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
    正月过后,大明洪武十三年到来。
    而对于朱云峰的云峰公司来说,同样也到了关键的时候。
    因为春耕即将开始。
    大年初七,放假结束的时候已经是阳历2月4日。
    公司正式运转。
    朱云峰、季赫、邹婷亲自前往镇政府签署租地合同。
    事实上这些事情镇政府早就在去年就拟定好了,甚至镇里已经在各村,乃至周边村镇招募到了闲散劳动力负责田地耕作。
    但提前签合同需要多支付两个月租金,因而自然是年初才开始。
    育种要到2月下旬,这样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缓冲,即便中间遇到了意外,也可以随时弥补。
    好在没有意外。
    合同签署之后,从公司账户把钱打进了对公账户,由镇政府把钱统一分给出租土地的农民。
    不过在人工方面倒没有想象的那么贵。
    并不是朱云峰一开始设想的要长期雇佣人员,而是按次数来。
    就是早期育苗一次,插秧一次,耕地一次,喷农药一次,追肥一次,浇地一次,收割一次,拉粮一次,晒谷一次,每次收费在50元到100元每亩不等。
    按照当地雇佣人工的价格,完成所有工序,一季度每亩大概要600元,五千亩一个季度的人工费只需要300万左右。
    但为了提高劳动力的积极性,除了最低的基本工资以外,还有额外奖励。
    比如第一季度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和加工的过程由技术部门认可,并且最终收获达标,那么一次就能得到20-50元的额外收入。
    虽然不多,但对于农民来说,已经不错了。
    另外就是前期找了技术团队,在预算上也超过了朱云峰最早核算的标准。
    与高科集团的合作导致在原材料上成本更高,化肥差不多在200元一亩,种子60元一亩,地租500元一年,农药50元一亩。
    这样第一季度成本为700万,再算上其余林林总总的开支,比如发员工工资、请技术团队、买盖膜、稻、打药机、租收割机等等,一季度成本在1000万左右。
    而根据技术团队的预估分析,不出意外的话,每亩一年的产量在1800斤左右,以当地1.3元每斤的收购价,一季度总收入接近1200万。
    这么一想似乎还有点赚,只是赚得不多。
    当然。
    如果再算上给大明那边提供的物资的话,就是血亏了。
    不过那是另外的事情。
    毕竟一旦白银与黄金兑换的业务开展下来,其中的利润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亏点倒也无妨。
    很快。
    2月下旬,育种开始。
    云峰公司与高科集团开始了第一季度五千亩土地的合作。
    高科集团派遣专家团队来进行技术指导,云峰公司自己的技术人员在一旁学习拍摄。
    与此同时。
    大明那边的皇庄也蓄势待发。
    太子朱标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亲自招募数千农民准备进行同步作业。
    2月20日,高科集团的技术团队昨天就到了,在镇上云峰公司给他们开的酒店休息一晚上后,就正式进行技术指导。
    蓝沙镇其实有不少平原田,主要分布在蓝沙河两岸,自镇子南北十来公里沿河岸边,足足有两万余亩。
    但这些地都是好地,很多人家自己耕种,少有愿意出租。
    镇子里目前也就帮忙争取到了三千多亩,而且还比较分散。
    不过其中却是有五百多亩集中在镇北的英华村。
    这个村子有不少好田,但村子里的人却大多都做打印机生意去了,平日里就只有村子里的老人种种菜,浪费了这么多好田地。
    专家团队就以英华村的平原土地作为示范性秧池进行种植。
    云峰公司的技术团队则在一旁记录学习,第二天就立即前往其它地方进行同样指导工作,按照专家的方式同步进行。
    相比于传统作业,专家团队还是有其独到之处。
    传统农耕作业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步骤其实就几步,施肥、育种、插秧、收割。
    施肥方式就是把肥料撒入田里,然后通过犁地来让肥料进入泥土当中。
    之后再大量撒入稻种,再次犁地,让种子混入泥土里开始发芽。
    等到一个多月后,种子育苗成功,再把田里的苗全部拔出来,重新插秧,之后就等收割就行。
    但技术团队就细致很多,施肥后犁地,接着堆闷,还要洒“壮秧剂”。
    耕地也有讲究,耕几次,耕的深度,规格等等,都有一个标准。
    播种的时候讲究更多,品种是高科集团的高产常规稻,在他们的试验田里常常能达到一季度亩产800-900公斤。
    在播种之前需要经过筛种、药水浸泡、催芽等多种手段,之后则是的高温、高湿,覆膜盖草。
    过了十多天,还有出嫁肥、控水炼苗、带药移栽、起运移栽等等流程。
    35天后,3月底,秧池的苗正式移入稻田,之后就是等待水稻茁壮成长,中间就是一定的田间管理,除虫、灌溉、追肥一类。
    这段时间朱云峰全程围观,且让人多方面近距离拍摄,务必要把所有的流程记录下来。
    他算是看明白了。
    其实专家团队的操作谈不上多高科技,也没有用到他们在试验田里的那些各种高尖端设备。
    但在细节处理上,就比普通农民较为粗糙传统的耕作方式更精细许多。
    普通农民不会那么麻烦到给自己增加那么多步骤。
    却偏偏是这些细节上多增加的步骤,可能就让原本70%-80%的成苗率,提升到90%以上。
    原本一季度每亩600公斤的产量,提升到650公斤。
    别小看这50公斤。
    放到五千亩那就是两万多公斤,一年下来能多增加五万多公斤的粮食产出。
    因而细节决定成败,也无怪乎人家是专业团队。
    四月初,云峰公司位于蓝沙镇名下的五千亩水稻田,已经全部完成了插秧,正式开始进入生长阶段。
    朱云峰前往大明朝看看那边的情况。
    大明这边正是阳春三月,刚从地宫里出来的时候,柔柔的阳光洒落下来,好似将皇宫的冰冷都驱散了一样,让人只觉得暖意。
    偌大空旷的广场上没有一个人,地宫禁地早就在宫里传开了。
    有人说那里是神仙洞府,陛下每天都能从地宫里获得让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有人说地里连着天宫,那些都是天宫赐下来的宝物,只是怕从天而降砸坏了,所以直接以神仙之术送入地里,以方便拾取。
    还有人说吴王殿下当年与父母失散后,流落进了深山老林的道观里学习仙法,这些东西都是他施展仙术搬运而来。
    各种稀奇古怪的流言在皇宫里传播,慢慢传入朝堂,也流入了民间,为老朱家的天命再添几分神秘色彩。
    只是朱元璋、朱标、马皇后、朱棣这四个知情人闭口不谈,别人也不敢问。
    皇长孙朱雄英更是被安排至文华殿学习读书,外人不得接近,全方面保护起来。
    朱云峰拾级而上。
    走到乾清宫外的平台上,门口的侍卫见到他,连忙单膝下跪道:“参见吴王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云峰问。
    “陛下和太子都去皇庄了。”
    “嗯,带我过去。”
    “是。”
    侍卫急忙去通知目前当班的主官仪鸾司副使冯杰。
    冯杰是冯国用的侄子,现在皇宫里很多亲军统领都是军二代,这些也都是朱元璋为太子朱标准备的班底,其中为首的就是蓝玉。
    可惜后来随着朱标去世,朱元璋不得不大肆清洗这些军二代以保证朱允炆顺利继位,这些人很多都被赐死。
    很快冯杰赶到,召来六百亲卫军,又让御马司准了亲王车驾,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皇宫东门东华门而出,向皇城东南方而去。
    自朝阳门出城,过护城河之后,远远地就看到南面秦淮河北岸,皇城东南方,有一些简易木屋,外围用栅栏圈起来,周边还建了几座军营。
    根据朱云峰用地图对比,这里他估计是后世南京工业大学一带。
    但在此时属于南京江宁县管辖,城外有一些村落,林木森森,一眼看去,荒地不计其数,沿秦淮河南岸,齐安寺孤零零地耸立在暖阳中。
    眼下荒地还是很多啊。
    朱云峰心中想着,脑子里想到了一个词——屯田。
    如今大明士兵百万,光南京及周边凤阳、太平、镇江等地加起来就有三四十万之众,若是屯田开荒,粮食会大大增多。
    且最主要的是他走访民间,也问过一些田间百姓,曾问他们若有高产水稻,他们愿不愿意耕作。
    除少部分人愿意外,其余农民百姓都是笑了笑,避而不谈。
    说到底所谓高产水稻都是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农民的价值观是朴素的,若是亲眼见到,自然愿意。
    但若是虚无缥缈,没有人敢去赌。
    而如果让南京周边驻扎的士兵们都去屯田,开垦荒地,周边百姓必然都能看到这个成果。
    到时候再让朱元璋命令苏州、常州、浙江、松江等地各村挑选代表前往南京亲眼来看,让他们回去宣传,恐怕能迅速带动全国产粮。
    因为自宋代开始,太湖流域就是最主要的产粮区,明清慢慢又发展到了洞庭湖流域,太湖洞庭湖这两湖地区可以说在当时产了全国大半的粮草。
    因而只要在这些地方推广土法堆肥技术、新式常规水稻种,加上少量农药,或许能达到惊人的效果。
    北方则辅以新式常规小麦种,加上玉米、红薯、土豆、生等作物。想来大明两年后来一次农业革命并不算难事。
    心中想着,马车徐徐停在了皇庄外。
    此刻皇庄仪鸾卫加亲军再加本身皇庄守军已经达到三万人,将皇庄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吴王殿下到!”
    冯杰来到门口大喊道。
    “参见殿下!”
    皇庄栅栏外诸多亲军纷纷单膝下跪。
    已经被升为亲军指挥使的蒋瓛来到朱云峰面前说道:“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云峰问。
    “陛下和太子刚刚巡视了稻田,现在正在庄内歇息。”
    ~~
    “带我过去。”
    “是。”
    蒋瓛随后在前面领路。
    朱云峰自己的亲卫队则留在了外面。
    按照大明规定,亲王有六百卫队,别人都是常设,就他每次都要临时抽调。
    没办法。
    毕竟人家的亲王天天都待在大明,他在大明时间少,一直准备一个亲卫队天天闲着也不像话。
    进入皇庄,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田边还有透明薄膜。
    五千亩土地全部插秧结束,之后就是田间管理,除杂草、科学管水、补苗和扶苗、除虫等阶段,倒不用再天天这么忙活。
    距离门口约一里来地的位置,建起了很多棚户,那是朱标招募的农户们居所。
    正是阳春三月,朱元璋与朱标坐在田边的凉棚里,他们穿着粗布衣,打扮得像两个农民一样,额头有汗渍,脚上有泥巴。
    刚刚他们亲自下田除草,这也算是朱元璋带着朱标体会一下他小时候的生活。
    “老祖宗,太伯爷。”
    朱云峰过来的时候,朱元璋把左右宦官、宫女、侍卫屏蔽,让他们走远些。
    凉棚内外方圆五十米内很快就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朱元璋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笑道:“云峰,我好久都没这么高兴过了。”
    说着他指向那绿油油长满水稻的田亩说道:“我小时候哪见过这么密集的稻子,要是种多了,稻子就养不活,难怪能亩产那么多斤。”
    朱云峰也笑道:“专家说了,只要步骤没错,以他们这种高产抗病灾的稻子,高产肯定没问题。而且大明这边没用过肥,说真的,我很期待,说不好会比现代那么多呢。”
    “嗯,那就太好了。”
    朱元璋笑容满面,如果让这些水稻在太湖和洞庭湖周边种满,恐怕一夜之间,就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了。
    “云峰,今天有什么事?”
    朱标问道。
    “是这样的,我那边已经把五金加工厂开设好了,证件、工厂、机床什么都弄好了,我打算跟老祖宗说说,正式开始废除宝钞。”
    朱云峰坐在了他们的八仙桌的长椅上,说道:“我打算大量收购白银,然后做合金银币,也就是一枚银币的重量为大明的一两白银重量,但成本会低很多,含银量可能也就70%左右,目前大明的经济水平以纸钞交易还是太先进了些,先通过铜币、银币进行基础交易,等经济更发达了点,我再在那边收购一家印刷厂,直接印防伪能力更好的纸钞。”
    ‘直接废除宝钞?’
    朱元璋皱起眉头,他可不想直接废除。
    因为宝钞非常好用。
    没钱了就放肆印就完事了。
    怎么舍得这么好的敛财工具呢?
    不过说句实话,他现在也明白了通货膨胀的道理。
    于是沉吟片刻,点点头道:“那就废除吧。”
    “嗯,到时候我大量弄一些银币过来,大明这边就停止印宝钞,用银币把民间所有的宝钞换回来,或者通过交税的方式回收。”
    朱云峰已经想好了对策。
    朱元璋却是听得十分刺耳,说道:“用银币换宝钞?这不就是拿朝廷的金子换成银子,再送给百姓吗?朝廷不是要亏死?”
    “老祖宗,你这就过分了啊。”
    朱云峰早就知道自家这位祖宗什么德性,耐着性子道:“你是想让全天下百姓死啊,朝廷亏点也能现代补回来,现代金子和银子差价那么大,你从别的地方找补一样的,等有钱有粮了去别的国家抢嘛,或者做生意,从别的国家把金子搞回来,交易只要金子,大把的银子给你,你还要抢全天下老百姓这点钱吗?”
    “不换,现在到处都打仗,朝廷也没钱。”
    朱元璋死皮赖脸道。
    “哇,你这人真是守财奴,直接废除宝钞,不给百姓兑换,宝钞一夜之间变成废纸,多少家庭要倾家荡产,这也太离谱了。”
    朱云峰鄙夷道:“你这么搞,我可就要说大明笑话给你听了。”
    “你说你的,我当耳旁风。”
    朱元璋冷笑一声。
    洪武年间,他大肆发放宝钞,极尽对民间搜刮。
    宝钞可以用来交税,但只能抵70%,比如要纳一贯税,你交一贯宝钞,还得交300文铜钱才行。
    另外就是旧宝钞换新宝钞,得加500文铜钱,再拿一贯旧钞换一贯新钞。
    接着百姓可以拿金银铜找朝廷换宝钞,但等你拿宝钞找朝廷换金银铜的时候,朝廷说对不起,法律规定,宝钞不能换金银铜。
    又为了逼迫百姓使用宝钞,禁民间“以物易物”,使得很多百姓被迫私底下交易,根本没有金钱流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印钞。没钱就狂印,以至于洪武年间通货膨胀严重。
    刚开始的时候一贯宝钞能换一石米,到洪武中期,就是五贯钞换一石米,永乐年间变成十贯,仁宣之治的时候变成二十五贯。
    40多年的时间,宝钞贬值了二十五倍。以大明这样级别的体量来说,已经是非常夸张的通货膨胀速度了。
    而这一切的根源。
    就在于老朱这管杀不管埋的宝钞政策。
    只能说,人大历史学院张宏杰教授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对的,他一辈子都是个农民,有着如农民出身的小地主阶级守财奴一般的思维。
    他对他就藩的儿子们极尽赏赐,俸禄和工资远超朝廷官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数千倍之多。
    而对朝廷官员则发放宝钞,任由那些宝钞大肆贬值,以至于官员生活困难,连基本的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
    可以说,明朝官场贪腐严重,老朱的货币政策至少得占三分之一的责任。
    现在。
    就是他再次发挥守财奴思维的时候。
    “那我可就说了。”
    朱云峰清了清嗓子,说道:“洪武年间,一个朝鲜使团参观南京的一处商业街,朝廷就预先教商贩们要怎样回答使团的提问。使团来后问一个老商贩每月收入多少,老商贩回答有三千贯;使团又问他有多少存款,他回答有十万贯钞;使团问:“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商贩回答说:“我准备换一身衣服。””
    “听明白了吗?十万贯钞才能换一身衣服!”
    他看向朱元璋。
    “不明白。”
    朱元璋装傻。
    “你们知道现在面包多少万马.额。”
    朱云峰一滞,串台了,便马上改口道:“一石米多少宝钞了吗?五十万钞!那钱马车都装不下!你们这么滥发宝钞,让百姓水深火热,是要下地狱的!”
    “哼。”
    朱元璋扭头看远处风景,当没听见。
    开玩笑,他存钱可是为了打仗和给儿子赏赐。
    那么多儿子要赏呢。
    就算朱云峰能从现代搞银子过来。
    可他这些年发了数亿宝钞了,光洪武九年他给军队就发了5000多万。
    要是全部回收的话,朝廷就得亏tm的数亿不止。
    这笔钱他愿意出?
    就算是下地狱也无所谓,大不了再杀出来,把阎王殿屠个干净。
    反倒是朱标听得不好意思了,面红耳赤道:“那就按云峰你的意思吧,到时候用银币把宝钞都换回来。”
    “标儿,你在说什么呢?”
    朱元璋生气道:“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宝钞吗?近十亿贯,那么多你收回来,朝廷要亏出去多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为父为你和你那些弟兄攒点家底容易吗?”
    “父亲!”
    朱标双手摁在桌上,看向朱元璋道:“你说过的,若是我能处理了胡惟庸,之后就由我来制定政策!”
    “哼!那你定去吧,我不管了,大明江山迟早要被你折腾死。”
    朱元璋一甩袖,气呼呼地走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老子攒点家底不容易,全让这逆子挥霍了”“成家之子,惜粪如金;败家之子,挥金如粪”之类的话。
    朱云峰和朱标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相视一笑。
    老头子一身缺点。
    但有一点确实是没得说。
    那就是重视亲情。
    只要朱云峰和朱标联合在一起,老登也无计可施。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地窖里的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玩蛇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玩蛇怪并收藏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