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出征,随行文武的名单直到出征之日才算定下来,而十万大军,要点兵,要指定路线,要装备军械,御林军为了雄壮威武,连装都换一遍……这一切的一切想就绪,时间就显得漫长,而靖康朝廷上下为了筹备,累得像是吃奶的力气都已经使了出来,到勉强将先头部队送走,军粮还没有定下来是从哪出。最后,皇帝干脆一纸文书,要求登、备二州筹集,尽快送达。
不管怎么说,皇帝早先有过巡边的计划。
好多的事情已经准备半年有余,朝廷上下再使一把劲,最终把十万大军送出潼关。
将军队送出潼关,朝廷上下的官员已经都说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一段时间,忙碌得家里的小妾都显得生疏。
皇帝算了下时间,怎么都觉得父亲在时,出兵顺当得多,问责周围的臣工,便有人分辩说:“先皇在世,国家哪有今天这么巨细兼备?让出兵,将领就得出兵,什么不管也得出,没吃的,衣裳不穿也得出兵。现在呢?不得讲体面,讲细致吗?官府的人也多,上传下达经的手也多,审得细……”
大臣是把皇帝哄过去了,却使得羊杜冷笑。
他曾一度担任军政大臣,自然知道当初为什么能快,靠预先筹算,一旦起了战事,快速反应。
可如今呢?
管军政的全是文人和职业官僚。
他们也读兵书,辩论一等一的,但就是纸上谈兵,节奏缓慢,没法果断决定,譬如军中需要腰刀多少把,少了两千把怎么办?不能少,少了不行。那就让等着,找工部省要够再说,到了工部省,人说你等着,我还缺铁……一路下去,日期到了,便开始相互推诿了,而且他们没打过仗,不能预料国家的战事,提前做足准备,一旦要打仗了,不知道调哪的兵合适,不知道军粮屯到哪去,到处商量,抽你的多少兵行不行,行不行,军粮呢?五百里之外呢,啊呀,运来呀。
要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十万大军开赴出去,还有多少事情没做好,而是囤积的军粮离战争地远,运送上去,时间慢,开销大,而丁壮亦一时难以调集,最后不是决定趁新粮初下,在登州和备州筹集?这理论上能够应急解决的事情,却非时非地,登备二州久已困苦,现有军队又多,全靠地方供给,官府收上来的粮食,要加送到正在修建的大运河上,要提供给军队,而索丁致使劳力紧缺,田地大量荒芜兼并,门阀们上下其手,占有大量土地,赋税却少得可怜。
给这二州索要军粮,没有地方不哀嚎叫苦。
再叫苦,有用吗?
十万大军得吃喝,若因粮食匮乏,不战自溃怎么办?
朝廷上下了死命令,每一地交来多少粮,要再出多少丁,如果出不了,地方官不是卸职不卸职的事情,更不是免不免职的事情,而是杀头治罪……在登州,先杀鸡儆猴,开了回先河,众官一时人心惶惶,怎么办?趁秋收加征吧。加征不来怎么办?抢也得抢呀。
保郡也被加派军粮三千石。
多吗?
不多。但它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头,就让人觉得要垮,地方上,哪还有籍贯好好的人家呀?
脱籍而出,乡亭跟着隐瞒,不然人已经活不下去了。
鱼鳞册子上,报亡报失的人多,记录荒芜的土地也多,往往一乡,被勾得只剩几个点块,再一摊派,这几个仅有的点块上也根本顶不住,收不上来。
如果只是这些粮食也罢,想方设法还能筹齐,但还得出丁运送呀,索丁索得都快造反了,哪来丁壮经陉道,辗转登州送达到呢?
郡兵又无法抽调,方步平与石敬孙的矛盾在,而战争期间,保郡这儿已是边地,能拿军兵往登州运粮?
方步平也有种势若危卵的感觉。
想来想去,保郡只有一个人能够解他之难。
李虎。
李虎的石工和修建五福寺的劳工。
二话不说,他就先去找道林和尚,商量先停下五福寺,把粮运上去再说,千说万说,把道林和尚给安抚住,方步平松了一口气,李虎这边,想必没什么问题,你要钱,我给你开钱,大不了滞后给你,对吧,你没有拒绝的理由吧。但他忘了,或者说他没有军事常识,根本就不清楚,兵压白登山一带,这给东夏带去巨大威胁,别说李虎的身份在,就是他是一个普通的东夏人,但凡心在东夏,懂军事,能想透彻,就不会给靖康官兵送粮食,帮助靖康对付东夏。
李虎还在想着是不是筹措人手,向其它郡的下手夺粮,方步平上门找他,怎么可能找得到。
人在州里,四处走动,在与行辕的谋士论证要不要夺靖康的军粮。
方步平找到李鸳鸯,希望在李虎不在的时候,他能够停工,让手里的丁壮解决运粮问题,李鸳鸯亦怎么可能,一切推脱,说:“你找我们东家去,我们东家若说停就停。什么?你派兵来。你派。你派。你派兵吓唬谁呢?你派兵,那是官-逼-民-反,你有多少兵,我有多少壮男。来吧。”
方步平无奈,再回去找道林和尚,找刘广禄,希望他们能说和。
没用。
道林和尚跟李鸳鸯辩证了一天佛法,和尚非常人,竟猜个差不多,回去了,告诉方步平说:“李虎的这个场主选得有意思,让正东正东,让正西正西,不知道变通,想让他明白道理需要些时日。”
刘广禄也出面了,请李鸳鸯去。
谈了一个时辰,他回头幸灾乐祸地给方步平说:“你运气不好。李虎不在。这个人太忠诚。绝对不可能说服他从权。”
方步平都快疯了。
他觉得都是自己把李虎给养肥的,现在这种情况,都不肯出丁,立刻找来石敬孙和苗保田,直奔正题,向李虎索丁。
石敬孙拒绝了,笑道:“我没军饷,没军粮,士兵没力气,走不动路。”
他反过来怂恿苗保田:“老苗去嘛。”
苗保田也不去,他最近都不往易县去索丁,因为他知道,李虎手里有一支武装,挂在石敬孙名下,虽然只有三五百人,但是真要干仗,李虎石场的人呢?当地的百姓呢?与自己手里的兵力起码势均力敌。逼急了兔子还咬人,李虎跟自己拼一把,自己就是损兵折将,看目前备州的模样,谁知道将来会有啥变故,手里没兵的时候,别说大帅怪罪,自己也难在乱世中保命呀。
他说:“李虎人不在,得先找到他,劝导为主。”
方步平手拍得啪啪响,问他:“找?到哪找呀,说不定给躲了起来,故意的,躲起来怕沾事儿。”
他肯定地保证:“你们一动武,他就慌了,他就出来了,他就听话了。”
他一个裸官。
他的保证?
别说石敬孙,苗保田也衡量得清楚。
苗保田为了推脱,轻声提醒他:“府尊大人呀。皇帝带十万大军,站到能望见东夏渔阳的白登山,那李虎却是东夏人,是东夏人贷钱给他,他若不运粮,那是两不相帮,理所当然的呀。他若运粮,你就不怕粮食不翼而飞?烧个精光,半路丢失?你还是另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我和老石各出人一半,打扮成民丁,把粮运了交差。”
方步平立刻瞅向石敬孙,眼中都是恳求,但是没用,石敬孙手里也有东夏的钱,他怕背后的东家不高兴,想也不想就说:“我的兵要饷没饷,要吃的没吃的,真的走不动路……”
方步平打断说:“我给你一部分粮。”
石敬孙叹气说:“久病之身,吃一顿两顿饭,哪里缓得过来?哦。对了,你问问州军,想必他能指点咱点儿办法。”
这是明摆了说,你想告状,你去告吧。
他不出人,苗保田怎么肯吃亏?
万一兵走得多,两边不均衡,石敬孙来个“驱苗”怎么办?士人之中就有这风声,石敬孙与他们走那么近。
方步平一阵天昏地暗,头晕目眩,就给过去了。
醒来之后,庶兄方步亭却是有着打点行装的势头,在身边点数银票呢。方步平喊他一声,他就说:“跑吧。平之。去沧郡,找条船,坐船南下,亡命江湖……”方步平打断说:“家里呢?”
方步亭低声说:“弃官而去,按律不至于灭族。”
方步平一想,确实如此,猛地坐起来说:“对呀。”但他旋即躺回去,拍打着床沿喊道:“我不甘心呀。我堂堂一府之尊,怎么连个人都使唤不动了呢?天呐,我这是……我这是作了什么孽?”
兄弟两个抱头痛哭。
正哭间,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揩揩眼泪,问怎么回事,外头喊道:“府尊大人。府尊大人。李虎回来了,他终于出来了。”
方步平几乎是一跃而起,也不知道这老儿此时哪来的麻利劲儿,光脚下地,就往外跑,到了门边才觉得自己不像话,走回去坐到床上,尽量保持威严,给外头讲:“让他候着,我随后就到。”
不管怎么说,皇帝早先有过巡边的计划。
好多的事情已经准备半年有余,朝廷上下再使一把劲,最终把十万大军送出潼关。
将军队送出潼关,朝廷上下的官员已经都说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一段时间,忙碌得家里的小妾都显得生疏。
皇帝算了下时间,怎么都觉得父亲在时,出兵顺当得多,问责周围的臣工,便有人分辩说:“先皇在世,国家哪有今天这么巨细兼备?让出兵,将领就得出兵,什么不管也得出,没吃的,衣裳不穿也得出兵。现在呢?不得讲体面,讲细致吗?官府的人也多,上传下达经的手也多,审得细……”
大臣是把皇帝哄过去了,却使得羊杜冷笑。
他曾一度担任军政大臣,自然知道当初为什么能快,靠预先筹算,一旦起了战事,快速反应。
可如今呢?
管军政的全是文人和职业官僚。
他们也读兵书,辩论一等一的,但就是纸上谈兵,节奏缓慢,没法果断决定,譬如军中需要腰刀多少把,少了两千把怎么办?不能少,少了不行。那就让等着,找工部省要够再说,到了工部省,人说你等着,我还缺铁……一路下去,日期到了,便开始相互推诿了,而且他们没打过仗,不能预料国家的战事,提前做足准备,一旦要打仗了,不知道调哪的兵合适,不知道军粮屯到哪去,到处商量,抽你的多少兵行不行,行不行,军粮呢?五百里之外呢,啊呀,运来呀。
要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十万大军开赴出去,还有多少事情没做好,而是囤积的军粮离战争地远,运送上去,时间慢,开销大,而丁壮亦一时难以调集,最后不是决定趁新粮初下,在登州和备州筹集?这理论上能够应急解决的事情,却非时非地,登备二州久已困苦,现有军队又多,全靠地方供给,官府收上来的粮食,要加送到正在修建的大运河上,要提供给军队,而索丁致使劳力紧缺,田地大量荒芜兼并,门阀们上下其手,占有大量土地,赋税却少得可怜。
给这二州索要军粮,没有地方不哀嚎叫苦。
再叫苦,有用吗?
十万大军得吃喝,若因粮食匮乏,不战自溃怎么办?
朝廷上下了死命令,每一地交来多少粮,要再出多少丁,如果出不了,地方官不是卸职不卸职的事情,更不是免不免职的事情,而是杀头治罪……在登州,先杀鸡儆猴,开了回先河,众官一时人心惶惶,怎么办?趁秋收加征吧。加征不来怎么办?抢也得抢呀。
保郡也被加派军粮三千石。
多吗?
不多。但它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头,就让人觉得要垮,地方上,哪还有籍贯好好的人家呀?
脱籍而出,乡亭跟着隐瞒,不然人已经活不下去了。
鱼鳞册子上,报亡报失的人多,记录荒芜的土地也多,往往一乡,被勾得只剩几个点块,再一摊派,这几个仅有的点块上也根本顶不住,收不上来。
如果只是这些粮食也罢,想方设法还能筹齐,但还得出丁运送呀,索丁索得都快造反了,哪来丁壮经陉道,辗转登州送达到呢?
郡兵又无法抽调,方步平与石敬孙的矛盾在,而战争期间,保郡这儿已是边地,能拿军兵往登州运粮?
方步平也有种势若危卵的感觉。
想来想去,保郡只有一个人能够解他之难。
李虎。
李虎的石工和修建五福寺的劳工。
二话不说,他就先去找道林和尚,商量先停下五福寺,把粮运上去再说,千说万说,把道林和尚给安抚住,方步平松了一口气,李虎这边,想必没什么问题,你要钱,我给你开钱,大不了滞后给你,对吧,你没有拒绝的理由吧。但他忘了,或者说他没有军事常识,根本就不清楚,兵压白登山一带,这给东夏带去巨大威胁,别说李虎的身份在,就是他是一个普通的东夏人,但凡心在东夏,懂军事,能想透彻,就不会给靖康官兵送粮食,帮助靖康对付东夏。
李虎还在想着是不是筹措人手,向其它郡的下手夺粮,方步平上门找他,怎么可能找得到。
人在州里,四处走动,在与行辕的谋士论证要不要夺靖康的军粮。
方步平找到李鸳鸯,希望在李虎不在的时候,他能够停工,让手里的丁壮解决运粮问题,李鸳鸯亦怎么可能,一切推脱,说:“你找我们东家去,我们东家若说停就停。什么?你派兵来。你派。你派。你派兵吓唬谁呢?你派兵,那是官-逼-民-反,你有多少兵,我有多少壮男。来吧。”
方步平无奈,再回去找道林和尚,找刘广禄,希望他们能说和。
没用。
道林和尚跟李鸳鸯辩证了一天佛法,和尚非常人,竟猜个差不多,回去了,告诉方步平说:“李虎的这个场主选得有意思,让正东正东,让正西正西,不知道变通,想让他明白道理需要些时日。”
刘广禄也出面了,请李鸳鸯去。
谈了一个时辰,他回头幸灾乐祸地给方步平说:“你运气不好。李虎不在。这个人太忠诚。绝对不可能说服他从权。”
方步平都快疯了。
他觉得都是自己把李虎给养肥的,现在这种情况,都不肯出丁,立刻找来石敬孙和苗保田,直奔正题,向李虎索丁。
石敬孙拒绝了,笑道:“我没军饷,没军粮,士兵没力气,走不动路。”
他反过来怂恿苗保田:“老苗去嘛。”
苗保田也不去,他最近都不往易县去索丁,因为他知道,李虎手里有一支武装,挂在石敬孙名下,虽然只有三五百人,但是真要干仗,李虎石场的人呢?当地的百姓呢?与自己手里的兵力起码势均力敌。逼急了兔子还咬人,李虎跟自己拼一把,自己就是损兵折将,看目前备州的模样,谁知道将来会有啥变故,手里没兵的时候,别说大帅怪罪,自己也难在乱世中保命呀。
他说:“李虎人不在,得先找到他,劝导为主。”
方步平手拍得啪啪响,问他:“找?到哪找呀,说不定给躲了起来,故意的,躲起来怕沾事儿。”
他肯定地保证:“你们一动武,他就慌了,他就出来了,他就听话了。”
他一个裸官。
他的保证?
别说石敬孙,苗保田也衡量得清楚。
苗保田为了推脱,轻声提醒他:“府尊大人呀。皇帝带十万大军,站到能望见东夏渔阳的白登山,那李虎却是东夏人,是东夏人贷钱给他,他若不运粮,那是两不相帮,理所当然的呀。他若运粮,你就不怕粮食不翼而飞?烧个精光,半路丢失?你还是另想办法吧,实在不行,我和老石各出人一半,打扮成民丁,把粮运了交差。”
方步平立刻瞅向石敬孙,眼中都是恳求,但是没用,石敬孙手里也有东夏的钱,他怕背后的东家不高兴,想也不想就说:“我的兵要饷没饷,要吃的没吃的,真的走不动路……”
方步平打断说:“我给你一部分粮。”
石敬孙叹气说:“久病之身,吃一顿两顿饭,哪里缓得过来?哦。对了,你问问州军,想必他能指点咱点儿办法。”
这是明摆了说,你想告状,你去告吧。
他不出人,苗保田怎么肯吃亏?
万一兵走得多,两边不均衡,石敬孙来个“驱苗”怎么办?士人之中就有这风声,石敬孙与他们走那么近。
方步平一阵天昏地暗,头晕目眩,就给过去了。
醒来之后,庶兄方步亭却是有着打点行装的势头,在身边点数银票呢。方步平喊他一声,他就说:“跑吧。平之。去沧郡,找条船,坐船南下,亡命江湖……”方步平打断说:“家里呢?”
方步亭低声说:“弃官而去,按律不至于灭族。”
方步平一想,确实如此,猛地坐起来说:“对呀。”但他旋即躺回去,拍打着床沿喊道:“我不甘心呀。我堂堂一府之尊,怎么连个人都使唤不动了呢?天呐,我这是……我这是作了什么孽?”
兄弟两个抱头痛哭。
正哭间,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揩揩眼泪,问怎么回事,外头喊道:“府尊大人。府尊大人。李虎回来了,他终于出来了。”
方步平几乎是一跃而起,也不知道这老儿此时哪来的麻利劲儿,光脚下地,就往外跑,到了门边才觉得自己不像话,走回去坐到床上,尽量保持威严,给外头讲:“让他候着,我随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