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母亲的封地属将,镇军将军李弈告诉她的。
    李弈大她几岁,是生于楚地、长于楚地的男儿,生的一副好相貌,又身手了得,一柄□□威风凛凛,逸然有儒将之风。
    城中楚女慕他的人多,亲切谓之李郎。
    李弈是长公主亲手提拔起来的,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因他生得又俊俏,军中曾经传过他是公主面首的传言。
    唯有朱晏亭知道,李弈和母亲是最寻常不过的主臣之谊。
    母亲欣赏他、提拔他,他也尽忠职守,报母亲知遇之恩。
    二人私下相处,谨守礼数,无半分逾矩。
    倒是朱晏亭,因为年纪小,母亲管束得紧,身边又没个玩伴,因此与这个戍卫长一样的小将军十分亲厚。
    没少甜腻腻的学着城中女子唤他李郎。
    李弈面皮极薄,每每听到这个称呼,便会冷下脸来呵斥女公子当谨礼自持。
    他嘴上说得冰冷不近人情,耳朵却每每都红透了。
    李弈待她极好,知道她喜欢弯弓骑马,便平生第一次忤逆母亲的意思,偷偷教她。
    她被关在丹鸾台上学枯燥的礼仪,鲜少能出门。李弈每次来,都会给她带城中女子间时兴的小玩意儿西域来的摩合罗化生童子、长安的果子酥山、令人口舌生津的各色楚地香药。
    有一次她生病发烧,忽然想吃葡萄。
    李弈连夜驱驰百里,到附近最大的冰库给她取来。
    因此当李弈可能会死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朱晏亭感到就像一个闷雷,狠狠击在耳边。
    这是元初三年的春天,朱晏亭十八岁,此时她的境遇,已和从前那个千娇万宠养在丹鸾台的准皇后不可同日而语。
    四年前,她的母亲得病去世,按照朝廷最新的律令,公主封地不得传与异姓子孙,被朝廷收回,去国治郡。
    按律,长公主留下的财资、富丽堂皇的丹鸾台都由父亲朱恪所有。
    初时,父亲待她如初,转折发生在元初元年,也就是当今皇帝、众人眼中他的未婚夫登基后。
    三年前,先皇驾崩,太子登基,大赦天下。
    当年,群臣请天子大婚立后,被驳回。
    一月后,又有人进言,惹怒天子,将他降职发放。
    这时,众人才慢慢品味过来,朱晏亭的皇后之位怕是真的悬了。
    有神女瑶姬这样名动天下的传言在前,皇帝登基后却摆出了不想立后的姿态。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立朱晏亭为后。
    也就到这时,朱恪才反映过来,这件婚事,天家从来没有给过一句准话,都是和长公主口头的允诺,如今天子要悔婚,竟然都不用担背信的骂名。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朱恪变了一个人。
    三年间,皇帝没来半点旨意,甚至以劳民伤财为由,废除了给各地的年节封赏,虽然不是单单针对朱晏亭,却让她的境遇雪上加霜。
    元初二年,朱恪将朱晏亭远远发落在老宅居住,清减仆从,不许她出门,一应供应还比不上寻常的官家女儿。
    然后就是,几乎是一夕之间,章华长公主生性□□,养了数百面首供她玩乐的传言便在章华郡甚嚣尘上,朱恪作为她的夫君,没有片言辩解。
    再然后,就是从前母亲的旧部。以前的封地属官都被编入朝廷官系,却一个一个或病、或贬,去的不明不白。
    李弈是最后一个,也是下场最惨的一个有人布局,借平定流寇之机,想置他于死地。
    风声飒飒,春雨如织,点点击打在窗上。
    屋中陈设简陋,窗下横置一台琴,朱晏亭捏着李弈报来的信,望着上头猩红的珍重二字,浑身抖如筛糠。
    第2章 章华(二)
    三月,章华,城东朱宅。
    春雷阵阵,雨闷闷落在瓦上。
    朱晏亭感到自己被眼前这薄薄的一页绝书,拖入了不能呼吸梦魇里。
    拼死将信送来的是李弈的亲卫刘壁,跟随他有七八年了。
    刘壁强闯朱宅,一身赭衣被雨水和血水混合打湿,跪的地方,很快就洇出一滩水。
    门扉半开,冷风嘶入,将灯罩下残烛吹得灯火跳跃,直欲熄灭。
    暗影幢幢中,刘壁擦拭着面上的血水,大口大口吸着气。
    他似溺水之人,仰着面,眼眸里含着最后一丝希望,喘道:李将军得到的情报是流寇数人,流窜芒砀山间,李将军奉命轻骑剿贼,只带了不到二十骑没想到对方竟有数百之众,还提前得知了将军的行军路线,山林设伏,已将将军团团围住了。
    就在说话的当头,涌入了十来个家丁,对刘壁大声呵斥,驱他出门。
    刘壁拒而不受,他们便动了粗,推推搡搡,连拉带扯。
    刘壁奋起抵抗,推倒其中一个,又与数人扭打在一起,正一团乱间,他猛地从腰间拔出一柄明晃晃大刀。
    刘壁军中出身,沙场摸爬滚打,家丁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此刻他明晃晃亮出刀,执木棍的家丁气势更短了一截,散开一圈,却仍是将他围起来。
    口出威胁污言,家丁还在源源不绝涌入。
    这些人自始自终没有问过朱晏亭一句话,当着她的面,也敢口出秽语,竟是毫不尊重。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