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各农村的生产队相继解散了,大集体的土地、牲口、农具等等,全部按照人口分到各家各户,由农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行耕种。
东酉家村土地多点,每人能分一亩多地。弟弟一家七口人,一共分了七亩九分地,加上母亲于傅氏享受“单独一口家分两口家地”的优惠政策而得的二亩一分,于继祖家正好分了十亩地;牲口是六口家分一头(分牲口时俩孩子顶一口家),继祖家仨大人,四个孩子算两口,再加上母亲于傅氏刚好六口,故他家分到了一匹上了岁数的大灰马;另外队里“劈产”时,弟弟家还分到一些犁具、铁锨、搂场耙等家什。
迎风庄的地稍少点,分地时一口家还划不上九分。姐夫成才家有五个孩子俩大人,和弟弟家一样,也是七口。他家总共分了六亩二分可耕地。可迎风庄地少牲口多,分地时一个孩子就顶一口家,因此姐姐家也分了一头牲口,还是头怀崽儿的四岁母牛。“劈产”时分到的农具也比继祖家多不少。
那时的农村,还没像康庄农场一样实现农业机械化。
因此像割麦子、掰棒子、出生、收豆子等等农活还是全靠农民的双手来完成。耕、种也要用牛马骡等牲畜拉犁、拉耙,只有极个别的上等户才用得起四轮拖拉机。农民们往家里运庄稼多用牲口车,部分固执的老农依然钟情独轮小拱车、双轮小拉车。只不过农村人家打麦子,已经开始陆续租用小型脱粒机了。
收麦子是个急活,往往头晌儿去看还不完全熟,经过烈日暴晒一晌午头子,过晌儿就该开镰了。这说的就是那句俗语“麦熟一晌儿”。
一个村儿的小麦,基本上都是同时成熟。康庄农场、东酉家村和迎风庄三点儿,方圆不过十五里路,麦熟时间前后差不了两天。
姐姐和弟弟家第一年有了自己的麦子,且今年风调雨顺,麦子长势比往年都好,估计亩产得五百来斤。
“产这么多麦子,全是自己家的,哈哈,这回可有细白面吃了!”
姐弟两家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无论老少心里都特别高兴,当然也特别担心。
悠人乱说啥呢?高兴是因为丰收在望,可他们为啥还要担心呢?
嗐,还不是因为夏天雨水勤闹的嘛!那个俗语“六月天,老婆脸”,可一点错不了。麦收季节,暴雨随时降临,若是不幸再遇上一场冰雹,那损失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所以,割麦季节,各家各户都要抓紧时间“抢收”、“抢种”。
有的读者又要问了,“抢收”是怕突然变天,令庄稼收成遭遇不测,可为什么还要“抢种”呢?
哈哈,这样问的朋友,恁肯定没有种过地。凡是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老秋收割庄稼可以不急,因为秋季气候凉爽,土壤里的水分蒸发起来比较慢,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寥寥无几了,空出来的地只要不是播种越冬小麦,多数也是闲着。所以秋收不急,而夏收就不一样了。麦子收割后,地里那是一片片的空白,在烈日的无情暴晒下,田地是很容易“跑墒”1干裂的,所以就得抢种“棒子”啥的夏播农作物。
到了麦收时,文龙的姐弟两家都很着急,全都怕收割慢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弟弟家分了十亩地,有六亩半是急着要收割的麦子。然而他七口家却没有一个能在地里“挺起摊”2来的。文龙想想,也是!继祖毕业回家一直在大队任脱产干部,二伯和弟媳雪梅在生产队的鞋铺做鞋。家里四个孩子,倒有三个在上学。唯一的儿子——“全儿”到年才八岁;大闺女——“桃儿”不满十岁;二闺女——“杏儿”六岁半;老闺女——“胜男”刚过四岁生日。没法子,文龙只好领上唤弟去给继祖家帮工。
本来文龙的姐姐、姐夫都是生产队的好劳力,他们家分的麦子地也不多,他两口子加上家里那几个半大小子,估计不用两天,就能把那四亩多地的麦子全割完喽,俩姑娘只要捡麦穗就行了,是根本用不着文龙前去帮忙的。谁想姐姐莲又突然种病住院了,他家的大小子接替文龙母亲在医院陪床,换出于傅氏去给姐夫成才一大家子做饭。这样一来,姐夫家就少了两个壮劳力。因此,文龙不光要帮弟弟收割,还要顾虑姐夫一家子了!
文龙黎明时分骑车到弟弟和姐夫家看了一圈儿,实地考察后决定提前一周开镰。先帮弟弟家,再帮姐夫家,不管怎样,总要赶在农场收割小麦之前把弟弟和姐姐家的麦子收进仓,抢种上秋玉米。
制定好计划后,他就回场请了七天假。第二天,天不明就带上睡意朦胧的唤弟出发,离家去帮助弟弟和姐姐家割麦了。
在弟弟家,文龙是主要劳力,一到地里,他过去四队小队长的派头又出来了:谁和谁主镰刀,谁赶车,谁负责装车,谁和谁捡麦穗……
他指挥着一家老少忙碌了三天,才把弟弟家的麦子摊到场院里。接着又用了一天半的工夫,给继祖家播上“棒子”。
他嘱咐弟弟、弟妇勤翻晒着点儿场里的麦子,说等两天干透了再回来帮助他们脱粒。交代完就带着唤弟匆匆赶去了姐夫家。
好在姐夫成才特别能干,文龙父女来到迎风庄的时候,姐夫和小外甥们已经收了一半多地的庄稼了。
剩下的一亩多地,他们一齐动手,当天也割倒,连夜运回了家。
隔日,黎明即起,大伙又种了一天的地。
他们头顶的璀璨阳光用一双神奇的魔幻巧手,把枯燥炎热的夏天打扮得风情万种,五彩缤纷。品种各异的植物葱茏了浓夏,可惜全体播种者一心扑在紧张的劳作上,没人顾得上细细欣赏路旁恣意盛开的野,更没谁有悠闲的心情驻足聆听沟边高杨为轻轻拂过的夏风而哼出地沙沙欢呼声。
一犁开墒沟,文龙就弯腰捏起一撮黑土,用手指捻着试了试土壤的湿润程度,头也没抬就满意地说:“还行,今年墒情不错,种上棒子再来场雨润润就更好了!咱赶紧的,俺闻着这风儿,天快来雨了。”
“爹!咱还没打场呢,来雨了咱办?”唤弟揉搓着惺忪眼问。
文龙呵呵笑起来:“所以咱得快点干啊,要抢在雨来之前种上棒子、打完场才好安心睡大觉嘛!”
“哦——姑父、表哥、表姐……那咱快点干吧!”唤弟听了爹爹的话,赶紧动员大伙儿。
“这孩子!说话小大人似的。哈哈哈……”
听了唤弟认真动员的稚嫩声音,原本累得无精打采的亲人全都开心地笑起来了。
文龙在前边牵牛拉墒,姐夫扶犁,二外甥撒玉米种儿,三外甥撒化肥,母亲于傅氏拖着小外甥和唤弟在后面用脚划拉土儿盖墒沟。种子全部播下以后,文龙和姐夫成才就卸掉犁具换上大耘耙将垄沟耙平,至此,文龙姐姐和弟弟家今年的夏季“抢种”总算圆满完成了。
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打麦场了。
继祖家条件好,租了一台小型脱粒机,六亩半的麦子没用半天就打完了。
张成才本想用人工脱粒,可文龙的假期只剩了半天,因此他主动替姐夫出资也租了一台脱粒机,两三个时辰就帮姐夫家完成了小麦脱粒工作。
母亲于傅氏继续留在姐夫家做饭。
离开七日,文龙父女才一身疲惫地转回家,没进门呢,就被皱着眉头的蔡晓赶到柳沟河里洗了个痛快的“天然浴”。
父女二人饭后马上入睡了。
等唤弟醒来时,已经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母亲告知她,她熟睡时,来过好几拨小伙伴,都是喊她去看大型收割机割麦子的。原来文龙刚刚回场“销假”就赶上了康庄农场的夏季大“抢收”。唤弟暗想,看来爹爹还真是“能者多劳”呢!
【高密土话解析】
1——“跑墒”,就是“脱水”。
2——“挺起摊”,就是“顶起事儿来”。
东酉家村土地多点,每人能分一亩多地。弟弟一家七口人,一共分了七亩九分地,加上母亲于傅氏享受“单独一口家分两口家地”的优惠政策而得的二亩一分,于继祖家正好分了十亩地;牲口是六口家分一头(分牲口时俩孩子顶一口家),继祖家仨大人,四个孩子算两口,再加上母亲于傅氏刚好六口,故他家分到了一匹上了岁数的大灰马;另外队里“劈产”时,弟弟家还分到一些犁具、铁锨、搂场耙等家什。
迎风庄的地稍少点,分地时一口家还划不上九分。姐夫成才家有五个孩子俩大人,和弟弟家一样,也是七口。他家总共分了六亩二分可耕地。可迎风庄地少牲口多,分地时一个孩子就顶一口家,因此姐姐家也分了一头牲口,还是头怀崽儿的四岁母牛。“劈产”时分到的农具也比继祖家多不少。
那时的农村,还没像康庄农场一样实现农业机械化。
因此像割麦子、掰棒子、出生、收豆子等等农活还是全靠农民的双手来完成。耕、种也要用牛马骡等牲畜拉犁、拉耙,只有极个别的上等户才用得起四轮拖拉机。农民们往家里运庄稼多用牲口车,部分固执的老农依然钟情独轮小拱车、双轮小拉车。只不过农村人家打麦子,已经开始陆续租用小型脱粒机了。
收麦子是个急活,往往头晌儿去看还不完全熟,经过烈日暴晒一晌午头子,过晌儿就该开镰了。这说的就是那句俗语“麦熟一晌儿”。
一个村儿的小麦,基本上都是同时成熟。康庄农场、东酉家村和迎风庄三点儿,方圆不过十五里路,麦熟时间前后差不了两天。
姐姐和弟弟家第一年有了自己的麦子,且今年风调雨顺,麦子长势比往年都好,估计亩产得五百来斤。
“产这么多麦子,全是自己家的,哈哈,这回可有细白面吃了!”
姐弟两家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无论老少心里都特别高兴,当然也特别担心。
悠人乱说啥呢?高兴是因为丰收在望,可他们为啥还要担心呢?
嗐,还不是因为夏天雨水勤闹的嘛!那个俗语“六月天,老婆脸”,可一点错不了。麦收季节,暴雨随时降临,若是不幸再遇上一场冰雹,那损失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所以,割麦季节,各家各户都要抓紧时间“抢收”、“抢种”。
有的读者又要问了,“抢收”是怕突然变天,令庄稼收成遭遇不测,可为什么还要“抢种”呢?
哈哈,这样问的朋友,恁肯定没有种过地。凡是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老秋收割庄稼可以不急,因为秋季气候凉爽,土壤里的水分蒸发起来比较慢,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寥寥无几了,空出来的地只要不是播种越冬小麦,多数也是闲着。所以秋收不急,而夏收就不一样了。麦子收割后,地里那是一片片的空白,在烈日的无情暴晒下,田地是很容易“跑墒”1干裂的,所以就得抢种“棒子”啥的夏播农作物。
到了麦收时,文龙的姐弟两家都很着急,全都怕收割慢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弟弟家分了十亩地,有六亩半是急着要收割的麦子。然而他七口家却没有一个能在地里“挺起摊”2来的。文龙想想,也是!继祖毕业回家一直在大队任脱产干部,二伯和弟媳雪梅在生产队的鞋铺做鞋。家里四个孩子,倒有三个在上学。唯一的儿子——“全儿”到年才八岁;大闺女——“桃儿”不满十岁;二闺女——“杏儿”六岁半;老闺女——“胜男”刚过四岁生日。没法子,文龙只好领上唤弟去给继祖家帮工。
本来文龙的姐姐、姐夫都是生产队的好劳力,他们家分的麦子地也不多,他两口子加上家里那几个半大小子,估计不用两天,就能把那四亩多地的麦子全割完喽,俩姑娘只要捡麦穗就行了,是根本用不着文龙前去帮忙的。谁想姐姐莲又突然种病住院了,他家的大小子接替文龙母亲在医院陪床,换出于傅氏去给姐夫成才一大家子做饭。这样一来,姐夫家就少了两个壮劳力。因此,文龙不光要帮弟弟收割,还要顾虑姐夫一家子了!
文龙黎明时分骑车到弟弟和姐夫家看了一圈儿,实地考察后决定提前一周开镰。先帮弟弟家,再帮姐夫家,不管怎样,总要赶在农场收割小麦之前把弟弟和姐姐家的麦子收进仓,抢种上秋玉米。
制定好计划后,他就回场请了七天假。第二天,天不明就带上睡意朦胧的唤弟出发,离家去帮助弟弟和姐姐家割麦了。
在弟弟家,文龙是主要劳力,一到地里,他过去四队小队长的派头又出来了:谁和谁主镰刀,谁赶车,谁负责装车,谁和谁捡麦穗……
他指挥着一家老少忙碌了三天,才把弟弟家的麦子摊到场院里。接着又用了一天半的工夫,给继祖家播上“棒子”。
他嘱咐弟弟、弟妇勤翻晒着点儿场里的麦子,说等两天干透了再回来帮助他们脱粒。交代完就带着唤弟匆匆赶去了姐夫家。
好在姐夫成才特别能干,文龙父女来到迎风庄的时候,姐夫和小外甥们已经收了一半多地的庄稼了。
剩下的一亩多地,他们一齐动手,当天也割倒,连夜运回了家。
隔日,黎明即起,大伙又种了一天的地。
他们头顶的璀璨阳光用一双神奇的魔幻巧手,把枯燥炎热的夏天打扮得风情万种,五彩缤纷。品种各异的植物葱茏了浓夏,可惜全体播种者一心扑在紧张的劳作上,没人顾得上细细欣赏路旁恣意盛开的野,更没谁有悠闲的心情驻足聆听沟边高杨为轻轻拂过的夏风而哼出地沙沙欢呼声。
一犁开墒沟,文龙就弯腰捏起一撮黑土,用手指捻着试了试土壤的湿润程度,头也没抬就满意地说:“还行,今年墒情不错,种上棒子再来场雨润润就更好了!咱赶紧的,俺闻着这风儿,天快来雨了。”
“爹!咱还没打场呢,来雨了咱办?”唤弟揉搓着惺忪眼问。
文龙呵呵笑起来:“所以咱得快点干啊,要抢在雨来之前种上棒子、打完场才好安心睡大觉嘛!”
“哦——姑父、表哥、表姐……那咱快点干吧!”唤弟听了爹爹的话,赶紧动员大伙儿。
“这孩子!说话小大人似的。哈哈哈……”
听了唤弟认真动员的稚嫩声音,原本累得无精打采的亲人全都开心地笑起来了。
文龙在前边牵牛拉墒,姐夫扶犁,二外甥撒玉米种儿,三外甥撒化肥,母亲于傅氏拖着小外甥和唤弟在后面用脚划拉土儿盖墒沟。种子全部播下以后,文龙和姐夫成才就卸掉犁具换上大耘耙将垄沟耙平,至此,文龙姐姐和弟弟家今年的夏季“抢种”总算圆满完成了。
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打麦场了。
继祖家条件好,租了一台小型脱粒机,六亩半的麦子没用半天就打完了。
张成才本想用人工脱粒,可文龙的假期只剩了半天,因此他主动替姐夫出资也租了一台脱粒机,两三个时辰就帮姐夫家完成了小麦脱粒工作。
母亲于傅氏继续留在姐夫家做饭。
离开七日,文龙父女才一身疲惫地转回家,没进门呢,就被皱着眉头的蔡晓赶到柳沟河里洗了个痛快的“天然浴”。
父女二人饭后马上入睡了。
等唤弟醒来时,已经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母亲告知她,她熟睡时,来过好几拨小伙伴,都是喊她去看大型收割机割麦子的。原来文龙刚刚回场“销假”就赶上了康庄农场的夏季大“抢收”。唤弟暗想,看来爹爹还真是“能者多劳”呢!
【高密土话解析】
1——“跑墒”,就是“脱水”。
2——“挺起摊”,就是“顶起事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