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府院六曹之中,主要职能是功曹负责考核官员、祭祀、礼乐、学校、医院等事务,仓曹主要是修整一下府衙、管管仓库分发物资什么的,户曹负责户籍、婚姻、田宅、赋税等,兵曹掌管军防、仪仗等,法曹掌议法、断刑等,士曹相比之下,的确最为清闲。

    公孙策也赞同云雁回的主意,因为这样一来,在朝廷没有调整诸曹职能之前,即便你拿他们没办法,好歹能发挥一些作用啊。

    云雁回又补充了一句:“即便是繁忙的官吏,在办公之余,难道就不想挖挖土、浇浇水活动一下筋骨吗?我觉得,这还有锻炼的功能呢。地空在那里养些花草,耗费人力去浇水施肥,什么收益也没有,若是种菜,就实惠多了,咱们府衙的地还那么大,那么多……”

    云雁回叭叭说了一大通话,包拯听着听着,竟然觉得自己要被说服了!仿佛以前他们所做的都是在浪费,都是对不起汴京的寸土寸金!

    “此事缓缓……容我想想,”包拯背着手来回踱步,想了半天,最后说道,“虽未明令禁止,还是不能先斩后奏啊,我今日便入宫,问问官家!”

    云雁回叉手说:“那您记得态度要可怜一点,多提提荒废的地有多可怜哈!”

    包拯很想说,什么荒废!府衙之地用来办公,不种菜怎么就是荒废了!

    云雁回暗想,当今官家日后谥号是仁宗,何谓“仁”?就是心软啊!传说他可是能够因为在外出时发现下人没带水,怕自己要水喝害他们受责罚,就忍着口渴一路,回到宫里才猛灌水的。

    要换一个皇帝,云雁回也要掂量一下出不出这个主意了。

    ……

    午后,包拯果然换了衣服入宫求见官家,提及希望能以果蔬来做府衙内的绿化,委婉地表示,既能让官员们在处理公务之余解乏,也能开源节流,为国家省钱。

    仁宗果然和别的皇帝不一样,深受感动,“御街旁种的不也是桃李果树,开源节流,为国分忧有何错,爱卿何须如此小意,还特特来问,尽管换了吧。”

    包拯汗了一下,没想到这还成了为国分忧,实在不好意思,红着个黑脸叩谢君恩回去了。

    ……

    “……如此如此,官家便同意了。”包拯说道。

    云雁回闻听消息,比平日都少了几分稳重,多了一些活泼气息,自high道:“那从此以后我们就是奉旨种菜啦!”

    包拯:“………………”

    公孙策不禁擦擦汗,“雁哥儿,官家只是同意咱们果蔬换花草……自称奉旨种菜,会不会略显厚颜了?”

    云雁回严肃地道:“先生,你就让我爽一下,可不可以?”

    “……”公孙策无语道,“好吧……”

    第58章 升级吧,食堂!

    六只几乎一模一样的黄色狸花猫蹲在一起, 脖子上被挨个系了不同颜色的丝线,以区分身份。

    日前,六只小猫已经被命名为大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和六毛,并正式册封为开封府捕鼠官,提点开封府衙诸曹粮事, 掌察三院内外鼠患, 位同开封府学钱粮官。

    而且就这一到六毛的名字, 居然是包拯亲自起的,让云雁回简直无处吐槽。

    虽说包拯可能是随口起的,但是一想日后展昭会来开封府,还受封御猫, 云雁回就忍不住想:你这不是逼得人家只能做“七毛”了吗?!

    虽说云雁回的逻辑有点歪,但目前,这六个毛一到来,可是受到了开封府上下的一致欢迎。

    云雁回给他们缝了垫子, 暂且放在自己房间, 有待熟悉环境。

    而六个毛还没熟悉好环境呢, 一拨一拨的人就上门来了,要求让捕鼠官常驻他们那儿。尤其是士曹和仓曹,更是强烈要求。士曹的文书多,仓曹的物资多,都是饱受鼠患侵扰的地方。

    云雁回只能一一打发他们,现在,给六个毛喂了饭之后,云雁回又站起来,往外一看,嗯,开封府的改造正在轰轰烈烈展开中。

    原来种的花草都被拔了,卖出去,换上了各种果蔬。虽然暂时看着光秃秃的,但是很快菜长起来之后,就会生机勃勃啦。

    而且,目前为止,云雁回就从包拯那里领了三贯钱,花完了不但不用再要,还能往回找补……

    开封府之前种了挺多菊花,单这就卖了不少钱,划去买果蔬菜籽的钱,还富余一些。种菜都是开封府衙内的人,不用人工费,拨一点钱买水果零食发给大家就是。

    现在都是谁有空,就得上外边儿劳动。因为包拯极有威严,此事还得到了仁宗的赞许,连云雁回那句“奉旨种菜”都传开了,众官吏自然不敢不从。

    而以开封府人之多,即便偶有府政繁忙,也不存在荒废菜地的问题。退一步说,开封府下面还有二级行政机构,各个厢坊还大有人在,大不了借人来种菜……

    如今即便是包拯,处理公文之余,也是在菜地里劳作以做休息。

    再说云雁回,他向来是一个能花钱也能赚钱的人,早年就敢借钱高价买熊猫,毕竟对自己赚钱的本事有自信。

    现在也是如此,菜种下去了,大家伙的汗水流下去了,云雁回也琢磨着如何改善生活了。

    云雁回认为,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收获之前,把大家对于种菜的怨念给压下去,做事总是要有张有弛的。

    云雁回向包拯建议,改善公厨——也就是机关食堂——伙食。

    包拯听了之后,松了口气,“这一旬来,我一直在想你何时会提出对伙食进行改进……”

    云雁回:“……”

    面对包拯这句话,云雁回也只能说上一句:“官人知我颇深。”他还是有那么一些私心的,开封府的食堂,实在不好吃啊!这些日子全靠带来的酱菜顶着了。

    按照此前的规划,菜地的进益完全可以抵扣掉食堂增加的成本,更何况云雁回还对包拯说,他并不会让食堂的成本增加得过多,做菜这件事,手艺比原料更重要啊。

    公孙策在一旁听了,却是机敏地道:“这可是第三件事?”

    “应该是吧,”包拯说罢,又道,“便是第三件事,又如何?”

    “观雁哥儿行事风格便知,有来必有回,有出必有进,即便是公厨改食单,谁知道内里有没有玄机呢?”公孙策极为机禁,脑子一转,便道,“不过,办得再好,难道还能去参加美食节不成?”

    云雁回羞涩地笑了笑,“公孙先生也很了解我啊,我这还只是一个念头,不一定能成,所以就没同二位说呢。”

    包拯无语,“还真有盘算啊……”

    云雁回说道:“我打听过了呀,各个衙门的公厨都不甚可口,也没办法,都是大锅饭菜,不是个个地方都如太学一样的。”

    公厨的菜何止是不甚可口,这属于比较委婉的说法了。现代网络上评价食堂菜属于中华第九大菜系,这时代背景换到北宋也是一样的。

    至于太学的肉馒头一级棒,这是汴京有名的啦,官家都夸赞过,导致极受民间追捧,太学生回家都不忘了带些馒头回去给亲友尝尝。

    不过,太学也就一个馒头出名了,人也不能顿顿吃馒头吧?

    云雁回想把开封府的食堂搞起来,虽不能对外开放,却可以在满足本府官吏生活品质的同时,吸引一下其他衙门的官吏……这也不失为一个创收的好方法啊!

    待到蔬果都长起来了,供应跟上了,那说不定都不用运到市场上去销售,直接公厨消化掉了。

    包拯:“这也行吗?”

    “试试看呗……”云雁回无所谓地道,“咱们就靠着皇城,多好的地理条件啊。”

    内外诸司都在禁中,那么多官员呢,都是潜在客户群啊。

    包拯又纠结,“虽然是好主意,但真会有人来吗……”

    公孙策盯着屋外在开垦的菜地,突然汗了一下,“那个,您最好用雁哥儿的思维来想这件事。”

    云雁回发现公孙策已经明白自己的套路了,于是笑嘻嘻地道:“咱们可是奉旨种菜,待到菜长出来了,您难道不要请官家吃菜吗?”

    包拯:“………………”

    无耻啊……如果说太学馒头是因官家无意识的行为而成名,云雁回这就是有意在设计了。

    在这个方面,包拯不得不服云雁回了,也感觉这人招募得性价比实在高,遂同意了此事,交由他主理此事。

章节目录

[七五]大宋小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棉花糖的兔子并收藏[七五]大宋小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