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贵人,可是需要购茶?我这茶坊里可有上好的散茶与饼茶
    林立文他们一踏进茶坊,立刻便有一茶坊伙计笑着跑他们跟前来推销了。对方一边推销,一边还把林立文他们带到了陈列茶坊的货柜旁。
    伙计嘴里的散茶与饼茶指的都是时下制茶的种类,其价格在茶种类里面也是属于较为高昂的两种。
    因为时下散茶制作多选较为细嫩的原料,而饼茶也叫团茶和片茶,工艺较为讲究,甚至一些较为出名的饼茶品类还是皇室的专供。(1)
    而他之所以一来就直接对着林立文推荐这两款,是因为瞧见了他们停在外面的马车。时下马本就非一般寻常百姓能乘坐得起的,还有杨越和赵武紧随在林立文身后的架势
    再者益州因生产茶叶,作为茶坊的伙计,他见多了来自皇朝各地的行商者。如林立文这般外貌不同于寻常贵人模样的,也不是没有。
    只是这一次,茶坊这伙计注定走眼了。
    林立文瞧了瞧散茶与饼茶后,转而便将目光对准了另一边货柜上的粗茶与末茶。
    粗茶顾名思义,它在原料的选取上没那么多讲究,加工工艺上也较为粗糙。因此这一类的茶叶价格,与之前的饼茶和散茶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至于末茶,是整个茶坊里面摆放最少的。
    来之前,林立文对这些自是做过一定的了解。他也很清楚的知晓,因为末茶的成品形态是粉末状,所以它是极不好区分品质的。
    不过林立文也不需要去细分它的品质,因此他在了解了一圈后,便笑着对伙计指着最为便宜的一款粗茶:给我来一两这茶。
    一两?伙计愣住了。
    林立文:不成么?
    他刚可瞧见了,有客人也只买了一两粗茶的。而茶叶价格昂贵,林立文自是不舍得买多了。但他在茶坊里看了一圈,也不好意思让人家伙计白忙活一场。
    伙计扯动了一下嘴角:成的。
    虽说茶叶较为昂贵,多为贵人们食用。但在盛产茶叶的益州,当地的百姓们也会食用茶叶的。只是他们食用的基本便是粗茶,而茶坊里也做普通百姓的这些零散生意。
    最后伙计将称好的茶叶用纸包好,交于林立文后又目送着他们这一群人上了马车离去了,才吐槽了一句:本以为是个外地的大商者呢没想竟这般的抠门。
    益州因盛产茶叶,故其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一直居于各府州前列,而税务业绩也是评判当地主官的考核标准。
    便是之前便说过的另外两个考核标准,如增加人口户数和鼓励百姓开荒这两项,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多增来税收。
    税收除了作为官员地方政绩考核的标准外,它还直接跟当地主官的收入直接挂钩。
    这个收入自是不单单指朝廷发放的俸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益州这地与别地的管理也有所不同。
    益州这地还设置了都督府。
    不过皇朝的都督府,一般是作为监察与管理部分军事所存在的。如益州府城的王都督,虽统领包含益州在内的三个府州,但对于这三个府州的的行政事务却是无权插手的。
    所以林立文此次奉命前来益州负责茶树种植一事,他需要去拜见的便只有益州的刘刺史。
    刘刺史一听闻小吏来报,言道那位林大郎提前到来了他这益州后,便忙道:快,速速将人与我迎进来!
    说实话,刚收到朝廷下达林大郎要来他这益州的文书时,刘刺史是又惊又喜。
    要说那位林大郎的名声,皇朝如今谁还不知?
    只是随着林大郎从西州返京,又从屯田司调去司稼寺后,便留在御赐的庄子上一边开办农学班学堂,一边带领那些农学班的学子们培育良种渐渐的,也使得朝中好些人都以为那位林大郎因是不会再离京了。
    万没想到这时候,那位林大郎居然被调令到他这益州来了,且还是为着益州的茶树种植而来。
    所以这如何能不让刘刺史欢喜至极呢!
    然后很快,小吏便将林立文等人迎接到了正厅里来。
    初一见面,刘刺史给林立文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他的胡子。
    时人在审美上,喜面冠如玉,所以在林立文被晒黑又变得强壮后,便不符合时人的审美标准了。而同样的,胡子是男人必长的。
    于是,时人便也有了对胡子的讲究。
    首先要想胡子具有美感,自是不能长成个满脸大胡子的糙汉子形象。所以时人对男子长胡子的审美便是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2)
    刘刺史所留的胡子给人的便是这一种感觉。
    当然在世人眼中,刘刺史也确实算得上一俊美中年男子。
    极为符合时人审美的俊美中年男子刘刺史,瞧见生得高大强壮的林立文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刘刺史便将这点惊讶全都收敛了下去,只余下了高兴与欢迎,熟悉的话语紧跟着便也来了:自从接到朝廷函告,知晓林大人即将要来我这益州后,我可是每日都在府中期盼着你的到来了
    这话确实极为的熟悉,因为刚去往西州时,西州那位闫刺史便曾对林立文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