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佛教的三教论道确定了下来。
    李青作为关键人物,对此非常有信心。
    因为这个世上,不仅缺乏华夏的儒家思想,同样也缺乏道家和佛家思想!
    前世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他看书非常杂。
    佛道两家的经典,也看了不少。
    尤其是对佛门的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分了解。
    一些著名的禅宗禅语,亦了然于胸。
    李青说道:“陛下, 三教论道,臣有信心。不过眼下同样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望陛下能够批准。”
    天符帝瞥了眼李青,淡淡地说道:“关于圣院?”
    圣院一旦设立,几乎和朝廷抢夺权利没有任何区别。
    凡是参加科举之人,最后都要去圣院参拜儒家圣贤, 方能授予文位,开辟文宫,成为真正的儒道修行者。
    这对任何一个朝廷,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内心都是十分不愿意接受。
    天符帝同样如此。
    然而摆在他面前,有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一,如果他不同意在大周个郡县建立圣院,将会引来天下所有读书人的不满。这严重的触碰了读书人的利益,断了他们的修行之路。
    得罪举国的读书人,下场非常可怕,即便是皇权也会遭到倾轧。
    第二,建立圣院,大周将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一大批能与七品修士,甚至是与中阶修士媲美的儒道修行者。
    这将极大地极大地增强大周国力,有利于大周应对离国和蛮族的腹背夹击。
    “正是。”李青迎着天符帝的眼神,淡然自若地回道。
    孔嵬和朱九渊,担心天符帝惧怕圣院脱离朝廷的管控, 导致儒家做大, 超脱于朝堂之上。
    连忙开始劝导。
    “陛下,圣院设立,将极大地极大地增强大周国力。能够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都熟读圣贤书。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不错,读书人但凡胆敢违背圣贤道理,文宫必将崩塌。一身修为皆空。设立圣院,更能坚定读书人的志向,使他们不敢违背圣贤道理。”
    听着二人非常明显的劝说,天符帝面无表情。
    李青这么快就让儒家大道显化,并且创建儒道,极大的出乎天符帝的意料。
    让他原先赶在世家之前,提前培养一批寒门士子的算盘全部落空。
    然而,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他不答应。
    这是大势所趋。
    也的确能够迅速地提升大周国力。
    同时儒道修行者需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道路,也算是给天符帝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谈争权夺利,至少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儒生敢乱来,没有儒生敢不为国效力。
    否则文宫崩塌,一身修为皆空。
    天符帝看向孔嵬, 说道:“设立圣院之事,朕会让礼部和吏部配合你。以最短的时间,在大周各郡县,都设立一座圣院。
    至于长青,这段时间,就好好准备三教论道。你只能赢,不能输。”
    众人见天符帝答应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又在永安宫,就每一座郡圣院和县圣院,应当如何设立,圣院当中该有哪些官吏,哪些职位,进行深入的商议。
    这一商议,又是接近两个时辰过去。
    当李青三人离开永安宫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走在皇宫幽深的路上,忽然一位身穿道袍的女子出现,拦在李青面前。
    她身边,还站着一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
    这两人,正是不久前协助李青,阻止烂陀尊者摧毁儒家大道的大周国师和金庭山掌教。
    李青微微欠身施礼,道:“之前欲灭佛报仇,走得匆忙。未能感谢两位道长相助之恩,还请恕罪。”
    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转过身,并未受李青这一礼,叹道:“这是我道教欠你们儒教的因果,贫道出手,也非为了儒教,而是为了人道。
    万妖国蠢蠢欲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头。人族当团结一致,方能共同抵御大敌。”
    那身穿道袍的大周国师倒是受了李青一礼,随后摆了摆手,说道:
    “本座并非道士,只是兼修道法的剑修,同样也是大周国师。”
    这位大周国师,相貌看上去只有二十岁左右。
    却是一个不知道活了多久的老怪物。
    同时也是最精彩艳艳的剑修。
    在剑道式微的情况下,成为当世至强者之一。
    只可惜最后渡劫失败,非但没有晋升剑道大能,反而修为直线下跌。
    如今也只不过堪堪恢复到了二品修为。
    在养伤和恢复修为的过程当中,她意识到了光凭自身的剑道,依旧无法渡劫晋升大能。
    于是熔道、佛两家于一炉。
    修炼出了道剑和释剑。
    今日与烂陀尊者大战时,得到李青的舌剑加持。
    儒释道三剑合一,威力直线上涨。
    也让她更加明悟,唯有集百家之所长,才能在剑道上走得更远。
    “国师?”
    李青微微一惊。
    大周有国师这件事他知道。
    但数百年来,从未有过关于大周国师的任何传闻。
    没想到竟然就是眼前这位剑修。
    一旁的孔嵬和朱九渊也大吃一惊。
    旁人没有听说过关于国师的传闻,但他们知道一些辛秘。
    大周国师来历惊人,号称五千年来第一剑修。
    被誉为最有望晋升大能的非佛道两教的强者。
    没想到眼前这人,竟然就是那神秘却名声无比响亮的五千年来第一剑修!
    李青问道:“不知国师找我,所为何事?”
    国师也不矫情,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本座欲向你学习儒家经典,不知可否?”
    儒剑、释剑、道剑。
    大周国师已经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儒释道三剑合一,才是她真正的剑道!
    要想修炼儒剑,就像她通读佛家道家经典一样,必须精通儒家经典。
    而开创了儒教、并且让儒家大道显化的李青,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李青颔首道:“以德报恩,以直报怨。国师相助之恩,李青自当回报。只要李青空闲,国师随时可以前来寻我。”
    见李青答应,大周国师眉头舒展开来。
    道:“你儒道有唇枪舌剑之神通,作为回报,若有对剑道上的问题,亦可随时问本座。
    此前你借本座舌剑一用,令本座大有感悟。
    道剑和释剑皆有巨大的不同之处,不知儒剑的精髓在哪?”
    儒释道三剑合一的威力太大了,大周国师已经迫不及待地及待地想要自行修炼出儒剑。
    李青沉吟片刻,回道:“剑是儒家的思想之一,儒家赋予读书人的佩剑于品行。与其他武器相比较,剑被儒家视作君子。
    君子之道,学儒以养身,言谈举止和于正道。
    君子之道,在于仁和义,明仁则立身于世,明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君子之道,进可为官治国,退可独善其身。
    一如剑本身,刚正不阿,宁为寸寸碎,不可绕指柔。
    出则堂堂正正一往无前,收则藏器于身伺机而动。
    这是我所理解的儒家之剑。”
    李青以品行来形容剑,将儒剑视作君子。
    让大周国师听了大为触动。
    这般新奇的说法,她却是从未听过。
    又觉得十分有道理,似乎触碰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世界。
    她郑重地向李青施了一礼,道:“感谢不吝指教!”
    这时,一旁的金庭山掌教陆淳阳开口了。
    “小友,贫道金庭山掌教。道儒一脉相承,本是一家。小友哪日得空,可来金庭山一叙。贫道定扫榻相迎。”
    陆淳阳的师父,为还因果,曾协助佛教阻止孔圣显化儒家大道。
    与儒家算是结下了死仇。
    他今日前来相助,是为了人道昌盛。
    只有各大教派鼎盛发展,人道才能大兴,才不会受到妖族的威胁。
    如今亲自邀请李青去金庭山,则是儒教大兴已成必然,想要了结道教和儒教之间的因果恩怨。
    即便无法了结两教恩怨,天下道门那么多,也不能让儒教把怒火单单发泄在金庭山上。
    李青有志熔百家于一炉,道家和佛家,自然也在范围之内。
    于是轻轻点头,道:“他日我周游列国教化天下,定会去金庭山寻道长一叙。”
    陆淳阳心中微微一震,没想到李青竟然有如此志向,竟然要效仿孔子周游列国。
    不过一想到李青毕竟是让儒家大道显化之人,又是儒教开创者。
    效仿孔子并无不可。
    他脸上露出一个笑容,“贫道期待小友到来的那一日,告辞。”
    说罢,冯虚御风,飞身而去。
    大周国师又请教了李青几个有关于儒道上的问题后,也飘身离去。
    李青出皇宫,回到家中之后,便开始整理脑海中有关于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尤其是这个世界所没有的佛道两教思想。
    他必须以最充分的准备,来面临七天之后的三教论道。
    ……
    时间一晃,七天转瞬即逝。
    三教论道,胜者为国教。
    这道圣旨传出去,立马引起了佛道两教的高度重视。
    道统传承,信徒数量,永远是任何教派最核心也是最重视的所在。
    自从人皇开创的黄金盛世崩塌之后,道佛崛起。
    道佛两教无数年来,都在互相斗争,拼命地传教,争夺信徒。
    人族七国,琉璃国是彻头彻尾的佛国。
    永国国教为道教,庆国国教为佛教。
    剩下的乾国,离国,凉国,周国,都没有立国教。
    如今大周要立国教,哪能不让佛门和道门动心?
    甚至佛门即便在知道李青扬言灭佛的情况下,或许三教论道当中有陷阱,依旧义无反顾的要去参加。
    一旦争下大周国教,佛门将更胜道门一筹,佛门气运将再上一层楼。
    而道门原本就被佛门压了一些,也想借此机会,把局势搬回来。
    这七天时间,大周的道佛两教,都在紧急的物色人选,要派出最杰出的代表,去参加三教论道。
    最终,道教派出了司天监监正陆乘洵。
    而佛教则派出了大觉寺最具灵慧,被称为“悬解圆照第一”的慧秀大师。
    三教论道,经过朝廷的有意宣传,吸引了无数百姓的目光。
    谁都想知道,最终哪个教派能够取胜,成为大周国教。
    论道地点青云山,从山上到山下,已经被闻讯而来之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读书人支持儒教。
    佛教徒支持佛教。
    信奉道教的支持道教。
    三方的支持者,全都满怀期盼。
    青云山上,高达数十丈的青云阁高耸入云。
    站在阁楼顶端,可观云雾缭绕之盛景,可观泾江蜿蜒千里的壮阔,更可俯瞰整个盛京的繁华。
    李青,陆乘洵,慧秀三人,登顶青云阁。
    于青云阁之巅,进行三教论道。
    天符帝命人在青云阁之巅,铭刻传音留影之阵法。
    可将三人论道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所有前来青云山听道之人眼中。
    论道时间未到,青云山上的围观之人就已经开始激烈地议论了起来。
    “要开始了,三教论道,这种场面可真是少见。”
    “你们认为谁能获胜啊?”
    “陆乘洵据说是金庭山掌教的亲传弟子,道法非常精深,恐怕他获胜的概率很大。”
    “不错,慧秀大师和李御史毕竟都只有二十来岁。与陆乘洵相比,太过于年轻了。”
    “年龄是问题吗?闻道有先后,达者不分年龄。以我看李御史可是开创儒教的人物,定能取胜!”
    “难说,这个慧秀大师,据说是十世比丘转世,天生慧根。他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闻。八岁时就通读儒家经典。
    八岁后跟随师父去各国寺庙探讨佛法,后来更是在琉璃山烂陀寺读了五年佛经,被烂陀寺誉为悬解圆照第一,是最具灵慧之人。”
    旁观者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三教论道的时间悄然到来。
    李青打量着陆乘洵和慧秀大师。
    陆乘洵的打扮和气质,与那金庭山掌教陆淳阳相差不大,只是没有陆淳阳那么内敛。
    而慧秀大师,无比年轻,身长八尺,庞美秀耳。
    若非头上没有头发,又穿着僧衣。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清秀干净的俊朗才子。
    李青、陆乘洵、慧秀大师三人互相见礼之后,三教论道正式开始。
    陆乘洵开口说道:“何为道?”
    三教论道,以会通三教为由举办。
    因而三方都得从各自的教派思想出发,解释他人所提出的问题。
    慧秀大师张口便答:“真俗圆融、悲智等运是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道。平常心是道。
    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慧秀大师一番充满佛性的道论,立马迎来无数围观之人的喝彩。
    陆乘洵也不断点头。
    他不得不承认慧秀大师以佛法出发,对道的解释非常通透。
    慧秀大师回答完何为道,李青也缓缓开口。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出上古而不为老。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李青寥寥几句,不到一百字说完,天地陡然震荡起来。
    在无数围观者瞠目结舌的目光当中,在陆乘洵惊骇交加的目光当中,一条大道浮现。
    这正是道家大道!
    也是道、佛、武、剑、儒五条道中最恢弘最磅礴的大道!
    道家大道浮现,伴随着祥和悦耳的仙乐,响起一阵阵道音。
    同时垂落下磅礴的元炁,没入李青体内。
    李青感受着遍布在丹田和四肢百骸的元炁,同样感到不可思议。
    他对道的解释,来源于前世庄子的思想。
    竟然直接完善了这个世界的“道”!
    如果说前世华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那么庄子在道家的地位,比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更高。
    他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
    少许之后,道家大道隐没。
    现场围观之人,直接哗然。
    “我没有看错吧?李御史竟然完善了道家大道!”
    “道家大道浮现,垂落下浩荡无比的元炁,当真是不可思议!!”
    “都说道、儒一脉相承,今日见李御史对道的阐述,我才真正相信。”
    “同时完善道家和儒家思想,李御史当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啊!”
    “看来这三教论道,最终获胜者将会是李御史了。”
    青云阁之巅。
    陆乘洵良久之后才回过神来。
    双眼炽热地看着李青,道:“李御史,没想到你对道家领悟,竟如此之深!何不入我道家?只要你愿意,师尊定会将金庭山掌教之位传与你。”
    完善道家思想,这在陆乘洵看来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
    道祖老子的思想,已经堪称完美无缺。
    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能够完善!
    他现在压根不在乎什么三教论道的输赢与否,只在乎李青是否愿意投入道家!
    若有李青此等完善老子思想的人物,道教何愁不兴,何愁无法碾压佛教?
    李青来不及感悟丹田内元炁的种种妙用。
    摇头拒绝陆乘洵,“我开创儒教,为儒教教主,岂能投入道家?此事无须再言。”
    陆乘洵闻言,这才反应过来。
    李青都已经是儒教的开创者。
    当真没有必要加入道教。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是贫道强人所难了。第一辩,是李御史赢了。”
    一旁的慧秀大师,同样感慨李青对道的理解。
    亦是点头认可。
    随后直接看向李青,开口问道:“何为佛?”
    李青张口答道:“佛本是儒。”
    此话一出,慧秀大师登时皱起了眉头。
    向来平和待人的他,此时目光当中,也隐隐有了些愠怒。
    虽然知道李青欲灭佛复仇,但说佛本是儒,这不是摆明着羞辱佛教吗。
    慧秀大师沉声道:“施主此言何意?”
    李青道:“自然是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学的佛法,都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藏于儒学当中。因此我说佛本是儒。”
    小乘佛法?
    大乘佛法?
    不说青云山上围观的佛教徒们,就是慧秀大师这个号称十世比丘转世之人,也从未听过这种说法。
    心中下意识地就认为李青在胡说八道。
    但还是强忍着怒火,继续问道:“何为小乘佛法,何为大乘佛法?”
    ……
    (通宵写到现在,九个小时写了5500字,哎!难受!睡一会,下午起床继续!)

章节目录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喝阔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喝阔落并收藏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