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有一些电影本身投资就比较低,所以,只要能够获得两三千万的票房就算是大赚了。
    可那是对新人导演或者是在业内地位有限的导演而言的,只要能够让投资人赚钱,他们的下一部电影就有保障。
    但那肯定不是海哥这样级别的大导演的追求。
    什么?
    三两千万?
    投资都不够,想赚钱就更是门都没有。要想提高电影的投资,搞出大片的氛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投资要跟上。
    大导演们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
    你让大导演们还没有下凡就扣扣索索的拍电影,他们怎么可能接受?更何况,虽然很多大导演看到商业电影如火如荼,也都心痒痒想要试一试。
    但是,一开始他们攒项目,肯定还是投资人比较热情的,毕竟,盛名加身,获得的荣誉都在那里摆着呢!
    投资人也没什么稀奇,他们对于很多事情也都是戴着滤镜的,判断的标准并不客观。
    几位大导演早早的就蜚声海外,在各位投资人成长的那些青葱岁月里,影迷也好,普通的观众也好,对他们的观感都很好。
    虽然偶尔也有批评,但是,各种夸赞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版面的,大众对他们的实力也是很认可的。
    这其中,或许还有一点点年代的滤镜在里面。
    在二十年前,内娱的发展还相当的迟缓,在好莱坞大片铺天盖地袭来的那个年代,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的观众,对于国外的电影以及国外的那些电影节,还都是很迷信的。
    有一丢丢崇洋媚外的味道。
    他们往往以获得国外的奖项为荣,如果能够获得最高等级的奖项,三大电影节的认可,那就更是了不得了。
    正式飞升了!
    在这样观念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他们往往会把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观念带入到工作之中。
    看诸位大导演的眼神都是不同的,带着崇拜,明明他们在商业片领域也并没有得到认可,他们的实力也没有得到票房的验证。
    但尊贵的投资人们完全不在意。
    还会认为他们极为高贵,能够邀请他们拍摄商业片,是投资人们的荣幸。
    以前的小张就是带着这样的心理合作的。
    明明自己是大老板,是大金主,却不知为何要把姿态摆的那么低,好像真的是求着大导演们拍商业片似的。
    被这种心态的人紧紧包围,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有些导演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比如老张,虽然拍商业片是不是顺手不知道,但是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也许故事构造或者是拍摄的节奏也有短板,但至少他还是能把心沉下来认真的拍电影。
    再借助良好的宣传攻势,先期又抢到了比较好的档期,在这些先决要素的背景之下,老张的商业片之路走的还是很不错的,比较稳健。
    一开局,票房上就达到了投资人的目标,除此之外,虽然剧情上也有不少人诟病,但观众们的反响还是可以的。
    达到了七分作品的层次,也就是说,与佳作相比有距离,但是及格分是有了,某些方面,审美的格调还是很高的。
    可以让观众很明显的感受到,这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导演的功底深厚,还是把一些文艺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了进来。
    给观众们吃了一顿好的。
    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大,老张的商业片之路也不见得就不会出现波折,比方说,巨大的隐患还在前方向他招手。
    等到三言二拍上映之后,可就有好戏看了。
    但那是以后的事。
    现在看来,老张之前还是成功了的,那么,拍一部电影被批评也不能改变他的地位。
    作为一位业已成功的名导,老张的小小失败,只会被观众们认为是一次失误。
    更何况,三言二拍明显不是老张的风格,离谱的要命,观众们看到这样的电影,大概只会认为他是脑子被门给挤了,抽风了。
    不会认为他是水平不行。
    而海哥呢?
    很显然,他的处境比老张要尴尬的多,也危险的多。
    馒头大扑街,这都被嘲出圈了,成了段子,什么格调,什么艺术性,统统都没有了。
    即便馒头的票房成绩并不差,但是那脱缰野马一般的口碑,已然是无法被那点微不足道的票房挽回了。
    就算是有票房又如何?
    绝大多数人都是被馒头那豪华的阵容还有导演的知名度骗进电影院的,等到他们看完这部荒诞的电影,唯一的想法就是敲击键盘,激情输出段子。
    绝大多数观众看过馒头之后,无不大呼上当受骗,在商业片领域,海哥的口碑根本就没有立起来。
    他的商业片实力还没有得到认同,什么商业片道路,根本就没有打开,还在门外头摸索呢。
    别看这一次他还可以忽悠到孟氏孤儿这样的豪华投资,虽然看起来是满不在乎,但其实呢,海哥心里比谁都慌。
    如果这一部再扑街了,往后的商业化道路可怎么办?
    如何继续走下去?
    这一次可一定要成功啊!
    不进则退!
    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拳头都已经握紧了,就等着市场的反馈呢!
    然而……
    既然海哥的心思是这样的,那为什么不选择一部投资小一点的剧本来拍呢?
    海哥也不是那些新人导演,从来都要自编自导的,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经常和职业编剧合作的。
    也就是说,海哥是经常从各种送来的剧本当中挑选合适的来拍摄的,对于剧本,他的来源很多。
    选择更多,他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投资规模小的电影,这样,投资人没压力,他自己也没压力。
    拍摄的视角小一点,对于他来讲,可能也更容易把握一些。
    毕竟,拍摄商业片,他的经验还不足,以往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孟氏孤儿,还没有正式拍摄,扔进去的钱就已经可以堆起一座金山。
    这么多的投资搞出去,就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现在,再去谈要不要纠正一些拍摄上的错误,都是枉然了。
    只能硬上。
    虽然从演员到观众都觉得,海哥再次拍摄孟氏孤儿是个不明智的选择,但是,既然大家都不看好,海哥又为什么要选择?
    难道是他的眼光有问题?
    那怎么可能?
    海哥也是在电影圈奋战几十年的导演了,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到底题材容易受到观众们的欢迎,他心里清楚的很。
    虽然了解,但是,海哥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样难搞的题材,一个呢,当然是从他自身来考虑,其他的题材,他当真是不擅长。
    纵观海哥的电影从业经历,他能够驾驭的题材,实际上比老张还要狭窄。
    什么叫做擅长,什么叫做不擅长,恐怕连海哥自己都说不清。
    所以,在馒头大扑街之后,他便毅然决然的跳进了史诗电影的坑里,想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丝毫不顾及这种题材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另外一方面,虽然海哥自己不承认,但排场才是他考虑的首要元素。
    想想看,别人老张拍一部电影,动辄都是上亿的投资,一掷千金,挥斥方遒的那个劲头就别提了。
    排场大大的,面子也做的足足的。
    身为和老张齐名的大导演,别人有的排场,自己当然也要有,要不然不是被业内看不起?
    这还怎么混?
    不管未来的评价如何,票房成绩怎样,拍摄的时候,最基本的场面也一定要具备。
    再说了,海哥也是很会做生意的,这个影视城也有他的投资,就算是电影上不能赚,以后依靠影视城的运营也照样可以盈利。
    这是肯定的。
    电影啊电影,也是一个磨人的小妖精。
    海哥已经做出了决定,把吴迪的戏份一键删光,这就是他对他的终极报复。
    从一开始,他其实就是这样计划的。
    每每想到吴迪为了拍摄那有限的几场戏,上蹿下跳忙活的样子,海哥就觉得爽得很。
    他越努力,海哥的这种爽快指数越高。
    可以说,这次拍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看似之前海哥的态度摆的也挺低的,还亲自上门邀请吴迪参演。
    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积极,在片场上,海哥对吴迪的要求也不可谓不严格。
    乍一看也挺像是个给予演员细心指导的名导的样子。
    谁也不会想到,其实,海哥根本就不会把吴迪的戏份放到电影正片里,不管他拍摄的时候有多么的努力。
    可以想见,等到正片上映的时候,吴迪的反应会是多么的郁闷,而老张呢?
    恐怕连头发都会被气的立起来。
    哈哈哈!
    想到那样的画面,海哥的心情就舒畅的不行,好像孟氏孤儿的口碑都不重要了。
    只要能让吴迪和老张不爽,他就爽的要命,至少,拍这部电影还算是实现了一个目标。
    况且,这个伟大的决定,还没有人会发现。
    一直到电影上映之前,都会被捂得严严实实的,不会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途径。
    在孟氏孤儿这部戏当中,本来吴迪的戏份就少得可怜,在电影的前半程,基本上都看不到他出场。
    重头戏也就是影片结尾部分的那几场,到时候,就算是剪辑预告片,吴迪不出现,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谁能看出成片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呢?
    至于那些辛辛苦苦的群演,他们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本来这一场戏海哥就有两手准备的。
    在吴迪离开的那几天,他还拍好了一场文戏,如果不想让吴迪出镜,那么就可以采用这一部分。
    对于电影来说,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拍摄手法。
    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也在这里,电视剧因为篇幅够长,主要面对的是全平台的观众,那么,以这样漫长的篇幅,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局就是必须的。
    但是电影就不同了。
    电影作品最终还是需要有点艺术上的追求的,但凡和艺术挂钩,很多东西就不再需要那么明确。
    有的时候,指向太明确了,反而成了缺点。
    没有艺术性,没有追求,特别是海哥这样的大导演,那是绝对不能拍这种清汤白水一样的电影的。
    没滋没味的。
    开放性结局是很常见的,就是要给观众一点点想象的空间,要有留白,什么都平铺直叙,那是喜剧片爱情片的格调,普通的剧情片都不会这样拍。
    更何况,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前都要有内部的看片会,那些内部人士也会提出意见,如果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或者是他们认为按照目前的情节,上映之后会有什么问题的话,他们就会立刻要求片方修改。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双结局,甚至是三结局的拍摄手法就应运而生了。
    如果幸运的话,第一次拍摄的那一版是最好的,最符合导演的拍摄主旨的。
    首选当然是它,但如果它不行,那也不能把整部电影废了,毕竟,很多时候,评审们提出意见,针对的也只是某一些独立的情节,电影本身应该还是可以的。
    毕竟,这边打算登上院线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都会很注意尺度,规避掉很多会引发敏感的要素。
    毕竟,混电影圈的道路也不只是上院线一条,一些头铁的,只关注自己电影表达的导演,根本就不会死磕院线。
    票房啊,市场啊,那种玩意从来都与他们无缘的,他们拍电影,走的也是冲奖路线。
    只要能拿奖,一切都好说。
    这一类型的电影,倒是无所谓什么结局,什么修改,什么意见,只管拍就是了。
    上映是万一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是无法上映的,这一类型的导演,对这样的命运都是很清楚的。
    他们也不会强求一定要上映,只要能够在电影节上搞个展映就足够了。既是如此,那么,多种结局这种事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一类的电影之上的。
    没有必要嘛。
    反正也不打算大规模面向全体观众上映,小规模展映的话,来观影的人也不可能有未成年。
    大家都是以艺术的眼光在欣赏电影,也根本不会出现那种会让观众分不清现实和虚假的情节。
    反正也不打算全年龄段上映了,那么,结尾出格一点,怪诞一点,自我一点,又何妨?

章节目录

破产大明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玉楼银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楼银海并收藏破产大明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