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赵括抛出来的这个问题,李牧陷入沉思。
这几年,赵国军队虽然在赵括的率领下南征北战攻城略地获得了极其辉煌的成绩,歼灭了其他几大强国大量的军队,但也并非没有隐忧。
上一任赵国大将军廉颇指挥下的宜阳、高唐、蓟都三次大败,让赵国损失了超过三十万的兵马。
用数字来打比方,假如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军事实力是十分,那秦国就是八分,齐国和楚国就是六点五分。
在经过了这几年的大战之后,秦国的军事实力降到了五分,齐国和楚国也降到了四分,但赵国本身同样也因为三十万兵马的损失而下降到了七分。
以赵国单独的七分去对抗秦齐楚加起来一共十三分的实力,赵国明显劣势。
即便去掉四分的齐国,加上已经彻底残废算是一点五分的魏国,那赵国也还是要以七分来面对秦楚魏的十点五分,依旧还是劣势。
看着表情凝重的李牧,赵括微笑道:“你现在明白了?
这其实还没有算上韩国呢。
韩国向来和魏国是抱团取暖的,这一次只是例外。
本侯可以断定,只要本侯展露出想要灭亡魏国的意思,那韩国一定会立刻背叛和大赵之间的同盟,站到魏国那边去。”
李牧身体一震。
按照韩国实力是两分来算,秦楚魏韩加起来一共就是十三点五分,几乎已经是赵国实力的两倍了。
而且一旦秦楚魏韩联手,再加上刚刚和赵国结束战争的齐国、燕国,战国七雄之中的其他六个诸侯国全部站在了赵国的对立面。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举世皆敌啊!李牧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赵国现在的实力足够对抗其他六个诸侯国联手吗?
如果廉颇不打那三次败仗,不让赵国损失三十万精锐,赵国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但现在的赵国显然并没有那个实力,即便如今天下第一强国依旧还是赵国。
赵括拍了拍李牧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李牧啊,所以你明白了吧?
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攻击并灭亡最弱的魏国确实是最佳选项。
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击溃眼下大赵最强大的挑战者齐国才是最适合的选择,即便那会耗费大赵更多的时间和伤亡,但这都是值得的。”
李牧心悦诚服,拜倒在地:“主君高瞻远瞩,臣在主君面前简直如米粒之光对比皓月之辉,根本不值一提!”
看着彻底服气的李牧,赵括的脸上也是露出笑容。
这可是李牧啊,能被李牧这样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称赞,赵括的心中还是相当舒服的。
赵括亲自将李牧扶起,正色道:“李牧啊,本侯的目标一直没变,那就是要统一这整个天下!但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我们不能着急,明白吗?”
李牧正色道:“臣明白了,这就去点兵前往临淄!”
看着心悦诚服离开的李牧,赵括轻舒一口气。
许历走了进来,笑道:“主君果然高论,老臣在一旁听得心服口服。”
赵括哈哈一笑,道:“邯郸城那边可有什么动向?”
许历道:“大司马乐乘回归邯郸之后就一直称病,太后让人给府中三位夫人和几名少主送了一些赏赐。
对了,平原君刚刚让人送来了一封信。”
许历拿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放在赵括面前。
赵括拆开火漆拿出里面的信纸,阅读起来。
这封信是平原君亲笔所写,一页纸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
最开始平原君先是用一个极为夸张、将近半页纸的篇幅来称赞了赵括的惊世战功,然后才引入正题。
平原君表示之所以没有在廷议上反对乐乘替换赵国的决议,主要是因为来自于某些不可言说方面的压力。
如今这种压力已经退去,平原君依旧是赵括的好盟友,并希望大家将来还能够继续合作,一起压制蔺相如。
看完这封信,赵括不由哑然。
这翻脸的速度真是比翻书还快啊。
想了想,赵括将信扔给许历:“拿去烧了吧。”
许历道:“主君打算回信吗?”
赵括哼了一声,道:“这个平原君明显已经对本侯产生不满,他当真以为本侯是傻子不成?
这信是不用回了,让他自己担心去吧。”
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其实是非常阴毒的,如果不是赵括早就已经做好了计划,换一个人来指挥这场战役是不可能在区区十天内击败拥有兵力和质量优势的齐国大将匡梁的。
就差一点点,赵括的政治生涯就会因为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而遭到重大挫折,甚至彻底葬送。
赵括想了想,道:“对了,让邯郸之中我们的人放出一些风声,就说本侯对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很不满意。”
许历楞了一下,道:“主君的意思是……”赵括看了许历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既然平原君已经背叛了和本侯的联盟,那么……本侯其实也不一定就要和他继续当盟友下去,不是吗?”
凡事有利就有弊,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真理。
平原君的背叛确实险些让赵括身败名裂,但随着赵括的胜利,平原君现在已经开始承受这次背叛的反噬。
比如说,平原君的声望必然会因为这次背叛而大跌,将会有许多人离开平原君投奔到赵括这边来。
在这之前,如果赵括和蔺相如合作,人们会认为赵括忘恩负义,不顾平原君的提携之恩。
但在这次背叛之后,赵括即便和蔺相如光明正大的合作也不会再引来任何的批评,赵括的声望更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赵括因为这件事情算是彻底和平原君划清了界限,将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在赵国政坛上活跃。
这也就意味着赵括将来在政坛上闪转腾挪的余地更大,可以看情况和蔺相如或者平原君合作,从而慢慢的扩展自己的势力。
想到这里,赵括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么一说,平原君还算是帮了本侯不小的忙呢。”
这几年,赵国军队虽然在赵括的率领下南征北战攻城略地获得了极其辉煌的成绩,歼灭了其他几大强国大量的军队,但也并非没有隐忧。
上一任赵国大将军廉颇指挥下的宜阳、高唐、蓟都三次大败,让赵国损失了超过三十万的兵马。
用数字来打比方,假如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军事实力是十分,那秦国就是八分,齐国和楚国就是六点五分。
在经过了这几年的大战之后,秦国的军事实力降到了五分,齐国和楚国也降到了四分,但赵国本身同样也因为三十万兵马的损失而下降到了七分。
以赵国单独的七分去对抗秦齐楚加起来一共十三分的实力,赵国明显劣势。
即便去掉四分的齐国,加上已经彻底残废算是一点五分的魏国,那赵国也还是要以七分来面对秦楚魏的十点五分,依旧还是劣势。
看着表情凝重的李牧,赵括微笑道:“你现在明白了?
这其实还没有算上韩国呢。
韩国向来和魏国是抱团取暖的,这一次只是例外。
本侯可以断定,只要本侯展露出想要灭亡魏国的意思,那韩国一定会立刻背叛和大赵之间的同盟,站到魏国那边去。”
李牧身体一震。
按照韩国实力是两分来算,秦楚魏韩加起来一共就是十三点五分,几乎已经是赵国实力的两倍了。
而且一旦秦楚魏韩联手,再加上刚刚和赵国结束战争的齐国、燕国,战国七雄之中的其他六个诸侯国全部站在了赵国的对立面。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举世皆敌啊!李牧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赵国现在的实力足够对抗其他六个诸侯国联手吗?
如果廉颇不打那三次败仗,不让赵国损失三十万精锐,赵国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但现在的赵国显然并没有那个实力,即便如今天下第一强国依旧还是赵国。
赵括拍了拍李牧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李牧啊,所以你明白了吧?
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攻击并灭亡最弱的魏国确实是最佳选项。
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击溃眼下大赵最强大的挑战者齐国才是最适合的选择,即便那会耗费大赵更多的时间和伤亡,但这都是值得的。”
李牧心悦诚服,拜倒在地:“主君高瞻远瞩,臣在主君面前简直如米粒之光对比皓月之辉,根本不值一提!”
看着彻底服气的李牧,赵括的脸上也是露出笑容。
这可是李牧啊,能被李牧这样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称赞,赵括的心中还是相当舒服的。
赵括亲自将李牧扶起,正色道:“李牧啊,本侯的目标一直没变,那就是要统一这整个天下!但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我们不能着急,明白吗?”
李牧正色道:“臣明白了,这就去点兵前往临淄!”
看着心悦诚服离开的李牧,赵括轻舒一口气。
许历走了进来,笑道:“主君果然高论,老臣在一旁听得心服口服。”
赵括哈哈一笑,道:“邯郸城那边可有什么动向?”
许历道:“大司马乐乘回归邯郸之后就一直称病,太后让人给府中三位夫人和几名少主送了一些赏赐。
对了,平原君刚刚让人送来了一封信。”
许历拿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放在赵括面前。
赵括拆开火漆拿出里面的信纸,阅读起来。
这封信是平原君亲笔所写,一页纸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
最开始平原君先是用一个极为夸张、将近半页纸的篇幅来称赞了赵括的惊世战功,然后才引入正题。
平原君表示之所以没有在廷议上反对乐乘替换赵国的决议,主要是因为来自于某些不可言说方面的压力。
如今这种压力已经退去,平原君依旧是赵括的好盟友,并希望大家将来还能够继续合作,一起压制蔺相如。
看完这封信,赵括不由哑然。
这翻脸的速度真是比翻书还快啊。
想了想,赵括将信扔给许历:“拿去烧了吧。”
许历道:“主君打算回信吗?”
赵括哼了一声,道:“这个平原君明显已经对本侯产生不满,他当真以为本侯是傻子不成?
这信是不用回了,让他自己担心去吧。”
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其实是非常阴毒的,如果不是赵括早就已经做好了计划,换一个人来指挥这场战役是不可能在区区十天内击败拥有兵力和质量优势的齐国大将匡梁的。
就差一点点,赵括的政治生涯就会因为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而遭到重大挫折,甚至彻底葬送。
赵括想了想,道:“对了,让邯郸之中我们的人放出一些风声,就说本侯对平原君的这一次背叛很不满意。”
许历楞了一下,道:“主君的意思是……”赵括看了许历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既然平原君已经背叛了和本侯的联盟,那么……本侯其实也不一定就要和他继续当盟友下去,不是吗?”
凡事有利就有弊,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真理。
平原君的背叛确实险些让赵括身败名裂,但随着赵括的胜利,平原君现在已经开始承受这次背叛的反噬。
比如说,平原君的声望必然会因为这次背叛而大跌,将会有许多人离开平原君投奔到赵括这边来。
在这之前,如果赵括和蔺相如合作,人们会认为赵括忘恩负义,不顾平原君的提携之恩。
但在这次背叛之后,赵括即便和蔺相如光明正大的合作也不会再引来任何的批评,赵括的声望更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赵括因为这件事情算是彻底和平原君划清了界限,将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在赵国政坛上活跃。
这也就意味着赵括将来在政坛上闪转腾挪的余地更大,可以看情况和蔺相如或者平原君合作,从而慢慢的扩展自己的势力。
想到这里,赵括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么一说,平原君还算是帮了本侯不小的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