变成更大的缺口,是巨大的城防隐患。
能够上城墙作战的士兵数量一天天的减少,伤兵的数量却不停攀升,但却缺少足够的医者和药物来给伤兵们进行治疗。
粮食的消耗也即将减低,在军粮官的建议下廉颇已经开始尽可能的缩减了每一个的口粮份额,但最多五天时间所有的粮食就会被消耗完毕。
困难是一条接着一条,而希望呢?
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今灵丘城外武信君赵括所率领的十万援军。
赵括会不会救廉颇?
对此廉颇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知道自己虽然和赵括不和,但他们两人都是赵国臣子,都希望赵国变得更加强大。
赵括必然会顾全大局,绝对不可能会因为政见不合而在这种关系到赵国利益的事情上去耍什么小心机。
平心而论,如果赵括带来的是二十万援军,廉颇都觉得赵括有希望获胜,但十万这个数字真的让廉颇不敢抱任何希望。
昨夜廉靖冒险出城带回来的消息更是让廉颇的心都凉得透透了。
朝阳是希望的象征,但廉颇如今站在灵丘城外,迎着朝阳感受到的却只是满满的绝望!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廉颇身边响起:“大将军,敌军马上就要发动攻击,该回营了。”
廉颇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廉靖:“不是让你好好休息吗?”
廉靖头一昂,高声道:“廉氏子弟为国征战,从来不知疲惫二字!”
廉颇沉默片刻,嘴角露出笑容:“好,这才是老夫的儿子!”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目光之中都透着坚定和决然。
突然,一声惊呼传来。
“你们看,楚国人……楚国人是不是在撤兵?”
廉颇和廉靖的身体同时一僵,原先那种为国捐躯的壮烈感瞬间完全消失,同时转头朝着城外的楚军营地看去。
此刻,楚军营地之中大量的楚军正在不停的开拔出来,然而楚军开拔的方向并不是朝着灵丘城的方向而来,而是头也不回的朝着南方而去,离开了战场。
廉颇父子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幕,浑身激动得颤抖起来。
五国联军之中楚国绝对是能够排名前二的存在,如今楚军突然撤退离开,这对于灵丘城之中的赵军来说绝对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好消息。
下一刻,城墙之上开始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楚军撤退了!”
“楚国人跑路了!”
一片欢呼声中,廉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块原本压在身上的千钧巨石,这一刻突然变得轻了不少。
又过了一会,欢呼声渐渐的低了下来。
因为众人突然发现原来仅仅是楚国人跑路了,其他四国联军依旧没有任何挪窝的迹象。
但即便如此,楚军撤退的事实依旧极大的提升了灵丘城之中赵国守军的士气。
廉靖看着自己的父亲,轻声问道:“会是那个人做的吗?”
廉颇叹了一口气,道:“除了武信君之外,还能有谁做得到这一点呢?
别忘了昨夜武信君和你说过的那些话。”
廉靖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半晌之后才道:“这也在武信君的算计之中?”
廉颇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灵丘城外,赵国援军大营。
许历兴冲冲的冲入了营帐之中:“君候,楚国人撤军了!”
正在喝粥的赵括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已经空空如也的空碗,道:“嗯,知道了。”
许历哑然片刻,然后一拍脑袋:“也是,臣都忘了,这肯定在主君的算计之中啊。”
赵括哈哈一笑,看着许历这般模样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曾几何时,以前总是担心赵括这啊那啊的许历叔叔,如今也成为了赵括的脑残粉了。
赵括笑道:“许叔啊你就等着吧,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咱们还能收到齐国退兵的消息呢。”
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匡梁神情阴霾的回到了自己的帅帐之中。
十万楚军的离开让灵丘城外联军的数量变成了三十万,这个数字依然极具优势,但却已经不能说是必胜之势了。
但匡梁也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希望,毕竟在他看来,如今这个情况充其量就是胜算从十成变成了八成,还是比较稳的。
“信陵君……或许是时候重视一下信陵君的计策了。”
匡梁喃喃自语。
不得不承认,信陵君是至今为止联军之中唯一一个准确察觉到赵括心思的人。
今天信陵君还说过可能会有其他国家步楚国后尘撤退,这才是真正让匡梁感觉到忧虑的事情。
会是哪个国家呢?
就在这个时候,大帐之外突然传来一声禀报:“主君,大王的使者来了!”
匡梁先是一愣,下意识的说道:“快请使者进来。”
不知为何,匡梁心中突然有着一种不妙的预感。
片刻之后,一名齐国大臣走进匡梁帅帐之中,拿出一份谕令交到匡梁手中。
“大司马……你自己看吧。”
匡梁有些颤抖接过这份齐王的谕令,展开阅读,只见上面的内容是——“若楚军撤退,则立刻撤军回国,不得有误!”
匡梁整个人都呆滞住了。
他确实想过其他国家撤军的可能,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撤军的竟然是自家的大王!
作为赵军主将,廉颇习惯每天在联军发动攻城之前自己先巡视一遍城墙,提前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晨曦的阳光中,廉颇脚步匆匆,时不时的和一些熟悉的部下点头打着招呼,偶尔还会亲热的拍拍一些士兵们的肩膀,停下来询问一下这些士兵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廉颇绝对是一个十分爱护士兵的将领,当然到了战场时他又会变得无比的杀伐决断,那时候的伤亡对于他来说就仅仅是一个数字了。
正是因为廉颇的表现,灵丘城之中的这八万赵国败兵才能够在四十万联军的围攻之中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随着巡视距离的渐渐加深,廉颇的眉头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皱了起来。
灵丘城之中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城墙上已经出现了多处缺口但是却只能草草修复,迟早会变成更大的缺口,是巨大的城防隐患。
能够上城墙作战的士兵数量一天天的减少,伤兵的数量却不停攀升,但却缺少足够的医者和药物来给伤兵们进行治疗。
粮食的消耗也即将减低,在军粮官的建议下廉颇已经开始尽可能的缩减了每一个的口粮份额,但最多五天时间所有的粮食就会被消耗完毕。
困难是一条接着一条,而希望呢?
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今灵丘城外武信君赵括所率领的十万援军。
赵括会不会救廉颇?
对此廉颇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知道自己虽然和赵括不和,但他们两人都是赵国臣子,都希望赵国变得更加强大。
赵括必然会顾全大局,绝对不可能会因为政见不合而在这种关系到赵国利益的事情上去耍什么小心机。
平心而论,如果赵括带来的是二十万援军,廉颇都觉得赵括有希望获胜,但十万这个数字真的让廉颇不敢抱任何希望。
昨夜廉靖冒险出城带回来的消息更是让廉颇的心都凉得透透了。
朝阳是希望的象征,但廉颇如今站在灵丘城外,迎着朝阳感受到的却只是满满的绝望!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廉颇身边响起:“大将军,敌军马上就要发动攻击,该回营了。”
廉颇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廉靖:“不是让你好好休息吗?”
廉靖头一昂,高声道:“廉氏子弟为国征战,从来不知疲惫二字!”
廉颇沉默片刻,嘴角露出笑容:“好,这才是老夫的儿子!”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目光之中都透着坚定和决然。
突然,一声惊呼传来。
“你们看,楚国人……楚国人是不是在撤兵?”
廉颇和廉靖的身体同时一僵,原先那种为国捐躯的壮烈感瞬间完全消失,同时转头朝着城外的楚军营地看去。
此刻,楚军营地之中大量的楚军正在不停的开拔出来,然而楚军开拔的方向并不是朝着灵丘城的方向而来,而是头也不回的朝着南方而去,离开了战场。
廉颇父子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幕,浑身激动得颤抖起来。
五国联军之中楚国绝对是能够排名前二的存在,如今楚军突然撤退离开,这对于灵丘城之中的赵军来说绝对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好消息。
下一刻,城墙之上开始爆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楚军撤退了!”
“楚国人跑路了!”
一片欢呼声中,廉颇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块原本压在身上的千钧巨石,这一刻突然变得轻了不少。
又过了一会,欢呼声渐渐的低了下来。
因为众人突然发现原来仅仅是楚国人跑路了,其他四国联军依旧没有任何挪窝的迹象。
但即便如此,楚军撤退的事实依旧极大的提升了灵丘城之中赵国守军的士气。
廉靖看着自己的父亲,轻声问道:“会是那个人做的吗?”
廉颇叹了一口气,道:“除了武信君之外,还能有谁做得到这一点呢?
别忘了昨夜武信君和你说过的那些话。”
廉靖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半晌之后才道:“这也在武信君的算计之中?”
廉颇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灵丘城外,赵国援军大营。
许历兴冲冲的冲入了营帐之中:“君候,楚国人撤军了!”
正在喝粥的赵括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已经空空如也的空碗,道:“嗯,知道了。”
许历哑然片刻,然后一拍脑袋:“也是,臣都忘了,这肯定在主君的算计之中啊。”
赵括哈哈一笑,看着许历这般模样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曾几何时,以前总是担心赵括这啊那啊的许历叔叔,如今也成为了赵括的脑残粉了。
赵括笑道:“许叔啊你就等着吧,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咱们还能收到齐国退兵的消息呢。”
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匡梁神情阴霾的回到了自己的帅帐之中。
十万楚军的离开让灵丘城外联军的数量变成了三十万,这个数字依然极具优势,但却已经不能说是必胜之势了。
但匡梁也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希望,毕竟在他看来,如今这个情况充其量就是胜算从十成变成了八成,还是比较稳的。
“信陵君……或许是时候重视一下信陵君的计策了。”
匡梁喃喃自语。
不得不承认,信陵君是至今为止联军之中唯一一个准确察觉到赵括心思的人。
今天信陵君还说过可能会有其他国家步楚国后尘撤退,这才是真正让匡梁感觉到忧虑的事情。
会是哪个国家呢?
就在这个时候,大帐之外突然传来一声禀报:“主君,大王的使者来了!”
匡梁先是一愣,下意识的说道:“快请使者进来。”
不知为何,匡梁心中突然有着一种不妙的预感。
片刻之后,一名齐国大臣走进匡梁帅帐之中,拿出一份谕令交到匡梁手中。
“大司马……你自己看吧。”
匡梁有些颤抖接过这份齐王的谕令,展开阅读,只见上面的内容是——“若楚军撤退,则立刻撤军回国,不得有误!”
匡梁整个人都呆滞住了。
他确实想过其他国家撤军的可能,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撤军的竟然是自家的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