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景嫔心伤
指甲深深的嵌入宫女的手腕,眼睛亮的好似蕴着一团炽热的火。
火能温暖人。
可同样也能灼伤人。
毕竟,火化也是火。
宫女垂首,忙道“据说是位姓沈的书生。”
“好像是沈牧。”宫女的声音里带着浅浅的不确定。
景嫔脱力般松开手,蜡黄的脸上宛若桃花初绽云霞漫天,眼泪中的涩意险些决堤。
“是娘娘旧识?”宫女缩回手,随口问道。
“若是娘娘旧识,奴婢再去跟同乡打听一二。”
景嫔垂首,将万千思念敛尽,淡淡道“本宫认错了。”
“无需特意询问,你继续。”
景嫔重新躺下,侧过身,把背影留给宫女。
宫女恭恭敬敬,继续道“提起那沈姓书生,奴婢都替他委屈。”
景嫔身子微微一僵,克制住急切追问的想法。
往常,她还挺喜欢这个宫女说书人一般吊人胃口的讲述方式,此刻,却觉得磨蹭迂回的很。
景嫔手握拳,阖上眼睛等待着。
“奴婢也是听说,至于真真假假奴婢也不知,娘娘你就权当听个乐子。”
“都说那姓沈的书生与汝阳伯府的三小姐日久生情,郎有情妾有意。”
日久生情?
郎有情妾有意?
这是什么罕见的形容。
景嫔呆呆愣愣,短短的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似沉闷响亮的鼓声一般,剧烈的敲击着她的耳膜,使得她头晕目眩,耳鸣不断。
嗡嗡嗡,嗡嗡嗡,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很久很久,景嫔也不知过去了多久,耳鸣才慢慢消失。
她摸到了自己手心里密密麻麻的冷汗,听到了自己清晰急促的心跳。
怎么可能呢。
在听到关于情郎消息后,脸上堪堪浮出红晕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色变换,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然后呢?”景嫔沙哑着声音。
“一个是伯爵府的小姐,一个是无功名在身的白衣书生,门不当户不对,再两心相许,汝阳伯也不会允准。”
“可怜那沈姓书生只能折桃枝雕发簪赠心上人,无力的看着心爱之人另嫁他人。”
“唉,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宫女抑扬顿挫的哀叹着。
一声微弱的脆响,长甲断裂,殷红的鲜血沾染掌心,景嫔好似不知疼痛一般,一动不动。
折桃枝雕发簪赠心上人。
她也有一只桃花簪,视若珍宝。
“此等隐秘之事,又怎会传入市井。”
“难道汝阳伯府和陆六郎会不顾赵三小姐的名声?”
十指连心,清晰的疼痛下,景嫔的脑子难得动了一下。
宫女不慌不忙“娘娘有所不知。”
“汝阳伯府上不得台面的破落户,规矩威仪定是不能与显赫的永宁侯府相媲美的。”
“家中下人口无遮拦,一传十十传百,等汝阳伯知晓时,为时已晚。”
“甚至还有传言说……”
宫女适时的顿了顿,似是有些难以启齿。
“算了,那些污糟事,还是别说出来恶心娘娘了。”
景嫔疼的已没了知觉,木然道“何事?”
宫女叹气“奴婢实在羞于开口。”
“赵三小姐早已失身给沈姓书生,陆六郎戴了好大一顶绿帽子。”
“奴婢听了既觉得恶心,又觉得荒诞。”
“赵三小姐好歹也是官家女子,怎会如此不知羞,想来是以讹传讹,当不得真。”
“本宫乏了,你先下去吧。”景嫔声音幽幽的吩咐道。
宫女应声退下。
景嫔的眼泪簌簌落下,打湿了玉枕。
兄长引荐,她才得以与沈郎相识。
沈郎芝兰玉树满腹才华,曾指点过她诗词,而她也一度唤她先生。
沈郎说天子无道,空有一身才华却无人赏识抑郁不得志,与兄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恨晚。
沈郎说宫中若有助力偶探圣意,有朝一日必能大鹏扶摇九万里位极人臣。
沈郎说定不会辜负她的一腔深情,功成之日,就是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迎娶她过门之时。
所以,她入宫了。
她带着满腔的期盼和深情,毅然决然的入宫了。
她为了能守住清白之身,日日装病。
再也没有闻过花香,周身萦绕的是经久不散的药味,像极了行将就木的老人。
靠着心中的念想,靠着沈郎偶尔的一封书信,靠着那只定情的桃花簪,在深深宫墙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苦熬着。
沈郎呢?
同赵三小姐两心相许?
赠赵三小姐桃花簪?
与赵三小姐无耻苟合?
她的兄长呢?
兄长答应过她会监督着沈郎的啊!
如今赵三小姐与沈郎的风月事已经传遍了上京城的大街小巷,就连出宫采买的太监都有所耳闻,兄长却没有只言片语带给她。
是觉得她在宫里就只是个瞎子聋子吗?
景嫔的心很乱很乱,想起了她入宫前,鼓足勇气娇羞的自荐枕席,沈郎温声细语的拒绝了她,说要等到洞房花烛夜。
现在想想,恐怕不是要等洞房花烛夜,只是忧心她入宫露馅儿。
却不曾想,陛下从未碰过她。
断甲捏在掌心,一滴一滴的血渍,好似一朵朵盛开的桃花。
真像啊,像极了那只桃花簪。
时间,一点点流逝。
景嫔擦干眼泪,整理了衣裙“来人。”
宫女一入内,就看到了点点鲜血“娘娘,您受伤了?”
“奴婢去找太医。”
景嫔摊开手,断甲掉落在地上。
“只是不小心碰断了指甲,哪里用得着兴师动众宣太医,你给本宫上些药包扎下就好了。”
“云光殿里不缺药。”
景嫔心头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
她要见沈牧!
去信已经不能抚平她心中的愤恨和恐慌。
有些情绪,只能靠见面来解决。
有些真相,也只能靠见面来判断。
后妃省亲何其难。
除非她得陛下盛宠,除非她的母族在外立下大功。
事实是,她既不得宠,兄长也是病秧子。
景嫔在心中不断盘算着,若是不得见,今日听闻的消息,就会如一只只蚂蚁不断啃食着她,让她再无法有片刻的安宁。
思来想去,景嫔把目光放在了景信身上。
少年天才,天子侍读,风头无两。
恰好,陛下素来都不是多么看重规矩的刻板之人。
火能温暖人。
可同样也能灼伤人。
毕竟,火化也是火。
宫女垂首,忙道“据说是位姓沈的书生。”
“好像是沈牧。”宫女的声音里带着浅浅的不确定。
景嫔脱力般松开手,蜡黄的脸上宛若桃花初绽云霞漫天,眼泪中的涩意险些决堤。
“是娘娘旧识?”宫女缩回手,随口问道。
“若是娘娘旧识,奴婢再去跟同乡打听一二。”
景嫔垂首,将万千思念敛尽,淡淡道“本宫认错了。”
“无需特意询问,你继续。”
景嫔重新躺下,侧过身,把背影留给宫女。
宫女恭恭敬敬,继续道“提起那沈姓书生,奴婢都替他委屈。”
景嫔身子微微一僵,克制住急切追问的想法。
往常,她还挺喜欢这个宫女说书人一般吊人胃口的讲述方式,此刻,却觉得磨蹭迂回的很。
景嫔手握拳,阖上眼睛等待着。
“奴婢也是听说,至于真真假假奴婢也不知,娘娘你就权当听个乐子。”
“都说那姓沈的书生与汝阳伯府的三小姐日久生情,郎有情妾有意。”
日久生情?
郎有情妾有意?
这是什么罕见的形容。
景嫔呆呆愣愣,短短的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似沉闷响亮的鼓声一般,剧烈的敲击着她的耳膜,使得她头晕目眩,耳鸣不断。
嗡嗡嗡,嗡嗡嗡,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很久很久,景嫔也不知过去了多久,耳鸣才慢慢消失。
她摸到了自己手心里密密麻麻的冷汗,听到了自己清晰急促的心跳。
怎么可能呢。
在听到关于情郎消息后,脸上堪堪浮出红晕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色变换,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然后呢?”景嫔沙哑着声音。
“一个是伯爵府的小姐,一个是无功名在身的白衣书生,门不当户不对,再两心相许,汝阳伯也不会允准。”
“可怜那沈姓书生只能折桃枝雕发簪赠心上人,无力的看着心爱之人另嫁他人。”
“唉,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宫女抑扬顿挫的哀叹着。
一声微弱的脆响,长甲断裂,殷红的鲜血沾染掌心,景嫔好似不知疼痛一般,一动不动。
折桃枝雕发簪赠心上人。
她也有一只桃花簪,视若珍宝。
“此等隐秘之事,又怎会传入市井。”
“难道汝阳伯府和陆六郎会不顾赵三小姐的名声?”
十指连心,清晰的疼痛下,景嫔的脑子难得动了一下。
宫女不慌不忙“娘娘有所不知。”
“汝阳伯府上不得台面的破落户,规矩威仪定是不能与显赫的永宁侯府相媲美的。”
“家中下人口无遮拦,一传十十传百,等汝阳伯知晓时,为时已晚。”
“甚至还有传言说……”
宫女适时的顿了顿,似是有些难以启齿。
“算了,那些污糟事,还是别说出来恶心娘娘了。”
景嫔疼的已没了知觉,木然道“何事?”
宫女叹气“奴婢实在羞于开口。”
“赵三小姐早已失身给沈姓书生,陆六郎戴了好大一顶绿帽子。”
“奴婢听了既觉得恶心,又觉得荒诞。”
“赵三小姐好歹也是官家女子,怎会如此不知羞,想来是以讹传讹,当不得真。”
“本宫乏了,你先下去吧。”景嫔声音幽幽的吩咐道。
宫女应声退下。
景嫔的眼泪簌簌落下,打湿了玉枕。
兄长引荐,她才得以与沈郎相识。
沈郎芝兰玉树满腹才华,曾指点过她诗词,而她也一度唤她先生。
沈郎说天子无道,空有一身才华却无人赏识抑郁不得志,与兄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恨晚。
沈郎说宫中若有助力偶探圣意,有朝一日必能大鹏扶摇九万里位极人臣。
沈郎说定不会辜负她的一腔深情,功成之日,就是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迎娶她过门之时。
所以,她入宫了。
她带着满腔的期盼和深情,毅然决然的入宫了。
她为了能守住清白之身,日日装病。
再也没有闻过花香,周身萦绕的是经久不散的药味,像极了行将就木的老人。
靠着心中的念想,靠着沈郎偶尔的一封书信,靠着那只定情的桃花簪,在深深宫墙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苦熬着。
沈郎呢?
同赵三小姐两心相许?
赠赵三小姐桃花簪?
与赵三小姐无耻苟合?
她的兄长呢?
兄长答应过她会监督着沈郎的啊!
如今赵三小姐与沈郎的风月事已经传遍了上京城的大街小巷,就连出宫采买的太监都有所耳闻,兄长却没有只言片语带给她。
是觉得她在宫里就只是个瞎子聋子吗?
景嫔的心很乱很乱,想起了她入宫前,鼓足勇气娇羞的自荐枕席,沈郎温声细语的拒绝了她,说要等到洞房花烛夜。
现在想想,恐怕不是要等洞房花烛夜,只是忧心她入宫露馅儿。
却不曾想,陛下从未碰过她。
断甲捏在掌心,一滴一滴的血渍,好似一朵朵盛开的桃花。
真像啊,像极了那只桃花簪。
时间,一点点流逝。
景嫔擦干眼泪,整理了衣裙“来人。”
宫女一入内,就看到了点点鲜血“娘娘,您受伤了?”
“奴婢去找太医。”
景嫔摊开手,断甲掉落在地上。
“只是不小心碰断了指甲,哪里用得着兴师动众宣太医,你给本宫上些药包扎下就好了。”
“云光殿里不缺药。”
景嫔心头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
她要见沈牧!
去信已经不能抚平她心中的愤恨和恐慌。
有些情绪,只能靠见面来解决。
有些真相,也只能靠见面来判断。
后妃省亲何其难。
除非她得陛下盛宠,除非她的母族在外立下大功。
事实是,她既不得宠,兄长也是病秧子。
景嫔在心中不断盘算着,若是不得见,今日听闻的消息,就会如一只只蚂蚁不断啃食着她,让她再无法有片刻的安宁。
思来想去,景嫔把目光放在了景信身上。
少年天才,天子侍读,风头无两。
恰好,陛下素来都不是多么看重规矩的刻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