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千万别让朕失望
这封公开信,其实不仅王猛手中有一封,事实上全文已经公开刊登在各大报刊上了,目的就是告诉全国将士,魏国不仅不会立即裁军,反而要加大军事领域的投入,始终让魏国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
华夏民族始终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华夏的版图也不是从来就这么大。当时居住在中原华夏人东有东夷(既今山东一带),南有蛮族,北有狄,西有戎。可谓之四面皆敌,四面合围,如同铁壁。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与命运抗争,夏商周三朝无不如此。期间,华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华夏。春秋战国这一大时代的来临,更为华夏民族内战与外战提供了机会。换言之,华夏民族对内统一,对外扩张的时期开始了。
在南北朝这个时候,冉明来了,他带着幸运的华夏人从一个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魏国,开始了扩张,恢复了魏国立国时期的北方六州之地,冉明并没有满足,吞并燕国,魏国同样没有满足,消灭凉、秦、晋、蜀和众多地方割据势力,魏国的征途仅仅是一个开始。收复西域,南吞中南半岛,魏国开始向世界露出獠牙。
事实上战争就从来和公平两个字毫无关系。无论是汉唐,在最强盛的时候,四夷皆臣,然而当华夏露出虚弱的时候,周边诸胡同样会露出獠牙,上来扑咬华夏。所以冉明此时也不会客气。
刘彻和杨广同样在扩张,然而他不愿意分享战争收益,结果百姓越打越穷,自然就没有人愿意跟他们干了。可是冉明却会分享战争红利。魏国得到庭楚二州,容易采取的煤矿,初步估计有大大小小四百余座,大量煤炭被发现,魏国煤炭价格立即下跌三成。仅仅煤炭这一项上面,魏国百姓就可以间接获得将近四百钱的炭火钱。
当然,战争红利可不仅仅只是煤炭和贵重金属,仅仅安西军征西,连战连捷,消灭嚈哒帝国,仅仅战马就获得百万匹,更是把嚈哒帝国百年积累的金钱,直接吞掉。参战将士获得赏赐,赌钱和田地,没有参战的百姓,也可以获得廉价的牛马羊等牲畜,还有缴获的各种物资。从嚈哒帝国获得的金钱,冉明用来在教育、医疗方便补偿百姓。
特别是为了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质问题。现在魏国上学,每个学生每天可以免费获得一斤牛奶,每个月也可以获得免费肉食三斤。这就是冉明带给百姓的全民福利。直接看到的福利不说,还有很多间接受益的庞大人群。商人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原料和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士人可以获得更多,更高的做官机会。工匠也因为工作机会增加,收入更加增加。这些都是冉明带给魏国百姓的福利。
有了更大的疆域,百姓可以获得更加的生存空间,虽然这样不难完全避免土地兼并和拉近富贫差距,至少可以缓和这个矛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了金城,安西大督护王猛率领的安西官员队伍开始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朔风寒冷。虽然此时进入初冬的金城,气温非常低。行走在野外,简直寒风如同刀子一样。
好在,冉明发明的羽绒服,既轻便,保暖效果又好。特别是手套和热水带,倒减少了旅途的苦寒。到了金城,正巧有八个府的府兵,因为是从镇西军军区中调出,所以直接跟随王猛一行行军。结果这近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安西行去。
冉昐和冉昀跟着王猛,却没有受到半分优待,甚至他们连王猛的面都没有见着。刚刚离开邺城时,这些官员每个人还有有着不俗的仪表,然而到了金城,差不多都变成了泥猴子。冉昐告身上面写的是张良郡主记这仅仅是一个从七品的佐官。属于太守属官之一。
所以冉昐就和其他八名官员住在一个帐篷里。睡在木板上,冉昐非常寒冷。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冉昐最终还是疲惫的睡去。
“刘昐,刘昐快起床了!”连续呼喊了十几声,发现冉昐并没有应声,一名官员上前一摸冉昐的额头,居然很是烫手。
冉昐病倒了。
邺城皇宫御书房,烛火摇曳着,冉明静静的坐着,如同一樽塑像。魏国到如今已经奠定了社稷之基,只要内部不出现大的问题,就不会被人掀翻或消灭。冉明现在最担忧的还是继承人的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并非一定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于自谕精通西学,代数、几何、天文、医学像诗词歌赋,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康麻子,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作为一个皇帝,只要具备管理能奈就已经足够了。当然,皇帝管治国家,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骨头里。无论对错,敢反抗皇帝意志的人,真需要莫大的勇气。
冉明已经给魏国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阁首相任免机制,这种机制不像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得进入内阁。这个制度事实上并不妥当,可以说是发展畸形了。一个整天吊书袋考中进士,在翰林院混上十几二十几年的官员,岂有管理一国之才干?即使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也是那种三拍官员。当然,唐朝的制定却恰恰相反,不历郡县,不得入馆阁,这点倒可以培养一大批务实的干才。
冉明为了更好进行边州治理和民族融合,把最优秀的人才下放到边州郡县,魏国入阁官员必须有边州任职的经历。在冉明下一任首相的人选中,谢安当初坐阵长安,可是当时长安也算魏国的边州了。这一次让王猛外调安西,其实也是给王猛一个历练自己的机会。毕竟历史上王猛就以善长处理民族矛盾,教化百姓闻名。
冉明已经给魏国官员安排好了一个上进的路子,想当进内阁,想成为相,那必须先去吃苦,去边州郡县历练一番。这个政策也算是安抚那些边州官员。而作为皇帝,只要选拔任命一个合格的首相,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
其实说穿了,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理事。特别是管人,只要拥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就是一个好皇帝。刘邦尽管不学无术,却可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是因为刘邦具备了这五点。
现在,无论是冉昐,还是冉昀,冉明在他们身上都没有看出什么特长。唯有冉昐在南安县时,表现出了驱人之威,和服人之德。冉明不册立太子,不给他们开府建衙,就是有了更好的锻炼他们。
这次选拔赴安西上任的官员,几乎超过九成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四十岁以上的官员只有区区十几人,五十岁以上的官员则一个没有。冉明用意可谓是相当明显。他是在竭尽全力的培养与提拔一批年轻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接过老一辈的班,更希望他们能和王猛一起撑起大魏帝国军的未来。
冉明让冉昐和冉昀去王猛身边,其实也是想让王猛就近看看,冉昐和冉昀他们二人谁可以入王猛的眼。一旦二人都不是理想太子的人选,那么冉明只好启动备用计划,命年纪稍小的皇子们参加太子养成计划。
魏国行事风格和作风都是讯疾而闻名,步兵行军,无论地形如何复杂,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都是每天八十里。这些官员和府兵一道行军,每天的行程仍是八十里。好在魏国官员骑术是必考课目,而且魏国现在也不缺少马匹,所以这些官员仍可以以骑代步。
尽管此时,金城以西已经是寒风呼啸,然而这里却仍热火朝天的进行道路施工。魏国吞并河西五郡,就开始建立驿站和烽火台。在内地十里为亭,在这里却是五十里为一亭,百里为一镇。
镇是魏国民兵预备役建制,平时并没有军饷。只有在参与军训期间,朝廷给予一定的粮食补贴。虽然魏国官员人人都有马匹代步,然而走在金城以西就是腾格里沙漠,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不少官员都苦不堪言。事实上确实如此,骑兵小跑三五里那是一种享受,骑马百八十里,倒也可以忍受,可是从邺城到金城,足足两三千里,他们这些官员,臀部颠得没有一点脂肪了,光滑的脸刮出了几条沟壑来。甚至有三四个官员,居然挂印而去,宁愿不当魏国这个官,也要回去。
在南北朝时期,挂印弃官,或拒不授本来是一桩美谈。然而,在此时魏国,你只要敢拒授,就意味着你终身不愿意当官了。就算想参加科考也失去了资格。
别人都苦不堪言,唯有队伍中的冷平喜不自禁。他本是江南贺氏世袭佃户,因为眉清目秀,成了贺家三公子应棋的书童。南北朝朝代,所谓的书童,不仅要陪主人舞文动墨,也要侍寝。早已苦不堪言的冷平,因为跟着贺应棋多少识点字,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他的成绩不理想,排名足足九千三百多名。被委任为叔德县主薄(珂咄罗城改名)为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140公里处的库里亚布市(kulāb)。)
关键是叔德县据说只是一个一千多户,四千余人的小县。所以他这个主薄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算是踩着官的尾巴。可是谁曾想,从八品县丞曹荣在刚刚过陈仓的时候,病倒了,随即向王猛请假,回乡休养。王猛罢了曹荣的官职,而冷平阴差阳错,甚至连任都没有上,就官升一级,成为从八品县丞。
在进入昌松县时,从七品知县魏靖坤也吃不了苦,挂印而去。县令弃官,冷平这个原本叔德县三把手,顺位升任叔德县第一把手。
同乡刘满酸溜溜的道:“冷兄真是好运气,这下就可以少奋斗十年了。”
安西官员都是五年一个考评期,从主薄升为县丞需要五年,从县丞升为县令又需要五年。为了照顾安西官员,一般只要获得考评中上,就可以获得升迁。
冷平道:“运气,运气,纯属运气!”
刘满道:“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啊,我们王县尊要是弃官不做了,说不定我也跟冷兄这样可以少奋斗五年了!”
冷平突然看到了刘满的顶头上司县令王瀚。只见这个屠户出身的王瀚伸腿冲着刘满的屁股就是一脚,笑骂道:“你小子就死了这个心吧。我们王家世代屠户,八辈子没有出一个做官的人,再得知我进士及第,委派为德辉县令。家父一口气杀了十六头猪,摆了三天流水席面。如果我敢弃官不做,只要回去,家父肯定我的三条腿全部打折!”
冷平其实也是这个心思,别说升为叔德县令,哪怕是做个九品主薄,他也绝对不会回去。当别人的书童,表面上吃喝不愁,风光无限,可是事实上心醉自知。
刘满看着哆嗦在一团的刘昐笑道:“刘(冉昐的化名)兄弟,你的身子骨太弱了,要是实在撑不住,就回去吧。我看你家境不错,应该不缺少这几石俸禄。”
刘昐这个从七品佐官,可比刘满的从八品县丞大两级。在刘满眼中甚是羡慕。从七品佐官,工作地点在郡城,安西十六郡郡城,都是由中亚五十余国之中较大的国家国都改成了的。条件比较好,不像这个德辉县据说在喷赤河岸边,距离疏勒足足还有四千五百余里。
冉昐躺在一辆装着辎重的大车上,瞅着湛蓝的天空,忽然大叫了一声道:“我就算是死,也不会回去的。”
对于冉昐的话,作为世代屠户出身的王瀚深有同感。屠夫也是古代的贱户之一,虽然平时不缺少油水,那也是低贱的人家。如果不是皇帝开恩,打破了门阀限制,他除了从军这一条晋升之路,休想改变命运。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王瀚比任何人都见得多了,想王瀚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仪表堂堂,可是县城陈家是士族,人家一个瘸腿的丑女儿都不愿意嫁给他为妻。就在王瀚被委任为县令之后,弘农王氏居然要移王瀚家族入宗谱。当然,王瀚非常清楚,只所以能让弘农王氏看中,主要还是他成为了官员。是一个潜力股。要知道平时弘农王氏可不会正看一眼他的。
冉昐心中所想,无人知晓。可是他自己却非常清楚。冉明在离邺之前,专门交代他和冉昀:“此次安西历练,苦会吃,困难会有,作为冉氏子弟,切莫让朕失望。”
作为冉氏子弟,冉昐非常清楚冉氏一族的心酸。冉氏一族世代为汉朝骑都尉,牙门将军。永嘉丧乱,冉隆组织一支由部曲、乡亲为主力的乞活军,归乞活大帅陈午节制。而冉隆战败阵亡时,高祖冉瞻只有十二岁,率领冉氏乞活军继续战斗。冉瞻兵败阵亡,其祖父冉闵抬起冉氏的旗帜。冉闵虽然并没有像冉瞻一样早亡,可是却把冉明以十二岁的年龄,就残酷的投入军中历练。冉明如今能有今天的地位,几乎都是依靠他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冉氏的江山,鲜血淋漓,作为冉氏子弟,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不能退缩。
当初,冉氏只需要管好三千部曲,八千子弟兵衣食住行就好。可是现在,他们肩负着天下社稷的安危,让天下千万百姓,有衣可穿,有饭可食。
冉昐道:“别说这点寒冷,这点风沙,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休想阻止我去安西赴任的决心。”
“好汉子,够爷们!”王瀚道:“看刘兄的年纪,似乎还未成亲吧?”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冉昐道:“昐既来安西,则以安西为家,大魏万里河山,何处不是故乡?”
“刘兄准备在安西安家落户吗?”王瀚道:“落地生根自然可以,可是找婆娘不能找胡人,胡姬都是水性扬花的性子,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偿,屁股大也不成啊!”
在这个时代,汉人仍是高傲的。你让汉人男子去青楼尝尝异国风情的胡女,他们都没有负担。可是要他们娶胡女为妻,那可是要了他们的老命。繁育子孙,血脉传承,华夏儿女都非常看重。西域一些豪商,通常都是带着大量的陪嫁财物,去魏国寻找女婿。别说一些士族不待见他们,就连是平民百姓,除非生活艰难,否则更根本就不会娶胡女为妻。哪怕政府有命令,他们也置若罔闻。纳妾倒不抗拒.冉明对此倒没有强制招行,毕竟流传千年的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冉昐呵呵一笑道:“娶妻当然是我汉家女子,纳妾哪里讲究那么多啊!再说,安西也非并无汉家儿女,据说安西汉家儿女有数万之多,将来肯定更多,找个汉家女子为妻,应该不难!”
王瀚笑道:“再说现在哪里还有胡人啊,安西是王魏的王土,安西诸部,都是大魏的子民,都是魏人!”
冉昐点点头道:“这倒是大实话,就在刚刚出金城时,那些金发碧眼的鲜卑人,一口官话,说得比我们有些人还顺溜,估计也就现在,他们那些鲜卑人还记得自己是鲜卑人,再过两三代人,就成了真正的汉家儿女!”
这封公开信,其实不仅王猛手中有一封,事实上全文已经公开刊登在各大报刊上了,目的就是告诉全国将士,魏国不仅不会立即裁军,反而要加大军事领域的投入,始终让魏国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
华夏民族始终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华夏的版图也不是从来就这么大。当时居住在中原华夏人东有东夷(既今山东一带),南有蛮族,北有狄,西有戎。可谓之四面皆敌,四面合围,如同铁壁。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与命运抗争,夏商周三朝无不如此。期间,华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华夏。春秋战国这一大时代的来临,更为华夏民族内战与外战提供了机会。换言之,华夏民族对内统一,对外扩张的时期开始了。
在南北朝这个时候,冉明来了,他带着幸运的华夏人从一个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魏国,开始了扩张,恢复了魏国立国时期的北方六州之地,冉明并没有满足,吞并燕国,魏国同样没有满足,消灭凉、秦、晋、蜀和众多地方割据势力,魏国的征途仅仅是一个开始。收复西域,南吞中南半岛,魏国开始向世界露出獠牙。
事实上战争就从来和公平两个字毫无关系。无论是汉唐,在最强盛的时候,四夷皆臣,然而当华夏露出虚弱的时候,周边诸胡同样会露出獠牙,上来扑咬华夏。所以冉明此时也不会客气。
刘彻和杨广同样在扩张,然而他不愿意分享战争收益,结果百姓越打越穷,自然就没有人愿意跟他们干了。可是冉明却会分享战争红利。魏国得到庭楚二州,容易采取的煤矿,初步估计有大大小小四百余座,大量煤炭被发现,魏国煤炭价格立即下跌三成。仅仅煤炭这一项上面,魏国百姓就可以间接获得将近四百钱的炭火钱。
当然,战争红利可不仅仅只是煤炭和贵重金属,仅仅安西军征西,连战连捷,消灭嚈哒帝国,仅仅战马就获得百万匹,更是把嚈哒帝国百年积累的金钱,直接吞掉。参战将士获得赏赐,赌钱和田地,没有参战的百姓,也可以获得廉价的牛马羊等牲畜,还有缴获的各种物资。从嚈哒帝国获得的金钱,冉明用来在教育、医疗方便补偿百姓。
特别是为了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质问题。现在魏国上学,每个学生每天可以免费获得一斤牛奶,每个月也可以获得免费肉食三斤。这就是冉明带给百姓的全民福利。直接看到的福利不说,还有很多间接受益的庞大人群。商人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原料和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士人可以获得更多,更高的做官机会。工匠也因为工作机会增加,收入更加增加。这些都是冉明带给魏国百姓的福利。
有了更大的疆域,百姓可以获得更加的生存空间,虽然这样不难完全避免土地兼并和拉近富贫差距,至少可以缓和这个矛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了金城,安西大督护王猛率领的安西官员队伍开始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朔风寒冷。虽然此时进入初冬的金城,气温非常低。行走在野外,简直寒风如同刀子一样。
好在,冉明发明的羽绒服,既轻便,保暖效果又好。特别是手套和热水带,倒减少了旅途的苦寒。到了金城,正巧有八个府的府兵,因为是从镇西军军区中调出,所以直接跟随王猛一行行军。结果这近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安西行去。
冉昐和冉昀跟着王猛,却没有受到半分优待,甚至他们连王猛的面都没有见着。刚刚离开邺城时,这些官员每个人还有有着不俗的仪表,然而到了金城,差不多都变成了泥猴子。冉昐告身上面写的是张良郡主记这仅仅是一个从七品的佐官。属于太守属官之一。
所以冉昐就和其他八名官员住在一个帐篷里。睡在木板上,冉昐非常寒冷。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冉昐最终还是疲惫的睡去。
“刘昐,刘昐快起床了!”连续呼喊了十几声,发现冉昐并没有应声,一名官员上前一摸冉昐的额头,居然很是烫手。
冉昐病倒了。
邺城皇宫御书房,烛火摇曳着,冉明静静的坐着,如同一樽塑像。魏国到如今已经奠定了社稷之基,只要内部不出现大的问题,就不会被人掀翻或消灭。冉明现在最担忧的还是继承人的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并非一定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于自谕精通西学,代数、几何、天文、医学像诗词歌赋,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康麻子,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作为一个皇帝,只要具备管理能奈就已经足够了。当然,皇帝管治国家,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骨头里。无论对错,敢反抗皇帝意志的人,真需要莫大的勇气。
冉明已经给魏国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阁首相任免机制,这种机制不像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得进入内阁。这个制度事实上并不妥当,可以说是发展畸形了。一个整天吊书袋考中进士,在翰林院混上十几二十几年的官员,岂有管理一国之才干?即使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也是那种三拍官员。当然,唐朝的制定却恰恰相反,不历郡县,不得入馆阁,这点倒可以培养一大批务实的干才。
冉明为了更好进行边州治理和民族融合,把最优秀的人才下放到边州郡县,魏国入阁官员必须有边州任职的经历。在冉明下一任首相的人选中,谢安当初坐阵长安,可是当时长安也算魏国的边州了。这一次让王猛外调安西,其实也是给王猛一个历练自己的机会。毕竟历史上王猛就以善长处理民族矛盾,教化百姓闻名。
冉明已经给魏国官员安排好了一个上进的路子,想当进内阁,想成为相,那必须先去吃苦,去边州郡县历练一番。这个政策也算是安抚那些边州官员。而作为皇帝,只要选拔任命一个合格的首相,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
其实说穿了,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理事。特别是管人,只要拥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就是一个好皇帝。刘邦尽管不学无术,却可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是因为刘邦具备了这五点。
现在,无论是冉昐,还是冉昀,冉明在他们身上都没有看出什么特长。唯有冉昐在南安县时,表现出了驱人之威,和服人之德。冉明不册立太子,不给他们开府建衙,就是有了更好的锻炼他们。
这次选拔赴安西上任的官员,几乎超过九成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四十岁以上的官员只有区区十几人,五十岁以上的官员则一个没有。冉明用意可谓是相当明显。他是在竭尽全力的培养与提拔一批年轻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接过老一辈的班,更希望他们能和王猛一起撑起大魏帝国军的未来。
冉明让冉昐和冉昀去王猛身边,其实也是想让王猛就近看看,冉昐和冉昀他们二人谁可以入王猛的眼。一旦二人都不是理想太子的人选,那么冉明只好启动备用计划,命年纪稍小的皇子们参加太子养成计划。
魏国行事风格和作风都是讯疾而闻名,步兵行军,无论地形如何复杂,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都是每天八十里。这些官员和府兵一道行军,每天的行程仍是八十里。好在魏国官员骑术是必考课目,而且魏国现在也不缺少马匹,所以这些官员仍可以以骑代步。
尽管此时,金城以西已经是寒风呼啸,然而这里却仍热火朝天的进行道路施工。魏国吞并河西五郡,就开始建立驿站和烽火台。在内地十里为亭,在这里却是五十里为一亭,百里为一镇。
镇是魏国民兵预备役建制,平时并没有军饷。只有在参与军训期间,朝廷给予一定的粮食补贴。虽然魏国官员人人都有马匹代步,然而走在金城以西就是腾格里沙漠,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不少官员都苦不堪言。事实上确实如此,骑兵小跑三五里那是一种享受,骑马百八十里,倒也可以忍受,可是从邺城到金城,足足两三千里,他们这些官员,臀部颠得没有一点脂肪了,光滑的脸刮出了几条沟壑来。甚至有三四个官员,居然挂印而去,宁愿不当魏国这个官,也要回去。
在南北朝时期,挂印弃官,或拒不授本来是一桩美谈。然而,在此时魏国,你只要敢拒授,就意味着你终身不愿意当官了。就算想参加科考也失去了资格。
别人都苦不堪言,唯有队伍中的冷平喜不自禁。他本是江南贺氏世袭佃户,因为眉清目秀,成了贺家三公子应棋的书童。南北朝朝代,所谓的书童,不仅要陪主人舞文动墨,也要侍寝。早已苦不堪言的冷平,因为跟着贺应棋多少识点字,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他的成绩不理想,排名足足九千三百多名。被委任为叔德县主薄(珂咄罗城改名)为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140公里处的库里亚布市(kulāb)。)
关键是叔德县据说只是一个一千多户,四千余人的小县。所以他这个主薄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算是踩着官的尾巴。可是谁曾想,从八品县丞曹荣在刚刚过陈仓的时候,病倒了,随即向王猛请假,回乡休养。王猛罢了曹荣的官职,而冷平阴差阳错,甚至连任都没有上,就官升一级,成为从八品县丞。
在进入昌松县时,从七品知县魏靖坤也吃不了苦,挂印而去。县令弃官,冷平这个原本叔德县三把手,顺位升任叔德县第一把手。
同乡刘满酸溜溜的道:“冷兄真是好运气,这下就可以少奋斗十年了。”
安西官员都是五年一个考评期,从主薄升为县丞需要五年,从县丞升为县令又需要五年。为了照顾安西官员,一般只要获得考评中上,就可以获得升迁。
冷平道:“运气,运气,纯属运气!”
刘满道:“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啊,我们王县尊要是弃官不做了,说不定我也跟冷兄这样可以少奋斗五年了!”
冷平突然看到了刘满的顶头上司县令王瀚。只见这个屠户出身的王瀚伸腿冲着刘满的屁股就是一脚,笑骂道:“你小子就死了这个心吧。我们王家世代屠户,八辈子没有出一个做官的人,再得知我进士及第,委派为德辉县令。家父一口气杀了十六头猪,摆了三天流水席面。如果我敢弃官不做,只要回去,家父肯定我的三条腿全部打折!”
冷平其实也是这个心思,别说升为叔德县令,哪怕是做个九品主薄,他也绝对不会回去。当别人的书童,表面上吃喝不愁,风光无限,可是事实上心醉自知。
刘满看着哆嗦在一团的刘昐笑道:“刘(冉昐的化名)兄弟,你的身子骨太弱了,要是实在撑不住,就回去吧。我看你家境不错,应该不缺少这几石俸禄。”
刘昐这个从七品佐官,可比刘满的从八品县丞大两级。在刘满眼中甚是羡慕。从七品佐官,工作地点在郡城,安西十六郡郡城,都是由中亚五十余国之中较大的国家国都改成了的。条件比较好,不像这个德辉县据说在喷赤河岸边,距离疏勒足足还有四千五百余里。
冉昐躺在一辆装着辎重的大车上,瞅着湛蓝的天空,忽然大叫了一声道:“我就算是死,也不会回去的。”
对于冉昐的话,作为世代屠户出身的王瀚深有同感。屠夫也是古代的贱户之一,虽然平时不缺少油水,那也是低贱的人家。如果不是皇帝开恩,打破了门阀限制,他除了从军这一条晋升之路,休想改变命运。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王瀚比任何人都见得多了,想王瀚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仪表堂堂,可是县城陈家是士族,人家一个瘸腿的丑女儿都不愿意嫁给他为妻。就在王瀚被委任为县令之后,弘农王氏居然要移王瀚家族入宗谱。当然,王瀚非常清楚,只所以能让弘农王氏看中,主要还是他成为了官员。是一个潜力股。要知道平时弘农王氏可不会正看一眼他的。
冉昐心中所想,无人知晓。可是他自己却非常清楚。冉明在离邺之前,专门交代他和冉昀:“此次安西历练,苦会吃,困难会有,作为冉氏子弟,切莫让朕失望。”
作为冉氏子弟,冉昐非常清楚冉氏一族的心酸。冉氏一族世代为汉朝骑都尉,牙门将军。永嘉丧乱,冉隆组织一支由部曲、乡亲为主力的乞活军,归乞活大帅陈午节制。而冉隆战败阵亡时,高祖冉瞻只有十二岁,率领冉氏乞活军继续战斗。冉瞻兵败阵亡,其祖父冉闵抬起冉氏的旗帜。冉闵虽然并没有像冉瞻一样早亡,可是却把冉明以十二岁的年龄,就残酷的投入军中历练。冉明如今能有今天的地位,几乎都是依靠他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冉氏的江山,鲜血淋漓,作为冉氏子弟,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不能退缩。
当初,冉氏只需要管好三千部曲,八千子弟兵衣食住行就好。可是现在,他们肩负着天下社稷的安危,让天下千万百姓,有衣可穿,有饭可食。
冉昐道:“别说这点寒冷,这点风沙,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休想阻止我去安西赴任的决心。”
“好汉子,够爷们!”王瀚道:“看刘兄的年纪,似乎还未成亲吧?”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冉昐道:“昐既来安西,则以安西为家,大魏万里河山,何处不是故乡?”
“刘兄准备在安西安家落户吗?”王瀚道:“落地生根自然可以,可是找婆娘不能找胡人,胡姬都是水性扬花的性子,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偿,屁股大也不成啊!”
在这个时代,汉人仍是高傲的。你让汉人男子去青楼尝尝异国风情的胡女,他们都没有负担。可是要他们娶胡女为妻,那可是要了他们的老命。繁育子孙,血脉传承,华夏儿女都非常看重。西域一些豪商,通常都是带着大量的陪嫁财物,去魏国寻找女婿。别说一些士族不待见他们,就连是平民百姓,除非生活艰难,否则更根本就不会娶胡女为妻。哪怕政府有命令,他们也置若罔闻。纳妾倒不抗拒.冉明对此倒没有强制招行,毕竟流传千年的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冉昐呵呵一笑道:“娶妻当然是我汉家女子,纳妾哪里讲究那么多啊!再说,安西也非并无汉家儿女,据说安西汉家儿女有数万之多,将来肯定更多,找个汉家女子为妻,应该不难!”
王瀚笑道:“再说现在哪里还有胡人啊,安西是王魏的王土,安西诸部,都是大魏的子民,都是魏人!”
冉昐点点头道:“这倒是大实话,就在刚刚出金城时,那些金发碧眼的鲜卑人,一口官话,说得比我们有些人还顺溜,估计也就现在,他们那些鲜卑人还记得自己是鲜卑人,再过两三代人,就成了真正的汉家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