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同情地回望儿子,他也是这么想的,
水车改好之后,萧瑾又让人马不停蹄地赶制不少一模一样的派发各地官府,又派工部携带图纸前往两广,就地造水车。
又过了些日子,各地百姓都已经陆陆续续动身前往两广了。
萧瑾对此次迁徙仪式分外重视,天高路远,若是让这些百姓单独前往,能不能活着抵达两广都是问题。所以下令各地百姓一律都到府城集合,由朝廷给他们重新编了号,造了册,并由府城派遣士兵吏员一路护送。
第一批前去开荒的人都是被官府护送着前往的。
这就给后面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之后,又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前往官府报名。
到最后一算,已有二十万百姓愿意主动前往两广一带。
人凑齐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萧瑾派苏仿前去总管一切屯田开荒事,亲自把人送去了城门,又让兵部侍郎段正浩一同前往,此番两广还有不少降兵,让段正浩过去,也是为了办事儿方便,比起苏仿,段正浩显然更知道如何管理这些士兵。
送行那日,萧瑾握着苏仿的手,交代道:往后两广诸事,就全仰仗爱卿了,还请爱卿多多费心,替朕治理好两广一带。
苏仿望着两人交握的手,心中感动。
他何德何能,能让两代帝王如此礼遇。苏仿立誓:圣上放心,微臣必给您造一个新粮仓出来。
苏仿办事儿,萧瑾一向放心,他说要造个新粮仓,那肯定就是能造的。
挥别了苏仿,萧瑾还在原地伫立良久,直到站的脖子有些酸疼,方才准备回宫。
只是回城时,他瞥见旁边的韩攸跟顾淮南,突然心神一动。
要是他记得没错的话,这些寒门子弟在京城还没房子吧,如今怕是租的房子。
京城无房的官员可有不少呢,反正他手头还有余钱,要不,当做福利发下去?
第57章 议事 ◇
◎小官的悲惨生活◎
萧瑾叫来冯慨之, 问问朝廷如今还有多少钱。
得知颇有盈余之后,萧瑾立马做了决定,他在紫阳山脚下划了一块地。
这地方原本是要建皇家别院的, 不过因为先皇病重, 一直未曾动土。到了萧瑾这儿自然就更没必要动工了。他不喜欢去别宫赏景,也不爱大兴土木,与其花钱造宫殿, 还不如拿钱半点正经事。
萧瑾准备将后世的公租房拿过来用,准备在紫阳山脚下建造一片住宅楼。紫阳山可是个好地方, 靠近六部,离大内也没有多远,这些官员若是住在这儿, 去各自衙门也算便利。
冯慨之听完这个打算,却觉得完全没必要:圣上何必为他们花这个钱?朝廷又不是不给他们俸禄。
你不愿意?
冯慨之理所当然地道:不仅是我, 想必大伙都不愿意花这个钱。现下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市舶司那边还想收购新货,正等着钱用呢,圣上还不如把这笔钱给他们。那些人都已经当官了, 又岂会连房子都住不起?就算买不起也肯定租得起, 圣上您还是别担心了。
萧瑾这回也没有再嘲讽他, 他觉得冯慨之这番话未必是有什么坏心眼儿,只不过富贵日子过多了, 才产生了何不食肉糜的念头。
他跟冯慨之道:户部也有些□□品、在京中没有房子的小官儿, 冯大人今儿回去不妨问问他们, 吃住都是如何。等问明白了, 再来同朕商议此事。
冯慨之心道别人吃住如何, 干他什么事?反正他是不会去管的。
真问了, 岂不是没事儿找事儿?也就小皇帝有这个闲心,喜欢多管闲事,他可不会!
辞别了萧瑾回了户部,冯慨之刚准备进门,就碰到一个眼熟却又叫不上来名字的。
他本想一走了之,但是今儿也不知怎么了,愣是迈不开步子。
员外郎程度见冯慨之不走,他也不敢动弹。
两个人就这么面对面僵持着,冯慨之纠结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口:我记得,你仿佛不是京城人士,对吧?
叫什么来着程什么富?冯慨之记不得了,不过他记得,对方是个小小的员外郎,平日里下值最晚的就是他了。
程度又惊又喜,惊得是冯慨之忽然问起了这些家事,喜的是冯大人连这些小事儿都记得。
他哪知道,冯慨之是见他里头的内衬是廉价的绢布,所以才有此猜测。
程度诚惶诚恐地道:大人真是好记性,下官乃是潮州人士。
潮州?那可偏得很。冯慨之又问:那你家中有几口人,如今住在哪儿?
程度好不容易跟自己最大的上峰说上话,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回大人,下官家中有五口人,家中老母年迈多病,跟随我们夫妻二人在京城居住,膝下有一儿一女。如今都住在报恩坊。
冯慨之想了想路程,忍不住咂舌。报恩坊离户部,可不近。面前这个小官儿看样子就知道是养不起马车的。
估摸着早上还得早起,如此方才赶得及。
多说无益,反正也不是他们家的人,冯慨之更不会因为他可怜就给予援手。
能停在这儿问几句话,就已经不错了。冯慨之挥了挥手,程度迟疑了一下,见冯慨之没有再问,便只得退下。
--
水车改好之后,萧瑾又让人马不停蹄地赶制不少一模一样的派发各地官府,又派工部携带图纸前往两广,就地造水车。
又过了些日子,各地百姓都已经陆陆续续动身前往两广了。
萧瑾对此次迁徙仪式分外重视,天高路远,若是让这些百姓单独前往,能不能活着抵达两广都是问题。所以下令各地百姓一律都到府城集合,由朝廷给他们重新编了号,造了册,并由府城派遣士兵吏员一路护送。
第一批前去开荒的人都是被官府护送着前往的。
这就给后面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之后,又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前往官府报名。
到最后一算,已有二十万百姓愿意主动前往两广一带。
人凑齐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萧瑾派苏仿前去总管一切屯田开荒事,亲自把人送去了城门,又让兵部侍郎段正浩一同前往,此番两广还有不少降兵,让段正浩过去,也是为了办事儿方便,比起苏仿,段正浩显然更知道如何管理这些士兵。
送行那日,萧瑾握着苏仿的手,交代道:往后两广诸事,就全仰仗爱卿了,还请爱卿多多费心,替朕治理好两广一带。
苏仿望着两人交握的手,心中感动。
他何德何能,能让两代帝王如此礼遇。苏仿立誓:圣上放心,微臣必给您造一个新粮仓出来。
苏仿办事儿,萧瑾一向放心,他说要造个新粮仓,那肯定就是能造的。
挥别了苏仿,萧瑾还在原地伫立良久,直到站的脖子有些酸疼,方才准备回宫。
只是回城时,他瞥见旁边的韩攸跟顾淮南,突然心神一动。
要是他记得没错的话,这些寒门子弟在京城还没房子吧,如今怕是租的房子。
京城无房的官员可有不少呢,反正他手头还有余钱,要不,当做福利发下去?
第57章 议事 ◇
◎小官的悲惨生活◎
萧瑾叫来冯慨之, 问问朝廷如今还有多少钱。
得知颇有盈余之后,萧瑾立马做了决定,他在紫阳山脚下划了一块地。
这地方原本是要建皇家别院的, 不过因为先皇病重, 一直未曾动土。到了萧瑾这儿自然就更没必要动工了。他不喜欢去别宫赏景,也不爱大兴土木,与其花钱造宫殿, 还不如拿钱半点正经事。
萧瑾准备将后世的公租房拿过来用,准备在紫阳山脚下建造一片住宅楼。紫阳山可是个好地方, 靠近六部,离大内也没有多远,这些官员若是住在这儿, 去各自衙门也算便利。
冯慨之听完这个打算,却觉得完全没必要:圣上何必为他们花这个钱?朝廷又不是不给他们俸禄。
你不愿意?
冯慨之理所当然地道:不仅是我, 想必大伙都不愿意花这个钱。现下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市舶司那边还想收购新货,正等着钱用呢,圣上还不如把这笔钱给他们。那些人都已经当官了, 又岂会连房子都住不起?就算买不起也肯定租得起, 圣上您还是别担心了。
萧瑾这回也没有再嘲讽他, 他觉得冯慨之这番话未必是有什么坏心眼儿,只不过富贵日子过多了, 才产生了何不食肉糜的念头。
他跟冯慨之道:户部也有些□□品、在京中没有房子的小官儿, 冯大人今儿回去不妨问问他们, 吃住都是如何。等问明白了, 再来同朕商议此事。
冯慨之心道别人吃住如何, 干他什么事?反正他是不会去管的。
真问了, 岂不是没事儿找事儿?也就小皇帝有这个闲心,喜欢多管闲事,他可不会!
辞别了萧瑾回了户部,冯慨之刚准备进门,就碰到一个眼熟却又叫不上来名字的。
他本想一走了之,但是今儿也不知怎么了,愣是迈不开步子。
员外郎程度见冯慨之不走,他也不敢动弹。
两个人就这么面对面僵持着,冯慨之纠结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口:我记得,你仿佛不是京城人士,对吧?
叫什么来着程什么富?冯慨之记不得了,不过他记得,对方是个小小的员外郎,平日里下值最晚的就是他了。
程度又惊又喜,惊得是冯慨之忽然问起了这些家事,喜的是冯大人连这些小事儿都记得。
他哪知道,冯慨之是见他里头的内衬是廉价的绢布,所以才有此猜测。
程度诚惶诚恐地道:大人真是好记性,下官乃是潮州人士。
潮州?那可偏得很。冯慨之又问:那你家中有几口人,如今住在哪儿?
程度好不容易跟自己最大的上峰说上话,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回大人,下官家中有五口人,家中老母年迈多病,跟随我们夫妻二人在京城居住,膝下有一儿一女。如今都住在报恩坊。
冯慨之想了想路程,忍不住咂舌。报恩坊离户部,可不近。面前这个小官儿看样子就知道是养不起马车的。
估摸着早上还得早起,如此方才赶得及。
多说无益,反正也不是他们家的人,冯慨之更不会因为他可怜就给予援手。
能停在这儿问几句话,就已经不错了。冯慨之挥了挥手,程度迟疑了一下,见冯慨之没有再问,便只得退下。
--