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站在太极宫前,望着远去的身影喃喃道。
    “吴赖,你这就要走了吗?”
    “父亲,吴叔这是要去哪里?”
    来人是李世民,他注视着吴赖的身影离开皇宫。
    眼神透露着一丝不舍,不禁朝感叹。
    “一统大业还未完成!”
    失落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又朝李渊诉说。
    “明日就是受封大典,怎么还没有接受您的授封就离开呢!”
    “你吴叔他说,要去找那个素未谋面的孩子。”
    李渊注视着李世民,从他眼神中读出对吴赖的不舍之情。
    “既然不舍,就去送别你吴叔吧!”
    李世民随即策马扬鞭,追赶而去。
    李渊看着手中的锦囊,若有所思。
    “吴赖,你这是要一个人独自去面对吗?”
    然后独自回到寝宫,李渊琢磨着吴赖交给他锦囊,喃喃自语。
    “吴赖!为何要等到我,有朝一日退位时才打开。”
    在一番心理挣扎过后。
    李渊终究还是打开了锦囊。
    一张字条上只写了六个字。
    “传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在城门口追上了吴赖。
    “吴叔,为何就此作别!”
    李世民策马赶到吴赖身边,语气中满是疑惑和不舍。
    吴赖转过头,看见来人是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一丝不舍。
    “世民哥哥,你怎么来了。”
    吴赖怀中冒出一男孩喊道。
    男孩名叫吴广雄,他是吴赖的小儿子。
    “当然是来送别你们啦!”
    李世民抱起吴广雄,脸上瞬间露出久违的微笑说道。
    “世民,记住!一切才刚开始。”
    “我们真正的敌人躲在暗处,我得出去,只有走出去才会有发现。”
    “还有我此生的遗憾,就是找到那个孩子。”
    吴赖诉说着离别的话语,将一个锦囊递给李世民。
    “这个锦囊给你,希望你可以做到。”
    三人就在城门口告别,李世民告别吴赖父子。
    独自返回皇宫,准备第二天的受封大典。
    待李世民回到自己寝宫。
    打开手中的锦囊。
    缓缓从口中念出六个字。
    “切记善待李渊”
    而李渊在寝宫中,看着吴赖留下的锦囊,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吴赖的这个决定,将会对皇权和天下产生重大的影响。
    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书写诏书传令宦官。
    “传旨,明日受封大典,所有皇族和朝中重臣都必须参加。”
    “是!”
    宦官领命而去。
    李渊独自坐在龙椅上。
    看着窗外的天空。
    明天将是自己登基,建立唐王朝的历史性一刻,心中满是无奈和感慨。
    “父亲,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十岁的吴广雄迫切询问。
    “你不是常说天下之大,想去见识见识吗?”
    吴赖抱着怀中的孩子。
    抚摸着他的头,缓缓说道:“我这就带你去看看。”
    不多时,吴赖父子骑着马离开长安城,开始踏上他们的旅途。
    ……
    故事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
    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
    公元618年五月。
    唐国公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
    登基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改元武德,都城依然在大兴。
    改名为长安,至此唐朝建立。
    李渊在征战四方的过程,中无往而不利。
    除了天时地利,还与一个神秘人有关。
    此人曾担任李渊的军中谋士一职。
    因相貌平平,军中多半人均不认识此人。
    只有唯数几人得知其名。
    姓吴,名赖。
    相传。
    吴赖的先祖,与李渊的祖父李虎是故交。
    吴赖儿时就与李渊相识。
    在李渊其父亲李昞去世时,吴赖的父亲带着他前去吊唁。
    就这样7岁李渊结识了吴赖。
    自此吴赖与李渊建立深厚的友谊。
    在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大赦天下,分封了一众功臣。
    然而吴赖却并未向其他人那样,为自己谋取封号和利益。
    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帮助李渊建立了他的帝国。
    随后吴赖选择默默离开,带上他的孩子游历四方。
    ……
    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
    公元626年九月四日。
    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他记得吴赖当年临离别时,交给他锦囊中的那一句话。
    一直侍奉李渊到寿终。
    贞观九年(635年初)。
    李渊病重,他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这么多年来,他依旧放不下。
    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为自己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吴赖。
    随即召见了李世民。
    将当年吴赖离别时,交给他锦囊一事诉说了出来。
    感叹悔不知当初。
    并且将当年要授封吴赖的诏书,交给李世民。
    希望他可以替自己完成当年的授封。
    五月。
    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
    年六十九岁,庙号高祖。
    ······
    贞观十九年。
    十一月十五日,夜。
    武阳某处偏僻小村庄。
    “父亲,孩儿在这。”
    时年三十七岁的吴广雄,紧握着吴赖的手。
    身边的妻儿们也已泣不成声,一同倾听着吴赖的临终遗言。
    “广雄,我怕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该去见你娘了……”
    “不要为我而哭泣,生老病死乃世间常情……”
    “人一生的终点莫过于此……”
    “孩子,你该去实现抱负了,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人生虽道路漫长,并不能一味行乐……”
    “我此生的遗憾就是未能寻找到你的兄长……”
    “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剩下的就由你替我去完成它……”
    “他们还会再来的,虽然我们十二年前破坏了他们的初次密谋……”
    “还有我那幅卷轴,收集了有关他们的事迹……”
    “拨开云雾,光明终将来临,正义也将战胜黑暗……”
    “莫要害怕!勇敢去面对,正义的道路上总是铺满荆棘,也是坎坷的……”
    “广雄,我给你留了三道锦囊,希望你可以用得着……”
    ······
    经过一夜断断续续的诉说。
    吴赖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闭上了双眼,终年七十八岁。
    次年初春。
    吴广雄赴京赶考,不辱使命高中。
    在长安,他与李世民,阔别二十八年再次重逢,双方互诉了多年未见的情感。
    吴广雄在长安待了有半个月后回到武阳。
    在回到武阳数日后,李世民的诏令也随之到来。
    吴赖被李世民追封为武阳候。
    赐予李姓。
    地千余亩。
    金千余两。
    宅府一间。
    加若干家丁和丫鬟。
    还有当年,李渊亲笔题写的一封免死诏书。
    此后吴氏子孙改李姓。
    吴赖坟墓前。
    “你姓吴,我姓李……”

章节目录

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苜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苜年并收藏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